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第2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一、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1.嗅觉:(1)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_______。(2)嗅觉的形成:嗅细胞受到刺激产生_________,冲动沿嗅神经传入_________形成嗅觉。2.味觉:(1)感受器:主要分布于___的上表面,特别是_____和侧缘,叫作_____。(2)舌面各部分对味觉的敏感性。①舌尖对___、___最敏感。②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③舌根对___最敏感。嗅黏膜神经冲动大脑皮层舌舌尖味蕾甜咸苦二、人体还有多种其他感受器1.触觉:(1)人体的唇、_____、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2)肢体的_______比相对应的_______触觉要敏感。2.温度觉:(1)感受器:位于_____和黏膜内,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2)温度觉的特点: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___”;当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时,会感觉“___”。鼻尖腹侧面背侧面皮肤冷感受器温感受器冷温三、人体的感觉对比名称 感受器 产生部位 特点或功能视觉 _______上的感光细胞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产生_____看清外界物体听觉 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_________ 产生听觉嗅觉 嗅黏膜 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产生_____味觉 _____ 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 分辨_______________等触觉 手指、口唇、舌尖、 鼻尖等 大脑皮层的_________ 感受物体的形状、_____、光滑程度温度觉 ___________ 大脑皮层 感受皮肤和黏膜的_____变化视网膜耳蜗视觉听觉中枢嗅觉味蕾酸、甜、苦、咸触觉中枢硬度皮肤和黏膜温度【辨一辨】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上形成的眼、耳、鼻、舌以及皮肤都只是一些感觉器官,只是负责接受刺激,而所有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课堂探究 典例微课【经典母题】(2024·汕头期末)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眼和耳都是感觉器官 B.鼻对气味十分敏感C.舌能辨别酸、甜、苦、咸 D.皮肤只能感受冷、热,是温度感受器【点迷津】1.提炼题干,找准关键词: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挖掘隐含条件,突破解题: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3.本题所思:耳是听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对气味十分敏感;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答案:D。1.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了作者对挫折的感悟。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 ( )A.梅花的香味本来就小 B.人的嗅觉出了问题C.嗅觉有适应性 D.闻其他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C【解析】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作感受器的适应。因此梅花虽香,但闻久了会觉得十分清淡,其主要原因是嗅觉具有适应性。2.道路铺设盲道、新闻播报中加配手语翻译等措施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以刺激盲人足底皮肤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B.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的反应是条件反射D.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D【解析】盲道地砖表面的突起,可刺激盲人足底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冲动,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再由躯体运动中枢发出指令来完成行走动作,A正确;盲人对盲道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正确;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听力障碍者通过手语获得信息并作出反应是条件反射,C正确;手语翻译者做出的手势可在听力障碍者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D错误。1.如果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首先感受的是 ( )A.气管 B.咽喉 C.舌 D.嗅黏膜D【解析】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嗅觉。2.人们对榴莲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感受,有些人觉得香,有些人觉得臭,而不同感受主要由下列哪一部位产生 ( )A.鼻子 B.脑干 C.大脑皮层 D.小脑【解析】嗅觉在大脑皮层产生。C3.舌的味觉和鼻的嗅觉是密切相关的,感冒时闻不到食物的香味,其原因是 ( )A.鼻腔堵塞而味觉失灵B.鼻腔堵塞而味觉变得不敏感C.空气通过鼻腔太少而味觉失灵D.鼻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感受不到香味的刺激D【解析】人在吃东西时之所以能尝出不同的味道,一靠舌头,二靠鼻子。但舌头上的神经只能分辨出甜、酸、咸、苦,所有其他的味道都要靠鼻子来闻。食物的各种气味吸到鼻子里,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由嗅神经传给大脑,就能知道食物的滋味。感冒时,人的鼻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刺激,因此会闻不到食物的香味。4.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鼻 B.耳、鼻 C.眼、皮肤 D.耳、皮肤D【解析】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5.盲人“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 )A.嗅细胞 B.温感受器 C.冷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D课后提升 1.学科融合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B.嗅中枢敏感性降低C.神经传导减弱 D.人们的心理作用A【解析】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其原因是感受器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2.人体能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下列四种感觉,主要通过舌感知的是 ( )A.好看 B.好酸 C.好香 D.好冷B【解析】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人的舌头可以尝出味道;人的鼻子可以闻出气味;人的皮肤可以感知触觉。3.“雁荡毛峰”茶叶的芽叶细嫩,味醇形美,还有淡淡的清香。感受清香气味的主要器官是 ( )A.眼 B.鼻 C.舌 D.耳B【解析】眼是视觉器官,A错误;鼻是嗅觉器官,对气味十分敏感,因此感受清香气味的主要器官是鼻,B正确;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C错误;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4.游泳时,往往刚一下水就觉得水凉,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种感觉的变化是 ( )A.因为冷感受器产生了适应 B.因为体内的产热量逐渐增加C.因为体表散热量逐渐减少 D.因为温感受器产生了适应A【解析】由皮肤等部位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温觉信息被整合后,引起体温调节反应。皮肤等部位温度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以各种不同方式被整合后,引起体温调节反应,因此游泳时,往往刚一下水就觉得水凉,过一会儿就觉得不凉了,这种感觉的变化是因为冷感受器慢慢产生了适应。5.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的展开面积大约两平方米。人体皮肤内有温度感受器,能感知外界环境冷、热的变化。下列对温度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和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是相同的B.温度感受器感知的是皮肤的温度变化C.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D.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上升时,会感觉“温”A【解析】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和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是不同的。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温感受器。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冷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温感受器只对温刺激敏感,冷感受器只对冷刺激敏感,A错误,C、D正确。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B正确。6.生活情境 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受器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A.饭菜的气味——嗅黏膜 B.同学的谈话——鼓膜C.饭菜的味道——舌的上表面 D.饭菜的颜色——视网膜B【解析】鼻是嗅觉器官,嗅黏膜可感受饭菜的气味,A正确;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含听觉感受器,B错误;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饭菜味道的感受器主要位于舌的上表面,C正确;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D正确。7.关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B.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C.耳是接受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D.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并形成多种感觉D【解析】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感光细胞接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会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A正确。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舌的上表面,特别是舌尖和舌两侧,能够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叫味蕾。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B正确。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耳是接受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C正确。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因此形成多种感觉的部位不在味蕾而是在大脑皮层,D错误。8.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 B.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C.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反射 D.经由大脑判断而得知食物中混有苦瓜D【解析】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这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A错误;苦味的感受器位于舌上,B错误;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C错误;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该过程由大脑皮层参与判断,D正确。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摄取外界的五个感觉中(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83%。(1)四幅图中,与盲人在行走时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2)吃西瓜时觉得甜,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尤其对_____物质特别敏感。(3)闻花香时间长了,就没有原来那么香了,其原因是人的嗅觉中枢具有_______。(4)声音经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摸东西液态适应性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解析】(1)皮肤是触觉器官,摸东西与盲人在行走时总是需要借助手中的盲杖,通过盲杖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同。(2)吃西瓜是通过味觉器官,感受甜等味道。人的舌上有许多味蕾,味蕾是味觉感受器,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3)嗅觉数秒到数分钟即可适应,因此闻花香时间长了,就没有原来那么香了,其原因是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10.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舌头上约有9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如图)。味细胞顶端呈微绒毛状的“味毛”上面有味觉“接收器”——受体蛋白,可感受“呈味物质”的刺激,行使“分子天线”的作用。研究发现,正常小鼠舌头的味蕾的味细胞膜上有蛋白C,当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而没有蛋白C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所以“脂肪味”还有“预约消化”的作用。(1)脂肪只有经过肝脏分泌的_____的乳化作用才能在小肠中被分解为_____和脂肪酸。(2)根据文中所述,味觉的感受器是_____,味觉形成的中枢位于_________。(3)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这属于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胆汁甘油味蕾大脑皮层非条件【解析】(1)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结合资料信息可知:舌头上约有9 000个味蕾,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味觉形成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这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11.吸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某警犬大队成功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缉毒松鼠。经过训练,松鼠会在找到毒品后,使用抓挠的方式告诉训导员,此处可能存在毒品。(1)松鼠的嗅觉极好,图为鼻腔内的嗅黏膜,B为嗅觉神经元的_____,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突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或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2)研究人员训练松鼠的过程如下。Ⅰ.取同样纱布若干,进行如下分组。a.熏染大麻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b.熏染海洛因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c.熏染冰毒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d.熏染麻古的纱布+未被熏染的纱布将4组纱布分别放入训练装置的4个旋转舱内(见图1),转动底座,只有松鼠选择带有毒品气味的纱布时,才给予食物奖励。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Ⅱ.取经四种毒品熏染过的4片纱布分别藏于4个旋转仓的小球下(见图2),当松鼠找到纱布时,给予食物奖励并记录找到毒品的种类,而后重新藏匿纱布。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①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的统计结果如下。毒品种类 大麻 冰毒 海洛因 麻古找到概率 65.0% 20.0% 15.0% 0%让松鼠能识别出纱布上四种毒品的气味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下一步训练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味道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_____反射。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麻古的敏感度最低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条件【解析】(1)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和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神经元的这些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便于接受和传递信息。结合题图可知,B为松鼠嗅觉神经元的树突,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松鼠的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或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2)①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步骤Ⅰ中,大麻、海洛因、冰毒、麻古都是毒品,与“未被熏染的纱布”作对比,该步骤共有4组对照实验。可见,研究人员进行步骤Ⅰ的目的是让松鼠能识别出纱布上四种毒品的气味。②根据步骤Ⅱ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65.0%),对麻古的敏感度最低(0%)。因为松鼠对麻古毒品的找到概率为0%,所以下一步训练的建议可以是: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③条件反射是人或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可见,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味道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条件反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