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3月测试题卷
第8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食物的热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热价是每克食物充分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B.热价的单位是kJ/g或kcal/g
C.糖类的热价为17 kJ/g D.热价越高,说明这种食品的营养越丰富
2.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葡萄糖 D.水
3.使相等质量10℃的水升高至50℃,需要燃烧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别是30g、25g、60g和90g,则含能量最少的物质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去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B.一部分用于细胞分裂
C.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D.一部分用于物质合成
5.抢救危重患者时,一般先给患者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 )
A.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具有药用价值,能医治多种疾病
C.具有消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发生 D.是一种兴奋剂,能促使患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6.下列关于人体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叫作呼吸作用 B.人体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空气中的含量
D.人体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7.如图是比较花生、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C.实验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8.下面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甲、乙、丙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其他气体中的一种,其中表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成分 甲 乙 丙 合计
吸入气体含量/% 20.96 0.04 79.00 100
呼出气体含量/% 16.40 4.10 79.50 100
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
9.甲流病毒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甲流病毒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是( )。
A.外界空气→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外界空气→鼻→气管→支气管→肺
C.外界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外界空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0.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泡组成 B.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D.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是咽
1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进入肺的气体有一定的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呼吸道的作用 ( )。
A.温暖空气 B.湿润空气 C.杀死吸入气体中的全部细菌 D.清洁空气
12.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肺位于腹腔
C.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13.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人溺水时主要影响呼吸的哪个环节 ( )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4.同学们大都有过感冒的经历,在患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不畅,其主要原因是( )
A.气管产生的痰液过多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过多 C.声带充血肿胀 D.鼻黏膜充血肿胀
15.常言道: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如果说话过多,容易被食物呛住,这是因为( )。
A.喉部的会厌软骨不能及时盖住喉的入口 B.食管收缩过快,导致食物不能下咽
C.气管狭小,气流冲击食物速度过快虽 D.食物中有异物,堵住了食管和气管
16.人体平静呼吸时参与的主要呼吸肌有( )。
A.胸部肌肉 B.肋间肌和膈肌 C.腹部肌肉 D.背部肌肉
17.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含量大于血液中氧气含量
18.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若I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废物
19.肺泡内的氧气要通过几层细胞才能进入血液 ( )
A.1层 B.2层 C.3层 D.多层
20.因误吞异物发生急性呼吸道堵塞时,会导致呼吸困难,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一旦有人发生异物窒息,应立即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要点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
A.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
C.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4分)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187J的热量。某生物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g 20 20 20 ①
水/mL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_______ 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
(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_______。
(4)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_______。
(5)实验中,①应该为_______,因为_______。
22.(15分)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______ 组成。
(2)图中C和G是支气管,它进入肺后反复分支,在末端形成了许多[①]______, 其外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③]______,有利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血液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______。
(4)痰由______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以及被黏液粘住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23.(15分)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表示______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成分相比,____增加,____减少。
(2)图中B处表示的是______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此过程是通_____作用实现的。
(3)图中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流经C处时,血红蛋白与氧气____(填“结合 ”或“分离”)。
24.(18分)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是人体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肺活量能体现肺与外界进行_____的能力。 测量肺活量时应尽力吸气后再_____,取3次测量的_____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
(2)研究者采用两种不同训练方式对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一周两次,持续12周后,测算肺活量的提升率。
训练方式1:一组训练后,心率恢复到平静状态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
训练方式2:一组训练后,心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即开始下一组训练。
①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应增加,使如图所示的a肋间肌和[b]_____功能加强,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幅度_____。训练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以提高肺活量。
②与训练方式1相比,训练方式2肺活量的提升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该方式训练过程中,两组训练间_____ 。
答案
1—5.DCDAA. 6—10.DDBCA. 11—15.CBCDA. 16—20.BDABA.
21.(1)大米 (2)核桃仁 (3)有机物(或糖类、蛋白质、脂肪) 无机盐 (4)重复实验(或重复组) (5)20 在对照实验中,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2.(1)肺 (2)肺泡 毛细血管 (3)氧气 (4)气管和支气管
23.(1)肺与外界 二氧化碳 氧气 (2)肺泡 气体扩散 (3)组织细胞 分离
24.(1)气体交换 尽力呼气 最大值 (2) ①膈(或膈肌) 增大 ②恢复时间较短
试卷第6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