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2)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①能源:________、其他能源。②气候:光照、________、降水、风等。③基质和介质:岩石、________、水、空气等。④物质代谢原料:CO2、O2、H2O、N2、________、脂肪、蛋白质、糖类等。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__________生物及其____________的总和,包括____________上层、__________和________下层。(2)生态系统的类型请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纳:①海洋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森林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⑤果园生态系统 ⑥苔原生态系统 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 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辨正误](1)农贸市场上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果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3)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 )(4)凡是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________。①巴音布鲁克草原中的全部动物 ②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③绿苓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临江公园中的全部花 ⑤白马湖中的全部生物 ⑥一块棉田中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2.生产者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生产者包括哪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费者如何获取能量和物质?消费者包括哪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生态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储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不一定”和“一定”三类 “不一定” 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和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 “一定”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学以致用】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B.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有大有小D.动物园是一个生态系统2.(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才属于生产者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费者C.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属于分解者D.空气和热能等也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多选)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所有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也可以行使其功能C.乙是腐生生物,腐生生物也都属于乙D.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2)实例(3)类型:________食物链、_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_食物链等。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_______会相互交错,这就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食物网。(2)形成的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物可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而一种____________也可能取食多种植物,或被________________所取食。3.营养结构的决定因素(1)特定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因素共同决定其营养结构。(2)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__。在一个具有复杂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由于一种生物的消亡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辨正误](1)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 )(2)在一条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固定。( )(3)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 )1.在某玉米地中有玉米、蝗虫、青蛙、蛇、鹰等生物。这是同学们写的有关三条捕食食物链,正确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草→蝗虫→青蛙→蛇→鹰②蝗虫→青蛙→蛇→鹰③草→蝗虫→青蛙→蛇2.下表为某玉米地各种生物胃内食物分析表:生物种类 蝗虫 青蛙 鼠 蛇胃中食物 玉米叶 蝗虫 蝗虫、青蛙、 玉米 鼠、青蛙(1)根据表格材料,构建该地生物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该食物网中含有的具体食物链,为什么不同的食物链能够形成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食物网中蛇占有哪几个营养级?占有的最高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明确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捕食食物链(网)中。(3)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种间竞争关系。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1)当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2)当“天敌”蛇减少,则被捕食者青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在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鹰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学以致用】4.下列有关食物链(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二营养级B.关于狼吃羊的食物链应写成:羊→狼C.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构成D.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5.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山猫占据第三、四两个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C.昆虫、鼠、松鼠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的数量也会减少6.(2024·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B.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C.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D.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B.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C.一个池塘D.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C.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D.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3.(2024·湖南名校联考)极端天气与人为活动会导致源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树木被输送入海,并在被海水浸透至饱和后沉入海底,形成一种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体的特殊生态系统——“木落”。厌氧菌以“木落”中木材的纤维素为食,同时产生一些硫化氢等硫化物。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落”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木落”中的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由于深海中没有阳光,故“木落”中不存在生产者D.厌氧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以木材中的纤维素为食,均为分解者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非生物的环境因素D.②代表细胞呼吸,①代表捕食5.(多选)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B.生物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中只体现了2种成分6.(2024·江苏南京期末)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鱼乙、 河虾 水蚤、 小球藻 水蚤、 河虾 小球藻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B.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C.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自主梳理1.生物群落 非生物的环境因素2.(1)①自养生物 物质和能量 最基本、最关键 绿色植物 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细菌 ②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二氧化碳、含氮废物 物质循环 ③有机物 无机物 细菌、真菌 (2)①太阳能 ②温度 ③土壤 ④无机盐3.(1)全部 无机环境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①⑦ ②③⑥⑨ ④⑤⑧⑩辨正误(1)× 提示:农贸市场内各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没有相互作用,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 提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3)× 提示: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4)× 提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合作探究1.⑥⑤②2.提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能量和物质。生产者包括所有的自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有绿色植物、蓝细菌、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生物有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3.提示: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方式从被捕食者、宿主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捕食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蛔虫等寄生动物、菟丝子等寄生植物、寄生真菌、寄生细菌、病毒等)等。学以致用1.D [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2.BD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属于生产者,A错误;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3.BC [并非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由于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所以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B正确;乙是分解者,为腐生生物,腐生生物也都属于乙,C正确;丙为消费者,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和蜣螂,D错误。]二、自主梳理1.(1)营养 (2)生产者 初级 次级 三级 四级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3)捕食 腐生 寄生2.(1)食物链 (2)多种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 多种肉食性动物3.(1)生物因素与非生物 (2)呈正相关辨正误(1)√(2)√(3)× 提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4)√合作探究1.提示:①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鹰)。2.(1)提示:(2)提示:玉米→蝗虫→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鼠→蛇、玉米→蝗虫→鼠→蛇、玉米→鼠→蛇。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取食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取食。(3)提示:第三、四、五营养级。四级消费者。学以致用4.D [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三营养级,A错误;捕食食物链应该由生产者开始,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构成,C错误。]5.C [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但山猫只占第三营养级,A错误;题干信息“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其他自养生物,B错误;昆虫、鼠、松鼠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且之间无捕食关系,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会以其他生物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6.C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鹰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种群的数量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下降。如,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食物增多,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C正确;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以及营养结构,D错误。]随堂检测1.C [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A错误;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是一个种群,B错误;一个池塘包括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不包括生物因素,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2.C [分解者主要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A错误;无机环境中的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B错误;自养生物能合成有机物,所以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C正确;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蚯蚓,D错误。]3.B [“木落”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任何生态系统中的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木落”中的群落也不例外,B正确;深海中没有光照,但“木落”中也存在生产者,如硫细菌可以利用硫化物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硫细菌可以利用硫化物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厌氧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4.A [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1是生产者,4是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为3分解者;剩余的2则为消费者。生物群落包括了所有的种群(生物),即1、2和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5.ABC [图中的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分别为草→植食性鸟→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A错误;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B错误;结合A项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青蛙4种,C错误;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D正确。]6.C [水蚤是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而小球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A错误;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据表分析可知,河虾捕食水蚤,同时河虾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物,故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甲、鱼乙、河虾,D错误。](共46张PPT)第三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录 CONTENTS1.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生物群落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非生物的环境因素2.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①生产者自养生物物质和能量最基本、最关键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②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二氧化碳、含氮废物物质循环③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细菌、真菌(2)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①能源:_________、其他能源。②气候:光照、______、降水、风等。③基质和介质:岩石、______、水、空气等。④物质代谢原料:CO2、O2、H2O、N2、_________、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太阳能温度土壤无机盐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的______生物及其____________的总和,包括_________上层、______和_________下层。全部无机环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生态系统的类型请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纳:①海洋生态系统 ②草原生态系统 ③森林生态系统 ④农田生态系统 ⑤果园生态系统 ⑥苔原生态系统 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 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①⑦②③⑥⑨④⑤⑧⑩×[辨正误](1)农贸市场上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提示:农贸市场内各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没有相互作用,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果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提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3)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 )提示: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4)凡是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提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⑥⑤②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_________。①巴音布鲁克草原中的全部动物②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③绿苓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④临江公园中的全部花⑤白马湖中的全部生物⑥一块棉田中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2.生产者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生产者包括哪些生物?提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能量和物质。生产者包括所有的自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光能自养生物有绿色植物、蓝细菌、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生物有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3.消费者如何获取能量和物质?消费者包括哪些生物?提示: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方式从被捕食者、宿主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捕食生物(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蛔虫等寄生动物、菟丝子等寄生植物、寄生真菌、寄生细菌、病毒等)等。●分解者如何获取能量和物质?分解者包括哪些生物?提示: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等获得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包括所有的腐生生物(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蚯蚓等腐生动物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哪些生理过程回到无机环境中的?提示:细胞呼吸和分解作用。●在生物因素之间建立联系的基础上,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如何体现?请在模型图上补充完善。提示:1.生态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储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不一定”和“一定”三类 “不一定” 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和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两类 “一定”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学以致用 】D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B.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有大有小D.动物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解析 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BD2.(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才属于生产者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费者C.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属于分解者D.空气和热能等也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解析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属于生产者,A错误;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3.(多选)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所有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也可以行使其功能C.乙是腐生生物,腐生生物也都属于乙D.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BC解析 并非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由于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所以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B正确;乙是分解者,为腐生生物,腐生生物也都属于乙,C正确;丙为消费者,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和蜣螂,D错误。营养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______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2)实例(3)类型: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等。生产者初级次级三级四级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捕食腐生寄生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许多_________会相互交错,这就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网状营养结构——食物网。(2)形成的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植物可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而一种_______________也可能取食多种植物,或被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食。食物链多种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多种肉食性动物3.营养结构的决定因素(1)特定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共同决定其营养结构。(2)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__。在一个具有复杂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由于一种生物的消亡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呈正相关[辨正误](1)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的消费者。( )(2)在一条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固定。( )(3)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提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 )√√×√1.在某玉米地中有玉米、蝗虫、青蛙、蛇、鹰等生物。这是同学们写的有关三条捕食食物链,正确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草→蝗虫→青蛙→蛇→鹰②蝗虫→青蛙→蛇→鹰③草→蝗虫→青蛙→蛇提示:①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鹰)。2.下表为某玉米地各种生物胃内食物分析表:生物种类 蝗虫 青蛙 鼠 蛇胃中食物 玉米叶 蝗虫 蝗虫、青蛙、玉米 鼠、青蛙(1)根据表格材料,构建该地生物的食物网。提示:(2)写出该食物网中含有的具体食物链,为什么不同的食物链能够形成食物网?提示:玉米→蝗虫→青蛙→蛇、玉米→蝗虫→青蛙→鼠→蛇、玉米→蝗虫→鼠→蛇、玉米→鼠→蛇。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取食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取食。(3)该食物网中蛇占有哪几个营养级?占有的最高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提示:第三、四、五营养级。四级消费者。●该食物网中蛇与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若鼠被大量捕杀,则短期内青蛙的数量怎么变化?提示:捕食与种间竞争。鼠被大量捕杀,蛇会增加捕食青蛙的数量,使得青蛙数量减少。●食物链中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提示:没有体现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环境因素。 1.明确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属于捕食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捕食食物链(网)中。(3)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种间竞争关系。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1)当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2)当“天敌”蛇减少,则被捕食者青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在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鹰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学以致用 】D4.下列有关食物链(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二营养级B.关于狼吃羊的食物链应写成:羊→狼C.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构成D.在食物网中,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解析 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三营养级,A错误;捕食食物链应该由生产者开始,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由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构成,C错误。C5.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山猫占据第三、四两个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C.昆虫、鼠、松鼠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的数量也会减少解析 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但山猫只占第三营养级,A错误;题干信息“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其他自养生物,B错误;昆虫、鼠、松鼠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且之间无捕食关系,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会以其他生物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A.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山猫占据第三、四两个营养级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C.昆虫、鼠、松鼠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D.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的数量也会减少6.(2024·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B.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C.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D.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C解析 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鹰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种群的数量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下降。如,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食物增多,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C正确;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以及营养结构,D错误。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B.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C.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D.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C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B.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C.一个池塘D.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解析 一条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A错误;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是一个种群,B错误;一个池塘包括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一个森林里所有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不包括生物因素,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C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C.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D.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解析 分解者主要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A错误;无机环境中的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B错误;自养生物能合成有机物,所以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C正确;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蚯蚓,D错误。B3.(2024·湖南名校联考)极端天气与人为活动会导致源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树木被输送入海,并在被海水浸透至饱和后沉入海底,形成一种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体的特殊生态系统——“木落”。厌氧菌以“木落”中木材的纤维素为食,同时产生一些硫化氢等硫化物。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落”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木落”中的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由于深海中没有阳光,故“木落”中不存在生产者D.厌氧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以木材中的纤维素为食,均为分解者解析 “木落”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任何生态系统中的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木落”中的群落也不例外,B正确;深海中没有光照,但“木落”中也存在生产者,如硫细菌可以利用硫化物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硫细菌可以利用硫化物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厌氧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A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非生物的环境因素D.②代表细胞呼吸,①代表捕食解析 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1是生产者,4是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为3分解者;剩余的2则为消费者。生物群落包括了所有的种群(生物),即1、2和3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ABC5.(多选)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B.生物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中只体现了2种成分解析 图中的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分别为草→植食性鸟→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有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A错误;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B错误;结合A项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青蛙4种,C错误;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D正确。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B.生物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中只体现了2种成分6.(2024·江苏南京期末)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鱼乙、 河虾 水蚤、 小球藻 水蚤、 河虾 小球藻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B.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C.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C解析 水蚤是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消费者,而小球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A错误;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据表分析可知,河虾捕食水蚤,同时河虾和水蚤都以小球藻为食物,故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正确;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甲、鱼乙、河虾,D错误。课时精练8 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蚯蚓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a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4.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3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没有作用若成分1是生产者,有可能是细菌图中没有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在该生态系统中,成分1、2均不可缺少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2024江苏徐州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组成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次级消费者一般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6.(2024·辽宁沈阳联考)一个池塘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环境因素“轮虫→水蚤→划蝽→鲶鱼”构成一条食物链鲶鱼在该生态系统占据第三、四、五营养级轮虫和水蚤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和捕食的种间关系7.生态系统种类繁多,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的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属于同一物种食物链越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8.(2024·泰州期中)如图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减少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浮游动物总量减少后再增加浮游植物总量增加后再减少【素养提升】9.(多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蛔虫等寄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可能是真菌、细菌等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10.(多选)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的CO2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细菌甲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甲、乙、丙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11.(多选)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该食物网包含6个生物种群、6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图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间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12.(多选)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1中a、b应分别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图1中c、d应分别为分解者、消费者图2中的食物链是E→F→D→B图2中A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的环境因素,E为生产者13.(13分)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1)(4分)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 (2)(4分)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3分)“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因其微小,可能被植物根部吸收而影响生长发育,也容易被蚯蚓、蜗牛等土壤动物和贻贝、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里一直存在着,占据空间,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1)(3分)从材料中可知,微塑料可以存在于生态系统的 (组成成分)中。 (2)(6分)海洋浮游动物的存在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中蚯蚓的存在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分)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减少微塑料危害的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精练8 生态系统的结构1.D [在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叫作生态系统,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属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A错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错误;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群落,一块农田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断发展变化,D正确。]2.D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环境因素,A错误;蚯蚓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错误;病毒是异养生物,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3.A [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是b(生产者),D错误。]4.A [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遗体残骸中所蕴含的能量均将流向分解者,因此,有两个“→”指向的是分解者,由于消费者所获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因此,发出两个“→”的,属于生产者,故成分1是生产者,成分2是分解者,成分3是消费者,消费者(成分3)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可以是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B正确;生态系统中,成分1(生产者)、成分2(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均不可缺少,D正确。]5.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环境因素,A错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B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是通过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营养级为终点,C错误;生态系统中存在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一般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6.D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环境因素、分解者,A错误;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也就是藻类是食物链的起点,“轮虫→水蚤→划蝽→鲶鱼”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鲶鱼在该生态系统可占据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错误;轮虫和水蚤都以藻类为食,具有种间竞争关系,水蚤又捕食轮虫,具有捕食关系,D正确。]7.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反映的是各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A正确;生态系统中,某些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固定,B错误;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食草的蝗虫和田鼠均属于第二营养级,但二者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D错误。]8.A [土著鱼和鲈鱼之间是捕食关系,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引入鲈鱼后,土著鱼数量减少,浮游动物因捕食者数量减少而增加,后来因食物(浮游植物)不足而数量减少,因此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浮游植物因捕食者(浮游动物)数量增加而减少,后来又因浮游动物数量减少而增加,因此浮游植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9.BD [有些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或光合作用,可作为生产者,A正确;蛔虫等寄生动物从宿主中获取能量,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可能是细菌、真菌等,C正确;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D错误。]10.ACD [乙代表的生物的CO2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代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A错误;甲可能是寄生细菌(寄生于恒温动物体内,温度恒定,呼吸稳定),乙可能是光能自养细菌,如蓝细菌,丙可能是化能自养细菌,如硝化细菌,B正确;甲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甲、乙、丙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11.ABC [该食物网包含多个生物种群、5个营养级,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A错误;题图中丁和丙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种间竞争关系,戊和丁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若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戊和丁对丙的捕食会增多,丙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大量减少,C错误。]12.BD [图1中,a是生产者,b是非生物的环境因素,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A正确,B错误;图2中,A是非生物的环境因素,E是生产者,F、D和B均为消费者,C是分解者,食物链为E→F→D→B,C正确,D错误。]13.(1)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2)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械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3)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食物链、食物网14.(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将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分解者 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3)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制造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pptx 课时精练8 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