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题分布 考查类型 命题分析2020·山东·T15 抗体检测 通过近几年考题分析可知:免疫学中的抗体结构及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情境多数以抗体种类、结构及抗体检测法等为载体,通常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结合2021·山东·T15 单抗与多抗2022·山东·T15 双抗2023·山东·T25 抗体检测1.抗体结构(1)组成: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之间,重链和重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形成四肽链结构;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均可以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都有很多个折叠结构域。(2)分类:根据重链的结构等的差异,分为5种类型:Ig M、Ig D、Ig G、Ig A和Ig E,它们的重链分别用μ、δ、γ、α和ε表示,机体能够产生约109种抗体分子。2.抗体的应用(1)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定量和定位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免疫检测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在医学诊断、生物研究、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本原理有:①抗原—抗体结合:这是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检测体系中的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目标抗原上。抗原可以是病原体的蛋白质或其他特定分子,也可以是细胞表面的标记分子。抗体与抗原结合时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②标记物(信号放大):为了使抗原—抗体反应可检测,通常会使用标记物(如酶、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或胶体金,图1)标记抗体或抗原,从而在反应发生时产生可测量的信号(如酶促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者荧光信号)。③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标记物产生的信号强度,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分析。信号的强度通常与样本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该技术检测模式包括直接检测(直接使用标记的抗体检测抗原,图2)、间接检测(使用未标记的捕获抗体和标记的第二抗体,图3)、夹心检测(使用两种特异性抗体夹住抗原,图4)等。图1图2 图3图4(2)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与药物结合的免疫—化学疗法(“导弹”疗法),利用单克隆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药物带至病灶部位。1.奥加伊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经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三个部分组成:(Ⅰ)伊珠单抗;(Ⅱ)N-乙酰-γ-刺孢霉素;(Ⅲ)连接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伊珠单抗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B.奥加伊妥珠单抗被细胞吞噬及溶酶体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才能发挥作用C.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伊珠单抗可以对体内的肿瘤进行定位D.奥加伊妥珠单抗具有靶点清楚、毒副作用小的优点A 解析:伊珠单抗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连接的药物输送到靶细胞,N-乙酰-γ-刺孢霉素发挥治疗效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A错误;奥加伊妥珠单抗被细胞吞噬及溶酶体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被释放才能发挥作用,B正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以对体内的肿瘤进行定位,C正确;单克隆抗体具有靶点清楚、毒副作用小的优点,D正确。2.西妥昔是由人/鼠融合基因表达的一种人/鼠嵌合型单抗(如图),除具备鼠源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外,还降低了鼠源抗体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多种癌症晚期的治疗。EGF是体内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因子,西妥昔注射到人体后可与癌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服用西妥昔有一定副作用,如可引起皮肤瘙痒、肝功能下降等。下列关于西妥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定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B.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恒定区有关C.EGF受体仅在某些癌细胞中表达D.西妥昔单抗的制备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D 解析:由题图可知,可变区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A错误;鼠源抗体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人体的不良反应与鼠源抗体有关,鼠源抗体位于可变区,所以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可变区有关,B错误;EGF是体内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因子,在其他细胞中也能表达,C错误;西妥昔单抗的制备过程通过对原有抗体基因改造完成,属于蛋白质工程,D正确。3.普通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单抗)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无法有效地聚集于肿瘤组织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可以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通过靶向多个抗原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基因工程制备双抗的原理是对传统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进而形成双特异性抗体。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也可以制备双抗,先使每个杂交瘤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单克隆抗体,然后将这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够重新随机组合“双亲”单抗肽段,从而产生双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一定会产生双抗B.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操作对象是肽链C.制备杂交瘤细胞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疗,双抗治疗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D 解析: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结果有不融合的单个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功的双杂交瘤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双抗,即使融合成功的细胞,单抗肽段随机组合,也不一定能产生双抗,A错误;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应在基因水平操作,操作对象是DNA分子(或基因),B错误;制备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是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错误;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能减少药物的用量,避免了药物作用于正常组织细胞,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D正确。4.Trop-2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转移。Trop-2 抗体和细胞毒素类药物 SN-38 构成偶联物 (SG)可以有效治疗乳腺癌,下图为 SG的制备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肿瘤组织表达Trop-2糖蛋白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B.①过程可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C.③过程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分泌抗Trop-2抗体的细胞D.④过程形成SG 通过SN-38特异性识别 Trop-2 并杀伤乳腺癌细胞D 解析:根据题意“Trop-2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推测肿瘤组织表达Trop-2糖蛋白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A正确;①过程为细胞融合过程,可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促进细胞融合,B正确;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分泌抗Trop-2抗体的细胞,C正确;④过程形成SG 通过Trop-2 抗体特异性识别 Trop-2 并将SN-38运送到相应位置杀伤乳腺癌细胞,D错误。5.(不定项)CD47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研究者将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与表达CD47的非肿瘤细胞共孵育后,加入荧光标记的SIRPα,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抑制CD47基因表达的靶向药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B.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需将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D.CD47通过与SIRPα互作降低了机体免疫防御能力ABC 解析:抑制肿瘤细胞过度表达CD47基因,可避免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从而起到治疗作用,A正确;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需将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B正确;据题图可知,CD47单克隆抗体在较低浓度范围内,与无关抗体的荧光强度一致,抗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说明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效应,C正确;分析题意可知,肿瘤细胞的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降低了机体免疫监视能力,D错误。6.(2024·湖北检测)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是在体外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A可与蛋白A结合,使A沉淀,如果蛋白B与蛋白A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那么抗体A在将蛋白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某科研团队利用该技术研究细胞内三种蛋白α、β、γ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IP利用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Co-IP还能鉴定蛋白复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组分C.实验结果表明,β、γ均能与α结合形成复合体D.若用抗体β重复上述实验,能得到一样的结果D 解析:由题意可知,Co-IP涉及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故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A正确;由题意可知,Co-IP还能验证蛋白复合物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鉴定蛋白复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组分,B正确;分析题意及实验结果可知,三种蛋白α、β、γ均可与抗体α结合形成沉淀,说明β、γ均能与α结合形成复合体,C正确;由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抗体α可与β结合、也可与γ结合,但是β是否能与γ结合不得而知,因此若用β抗体重复上述实验,不一定能得到一样的结果,D错误。(共21张PPT)专题十二 细胞工程(含胚胎工程)命题热点9 抗体及应用考题分布 考查类型 命题分析2020·山东·T15 抗体检测 通过近几年考题分析可知:免疫学中的抗体结构及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情境多数以抗体种类、结构及抗体检测法等为载体,通常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结合2021·山东·T15 单抗与多抗2022·山东·T15 双抗2023·山东·T25 抗体检测1.抗体结构(1)组成: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之间,重链和重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形成四肽链结构;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均可以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都有很多个折叠结构域。(2)分类:根据重链的结构等的差异,分为5种类型:Ig M、Ig D、Ig G、Ig A和Ig E,它们的重链分别用μ、δ、γ、α和ε表示,机体能够产生约109种抗体分子。2.抗体的应用(1)免疫检测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定量和定位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免疫检测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在医学诊断、生物研究、食品安全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本原理有:①抗原—抗体结合:这是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检测体系中的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到目标抗原上。抗原可以是病原体的蛋白质或其他特定分子,也可以是细胞表面的标记分子。抗体与抗原结合时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②标记物(信号放大):为了使抗原—抗体反应可检测,通常会使用标记物(如酶、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或胶体金,图1)标记抗体或抗原,从而在反应发生时产生可测量的信号(如酶促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者荧光信号)。③定量分析:通过测量标记物产生的信号强度,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分析。信号的强度通常与样本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该技术检测模式包括直接检测(直接使用标记的抗体检测抗原,图2)、间接检测(使用未标记的捕获抗体和标记的第二抗体,图3)、夹心检测(使用两种特异性抗体夹住抗原,图4)等。图1 图2 图3图4(2)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与药物结合的免疫—化学疗法(“导弹”疗法),利用单克隆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将药物带至病灶部位。1.奥加伊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经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三个部分组成:(Ⅰ)伊珠单抗;(Ⅱ)N-乙酰-γ-刺孢霉素;(Ⅲ)连接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伊珠单抗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B.奥加伊妥珠单抗被细胞吞噬及溶酶体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才能发挥作用C.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伊珠单抗可以对体内的肿瘤进行定位D.奥加伊妥珠单抗具有靶点清楚、毒副作用小的优点√A 解析:伊珠单抗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连接的药物输送到靶细胞,N-乙酰-γ-刺孢霉素发挥治疗效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A错误;奥加伊妥珠单抗被细胞吞噬及溶酶体裂解后,N-乙酰-γ-刺孢霉素被释放才能发挥作用,B正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以对体内的肿瘤进行定位,C正确;单克隆抗体具有靶点清楚、毒副作用小的优点,D正确。2.西妥昔是由人/鼠融合基因表达的一种人/鼠嵌合型单抗(如图),除具备鼠源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外,还降低了鼠源抗体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多种癌症晚期的治疗。EGF是体内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因子,西妥昔注射到人体后可与癌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服用西妥昔有一定副作用,如可引起皮肤瘙痒、肝功能下降等。下列关于西妥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定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B.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恒定区有关C.EGF受体仅在某些癌细胞中表达D.西妥昔单抗的制备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D 解析:由题图可知,可变区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A错误;鼠源抗体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人体的不良反应与鼠源抗体有关,鼠源抗体位于可变区,所以人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可变区有关,B错误;EGF是体内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因子,在其他细胞中也能表达,C错误;西妥昔单抗的制备过程通过对原有抗体基因改造完成,属于蛋白质工程,D正确。3.普通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单抗)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无法有效地聚集于肿瘤组织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可以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通过靶向多个抗原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基因工程制备双抗的原理是对传统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进而形成双特异性抗体。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也可以制备双抗,先使每个杂交瘤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单克隆抗体,然后将这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够重新随机组合“双亲”单抗肽段,从而产生双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一定会产生双抗B.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操作对象是肽链C.制备杂交瘤细胞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疗,双抗治疗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D 解析: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结果有不融合的单个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功的双杂交瘤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双抗,即使融合成功的细胞,单抗肽段随机组合,也不一定能产生双抗,A错误;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应在基因水平操作,操作对象是DNA分子(或基因),B错误;制备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是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错误;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能减少药物的用量,避免了药物作用于正常组织细胞,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D正确。4.Trop-2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转移。Trop-2 抗体和细胞毒素类药物 SN-38 构成偶联物 (SG)可以有效治疗乳腺癌,下图为 SG的制备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推测肿瘤组织表达Trop-2糖蛋白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B. ①过程可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C. ③过程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分泌抗Trop-2抗体的细胞D. ④过程形成SG 通过SN-38特异性识别 Trop-2 并杀伤乳腺癌细胞√D 解析:根据题意“Trop-2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推测肿瘤组织表达Trop-2糖蛋白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A正确;①过程为细胞融合过程,可用灭活的病毒使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促进细胞融合,B正确;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获得分泌抗Trop-2抗体的细胞,C正确;④过程形成SG 通过Trop-2 抗体特异性识别 Trop-2 并将SN-38运送到相应位置杀伤乳腺癌细胞,D错误。5.(不定项)CD47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研究者将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与表达CD47的非肿瘤细胞共孵育后,加入荧光标记的SIRPα,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抑制CD47基因表达的靶向药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B.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需将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D.CD47通过与SIRPα互作降低了机体免疫防御能力√√√ABC 解析:抑制肿瘤细胞过度表达CD47基因,可避免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从而起到治疗作用,A正确;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需将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B正确;据题图可知,CD47单克隆抗体在较低浓度范围内,与无关抗体的荧光强度一致,抗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说明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效应,C正确;分析题意可知,肿瘤细胞的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降低了机体免疫监视能力,D错误。6.(2024·湖北检测)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是在体外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A可与蛋白A结合,使A沉淀,如果蛋白B与蛋白A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那么抗体A在将蛋白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某科研团队利用该技术研究细胞内三种蛋白α、β、γ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IP利用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Co-IP还能鉴定蛋白复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组分C.实验结果表明,β、γ均能与α结合形成复合体D.若用抗体β重复上述实验,能得到一样的结果√D 解析:由题意可知,Co-IP涉及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故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A正确;由题意可知,Co-IP还能验证蛋白复合物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鉴定蛋白复合物中的未知蛋白组分,B正确;分析题意及实验结果可知,三种蛋白α、β、γ均可与抗体α结合形成沉淀,说明β、γ均能与α结合形成复合体,C正确;由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抗体α可与β结合、也可与γ结合,但是β是否能与γ结合不得而知,因此若用β抗体重复上述实验,不一定能得到一样的结果,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命题热点9抗体及应用课件.ppt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命题热点9抗体及应用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