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学习目标1.关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环境的关系。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目录 CONTENTS1.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2.随堂检测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较低水平1.世界人口日益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特点持续地增长增速明显加快(2)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变化趋势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数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_______________国家的行列。维持在较高水平低生育水平2.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连线)×[辨正误](1)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将不断下降。( )提示: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3)大气中SO2浓度增大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大气中CO2浓度增大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4)酸雨是pH低于5.6的雨、雪、雾、雹等降水的总称。( )√×√●观察下面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分析回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示意图(1)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人口增速为什么明显加快?提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生活和医疗水平大幅改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世界人口增速明显加快。 (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是什么?提示:我国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3)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提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因此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人不同于一般生物,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自身生物属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1.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哪些?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为促进经济发展,大量提倡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提示:①②④⑤。2.根据温室气体的来源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示:衣:选择环保面料的衣服,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等;食: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住: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减少水电的使用;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双面打印,使用环保袋等。●紫外线在高空能被臭氧层吸收。有人说,这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辐射危害;有人说,透过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从物理视角看,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提示:这些说法有道理。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出的99%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且紫外线能破坏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分子结构,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酸雨的成因很复杂,但肯定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很大关系。从化学视角看,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硫酸或硝酸的?提示: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酸雨分为两种类型,即硫酸型和硝酸型。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学以致用 】ABC1.(多选)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江苏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解析 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的影响,因此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A正确;据图可知: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B正确;2016年至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故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C正确;由于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故婴儿的性别比例理论上为男性∶女性≈1∶1,故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江苏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2.(2024·泰州中学月考)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C.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解析 有机废物的倾倒,使能分解有机营养盐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有N、P等无机盐又会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覆盖在水体表层,又会导致表层以下的水体光照减弱,有可能导致其他水生植物死亡,从而发生恶性循环,因而不能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由于毒素沿着食物链富集使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B正确;虽然海洋水体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其净化能力有限,而且不能因为“适量”就向海洋中倾倒废物,C错误;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题中信息没有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信息,由此不能得知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D错误。●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混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B1.(2024·江苏南通检测)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提高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D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象集中出现在发达国家D.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解析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应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C3.(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C.限制SO2和氟利昂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常见的环境污染解析 臭氧层可以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B正确;氟利昂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酸雨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雪、雾、雹捕获吸收,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错误。B4.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缓解雾霾程度B.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 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一些碳粒、烟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A正确;雾霾天气使得一些碳粒、烟尘悬浮于大气中,严重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减少沙尘天气和雾霾天气的发生,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B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解析 汞、镉等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呈现富集现象,B符合题意;酸雨是大气中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过多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形成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氟利昂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引起臭氧减少,使臭氧层出现空洞,D不符合题意。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学习目标 1.关注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环境的关系。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1.世界人口日益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特点(2)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变化趋势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数仍将________________。②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____________国家的行列。2.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连线)[辨正误](1)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将不断下降。( )(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3)大气中SO2浓度增大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4)酸雨是pH低于5.6的雨、雪、雾、雹等降水的总称。( )1.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哪些?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③为促进经济发展,大量提倡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温室气体的来源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1.(多选)某同学在有关报道中看到下图所示的2015~2019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江苏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2.(2024·泰州中学月考)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C.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1.(2024·江苏南通检测)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提高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C.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象集中出现在发达国家D.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3.(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C.限制SO2和氟利昂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常见的环境污染4.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能缓解雾霾程度B.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 )A.酸雨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自主梳理1.(1)较低水平 持续地增长 增速明显加快 (2)①维持在较高水平 ②低生育水平2.辨正误(1)× 提示: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2)√(3)× 提示:大气中CO2浓度增大是“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4)√合作探究1.提示:①②④⑤。2.提示:衣:选择环保面料的衣服,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等;食: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住: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减少水电的使用;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双面打印,使用环保袋等。学以致用1.ABC [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的影响,因此人口数量变化受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A正确;据图可知: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可能与放开二孩政策有关,B正确;2016年至2019年间,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故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C正确;由于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故婴儿的性别比例理论上为男性∶女性≈1∶1,故出生率下降不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衡,D错误。]2.B [有机废物的倾倒,使能分解有机营养盐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含有N、P等无机盐又会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覆盖在水体表层,又会导致表层以下的水体光照减弱,有可能导致其他水生植物死亡,从而发生恶性循环,因而不能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由于毒素沿着食物链富集使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B正确;虽然海洋水体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其净化能力有限,而且不能因为“适量”就向海洋中倾倒废物,C错误;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题中信息没有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信息,由此不能得知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D错误。]随堂检测1.B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2.D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应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3.C [臭氧层可以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B正确;氟利昂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酸雨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雪、雾、雹捕获吸收,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错误。]4.B [化石燃料燃烧形成的一些碳粒、烟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A正确;雾霾天气使得一些碳粒、烟尘悬浮于大气中,严重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减少沙尘天气和雾霾天气的发生,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5.B [汞、镉等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呈现富集现象,B符合题意;酸雨是大气中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过多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形成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氟利昂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引起臭氧减少,使臭氧层出现空洞,D不符合题意。]课时精练13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选择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世界人口日益增长1.下列关于19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慢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速相差不大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人口仍将持续增长世界人口数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2.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知识点2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4.温室效应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 ( )海平面上升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5.下列哪项不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频发、水资源短缺外来物种入侵、粮食短缺荒漠化加剧、臭氧层破坏6.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酸雨中所含有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7.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滥伐森林 水体污染南极冰盖融化 臭氧层破坏8.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环境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三大环境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O2的大量减少,CO2的大量增加所致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素养提升】9.(多选)下图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人口膨胀会导致自然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粮食产量下降与土地资源利用过度有关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最后一定会导致地球毁灭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10.(多选)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发生赤潮的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大量死亡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赤潮发生时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11.(多选)奶牛场每天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可在氧化塘中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防止出现水华现象在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的数量12.(多选)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第2、3、4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低于水葫芦单独处理13.(12分)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更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3分)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 、 、 。 (2)(8分)我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开创了一个奇迹。如果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应当多食 (填“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3,则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1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因此只有通过控制人口 才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 14.(14分)某湖泊由于受生活污水影响而出现水华,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科学家在水面上放置了栽种着挺水植物的浮床,如图所示。同时适度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数量。以上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截污、控藻、改良水质的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4分)该生态系统中,鳙鱼属于第 营养级,适度减少鳙鱼数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浮床上组分3有良好的控制水华作用,该作用涉及的种间关系是 ,组分3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等非生物因素限制藻类生长。(3)(3分)生态学家建议组分3种植一年生挺水植物,并且每年进行收割,从物质输入与输出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分)研究表明,挺水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并能将氧气输送到根系,释放进水体。请从三个角度分析组分4在改良水质中起到的作用: 、 、 。 课时精练13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1.C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A错误;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速相差较大,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间内人口仍将持续增长,C正确;目前,世界人口数量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D错误。]2.C [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3.B [分析题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容纳量不会无限增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4.C [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属于大气层中臭氧减少的危害,C符合题意。]5.C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粮食短缺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6.C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的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会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C错误。]7.D [臭氧层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若臭氧层遭到破坏,则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8.B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酸雨”是大气中SO2等酸性气体增加造成的,“臭氧层破坏”是氟利昂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导致的,这三大危机都与氧元素有关,A正确,B错误;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正确。]9.ABD [人类生存需要利用环境资源,但人口膨胀会导致自然资源利用过度,环境污染加剧,A正确;粮食来源于土地,故粮食产量下降与土地资源利用过度有关,B正确;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最后不一定会导致地球毁灭,C错误。]10.ABC [发生赤潮的水体中大量呈红色的有害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导致鱼、虾、贝类的大量死亡,A正确;藻类大量繁殖是由于向水体排放大量含氮、磷的各种污染物,所以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B正确;赤潮发生时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水中其他自养生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产氧减少,需氧微生物分解耗氧等,水中的含氧量降低,C正确;化肥和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氮和磷等元素,其进入海域会引起赤潮,D错误。]11.ACD [废水浓度较高,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溶液中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由于从厌氧池流入氧化塘前部的水中含有机物,需氧细菌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而氧化塘中部有空气输入,且有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多,B错误;利用植食性鱼类对藻类的捕食可以防止出现水华现象,C正确;在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会遮挡阳光,争夺养料,不利于浮游藻类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浮游藻类的数量,D正确。]12.BC [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仍然含有水生生物,A错误;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水葫芦由于适应环境可能会出现疯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D错误。]13.(1)全球气候变化 河流污染 资源匮乏(答案合理即可)(2)植物性食物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缩短食物链可减少中间环节能量的损失 1.69(3)出生率解析 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0.1+50÷0.1=5 5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5÷0.1÷0.1+75÷0.1=3 250(单位),即可养活人口变为原来的5 500/3 250≈1.69(倍)。14.(1)三 使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加,其对浮游藻类的捕食增加,起到控藻的作用(2)种间竞争 光照、无机盐含量(3)生活污水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过多的N、P等物质被植物吸收,收割植物可将N、P等物质输出该生态系统,避免其再次进入该生态系统造成富营养化(4)根系释放的氧气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水体中有机物分解;根系释放的氧气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繁殖,进而通过捕食减少藻类含量 植物发达的根系为浮游动物提供栖息空间,有利于躲避天敌,通过捕食减少藻类含量 植物根系可以促进N、P的吸收,减少藻类的数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pptx 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docx 课时精练13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