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非生物》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工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 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 ),如( );另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叫( ),如( )。
2. 生物具有( )、( )、( )、对刺激有反应等特征。
3. 植物生长需要( )、( )、(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
4. 动物的生存除了需要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 )和( )。
5. 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土壤中。
6.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同时,生物的( )和( )也会影响环境。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机器人会动,所以它是生物。( )
2. 所有植物都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 )
3. 鱼离开水很快就会死亡,说明生物依赖环境生存。( )
4. 只有动物会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植物不会。( )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
6. 沙漠里的植物叶子退化,根系发达,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
7. 人类可以随意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不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
8. 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 )
9.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是一样的。( )
10. 动物的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石头 B. 机器人 C. 仙人掌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 根 B. 叶 C. 茎
3. 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的,这是为了( )。
A. 好看 B. 适应北极寒冷的环境 C. 吸引同伴
4. 下列环境中,适合苔藓植物生长的是( )。
A. 干燥的沙漠 B. 潮湿的墙壁 C. 清澈的小河
5. 下列不属于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大雁南飞 B. 猫抓老鼠 C. 青蛙冬眠
6. 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是由( )吸收的。
A. 根 B. 叶 C. 花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不会影响环境 B. 非生物对生物没有任何作用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8.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是为了( )。
A. 更好地固定自己 B. 吸收更多的水分 C. 防止被动物吃掉
9. 下列动物中,生活在海洋里的是( )。
A. 鲨鱼 B. 青蛙 C. 兔子
10. 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 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C. 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四、科学探究(20 分)
小明想要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壤环境中”,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 提出问题: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还是干燥的土壤中?(2 分)
2. 作出假设:(4 分)
3. 实验材料:(6 分)
4. 实验步骤:(6 分)
5. 预期结果:(2 分)
五、拓展长廊(10 分)
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举两个例子)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答案:生物;小狗(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非生物;石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具有生命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
2. 答案:生长;繁殖;呼吸(顺序可颠倒)
解析: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是判断生物的重要依据。
3. 答案:阳光;空气;水(顺序可颠倒)
解析:这些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获取空气,通过根系吸收水分。
4. 答案:食物;栖息场所
解析:动物需要食物获取能量,需要合适的栖息场所生存和繁衍。
5. 答案:阴暗;潮湿
解析: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它适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它的呼吸和获取食物。
6. 答案:生存;活动
解析:生物依赖环境的同时,其自身的生存和各种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空气湿度,动物的挖掘活动影响土壤结构。
二、判断题
1. 答案:×
解析: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它是人类制造的机器,不属于生物。
2. 答案:×
解析:有些植物喜阴,不需要充足的阳光,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它们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也能生长良好。
3. 答案:√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只能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离开水后无法正常呼吸,很快就会死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4. 答案:×
解析:植物也会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等。
5. 答案:√
解析: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各种适应方式,这是普遍存在的,以提高生存几率。
6. 答案:√
解析:沙漠干旱缺水,植物叶子退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7. 答案:×
解析:人类随意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严重影响,如栖息地破坏导致许多生物濒临灭绝。
8. 答案:√
解析: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能繁殖等,虽然它们的结构和生活方式与常见生物有所不同,但仍属于生物范畴。
9. 答案:×
解析: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不同,对环境的需求也不一样,如鸟类需要适宜的筑巢环境,水生动物需要特定的水环境。
10. 答案:√
解析:动物的保护色可以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便于隐藏自己、躲避天敌或捕食猎物,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三、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仙人掌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能生长、繁殖等,石头和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特征。
2. 答案:B
解析:叶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 答案:B
解析:北极熊生活在北极,白色的毛色与周围冰雪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有利于它在北极寒冷环境中隐藏自己,便于捕食和躲避天敌。
4. 答案:B
解析: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吸水能力不强,需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潮湿的墙壁符合其生存需求,干燥的沙漠缺水,清澈的小河不适合其附着生长。
5. 答案:B
解析:大雁南飞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气候和食物,青蛙冬眠是对寒冷冬季的适应,而猫抓老鼠是一种捕食行为,不属于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6. 答案:A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
7. 答案:C
解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也会影响环境,非生物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8. 答案:B
解析:骆驼刺生长在干旱地区,根系发达是为了能从更深更广的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
9. 答案:A
解析:鲨鱼是典型的海洋生物,青蛙生活在水陆两栖环境,兔子生活在陆地。
10. 答案:B
解析: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生物有生命,具有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现象,而不是仅仅看能否运动或长大。
四、科学探究
1. 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4 分)
解析:假设应根据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常识或已有知识经验作出合理推测。
2. 实验材料:若干条蚯蚓、两个大小相同的盒子、潮湿的土壤、干燥的土壤、黑布。(6 分,答对 4 个及以上得 6 分,答对 2 - 3 个得 3 分,答对 1 个得 1 分)
解析:实验需要准备蚯蚓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盒子用于设置不同的土壤环境进行对比,潮湿和干燥的土壤形成对照条件,黑布用于营造阴暗环境,因为蚯蚓喜欢阴暗环境,保证单一变量是土壤湿度。
3. 实验步骤:
将两个盒子分别标记为 A、B,在 A 盒中铺上潮湿的土壤,在 B 盒中铺上干燥的土壤。(2 分)
在 A、B 两个盒子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蚯蚓,用黑布盖住盒子,保证盒子内阴暗。(2 分)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两个盒子中蚯蚓的分布情况。(2 分)
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土壤湿度,其他条件保持一致,通过观察蚯蚓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的分布来验证假设。
4. 预期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 A 盒(潮湿土壤)中的蚯蚓数量比 B 盒(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量多。(2 分)
解析:如果假设成立,蚯蚓会趋向于选择潮湿的土壤环境,所以预期在潮湿土壤盒中的蚯蚓数量会更多。
五、拓展长廊
1. 迷彩服的设计:模仿了动物的保护色原理。军人穿着的迷彩服颜色和图案与周围环境相似,在作战时可以更好地隐藏自己,不易被敌人发现,就像动物利用保护色融入环境躲避天敌一样。(5 分)
2. 仿生建筑:如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模仿了贝壳的形状。贝壳的形状使其在海洋环境中既坚固又能适应水流等外力作用。悉尼歌剧院采用类似贝壳的造型,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结构上更加稳固,能够更好地抵御海风等自然力量,这是生物对环境适应在建筑领域的应用。(5 分,其他合理例子也可得分,每个例子阐述清晰得 5 分,阐述不完整酌情扣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