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章 阶段性检测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第三章 阶段性检测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阶段性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2.农业工作者运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对棉田中棉铃虫成虫数量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棉铃虫成虫具有趋光性,是棉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黑光灯诱捕的棉铃虫中既有雌性也有雄性
根据两种诱捕方法的结果可推算棉铃虫物种丰富度
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一定流向生产者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4.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若朱鹮的食物来源变为2/3是小鱼,1/3是泥鳅,朱鹮增加1 kg体重(干重),消耗的水草是原来的1.37倍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5.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字母a~h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
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
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④⑤表示乙、丙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去向
⑥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7.互花米草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入侵到我国几乎所有的滨海滩涂湿地,且我国没有互花米草的天敌无瓣海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气候适宜、缺少天敌是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用除草剂可快速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但会污染环境
从国外引种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根治互花米草且对环境无害
互花米草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柑橘果园生态系统常见于我国南方或西南各省。某地在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适宜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已知柑橘树上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种植草菇丰富了柑橘果园的群落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
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红蜘蛛和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9.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0.小五台山位于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层峦叠嶂,植物生长繁茂,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小五台山生物的食用、药用和旅游观赏等价值均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禁止开发和利用
小五台山植被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生态功能,这一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定向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1.某植物果实的果肉中富含芳香类物质,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能吸引动物前来采食。动物吃下果实之后,果肉被消化,种子在种皮的保护下原封不动地被排泄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果实散发出的吸引动物的“香味”属于物理信息
利用该植物来生产芳香类物质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该植物果实传递的“香味”信息有利于该植物种群的繁衍
动物排出的粪便所含能量属于该动物同化量中“未利用”部分
12.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外来一定限度的干扰,因而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河流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现的是抵抗力稳定性
草原植物遭受蝗虫采食后会尽力减缓自身种群数量下降,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
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13.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14.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是建立现代智慧农业,某智慧农业园开创了一套“鸡+鸭+鱼+菜”的农业新模式:空中种菜,用鱼塘水浇灌;鱼塘里养鱼和鸭,鱼塘上面建造立体鸡舍,鸡粪直接排入鱼塘。实现了养鱼不用饲料、种菜不用施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该系统几乎没有“废物”产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由菜、鱼、鸭、鸡和鸡粪微生物组成
“鸡+鸭+鱼+菜”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
由于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可向鱼塘大量排放鸡粪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以具有类似人类的特征而闻名的非洲黑长尾猴,可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不同类型的猎食者。如果猎食者是一只豹子,就汪汪大叫;如果猎食者是一只鹰,就发出类似咳嗽的短促双音节;如果猎食者是蛇,就发出喳喳的叫声。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黑长尾猴个体间可以通过物理信息进行交流
此实例说明非洲黑长尾猴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有利于提高黑长尾猴躲避天敌的概率
黑长尾猴发出报警叫声的信息受体是黑长尾猴遇到的天敌
16.城市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较差的半封闭缓流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易污染。某研究小组以甲、乙、丙三种水生植物为主构建了人工水体净化系统,对某景观水体进行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好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
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中,碳元素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双向传递
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污水浓度过大,需进行稀释处理
17.中华穿山甲是一种名贵的药用动物,它食性高度特化,仅食几丁质丰富的蚂蚁和白蚁;白蚁以树木为食,危害森林,且能释放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大气中12%的甲烷来自白蚁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在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等是中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华穿山甲能通过控制白蚁数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利用灭白蚁粉剂使白蚁中毒提高白蚁的死亡率,这属于生物防治
18.下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一般为a→b→c→d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不一定有食物链d→c→b→a
若Y表示人类所需资源,则d表示人类所需的资源最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19.(12分)为了保护某种候鸟,科学家建立了生态保护区,其中食物网结构如下:
(1)(1分)为了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应尽量保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    不同。
(2)(4分)肉食性鱼类不是候鸟的捕食对象,引入它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肉食性鱼类位于第    营养级。若投放过早,可能会造成低营养级生物      ,所以应较晚投放。
(4)(5分)经过合理规划布施,该生态系统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2分)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      。
(2)(3分)图中M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2分)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见下表: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Ⅰ 10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龙须眼子菜等
入侵后 Ⅱ 22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Ⅲ 10 浮水植物 水葫芦
(1)(4分)Ⅰ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    结构;Ⅱ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面积应根据种群个体数进行调整。Ⅲ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Ⅱ时段    。
(3)(5分)在Ⅲ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4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3)(4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            (再答出2点即可)。
(4)(5分)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        ,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    ,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23.(12分)小叶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灌丛密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CK为禁牧、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1)(3分)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    。
(2)(5分)据图分析,放牧强度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的影响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据图结果分析,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阶段性检测卷(二)
1.C [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可能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C [趋光性昆虫是该棉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棉铃虫是一个种群,没有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种类的数量,D错误。]
3.C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错误。]
4.C [由于小鱼和泥鳅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不论朱鹮的食物中它们的比例是多少,消耗水草的量都相等,C错误。]
5.C [a为光合作用固定的所有能量,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a=b+c,A正确;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f+g=蚕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故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B正确;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量/桑树的同化量=(d/a)×100%,C错误;桑基鱼塘通过桑叶养蚕、蚕沙养鱼、鱼粪肥沃塘泥,塘泥就近肥桑,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正确。]
6.B [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由于甲和乙之间是双向箭头,因此甲、乙当中必有一个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乙、丙、丁都有指向甲的箭头,可以推断甲代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则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A错误,B正确;由于丁是分解者,④和⑤代表丙、乙的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C错误;⑥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去,不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错误。]
7.C [从国外引种树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能造成新的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对环境造成破坏。]
8.D [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增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A正确;柑橘是生产者,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草菇是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用性引诱剂引诱害虫,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来防治害虫,因此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红蜘蛛、蚜虫移动能力较弱,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D错误。]
9.B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
10.B [小五台山生物的药用、食用等实用意义的价值和旅游观赏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均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保护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不应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B错误;小五台山植被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态功能,这一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对生物定向选择,是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11.C [果实散发出的吸引动物的“香味”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利用该植物来生产芳香类物质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动物排出的粪便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未利用”部分,D错误。]
12.D [河流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草原植物遭受蝗虫采食后会尽力减缓自身种群数量下降,体现的是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生物与环境间进行信息传递可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
13.D [由于有人工饲料输入,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B正确;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大小与食物链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14.A [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A正确;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菜、鱼、鸭、鸡和鸡粪微生物等生物组成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鱼塘对鸡粪的处理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排入鱼塘的鸡粪过多,可能会导致鱼大量生病死亡,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D错误。]
15.AC [由题干分析可知,黑长尾猴个体间可以通过发出不同的叫声来交流,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合理;此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但不能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不合理;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可使其他黑长尾猴有效判断天敌类型,并进行有效的应对,有利于提高黑长尾猴躲避天敌的概率,C合理;黑长尾猴发出报警叫声的信息受体是黑长尾猴遇到的天敌及其他黑长尾猴,D不合理。]
16.AC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所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好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B正确;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中,碳元素能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单向传递,C错误;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污水浓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进行稀释处理,D正确。]
17.C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由题意可知,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等,B正确;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属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体现的是间接价值,C错误;灭白蚁粉剂属于化学药品,利用灭白蚁粉剂使白蚁中毒属于化学防治,D错误。]
18.BCD [若Y表示种群密度,d种群可能是营养级最低的生物(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其种群密度越大),也可能不是(如一棵树上有许多虫子),A错误;自然演替的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一般为a→b→c→d,B正确;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种生物若有分解者就不能构成这条食物链了,C正确;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正确。]
19.(1)生态位
(2)减少滤食性动物的数量,增加浮游动物数量,从而抑制挺水植物的生长,为浮游植物、沉水植物提供较多光照,增加植食性鱼类、草鱼数量,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3)三和第四 被过度捕食
(4)物质循环的速度
20.(1)海参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
(2)2 488 6.3 不能 (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解析 (2)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kJ/(m2·a)];由 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 281+2 826)×100%≈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21.(1)垂直 水葫芦入侵后争夺光照,沉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大
(3)增加 水葫芦数量减少,其他植物能获得更多的光照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2.(1)CO2
(2)直接 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
(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4)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态廊道
23.(1)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增大
(2)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 中度放牧 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
(3)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是竞争关系,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
(4)间接(共43张PPT)
阶段性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C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解析 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动物可能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
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
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农业工作者运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对棉田中棉铃虫成虫数量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铃虫成虫具有趋光性,是棉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棉铃虫中既有雌性也有雄性
D.根据两种诱捕方法的结果可推算棉铃虫物种丰富度
解析 趋光性昆虫是该棉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
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棉铃虫是一个种群,没有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种类的数量,D错误。
C
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一定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C
解析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
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
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错误。
4.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
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能量传递效率为20%)。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C.若朱鹮的食物来源变为2/3是小鱼,1/3是泥鳅,朱鹮增加1 kg体重(干重),消耗的水草是原来的1.37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解析 由于小鱼和泥鳅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不论朱鹮的食物中它们的比例是多少,消耗水草的量都相等,C错误。
C
5.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字母a~h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a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
B.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
C.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D.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解析 a为光合作用固定的所有能量,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a=b+c,A正确;
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f+g=蚕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故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B正确;
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蚕的同化量/桑树的同化量=(d/a)×100%,C错误;
桑基鱼塘通过桑叶养蚕、蚕沙养鱼、鱼粪肥沃塘泥,塘泥就近肥桑,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正确。
A.a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
B.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
C.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D.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A.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④⑤表示乙、丙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去向
D.⑥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 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由于甲和乙之间是双向箭头,因此甲、乙当中必有一个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乙、丙、丁都有指向甲的箭头,可以推断甲代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则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A错误,B正确;
由于丁是分解者,④和⑤代表丙、乙的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C错误;
⑥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去,不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D错误。
A.丁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④⑤表示乙、丙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去向
D.⑥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7.互花米草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入侵到我国几乎所有的滨海滩涂湿地,且我国没有互花米草的天敌无瓣海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适宜、缺少天敌是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B.用除草剂可快速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但会污染环境
C.从国外引种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根治互花米草且对环境无害
D.互花米草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从国外引种树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能造成新的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对环境造成破坏。
C
8.柑橘果园生态系统常见于我国南方或西南各省。某地在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适宜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已知柑橘树上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草菇丰富了柑橘果园的群落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
B.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
D.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红蜘蛛和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为害虫的防治提供
依据
D
解析 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增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A正确;
柑橘是生产者,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草菇是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用性引诱剂引诱害虫,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来防治害虫,因此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红蜘蛛、蚜虫移动能力较弱,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D错误。
9.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
B
10.小五台山位于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层峦叠嶂,植物生长繁茂,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五台山生物的食用、药用和旅游观赏等价值均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
价值
B.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禁止开发和利用
C.小五台山植被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生态功能,这一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D.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环境对生物定向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
解析 小五台山生物的药用、食用等实用意义的价值和旅游观赏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均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保护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不应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B错误;
小五台山植被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态功能,这一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小五台山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对生物定向选择,是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11.某植物果实的果肉中富含芳香类物质,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能吸引动物前来采食。动物吃下果实之后,果肉被消化,种子在种皮的保护下原封不动地被排泄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散发出的吸引动物的“香味”属于物理信息
B.利用该植物来生产芳香类物质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该植物果实传递的“香味”信息有利于该植物种群的繁衍
D.动物排出的粪便所含能量属于该动物同化量中“未利用”部分
解析 果实散发出的吸引动物的“香味”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
利用该植物来生产芳香类物质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动物排出的粪便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未利用”部分,D错误。
C
12.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外来一定限度的干扰,因而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现的是抵抗力稳
定性
B.草原植物遭受蝗虫采食后会尽力减缓自身种群数量下降,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
C.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D
解析 河流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体现的是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草原植物遭受蝗虫采食后会尽力减缓自身种群数量下降,体现的是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
生物与环境间进行信息传递可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
13.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D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C.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解析 由于有人工饲料输入,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B正确;
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C正确;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大小与食物链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D错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C.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14.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是建立现代智慧农业,某智慧农业园开创了一套“鸡+鸭+鱼+菜”的农业新模式:空中种菜,用鱼塘水浇灌;鱼塘里养鱼和鸭,鱼塘上面建造立体鸡舍,鸡粪直接排入鱼塘。实现了养鱼不用饲料、种菜不用施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系统几乎没有“废物”产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由菜、鱼、鸭、鸡和鸡粪微生物组成
C.“鸡+鸭+鱼+菜”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
D.由于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可向鱼塘大量排放鸡粪
A
解析 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A正确;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菜、鱼、鸭、鸡和鸡粪微生物等生物组成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鱼塘对鸡粪的处理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排入鱼塘的鸡粪过多,可能会导致鱼大量生病死亡,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以具有类似人类的特征而闻名的非洲黑长尾猴,可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不同类型的猎食者。如果猎食者是一只豹子,就汪汪大叫;如果猎食者是一只鹰,就发出类似咳嗽的短促双音节;如果猎食者是蛇,就发出喳喳的叫声。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黑长尾猴个体间可以通过物理信息进行交流
B.此实例说明非洲黑长尾猴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有利于提高黑长尾猴躲避天敌的概率
D.黑长尾猴发出报警叫声的信息受体是黑长尾猴遇到的天敌
AC
解析 由题干分析可知,黑长尾猴个体间可以通过发出不同的叫声来交流,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合理;
此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但不能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不合理;
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可使其他黑长尾猴有效判断天敌类型,并进行有效的应对,有利于提高黑长尾猴躲避天敌的概率,C合理;
黑长尾猴发出报警叫声的信息受体是黑长尾猴遇到的天敌及其他黑长尾猴,D不合理。
16.城市景观水体大多为静止或流动性较差的半封闭缓流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易污染。某研究小组以甲、乙、丙三种水生植物为主构建了人工水体净化系统,对某景观水体进行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好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
C.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中,碳元素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双向传递
D.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污水浓度过大,需进行稀释处理
AC
解析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所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好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B正确;
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中,碳元素能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单向传递,C错误;
若流经该人工水体净化系统的污水浓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进行稀释处理,D正确。
17.中华穿山甲是一种名贵的药用动物,它食性高度特化,仅食几丁质丰富的蚂蚁和白蚁;白蚁以树木为食,危害森林,且能释放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大气中12%的甲烷来自白蚁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等是中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C.中华穿山甲能通过控制白蚁数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利用灭白蚁粉剂使白蚁中毒提高白蚁的死亡率,这属于生物防治
CD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正确;
由题意可知,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偷猎、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等,B正确;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属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体现的是间接价值,C错误;
灭白蚁粉剂属于化学药品,利用灭白蚁粉剂使白蚁中毒属于化学防治,D错误。
18.下图中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CD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
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
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一般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不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人类所需资源,则d表示人类所需的资源最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
解析 若Y表示种群密度,d种群可能是营养级最低的生物(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其种群密度越大),也可能不是(如一棵树上有许多虫子),A错误;
自然演替的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一般为a→b→c→d,B正确;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种生物若有分解者就不能构成这条食物链了,C正确;
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正确。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
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一般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不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人类所需资源,则d表示人类所需的资源最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19.(12分)为了保护某种候鸟,科学家建立了生态保护区,其中食物网结构如下:
(1)为了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应尽量保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________不同。
(2)肉食性鱼类不是候鸟的捕食对象,引入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态位
减少滤食性动物的数量,增加浮游动物数量,从而抑制挺水植物的生长,为浮游植物、沉水植物提供较多光照,增加植食性鱼类、草鱼数量,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
(4)经过合理规划布施,该生态系统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肉食性鱼类位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投放过早,可能会造成低营养级生物______________,所以应较晚投放。
三和第四
被过度捕食
物质循环的速度
20.(12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M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海参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
2 488
6.3
不能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解析 (2)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kJ/(m2·a)];由 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 281+2 826)×100%≈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21.(10分)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研究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见下表:
调查时段 物种数 植物类型 优势种
入侵前 Ⅰ 100 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龙须眼子菜等
入侵后 Ⅱ 22 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水葫芦、龙须眼子菜
Ⅲ 10 浮水植物 水葫芦
(1)Ⅰ时段,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Ⅱ时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面积应根据种群个体数进行调整。Ⅲ时段群落中仍有龙须眼子菜,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面积应比Ⅱ时段________。
(3)在Ⅲ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
水葫芦入侵后争夺光照,沉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死亡

增加
水葫芦数量减少,其他植物能获得更多
的光照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2.(14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包括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够吸收并固定________,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2)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丰富、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除建立精子库外,还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CO2
直接
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
(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间接价值,该价值主要体现为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如固碳供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答出2点即可)。
(4)生活在霸王岭片区的中国特有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栖息地的丧失,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以增加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针对栖息地的碎片化,应建立________,使海南长臂猿碎片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态廊道
23.(12分)小叶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灌丛密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CK为禁牧、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________。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增大
(2)据图分析,放牧强度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的影响可描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结果分析,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
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
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
中度放牧
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
(3)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是竞争关系,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
间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