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为了纪念老红军谢宝金而立的铜像如图所示。在长征途中他背着一台68 kg的发电机走完全程,创造了长征路上的奇迹。以下与这台发电机质量最接近的是( )A.一支铅笔 B.一本物理教科书C.一个篮球 D.一名中学生2.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将偏大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偏向左盘,可进行减码操作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注入液体后,等1~2 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B.航天员从地球到空间站质量变小了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D.根据ρ=,可知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5.如图所示的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6.市面上的某款汽车,采用绝缘性较好的气凝胶作为电池芯片的保护材料,起到隔热、防火的作用,能保护电池安全。由以上信息可推断,该气凝胶不适合用来制作( )A.热水管道 B.防火建筑材料C.冷链食品包装盒 D.高压输电线的线芯7.蒋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实验室学的使用,小鸣同学想称取100 g的水,在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右侧,则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是( )A.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减少砝码 D.加水8.小明查阅水的密度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以下特殊测量,其中方法不可行的是( )A.仅用量筒和烧杯可“量”出0.2 kg的水B.仅用天平、烧杯和水可“称”出500 mL的水C.仅用天平和烧杯可“称”出牛奶的密度D.仅用天平、烧杯和水可“称”出墨水瓶的容积9.用质量相同的铁、铜、铅制成体积相同的金属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铅、铜、铁密度依次减小)( )①如果铜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一定是空心的②如果铁球是空心的,那么铜球、铅球一定是空心的③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铁球、铜球可能是空心的④三个球若都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一定是V铅>V铜>V铁A.①③ B.②④ C.④ D.①④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甲所示。再将一质量为790 g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00 g,如图乙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体积为0.1 m3B.金属块的密度为7.9 kg/m3C.若图甲中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则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偏大D.若图甲中金属块上沾有水,则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偏大二、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8分)11.(3分)一支木制铅笔的笔芯质量为1.2 g,体积为0.5 cm3,密度为 kg/m3,它 (选填“是”或“不是”)用铅做的。当这支铅笔芯用掉一半时,铅笔芯的密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ρ铅=11.3×103 kg/m3)12.(3分)小周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甲、乙的密度关系为ρ甲 (选填“>”“<”或“=”)ρ乙,甲、乙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后的密度为 kg/m3,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为 kg/m3。(设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13.(3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在冬季的白天给石头开一个洞,往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变成冰,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被撑裂开,是因为水变成冰后,质量 ,密度 ,(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变大。450 g水凝固成冰后,其体积增大了 cm3。(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14.(3分)如图所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 909 m。制作载人潜水器的材料是新型钛合金材料Ti62A,它解决了载人舱材料所面临的强度、韧性和可焊性等难题,从而满足了深海活动的需要。“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选用新型钛合金材料Ti62A,是利用钛合金 (写出一条即可)的特点;若载人舱使用的钛合金总质量为6.3 t,其体积为1.4 m3,则钛合金的密度为 kg/m3;若使用钢材制作载人舱,为达到相同的强度,需要约3 m3的钢材,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 kg/m3,则载人舱质量会增加 kg。第14题图 15.(3分)如图所示,每年秋收季节,农民伯伯常用箩筐装稻谷。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测出一个箩筐装满稻谷时质量为25 kg(箩筐质量不计),箩筐容积为41.7 dm3,通过计算可得稻谷的密度为 kg/m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这就是容重,相当于包含了空隙的平均密度;小明又取来60 g稻谷,利用排水法测得其体积为50 cm3,则稻谷的密度又为 kg/m3。若丰收后装满稻谷的粮仓容积为6 m3,则粮仓中的空隙体积为 m3。第15题图 16.(3分)同一注射器内装有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用电子秤分别测量其质量,如图甲、乙所示。注射器中液体的密度是 g/cm3;图乙中液体的质量是 g;空注射器的质量是 g。第16题图甲、测装有20 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乙、测装有30 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2分)17.(4分)小明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测定矿石的密度。(1)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小丽指出了小明操作中出现的两个错误:① ;② 。(2)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矿石的质量为38.4 g。(3)在量筒内装入30 mL的水,将矿石用细线系着缓缓放入量筒中,读数时如图乙所示,该同学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偏 。(4)正确读数后,测得此矿石的密度是 g/cm3。18.(4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纯牛奶的密度。(1)小明的实验过程如下: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总质量为 g;③将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数如图丙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30 g;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2)小亮的方法: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④代入ρ=计算牛奶的密度。(3)你认为 (选填“小明”或“小亮”)的实验方法所测密度误差较大。19.(7分)霄潇在学校花坛捡了一个小石块(会吸水),准备测量其密度。她和同学们用量程为200 g的托盘天平和一个质量为10 g的烧杯来测量石块的密度,假设石块吸水前后体积不变,ρ水=1 g/cm3。(1)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2)托盘天平调平后,霄潇开始实验: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90 g,如图甲;②将石块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过较长一段时间,待液面最终静止后,在水面的位置做标记a,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40 g(细线的体积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如图乙;③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的水后,测出此时石块的质量为55 g;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83 g,如图丙;⑤向烧杯加水到标记a处,如图丁。测量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砝码和游码如图戊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4)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同小组成员提议仅使用丙和丁两幅图中的数据也能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5)【拓展】聪明的霄潇发现还可以用天平、烧杯和标记a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思考片刻后,她将图丁中烧杯中的水倒掉后擦干,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a处,然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利用该装置和标记a可测出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g/cm3;理论上,用此天平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结果精确到0.001)20.(7分)查阅资料发现,很多导热、散热器材都选择铝材料,小林所在实验小组想探究“物质导热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材料有关;猜想三: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长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物体的一端浸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另一端浸入盛有25 ℃水的试管中,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记录。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1)实验中,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下列有关k的定义正确的是 (填字母)。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2)为完成实验探究,同学们应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以铜棒为导热材料时试管内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已在图乙中画出,下表是记录的以铝棒为导热材料时的实验数据。时间/s 0 50 100 150 200 250试管内的水温/℃ 25 26.5 28 29.5 31 32.5请你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以铝棒为导热材料时试管内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3)由温度-时间图像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选填“铜棒”或“铝棒”)的导热性能更好。(4)结合实验结论,实际中很多散热器材使用的是铝材料,你认为散热器材选择铝材料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合理即可)。(5)接着实验小组要验证猜想三,他们的做法是 。四、综合题(共3小题,计20分)21.(4分)一只空瓶质量是80 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580 g,求:(1)这只瓶子的容积;(ρ水=1.0×103 kg/m3)(2)用此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总质量为730 g,这种液体的密度。22.(7分)为了判断一个小铜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了如下数据。铜球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mL 量筒内水和铜球的总体积V总/mL89 20 50(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铜=8.9×103 kg/m3)(2)若小铜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3)若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称其总质量为361 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23.(9分)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组成的。小英在药店买的一瓶浓度为75%、体积为500 mL的医用酒精,如图所示。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水的密度为1×103 kg/m3,酒精浓度指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在溶液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1)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有水的质量是多少?(2)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为多少?(3)小英想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配制出质量为925 g、体积为1 000 mL的某种浓度的医用酒精,那么需要这种浓度为75%的酒精多少克?(忽略配制过程中体积的变化)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为了纪念老红军谢宝金而立的铜像如图所示。在长征途中他背着一台68 kg的发电机走完全程,创造了长征路上的奇迹。以下与这台发电机质量最接近的是( D )A.一支铅笔 B.一本物理教科书C.一个篮球 D.一名中学生2.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B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将偏大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偏向左盘,可进行减码操作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C )A.注入液体后,等1~2 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C.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1 kg铁比1 kg棉花的质量大B.航天员从地球到空间站质量变小了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D.根据ρ=,可知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5.如图所示的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1.1×103 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C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6.市面上的某款汽车,采用绝缘性较好的气凝胶作为电池芯片的保护材料,起到隔热、防火的作用,能保护电池安全。由以上信息可推断,该气凝胶不适合用来制作( D )A.热水管道 B.防火建筑材料C.冷链食品包装盒 D.高压输电线的线芯7.蒋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实验室学的使用,小鸣同学想称取100 g的水,在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右侧,则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是( D )A.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减少砝码 D.加水8.小明查阅水的密度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以下特殊测量,其中方法不可行的是( C )A.仅用量筒和烧杯可“量”出0.2 kg的水B.仅用天平、烧杯和水可“称”出500 mL的水C.仅用天平和烧杯可“称”出牛奶的密度D.仅用天平、烧杯和水可“称”出墨水瓶的容积9.用质量相同的铁、铜、铅制成体积相同的金属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铅、铜、铁密度依次减小)( B )①如果铜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一定是空心的②如果铁球是空心的,那么铜球、铅球一定是空心的③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铁球、铜球可能是空心的④三个球若都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一定是V铅>V铜>V铁A.①③ B.②④ C.④ D.①④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甲所示。再将一质量为790 g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00 g,如图乙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 )A.金属块的体积为0.1 m3B.金属块的密度为7.9 kg/m3C.若图甲中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则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偏大D.若图甲中金属块上沾有水,则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偏大二、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8分)11.(3分)一支木制铅笔的笔芯质量为1.2 g,体积为0.5 cm3,密度为 2.4×103 kg/m3,它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用铅做的。当这支铅笔芯用掉一半时,铅笔芯的密度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ρ铅=11.3×103 kg/m3)12.(3分)小周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甲、乙的密度关系为ρ甲 > (选填“>”“<”或“=”)ρ乙,甲、乙两种物质等质量混合后的密度为 2×103 kg/m3,甲、乙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后的密度为 2.25×103 kg/m3。(设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13.(3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在冬季的白天给石头开一个洞,往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变成冰,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被撑裂开,是因为水变成冰后,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小 ,(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变大。450 g水凝固成冰后,其体积增大了 50 cm3。(ρ水=1.0×103 kg/m3,ρ冰=0.9×103 kg/m3)14.(3分)如图所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 909 m。制作载人潜水器的材料是新型钛合金材料Ti62A,它解决了载人舱材料所面临的强度、韧性和可焊性等难题,从而满足了深海活动的需要。“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选用新型钛合金材料Ti62A,是利用钛合金 硬度大(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即可)的特点;若载人舱使用的钛合金总质量为6.3 t,其体积为1.4 m3,则钛合金的密度为 4.5×103 kg/m3;若使用钢材制作载人舱,为达到相同的强度,需要约3 m3的钢材,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 kg/m3,则载人舱质量会增加 1.74×104 kg。第14题图 15.(3分)如图所示,每年秋收季节,农民伯伯常用箩筐装稻谷。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测出一个箩筐装满稻谷时质量为25 kg(箩筐质量不计),箩筐容积为41.7 dm3,通过计算可得稻谷的密度为 0.6×103 kg/m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这就是容重,相当于包含了空隙的平均密度;小明又取来60 g稻谷,利用排水法测得其体积为50 cm3,则稻谷的密度又为 1.2×103 kg/m3。若丰收后装满稻谷的粮仓容积为6 m3,则粮仓中的空隙体积为 3 m3。第15题图 16.(3分)同一注射器内装有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用电子秤分别测量其质量,如图甲、乙所示。注射器中液体的密度是 1 g/cm3;图乙中液体的质量是 30 g;空注射器的质量是 20.09 g。第16题图甲、测装有20 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乙、测装有30 mL液体的注射器的质量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计22分)17.(4分)小明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测定矿石的密度。(1)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小丽指出了小明操作中出现的两个错误:① 用手拿砝码 ;② 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2)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矿石的质量为38.4 g。(3)在量筒内装入30 mL的水,将矿石用细线系着缓缓放入量筒中,读数时如图乙所示,该同学此时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偏 大 。(4)正确读数后,测得此矿石的密度是 2.56 g/cm3。18.(4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纯牛奶的密度。(1)小明的实验过程如下: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总质量为 71.6 g;③将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读数如图丙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30 g;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1.04×103 kg/m3。(2)小亮的方法: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②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④代入ρ=计算牛奶的密度。(3)你认为 小亮 (选填“小明”或“小亮”)的实验方法所测密度误差较大。19.(7分)霄潇在学校花坛捡了一个小石块(会吸水),准备测量其密度。她和同学们用量程为200 g的托盘天平和一个质量为10 g的烧杯来测量石块的密度,假设石块吸水前后体积不变,ρ水=1 g/cm3。(1)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2)托盘天平调平后,霄潇开始实验: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90 g,如图甲;②将石块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过较长一段时间,待液面最终静止后,在水面的位置做标记a,测出烧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140 g(细线的体积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如图乙;③从烧杯中取出石块,擦干石块表面的水后,测出此时石块的质量为55 g;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83 g,如图丙;⑤向烧杯加水到标记a处,如图丁。测量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砝码和游码如图戊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05 g。(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50 g,石块的密度为 2.5 g/cm3。(4)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同小组成员提议仅使用丙和丁两幅图中的数据也能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你认为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5)【拓展】聪明的霄潇发现还可以用天平、烧杯和标记a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思考片刻后,她将图丁中烧杯中的水倒掉后擦干,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a处,然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利用该装置和标记a可测出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2 g/cm3;理论上,用此天平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 0.002 g/cm3的液体。(结果精确到0.001)20.(7分)查阅资料发现,很多导热、散热器材都选择铝材料,小林所在实验小组想探究“物质导热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材料有关;猜想三:物质的导热性可能与长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物体的一端浸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另一端浸入盛有25 ℃水的试管中,每隔相同的时间测一次试管中水的温度并记录。重复以上实验步骤。 (1)实验中,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下列有关k的定义正确的是 D (填字母)。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2)为完成实验探究,同学们应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二 。以铜棒为导热材料时试管内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已在图乙中画出,下表是记录的以铝棒为导热材料时的实验数据。时间/s 0 50 100 150 200 250试管内的水温/℃ 25 26.5 28 29.5 31 32.5请你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以铝棒为导热材料时试管内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答案】(3)由温度-时间图像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铜棒 (选填“铜棒”或“铝棒”)的导热性能更好。(4)结合实验结论,实际中很多散热器材使用的是铝材料,你认为散热器材选择铝材料的优点有 性价比高 (写出一条合理即可)。(5)接着实验小组要验证猜想三,他们的做法是 选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铜(或铝)棒进行实验 。四、综合题(共3小题,计20分)21.(4分)一只空瓶质量是80 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580 g,求:(1)这只瓶子的容积;(ρ水=1.0×103 kg/m3)(2)用此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总质量为730 g,这种液体的密度。解:(1)空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总-m瓶=580 g-80 g=500 g由ρ=可得,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V=V水===500 cm3(2)另一种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瓶=730 g-80 g=650 g另一种液体的体积V液=V=500 cm3这种液体的密度ρ液===1.3 g/cm3=1.3×103 kg/m322.(7分)为了判断一个小铜球是不是空心的,小明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测得了如下数据。铜球的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mL 量筒内水和铜球的总体积V总/mL89 20 50(1)通过计算判断该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铜=8.9×103 kg/m3)(2)若小铜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3)若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称其总质量为361 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解:(1)铜的密度为ρ铜=8.9×103 kg/m3=8.9 g/cm3铜球的体积V球=V总-V水=50 mL-20 mL=30 mL=30 cm3由ρ=得,铜球中铜的体积V铜===10 cm3由于V球>V铜,所以该小铜球是空心的。(2)小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铜=30 cm3-10 cm3=20 cm3(3)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的质量m液=m总-m铜=361 g-89 g=272 g液体的密度ρ液===13.6 g/cm323.(9分)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组成的。小英在药店买的一瓶浓度为75%、体积为500 mL的医用酒精,如图所示。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水的密度为1×103 kg/m3,酒精浓度指溶液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在溶液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1)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有水的质量是多少?(2)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为多少?(3)小英想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配制出质量为925 g、体积为1 000 mL的某种浓度的医用酒精,那么需要这种浓度为75%的酒精多少克?(忽略配制过程中体积的变化)解:(1)V=500 mL=500 cm3浓度为75%、体积为500 mL的医用酒精中含有水的体积V水=500 cm3-500 cm3×75%=125 cm3根据ρ=可得,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 g/cm3×125 cm3=125 g(2)这瓶医用酒精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500 cm3-125 cm3=375 cm3酒精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 g/cm3×375 cm3=300 g这瓶医用酒精的总质量m=m水+m酒精=125 g+300 g=425 g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ρ===0.85 g/cm3(3)V'=1 000 mL=1 000 cm3,设1 000 cm3的某种浓度的医用酒精中水的体积为V水',根据题意可得ρ水V水'+ρ(1 000 cm3-V水')=925 g代入数据可得1 g/cm3×V水'+0.85 g/cm3×(1 000 cm3-V水')=925 gV水'=500 cm3含酒精的体积V酒精'=V'-V水'=1 000 cm3-500 cm3=500 cm3所以需要这种浓度为75%的酒精的质量m酒精'=ρV酒精'=0.85 g/cm3×500 cm3=425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学用.docx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检测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