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植物和动物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三、学业要求 1.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2.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植物和动物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植物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邻居,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单元内容涵盖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识别、特征描述、生长观察、生活习性了解以及动植物的比较分析等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形成对植物和动物的全面认识,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游戏、比较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 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四课:《身边的植物》《观察植物》《常见的动物》《动植物的异同》。第1课《身边的植物》,认识身边更多植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点。第二课《观察植物》,是第一课延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发现更多植物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说出植物的名称。第三课《常见的动物》,与前两课构成并列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生物学概念。第四课《动植物的异同》是对前三课的植物和动物的比较,通过调查,引导学生找出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通过分类、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总之,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认识,理解生物体生命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主题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前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对于植物和动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观察经验,这些构成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能识别和描述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科学思维: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理植物和动物的行为模式或生长变化。 探究实践: 到校园、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收集标本或进行摄影记录。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动植物的意识,理解每个生命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图片,交流自己认识的植物,进而思考它们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诊测学生对身边植物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任务2 名称:画植物 画一画身边常见的植物,向同学介绍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画自己熟悉的植物并加以介绍,旨在让学生熟悉常见植物的特征。任务3 名称:辨认更多植物 看视频、图片,认识植物,说一说它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看图说话活动,学生可以认识更多植物,了解植物更多特征,丰富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校园植物图片,说出植物名称,进而聚焦问题“怎样观察植物特征”。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认识校园里植物,初步了解植物特点,意识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它们观察兴趣。任务6 名称:观察准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校园观察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活动规则。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增强活动的时效性。任务7 名称:学习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植物特征,掌握观察植物方法。任务8 名称:技能训练 分组到校园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去校园观察记录植物特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任务9 名称:做游戏 画植物让同学猜,猜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校园植物并认识它们特征。第3课时 任务10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展示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名称,进而聚焦问题:你观察过动物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诊测学生对身边动物的认知情况,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任务11 名称:画动物 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它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加以介绍,旨在让学生熟悉身边动物的特征。任务12 名称:观察一种动物 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其特征,然后归纳概括动物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认识动物共同特征:会跑、会吃东西等。第4课时 任务13 名称: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动物和植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一起研究。教师选择植物和动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究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任务14 名称:调查前准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校园观察动植物时应注意的事项,制定活动规则。 设计意图:旨在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增强活动的时效性。任务15 名称:分组调查 带着记录单到校园分组到指定区域观察记录。然后班级汇总,分析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分类、比较、讨论等活动,了解动植物之间异同。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身边的植物 1.画植物 2.辨认更多植物 第2课时:观察植物 1.观察准备 2.学习方法 3.技能训练 4.做游戏 第3课时:常见的动物 1.画喜欢的动物 2.观察一种动物 第4课时:动植物的异同 1.调查前准备 2.分组调查评价指标 第1课时:身边的植物 1.能识别描述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基本外部特征。(科学观念) 2.在“画”的过程中,辨别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科学思维) 3.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特征。(探索实践) 4.对植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植物的奥秘。(责任态度) 第2课时:观察植物 1.知道放大镜能观察植物更多细节。(科学观念) 2.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科学思维) 3.能通过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记录植物更多特征。(探索实践) 4.乐于参加活动,积极分享成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责任态度) 第3课时:常见的动物 1.识别并命名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科学观念) 2.能运用推测方法,分析动物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科学思维)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探究实践) 4.能够善待动物、保护动物;乐意分享,乐于听取他人意见。(责任态度) 第4课时:动植物的异同 1.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观念) 2.能够通过比较和分析动植物的结构、功能、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调查,分类、比较、讨论解动植物之间的异同。(探索实践) 4.能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盲目相信权威或传统观念。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我会选 1.下列植物中,有绿色的叶子,长得又高又大的是( ) A.仙人掌 B.牡丹 C.杨树 2.小朋友,请你帮小福和田田找出如图哪个是植物 ( ) 3.研究植物时,不能轻易用以下( )感觉器官。 4.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时,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 A.采一片树叶做标本 B.拔起来观察植物的根 C.使用放大镜辅助观察 5.植物是有生命的,证据不包括( ) A.会生长 B.能长叶 C.有颜色 D.都长根 6.以下不属于植物特点的是( ) A.会生长 B.会奔跑 C.会开花结果 7.自然界中,下列动物中最高的是( ) A.长颈鹿 B.猫 C.狗 8.在校园里,我们不可能找到的动物是( ) A.鲸鲨 B.蚂蚁 C.小鸟 9.下列属于动物相同特点的是( ) A.会游泳 B.需要吃食物维持生命 C.长有双翅,会飞翔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生物 B.植物 C.动物 二、我会判断 以下哪项是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请在括号里画“√"。 a.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 b.植物和动物都生长在水中。( ) c.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和空气。( ) d.植物和动物都会运动。( ) e.植物和动物都能生长、变化、死亡。( ) f.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 三、连线题:连一连,我知道他们属于植物还是动物。 植物 动物 四、简答题 1.请说出几种你知道的植物和动物。 2.说一说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探究题 朵朵给以上生物进行分类:①、④、⑤、⑧是( ),②、③、⑥、⑦是( )。 A.动物 B.植物 C.非生物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ABAC CBAA AA 二、我会判断 Acdef 三、连线题 四、简答题 1.植物:白菜、蒲公英、菊花、荷花。(合理即可) 动物:猫、狗、老虎、狮子。(合理即可) 2.相同点:都是生物,会繁殖后代,会长大,会死亡。 不同点:动物靠自己的能力本身可以自由移动,植物不可以靠自身移动;动物靠吃其它动物和植物长大,植物靠空气阳光水和矿物元素长大;动物不会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五、探究题 AB六、单元教学结构图植物和动物 植物(结构、颜色、形状、气味) 生物 有生命、能成长、会死亡 动物(身体结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观察植物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到实地中观察认识植物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共设计以下几个活动: 一是观察准备。组织学生讨论室外观察活动注意事项,制定观察规则。 二是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和借助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多方面观察植物特征和更多细节。 三是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分组行动,到校指定区域观察记录植物特征。教师不要先发放大镜,要让学生先用感官观察一会后再发,避免学生用放大镜玩耍,分散注意力。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是此次室外观察的关键。学生在室外选择一种植物,通过观察填完记录单即意味着完成观察任务。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交流我们在校园都观察到哪些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四是做游戏。根据实地观察,画出观察到的植物让同学猜一猜。猜的同学要说出自己根据哪些特征辨认出来的。通过游戏进一步认识植物和植物的特征。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转移到其他方面。室外观察,教师要强调纪律,分组进行。划分校园观察范围,强调安全。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开始观察,并约定活动结束时间。观察过程中,加强指导学生用简易图记录植物特征,避免学生把科学观察课当成玩耍课。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放大镜能观察植物更多细节。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能通过感官和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记录植物更多特征。 态度责任:乐于参加活动,积极分享成果,虚心听取他人意见。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记录植物特征。 难点:怎样使用放大镜观察。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观察准备能知道校园观察的注意事项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方法能知道怎样观察校园植物能基本能不能技能训练能分组观察记录植物特征能基本能不能做游戏能画出或说出植物特征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 校园里有许多植物,你认识哪些? 出示图片 (1)花卉类植物:樱花、牡丹、桂花、鸡冠花、串红、紫薇花、菊花 (2)草类植物图片:车前子、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 (3)树木类植物:银杏树、大叶黄杨、榕树、菩提树 2. 植物的世界真奇妙,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它们呢?学生活动1 学生看图回答 思考活动意图说明:先引导学生认识校园里植物,初步了解植物特点,意识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它们观察兴趣。环节二:观察准备教师活动2 1. 到校园里观察植物,我们要注意什么? 2. 在校园里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学生活动2 讨论交流: ①带上纸和笔,及时做好记录。 ②要画得真实一些。 ③我们要爱护植物。 ④要注意安全,分组行动。 先画下来,再向老师请教。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讨论,统一学生思想认识,制定校园观察活动规则,增强组织纪律性。环节三:学习方法教师活动3 1.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感官有哪些? (1)看一看: ①长得高大还是矮小 ②它的花、叶各部分是什么颜色 ③…… (2)闻一闻 它有气味吗? (3)摸一摸 ①它柔软还是坚硬? ②光滑还是粗糙? 注意:不要随意尝植物。 2. 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更多细节。 放大镜使用方法: ①将放大镜靠近要观察的植物。 ②保持眼睛和植物的距离不变。 ③在植物和眼睛之间前后移动放大镜,直到看到的图像大而清晰。学生活动3 眼、耳、鼻、舌、皮肤 联系放大镜使用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指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植物特征,掌握观察植物方法。环节四:技能训练教师活动4 到校园分组行动,到指定区域选择一株植物观察,先用感官观察,5分钟后领取放大镜观察,完成观察记录。10分后回到教室,展示交流。 指导记录单填写。 我们在校园里都观察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4 在教室带领下到校园指定区域分组观察。先用感官观察记录,再勇放大镜观察细节。填写观察记录单。 回答: ①校园里最高大的是法国梧桐,叶子最大,比我们的脸还要大。 ②银杏树的叶子和别的植物都不相同,是黄色的小扇子,特别漂亮。 ③大叶黄杨在楼前有阳光地方生长的比楼后没有阳光的地方长得更茂密。 ④楼后面的树比操场的树更早落叶,这可能与光照和温度有关。活动意图说明: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去校园观察记录植物特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环节五:做游戏教师活动5 根据实地观察,画出你观察到的植物让同学猜一猜。 猜的同学要说出你根据哪些特征辨认出来的。 例如, 它的形状像宝塔,它的叶子像针。我猜测是松树。 又如, 它的果实像降落伞,叶子像锯齿。我猜测是蒲公英。学生活动5 以组为单位进行,组际间开展大比拼。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校园植物并认识它们特征。7.板书设计 观察植物 感官观察:看、闻、摸 放大镜观察:细节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在校园观察中,我们发现( )是银杏叶子。 2.观察植物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边观察边记录 B.只观察不记录 C.分享自己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一般不用( )方法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A.尝一尝 B.闻一闻 C.看一看 4.图中小男孩使用了( )的观察方法。 A.用耳朵听 B.用嘴尝 C.用手摸 5.在观察植物时会用到下面的( ) 6.观察植物时,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植物的( ) A.茎 B.根 C.叶 7.请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①观察植物时,不能破坏植物的生活环境。( ) ②要知道植物的颜色,我们通常用耳朵来观察。( ) ③我们在校园里观察植物时可以将我们喜欢的花摘下来。( ) 【参考答案】 BBAC BB √ 作业布置: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并为它制作一张“植物卡片” 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2.5《观察植物》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2单元《植物和动物》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