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单元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4.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学情分析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教学目标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2)知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3)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难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粒子比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讲授、设问、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草稿纸、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再追问】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引入新课】那我们在怎么样去用化学方法去表达这个反应的式子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如: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式子你会怎么写? 【请学生板书】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 O2 CO2 【讲解】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那我们怎么办呢? 【讲解】那么我们就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我们来看看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好的地方。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式子。 【讲解】化学方程式是很好的表达了反应,但是我们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我们可以看见用的是长等于号,因为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所以我们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符合我们客观事实。 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多媒体展示】①反应物②生成物③反应条件④各物质之间质量比⑤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讲解】例如:C + O2 CO2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读作:碳和 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生成 二氧化碳。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碳 。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相对数量关系,读作: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练习】P97页讨论1.2.3.选学生回答问题。 【拓展练习】 【讲解】 此式子为化学方程式,符合客观事实,化学方程式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所以根据题意选A。 【讲解】 1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总质量应该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则为5g。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关系,4gB生成5gD,则D为10g,B为8g。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以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课。 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引出化学方程式定义。 对比,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化学方程式的优点。 过渡,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及读法。 例举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宏观含义以及微观含义。 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融会贯通。 总结本节课所讲,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作 业 C组:课上讲解的化学方程式四个,写出其三种读法 B组:练习册59页,知识点:化学方程式 A组:练习册60页,化学方程式习题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教学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课通过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既巩固了已有知识,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较好的地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注重了学以致用,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并及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节课教学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学生对化学式掌握的不好,不能真正的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所以在完成本节的任务显得比较吃力。 二、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新教材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扎实实做好初中化学课改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