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基础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 太阳系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2. 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 )、金星、地球、(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 )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它有适宜的温度、( )和氧气等条件。
4.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 )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表面有著名的( ),是一个巨大的风暴气旋。
5.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它们相应的名称,这些星图就称为( )。其中,( )星座中有著名的北斗七星。
6. 古代人们通过( )观察星空,绘制星图,记录天体的位置和运动。随着科技的发展,( )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能力。
7. ( )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旅行者”号探测器飞出( ),为人类了解太阳系外的空间提供了重要信息。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太阳系中只有八大行星,没有其他天体。( )
2. 火星与地球较为相似,表面有干涸的河床,被认为可能曾经有生命存在。( )
3. 所有的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 )
4. 用肉眼可以看到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 )
5.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是一帆风顺的。( )
6. 星座中的星星之间都有实际的联系。( )
7.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8.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它是一颗恒星。( )
9. 彗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与行星轨道类似。( )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探索到宇宙的尽头。(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2. 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B.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3. 土星最显著的特征是( )。
A. 有很多卫星 B. 有美丽的光环 C. 表面有大红斑
4. 下列星座中,位于北半球冬季夜空中的是( )。
A. 大熊座 B. 猎户座 C. 天蝎座
5.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A. 阿姆斯特朗 B. 加加林 C. 杨利伟
6. 下列关于星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星座是人为划分的
B. 不同星座的星星数量是一样的
C. 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空中的星星
7.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
A. 木星 B. 土星 C. 海王星
8. 下列关于探索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探索宇宙
B. 探索宇宙对人类没有任何意义
C. 探索宇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9. 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 )。
A. 平原 B. 山脉 C. 环形山
10. 以下天体中,属于卫星的是( )。
A. 太阳 B. 月球 C. 火星
四、科学探究(20 分)
某同学想要探究“不同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 提出问题:不同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对物体下落速度有怎样的影响?(2 分)
2. 作出假设:(4 分)
3. 实验材料:(6 分)
4. 实验步骤:(6 分)
5. 预期结果:(2 分)
五、拓展长廊(10 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答案:太阳;矮行星
解析:太阳系的核心是太阳,其构成包括多种天体,矮行星是其中一类。
2. 答案:水星;火星
解析: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需牢记,这是太阳系结构的基础知识。
3. 答案:地球;液态水
解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温度、液态水和氧气等,这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
4. 答案:最大;大红斑
解析:木星在太阳系行星中体积和质量居首,其表面的大红斑是显著特征。
5. 答案:星座;大熊
解析:星座是人为划分的星图,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辨识度高,是常见星座知识。
6. 答案:肉眼;天文望远镜
解析:古代观测手段有限,主要靠肉眼;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推动了宇宙观测的发展。
7. 答案:阿波罗;太阳系
解析:“阿波罗”号飞船实现人类登月壮举;“旅行者”号探测器飞出太阳系进行探索。
二、判断大厅
1. 答案:×
解析:太阳系除八大行星外,还有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2. 答案:√
解析:火星与地球有诸多相似之处,表面干涸河床暗示可能曾有生命。
3. 答案:×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星座自身的运动,星座在天空位置会发生变化。
4. 答案:×
解析:太阳系中部分行星较暗,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天文仪器。
5. 答案:×
解析:人类探索宇宙面临技术、环境等诸多困难,并非一帆风顺。
6. 答案:×
解析:星座中的星星在空间上距离遥远,无实际联系,是人们想象连线而成。
7. 答案:√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对地球有重要影响。
8. 答案:√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质量巨大。
9. 答案:×
解析:彗星轨道多为椭圆、抛物线或双曲线,并非圆形。
10. 答案:×
解析:宇宙极其广阔,目前人类远未探索到宇宙尽头。
三、选择乐园
1. 答案:A
解析: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
2. 答案:C
解析:太阳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的星球。
3. 答案:B
解析:土星最显著特征是有美丽光环;木星卫星众多且有大红斑。
4. 答案:B
解析:猎户座位于北半球冬季夜空中;大熊座四季可见;天蝎座夏季可见。
5. 答案:B
解析: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是首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6. 答案:B
解析:星座是人为划分;不同星座星星数量不同;星座可帮助识别星星。
7. 答案:A
解析: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8. 答案:C
解析:探索宇宙不仅靠天文望远镜,还有航天器等;探索宇宙对人类意义重大,有助于了解地球和宇宙奥秘。
9. 答案:C
解析:月球表面主要地形是环形山,由小天体撞击等形成。
10. 答案:B
解析: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地球卫星;火星是行星。
四、科学探究
1. 作出假设:不同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同,重力加速度越大,物体下落速度越快。(4 分)
解析:基于重力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速度的一般关系作出假设。
2. 实验材料:质量不同的小球若干、高度可调节的支架、秒表、不同星球重力加速度模拟装置(如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弹簧弹力模拟不同重力环境,可简单示意,因实际模拟较复杂)。(6 分,答对 3 个及以上得 6 分,答对 2 个得 3 分,答对 1 个得 1 分)
解析:小球用于模拟下落物体;支架提供下落高度;秒表测量下落时间;模拟装置改变重力加速度环境。
3. 实验步骤:
将高度可调节的支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设置一定高度(如 2 米)。
将一个小球放置在模拟地球重力加速度的装置环境中,从支架顶端由静止释放,同时用秒表记录小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重复 3 次,取平均值记录。
更换模拟装置,分别模拟其他星球(如月球、火星)的重力加速度环境,保持支架高度不变,用同样质量的小球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重力加速度下小球下落时间。
更换不同质量小球,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比较不同重力加速度下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6 分,步骤合理即可得分,每个要点 2 分)
4. 预期结果:模拟重力加速度大的环境下,小球下落时间短,速度快,说明不同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对物体下落速度有影响,重力加速度越大,物体下落速度越快,假设成立。(2 分)
解析:依据假设推测实验结果,若假设正确,应出现相应数据结果。
五、拓展长廊
1. 探索宇宙有助于科学研究:宇宙蕴含着无数未知的奥秘,探索宇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物质的本质等基本科学问题。例如,通过对星系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宇宙大爆炸理论,进一步完善对宇宙演化历程的认识。对天体物理现象的研究,如黑洞、中子星等,有助于拓展物理学的边界,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3 分)
2. 促进技术创新:为了实现对宇宙的探索,需要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如航天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在航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会衍生到其他领域,推动整个科技水平的提升。例如,航天领域发展的微型化电子设备、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工业领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3 分)
3. 寻找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探索宇宙有可能发现新的资源,如小行星上富含的各种稀有金属等。此外,考虑到未来地球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其他星球,拓展生存空间,对人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分)
4. 激发人类的探索精神和文化发展:探索宇宙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挑战,它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了人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这种精神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进,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内涵。同时,宇宙探索的成果也为文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2 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