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 (二)生物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转录时以自身的两条链作模板合成α链和β链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血红蛋白分子的过程需要脱去285个水分子C.缺Fe可导致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影响O 的运输D.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仅发生一个碱基的替换,不会导致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2.某种透析袋能容许单糖和更小的分子透过,比单糖分子大的溶质不能透过。某人在透析袋中装入一定量的甲溶液,再将透析袋扎紧,放入盛有乙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成熟植物细胞中,相当于装置中透析袋的结构是原生质体B.若甲是淀粉溶液,乙是碘液,一段时间后透析袋内外的液体都会变色C.若甲是葡萄糖,乙是清水,一段时间后在乙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若甲中是0.5g/mL的蔗糖溶液,乙是0.3g/mL的蔗糖溶液,透析袋内的液体体积不变时,袋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3.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措施可以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增产。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和不覆膜相比,用红色薄膜覆盖塑料大棚可增加红光透入,增加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B.夏季高温时使用喷淋降温,可减弱植物因气孔关闭导致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C.松土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速分解农家肥中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无机养料D.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可在除去部分麦田杂草的同时促进农作物生长4.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不同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可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装片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视野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制片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装片时,在视野中大多数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说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较多C.用低温处理大蒜 (2n=16)根的分生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视野中有染色体数目分别为n、2n和4n的细胞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中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5.小鼠体内的A基因控制形成的蛋白甲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蛋白甲则表现为侏儒鼠,a基因则不能控制合成蛋白甲。A基因的表达受上游P序列的调控,P 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在配子中的这种改变在子代中稳定存在,相关调控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遗传可通过改变DNA 的碱基序列来影响基因的表达B.基因型为 Aa的侏儒鼠,其a基因一定来自母本C.基因型为 Aa的正常雌鼠和基因型为 Aa 的侏儒雄鼠交配,后代侏儒鼠占1/2D.基因型为 Aa的侏儒雌鼠和基因型为 Aa的正常雄鼠交配,后代正常鼠占3/46.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该昆虫的有眼和无眼、青眼和白眼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青眼雄虫和一只纯合无眼雌虫杂交, 雌虫全为青眼、雄虫全为白眼,让 雌、雄虫随机交配得到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这两对性状的2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有眼和青眼为显性B. F 中有12种基因型C. F 雄虫中青眼:白眼:无眼=3:3:2D.让F 中青眼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的F 青眼雌虫中纯合子占1/37.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小鼠肝癌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用含冬虫夏草提取物、鬼臼类木脂素和等量的生理盐水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癌细胞,细胞培养液中其他成分含量均相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B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含量越大。A.小鼠肝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B.据实验结果分析,B蛋白很可能是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蛋白C.鬼白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癌细胞DNA 复制及基因的表达D.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癌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其能量供应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②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③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④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躯体中的相应部位躯体越大⑤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 1项 B.2项 C.3项 D.4项9.如图3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X、Y、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血糖平衡的调节是通过X、Y、Z三种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B. Y主要作用于肝细胞,Z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C.血糖浓度的变化能够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D.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Y和Z的作用结果均可通过反馈调节来影响自身的分泌10.已知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存在如图4 所示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早春,①→②过程活跃和①→③→⑤→⑥过程活跃,从而促进种子萌发B.夏季,①→②过程活跃和①→③→④过程活跃,从而引起植株增高C.秋末,①→③→⑤过程活跃,可导致叶片颜色变化,也能为脱落酸合成提供更多前体D.冬季,①→③→④过程不活跃,①→③→⑤→⑥过程活跃,从而维持种子休眠11.环境 DNA (eDNA)技术通过从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样本中提取生物脱落的遗传物质 (如脱落的皮肤细胞、排泄物中的遗传物质)进行物种监测,操作流程一般为:采样→浓缩→提取 DNA→PCR 扩增→测序分析,从而对研究区域内的物种进行监测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eDNA 技术的关键步骤是使用特异性引物对特定DNA 进行PCR 扩增,灵敏度高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eDNA具有无损伤采样的特点,更适用于濒危物种的监测C. eDNA 技术可用于辅助调查研究区域的物种丰富度D. eDNA 技术与样方法均可调查得到目标物种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12.生活在潮间带的滨螺以很多藻类为食,且主要取食优势物种浒苔,图5表示随着潮间带滨螺密度的变化藻类物种数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滨螺的存在会改变潮间带藻类种间竞争的结果B.可用“收割理论”解释a~b过程中发生的变化C.滨螺种群密度越大受藻类等食物资源短缺的影响越大D.随着滨螺密度上升,浒苔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13.某沙化草原实施生态修复时,科研人员种植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可分泌有机酸促进沙粒黏结成团,枯枝落叶被分解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进而吸引昆虫和小型动物栖息。随着植被恢复,该区域土壤保水能力增强,生态系统逐步趋于稳定。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等非生物环境的改善是后续群落演替的基础B.该演替过程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C.昆虫和小型动物等消费者可以加快有机物向分解者的转移D.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时可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等进行观察1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被植物吸收利用。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KH PO Na HPO MgSO ·7H O 葡萄糖 尿素1.4g 2.1g 0.2g 10.0g 1.0gA.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葡萄糖为分解尿素的细菌提供了碳源和能源B.对该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前,需将该培养基调至酸性C.要统计活菌数,需在该培养基中添加琼脂,不能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菌液D.取稀释倍数为10 的菌液0.2mL接种,平均菌落数为175,则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为8.75×10 个15.虾青素是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的蛋白质类次生代谢物,主要由藻类植物、水产动物等产生。目前,人们利用水稻胚乳细胞大量生产虾青素,在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水稻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制备水稻胚乳悬浮细胞,并于生物反应器中生产获得虾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虾青素是能合成虾青素的藻类植物、水产动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产物B.实验者需构建含有虾青素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C.要诱导愈伤组织形成,需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且用量比值为1D.在悬浮培养前,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适度处理,利于胚乳细胞彼此分离16.人的体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人类染色体会逐渐丢失,最后只剩一条或几条。如图6表示人的缺乏 HGPRT 酶突变细胞株(HGPRT )和小鼠的缺乏 TK 酶细胞株 (TK )融合后并在 HAT培养液中培养的过程,已知只有同时具有HGPRT酶和TK酶的融合细胞才可在HAT培养液中长期存活与繁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可用的方法有 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B.过程②通常在培养皿或松盖的培养瓶中进行,淘汰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C.从图示结果看,可以确定人的TK 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D.该方法可以对鼠基因定位,小鼠的HGPRT酶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研究发现当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超过植物所能利用的最大量时,反而会引起光合速率的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有关光抑制的一种解释是,短时间内光反应生成的过量电子传递给( 会形成超氧化物,超氧化物攻击 PSⅡ等 (色素蛋白质复合体)造成其中的重要蛋白质组分损伤,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图7为大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示意图 (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Rubisco是一种酶,在叶绿体的 中发挥作用。PSⅠ参与合成的物质A是 ,其在③过程中的作用是 。(2)可用纸层析法分离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原理是 。(3)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强度变化不一定是同步的。研究人员检测了大豆由黑暗转为光照后,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矢比例(在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8。从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在0~0.5min和0.5~2min这两个时间段内随时间的推移,图中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分别是 。18.(10分)为培育耐盐碱大豆品系 (2N=40)、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使野生型大豆中的一个基因d突变成基因D、图9①为D、d基因的部分序列,其中 C-3'为限制酶 SacⅠ识别序列、D、d基因的其他序列不含该酶的识别序列。检测发现基因D在大豆中处于沉默状态,导致大豆植株并未获得耐盐性状。而基因M编码的蛋白可打破基因D的沉默、现将一个M基因 (其内无限制酶SacⅠ的识别序列)导入到该种大豆细胞的染色体中、获得不同的耐盐碱大豆植株 (DdM)甲、乙和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不考虑自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亲本 子代第一组 甲×野生型 耐盐碱:不耐盐碱=1:1第二组 乙×野生型 耐盐碱:不耐盐碱=1∶3第三组 丙×野生型 不耐盐碱(1)获得甲植株的D和d基因,再用 SacⅠ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应为图②中泳道 (填罗马数字)的实验结果。(2)甲、乙、丙植株中M基因插入的染色体位置不同,根据第三组实验结果,在图10中标出丙中D、d、M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若乙植株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应为 。(3)为获得适合盐碱大田种植的稳定遗传大豆,选择上述植株中的 植株自交,再利用限制酶 SacⅠ及电泳技术从子代中选育出所需要品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筛选标准: 。19.(10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作出的一种防御反应。在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ATP 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从而促进炎症反应,最终清除病原体,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研究表明,抗体经处理碎片化后形成的纳米抗体也能作用于P2X7受体,进而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机理如图11。回答下列问题:(1)炎症反应的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的基本功能。(2)由图可知,ATP 不仅是细胞的能量“货币”,在此过程中还作为 (填“神经递质”“激素”或“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纳米抗体是由抗体碎片化形成的多肽片段。抗体发生“碎片化”很可能是经过 (填酶的名称)处理的结果。(3)据图推测,纳米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是 。(4)已知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严格的炎症反应调控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请结合图示机制,分析当机体受到轻微损伤,却出现持续强烈炎症反应的可能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20.(10分)下表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能量值 (单位为 其中R 表示能量去向之一,X、Y表示相应能量值,有机物输入是指人工饲喂过程中各营养级的同化量。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型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R 流向分 解者的能量 暂未被利用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生产者 X 23 3 70 0初级消费者 Y 4 0.5 9 2次级消费者 0.25 2.1 0.05 5.1 5(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除了具有能量流动的功能之外,其基本功能还包括 。(2)据表分析,R表示的是 ,X表示的值是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相比通常较低,原因是 。21.(12分)A蛋白是某种激素合成的关键酶。为鉴定该激素合成的部位,科研团队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将A 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P基因)与葡萄糖苷酸酶基因 (GUS基因)融合,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拟南芥进行实验。相关原理、过程及质粒的结构如图12所示。请分析回答:注:缺口是指双链DNA 的一条链上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缺失,造成另一条链上形成单链的区域; bar为抗草甘膦 (一种除草剂)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1)无缝克隆原理图中,过程①中用T5核酸外切酶水解P 基因和GUS基因的部分片段形成两个 ,它们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有缺口的融合基因。过程③所需的酶有 。(2)从引物P 和P 角度分析,利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GUS-P融合基因的关键是 。(3)图中利用酶切法将融合基因插入 Ti质粒,应选用的限制酶为 。据图分析,引物P 应为下列引物中的 。(4)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细胞后,进行植物组培,用 对组培苗进行筛选。已知A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量与A 蛋白表达量正相关,且葡萄糖苷酸酶可以水解X-Gluc呈蓝色,将转基因拟南芥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分离不同部位的组织分别加入X-Gluc进行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 根 茎 叶颜色 蓝色 浅蓝 浅蓝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分析,该激素最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原因是 。西南名校联盟 2025 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生物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C C A D C D B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D D B B A D【解析】1.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表达时只以一条链作模板,A 错误;人血红蛋白分子由 574 个氨基酸、4 条肽链组成,这些氨基酸合成一个血红蛋白分子的过程中至少需要脱去 570 个水分子,B错误;镰状细胞贫血的实例可以说明,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仅发生一个碱基的替换,也可导致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D 错误。2.原生质体是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在植物细胞中,相当于装置中透析袋的结构是原生质层,A 错误;若甲是淀粉溶液,乙是碘液,淀粉不能从透过透析袋,乙不变色,B 错误;甲中的葡萄糖能从透过透析袋,滴加斐林试剂,乙呈现蓝色,需要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 正确;甲中蔗糖溶液浓度更高,蔗糖分子无法进出,但水分子可进出透析袋,受透析袋弹性限制,透析袋体积不能无限增大,故透析袋内的液体体积不变时,袋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 错误。3.用红色薄膜覆盖塑料大棚会减少蓝紫光透过,减少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A 错误。4.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制片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 错误;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装片时,在视野中大多数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说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B 错误;根的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会为 n,C 错误。5.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A 错误;基因型为 Aa 的侏儒鼠,其 a 基因一定来自父本,B 错误;基因型为 Aa 的侏儒雌鼠和基因型为 Aa 的正常雄鼠交配,后代正常鼠占 1/2,D 错误。6.让 F2 中青眼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的 F3 青眼雌虫中,纯合子占 1/4,D 错误。7.据实验结果分析,B 蛋白很可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B 错误。8.学习、记忆和思维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①错误;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1页(共 3页)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③错误;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④错误。9.图中 X 是下丘脑通过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A 错误。10.脱落酸的作用是维持种子的休眠,在种子萌发时 ①→③→⑤→⑥过程不活跃,A 错误。11.eDNA 技术只能确定物种类型,但不能确定物种的生长发育阶段,所以无法得到目标物种的年龄结构,D 错误。12.滨螺和浒苔是捕食关系,随着滨螺密度上升浒苔种群密度将呈现出先减少的趋势,D 错误。13.该演替过程中群落内原有物种不一定恢复到原有状态,B 错误。14.在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 错误。15.虾青素是蛋白质类次生代谢物,不是能合成虾青素的藻类植物、水产动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产物,A 错误。16.从图中可看到,人的体细胞与小鼠体细胞进行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在持续分裂过程中小鼠的全部染色体一直全部保留,无法用该方法对小鼠基因定位,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2 分。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1)基质(1 分) NADPH(1 分) 作为还原剂,参与 C3 的还原,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2)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3)0~0.5min 之间光反应捕获的光能中未被利用而以热能散失的部分增多,可保护 PSⅡ等免受损伤(2 分);0.5~2min 之间以热能散失比例减少,吸收的光能有更多转化为化学能,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2 分)(共 4 分)18.(每空 2 分,共 10 分)(1)Ⅱ(2)耐盐碱∶不耐盐碱=9∶7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2页(共 3页)(3)甲 获得各子代个体的 D、d 基因,并用 SacⅠ限制酶切割后电泳,电泳图中出现两个条带电泳结果(或与图②中泳道Ⅲ实验结果相同)的个体即为适合盐碱大田种植的稳定遗传大豆19.(每空 2 分,共 10 分)(1)免疫自稳、免疫防御(2)信号分子 蛋白酶(3)与 P2X7 受体结合,阻断 ATP 与 P2X7 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炎症反应(4)损伤或濒死细胞持续大量释放 ATP;P2X7 受体数量异常增多(合理即可)2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中各营养级同化的化学能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 分)(2)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1 分) 14 12.7%(3)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较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21.(除特殊标记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1)黏性末端(1 分) DNA 聚合酶和 DNA 连接酶(2)P2 引物 5′端和 P3 引物 5′端部分序列互补(3)BclⅠ和 SmaⅠ ②(1 分)(4)草甘膦(1 分) 根(1 分) A 蛋白结合蛋白 葡萄糖苷酸酶融合蛋白通过 A 蛋白结合蛋白与 A 蛋白结合,而葡萄糖苷酸酶水解 X Gluc 呈蓝色,转基因拟南芥根部呈现蓝色,茎和叶为浅蓝色,说明 A 蛋白主要分布在根部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3页(共 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 3 3 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生物学-答案.docx 西南(云南 四川 贵州)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3 3 3”高考备考诊断联考(二)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