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第一次素养测试生物试题2025.3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1.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1为1.0152.某科研机构对一狭长荒地进行多年跟踪调查,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物种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物种年数数量5101520植物类别草本142053427灌木10152128乔木051016A.该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在发生变化B.调查期间,该荒地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在逐年增大C.应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荒地上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D.该群落在同一年份随季节的变换发生着次生演替3.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受体:素甘菊(M回)受体:葛藤(P)I受体:鸡矢藤(Ps)0.600.450.300.15Mm PI Ps供保0.15Mm PI PsMm PI Ps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B,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C.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大量集中分布D.化感作用可能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素之4,某生态系统含有三个营养级,受破坏后为了尽快恢复,人们向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分别补偿输入了3.3×10kJm2a、5.6×10kJm2a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如下表(单位:×10k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高二生物试卷第1页,共8页扫描全能王创建营染级菊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同化量579X呼吸作用敬头13337.69.7未被利用32841.310流入分解者195.43.9A,X、Y的数值分别为99、18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7.6%C.由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生物尸体残骸中的能量D、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4.46×10KJ5.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可以由群落中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来表示,某群落只有A和B两个物种,所占比例分别为p和q(p叶q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为1(p+g2)B.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接近1/2,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C.群落中各种生物数量分配越均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越高D.群落中某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会导致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降低6.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太阳辐射桑树巢丝厂=输出输出鱼塘废液沼气池底泥沼渣和废液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蚕沙、沼渣和废液等的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D.为提高输出品的产量,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长越好△7.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中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若仅考虑P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中P在生物体内形成难以降解的有机物,无法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B.定期清淤对缓解两种类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同等效果C.减少外源性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D.相同条件下,深水型湖泊比浅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高二生物试卷第2页,共8页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