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考向核心卷 陕晋青宁专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化学考向核心卷 陕晋青宁专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陕晋青宁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镍铝青铜合金的密度较低,但是强度大,不容易锈蚀,常用于制作螺旋桨,A正确:碳化硅与金刚石的结构类似,属于共价晶体,B正确;酚醛树脂是通过苯酚和甲醛的缩聚反应制得的,C错误;石油的分馏是指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物理变化,D正确。
2.答案:D
解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共价键的电子云图为,A正确;的中心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和的中心原子分别为N和O,杂化方式也为sp ,但中N上有一对孤电子对,中O上有两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多的分子键角小,B正确;的中心P原子为杂化但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正确;H、D、T互为同位素,、为不正确的表达方式,D错误。
3.答案:D
解析:试剂瓶的磨口塞因粘牢而打不开时,可将瓶塞在实验台边缘轻轻磕碰,使其松动,然后打开,A正确;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要注意戴好护目镜、通风等,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的钠时要注意锐器、防止伤手,B正确;一些有机试剂(如乙醚)易燃,选择加热方式时可用水浴加热等方式,避免用酒精灯等明火直接加热,C正确;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应收集在废液缸中集中处理,不可直接冲入下水道,D错误。
4.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a为铁单质,b为氧化亚铁,c为氢氧化亚铁,d为亚铁盐,e为氧化铁,f为氢氧化铁,g为铁盐。
解析: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错误;检验亚铁离子的方法是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该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B错误;氢氧化亚铁直接加热,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铁,不能得到氧化亚铁,C错误;铁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到沸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5.答案:D
解析:题给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则曲线a表示时随压强变化的曲线,曲线b表示时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b,升高温度,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A错误;交点处,b(T<250℃)和a(T=250℃)温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不同,B错误;由曲线b可知,、230℃时,>0.05,C错误;起始反应物,设起始、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1 mol,平衡时生成a mol甲醇,由题意建立三段式:
由可得,解得,则反应了1 mol,故的平衡转化率为,D正确。
6.答案:B
解析: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可知,O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O2为非极性分子,A正确;相似结构的分子,通常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但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所以NH3的沸点比PH3的高,键能主要影响的是分子的稳定性,B错误;冠醚18-冠-6能够与K+形成超分子,而不能与Cs+形成超分子,说明K+的直接与冠醚18-冠-6的空腔直径适配,C正确;Cu2+有空轨道,可接受NH3中的N给出的孤电子对,而因Cu2+易与NH3形成[Cu(NH3)4]2+配离子,D正确。
7.答案:D
解析:实验室制取应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与反应,A错误;向含废液中通入时应长导管进短导管出,B错误;渗析是从胶体中除掉作为杂质的小分子或离子的过程,从含浊液中分离出粗碘应用过滤的方法,C错误;受热会升华,碘蒸气通过带孔滤纸会在漏斗壁处凝华成纯净的碘固体,故可通过该方法提纯,D正确。
8.答案:D
解析:已知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Z原子的s能级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的电子总数,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为O元素;W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为F,M的最外层电子是最内层的2倍,则M为Si元素;其中X、Y、N为金属元素,且Y与N同主族,X为Li、Y为Be,故N为Ca;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A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C项错误;常温下为液体,HF为气体,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Cu单质,电极反应式:,A错误;溶液吸收气体生成CuS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溶于稀硫酸生成单质铜、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具有还原性,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浓硝酸反应,S元素会被氧化,方程式为,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对比I、II的结构,II比I少两个氢,正好与水电离出的两个氢氧根结合,生成X为水,A正确;由II转化为IV过程中有III生成并最终转化为IV,说明III是II转化为IV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B正确;I转化为II有氢氧键的断裂,是极性键的断裂,II转化为IV的过程中间体III有过氧键形成,是氧原子间形成的非极性键,C正确;I和II相比,II比I少两个氢,氧的数目和其它结构不变,说明II中的铁元素化合价更高,D错误。
11.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K在晶胞的八个顶点和体心处,共有个;Fe位于面上,共有个;Se有8个处于棱上,2个在内部,共有个。该超导材料的化学式是,A正确。以体心K为研究对象,面上8个Fe与K距离最近且相等,B正确。该晶体密度,C正确。该晶胞在xy平面投影如图:,D错误。
12.答案:D
解析:褪黑素分子中没有酚羟基,遇氯化铁溶液不显色,A错误;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杂化的碳原子,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处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褪黑素苯环上的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3种,C错误;色氨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可与HCl溶液反应,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褪黑素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13.答案:C
分析:放电时Mg转化为Mg2+,所以N电极为负极,M电极为正极,FeS得电子生成Fe和Li2S,电极反应为FeS+2e +2Li+Fe+Li2S,以此解答。
解析:由电池工作原理图可知,放电时M极为正极,充电时M极为阳极,不论充电还是放电,M极电势都高于N极,A正确。放电时,M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则每生成1 mol Fe外电路转移2 mol电子,B正确。充电时,M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半径小,便于移动,迁移速率比快,能够提高电流效率,D正确。
14.答案:A
解析:,越大时,越小,越大,则越大,越小,故曲线Ⅰ表示与的关系曲线,曲线II表示与的关系曲线,A错误。由图可知,当时,,,,B正确。时,即,由图像可知溶液中,即,C正确。的平衡常数,D正确。
15.(15分)答案:(1)(2分);(2分)
(2)①长颈漏斗(1分)
②(1分)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④17(2分)
(3)除去晶体表面的碳酸氢铵,并迅速带走表面水分(2分)
(4)(2分);偏高(2分)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五氧化二钒与盐酸—盐酸肼微热制得VOCl2,反应方程式为2V2O5+6HCl+N2H4·2HCl=4VOCl2+N2↑+6H2O;反应制得的VOCl2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生成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沉淀、二氧化碳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步骤Ⅰ中生成的同时还生成,中V元素由+5价降低为+4价,作氧化剂,中N元素由-2价升高为0价,作还原剂;氧化性,则浓盐酸与反应时生成的污染性气体为,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结合题给条件氧钒(Ⅳ)碱式碳酸铵能被氧化可知,装置B的作用为制备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物被氧化,则装置A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D为氧钒(Ⅳ)碱式碳酸铵的制备装置,装置C中盛有的澄清石灰水用于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将装置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所以装置连接顺序应为。③由②可知,开始实验时需先用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当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完全排尽。④由原子守恒可写出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装置D中每生成1 mol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需要消耗17 mol碳酸氢铵。
(3)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可除去晶体表面的碳酸氢铵,并迅速带走晶体表面水分。
(4)由已知信息可知,,则产品中钒的质量分数为;若标准溶液部分变质,即标准溶液中的量偏小,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量偏多,测得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6.(14分)答案:(1)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效率(2分)
(2)作还原剂,还原+3价钴、+4价锰和+3价铁(2分)
(3)(2分)
(4)(1分)
(5)的溶解度非常小,且不溶于一般稀酸,而能够溶于强酸(2分)
(6)(2分)
(7)4mol(1分)
(8)P507(1分);c(1分)
分析:镍钴渣酸浸并用Na2S2O5还原:浸渣为SiO2和CaSO4,浸出液中有Cu2+、Co2+、Ni2+、Mn2+、Fe2+,通入H2S气体生成CuS沉淀除去Cu2+,加入Na2S2O8和NaOH除去Mn2+和Fe2+,形成MnO2和Fe(OH)3沉淀,加萃取剂在有机相萃取出Co2+离子,有机相加入NH4HCO3沉淀出Co2+,水相中加入NaOH得到Ni(OH)2沉淀;
解析:(1)“酸浸”前,需将镍钴渣磨碎,其目的是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效率。
(2)由已知信息可知,“酸浸”时的作用是作还原剂,还原+3价钴、+4价锰和+3价铁。
(3)“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和。
(5)“沉铜”时生成,的溶解度非常小,且不溶于一般稀酸,而能够溶于强酸。
(6)“沉铁、锰”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7)“沉铁、锰”时,若不加入,发生反应,则生成时,产生H+的物质的量为4 mol。
(8)P507能够将两种金属离子分离开,则工艺流程中应选择的最佳萃取剂是P507,其使用的最佳pH在5左右。
17.(15分)
答案:(1)(2分)
(2)①0.025 MPa(1分);0.00625(1分);②>(1分);反应I和反应Ⅱ正向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充入的N 降低了各组分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2分);不变(2分);
(3)反应Ⅱ正向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Ⅰ(温度升高,反应Ⅳ平衡逆向移动,H2浓度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3分);在低温区通过反应IV拉动反应Ⅰ的发生(或生成CH4,不利于反应Ⅱ的发生)(3分)
解析:(1)I.
II.
根据盖斯定律I –II得=;
(2)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体系中只充入(g),即只需考虑反应I和反应Ⅱ即可,(g)的转化率为60%,转化的(g)的物质的量为1 mol×60%=0.6 mol,结合反应I、Ⅱ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g)的物质的量为,则(g)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其分压为;反应Ⅱ的分压平衡常数。
②反应I和反应Ⅱ正向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降低了各组分的分压,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温度不变,反应I和反应Ⅱ的分压平衡常数为定值,则此时保持不变。
(3)温度逐渐升高,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V平衡逆向移动生成,随着的量增多会使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300 ℃后,平衡逆向移动对反应I平衡的影响大于温度升高对反应I平衡的影响,导致300 ℃后(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消耗,促进反应I正向进行(或与反应放热,为反应I、Ⅱ提供热量)(合理即可);甲醇的作用为在低温区通过反应IV拉动反应Ⅰ的发生(或生成CH4,不利于反应Ⅱ的发生)。
18.(14分)答案:(1)羟基、硝基、酰胺基(2分)
(2)(2分)
(3)ABD(2分)
(4);(2分)
(5)(2分)
(6)(4分)
解析:经推断可得转化流程如下:
(1)由结构简式可知,恩他卡朋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硝基、酰胺基;
(2)G与J反应生成H,结合G、H的结构简式知化合物J的结构简式是:;
(3)恩他卡朋的分子式是,A错误;反应①②③④⑤涉及反应类型无加成反应,B错误;化合物D与足量充分还原后的产物是,共含3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工业上在低温、溶剂条件下实现D→E转化主要为了防止硝酸高温分解以及和挥发,D错误。
(4)反应⑥的方程式为:;
(5)结合已知信息可知,碳氧双键可由反应得到,则可先将HCHO与HCN加成得到HOCH2CN,HOCH2CN水解得到HOCH2COOH,HOCH2COOH发生已知(Ⅱ)得到目标产物,则以甲醛(HCHO)为原料制备化合物G的路线为:;
(6)化合物E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只含有一个环的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共有3组峰,强度比为2:2:3,说明分子中含有3种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2:2:3;③分子中不含有亚硝基(-N=O)和酯基,则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陕晋青宁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V—51、Fe—56、 Se—79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雪龙二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螺旋桨采用的镍铝青铜合金有强度大、不易锈蚀的特点
B.船载雷达系统所用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C.具有良好电绝缘性和耐热性的酚醛树脂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D.船用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柴油是石油分馏产品,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共价键的电子云图:
B.键角大小关系:
C.的空间结构:三角锥形
D.、、互为同位素
3.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及操作规范,以免造成实验事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瓶的磨口塞打不开时,可将瓶塞在实验台边缘轻轻磕碰,使其松动
B.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图标:
C.一些有机试剂(如乙醚)容易被引燃,选择加热方式时要避免明火直接加热
D.完成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4.铁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纯中燃烧可直接转化为e
B.检验含d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为先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
C.c在空气中直接加热可转化为b
D.在不同条件下,g可能分别转化为f沉淀或胶体
5.催化加氢制甲醇,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实现了的资源化,该反应可表示为:。保持起始反应物,时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和时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已知:表示平衡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
B.a、b交点处化学平衡常数值相同
C.当时,达平衡后
D.当时,的平衡转化率约为
6.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实例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大 和均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B 的沸点比的高 中的N—H键能大于中的P—H键能
C 冠醚18-冠-6能够与形成超分子,而不能与形成超分子 的直径与冠醚18-冠-6的空腔直径适配
D 易与形成配离子 有空轨道,可接受中的N给出的孤电子对
7.下列是制取,用氧化并回收的实验流程,实验原理和装置都正确的是( )
A.制取 B.氧化
C.渗析出粗碘 D.升华提纯
8.香花石是我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矿物,其化学式为。已知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其中为金属元素,且Y与N同主族;基态Z 原子的s能级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电子总数,基态W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基态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9.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反应:
B.溶液吸收气体:
C.溶于稀硫酸:
D.与浓硝酸反应:
10.我国科学家利用经表面修饰的作催化剂,显著提升了光电催化水氧化反应速度。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I转化为II时,生成的物质X为
B.III是II转化为IV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
C.存在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D.反应历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11.钾、铁、硒形成的一种超导材料,晶胞结构如图。已知晶胞参数,。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超导材料的化学式是
B.与K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e原子数目为8
C.该晶体密度
D.其晶胞在xy平面投影为
12.褪黑素可用于缓解时差综合征和其他睡眠延迟造成的疾病,在人体内可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转化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褪黑素遇氯化铁溶液显色
B.色氨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
C.褪黑素苯环上的氢原子发生氯代时,一氯代物有5种
D.色氨酸和褪黑素遇酸、碱溶液均可发生反应
13.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双盐混合电池,电解液用代替驱动正极反应,能够有效克服迁移较慢的问题,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或放电时M极电势均高于N极
B.放电时,每生成1 mol Fe,外电路转移2 mol电子
C.充电时,M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液中的迁移速率比快,能够提高电流效率
14.是一种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的盐,工业上常用NaF固体除去工业废水中的。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工业废水中加入NaF固体,溶液中{,X表示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Ⅱ表示与的变化关系
B.的溶度积常数
C.时,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是制备多种含钒产品和催化剂的基础原料和前驱体,难溶于水,能被氧化,化学式为。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1)步骤Ⅰ中生成的同时还生成,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已知氧化性,若用浓盐酸与混合制备,则会生成污染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可在如下装置中进行:
①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上述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B→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字母表示)。
③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加入试剂,开始实验,先打开,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再关闭,打开,进行实验。
④装置D中每生成1 mol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需消耗________mol。
(3)装置D中加入溶液使反应完全,取下三颈烧瓶,立即塞上瓶塞,将其置于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得到紫色晶体,抽滤,并用饱和溶液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最后用乙醚洗涤2次,抽干称重。其中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粗产品中钒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称量产品于锥形瓶中,用20 mL蒸馏水与30 mL稀硫酸溶解后,加入溶液至稍过量,将钒元素氧化为,再加入某还原剂除去过量的,最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已知:)。粗产品中钒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若标准溶液部分变质,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6.(14分)以某镍钴渣(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和)为原料回收制备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后钴、镍、锰、铁均以价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该流程条件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需将镍钴渣磨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5)“沉铜”时能够沉铜但不能沉铁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沉铁、锰”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沉铁、锰”时若不加入,则生成时,产生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8)已知和两种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工艺流程中应选择的最佳萃取剂是________(填“”或“”),该萃取剂使用的最佳在________左右(填选项字母)。
a.3 b.4 c.5 d.6
17.(15分)乙烯和丙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甲醇和丙烷共反应制备乙烯和丙烯可大幅度降低能耗,该反应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I.
Ⅱ.
Ⅲ.
IV.
(1)=_________。
(2)630 ℃时,向盛有催化剂的真空容器中充入1 mol (g),保持容器内压强为0.1 MPa进行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为60%,(g)的平衡分压为0.0125 MPa。
①此时____________,反应Ⅱ的分压平衡常数为_________MPa。
②若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充入(g),再次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________(填“>”“<”或“=”)60%,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平衡时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向盛有催化剂的真空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4:1:1充入(g)、(g)和(g),仍在容器内压强恒为0.1 M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平衡体系中(g)和(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解释300 ℃后,(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抗帕金森病药物恩他卡朋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
(Ⅰ);
(Ⅱ);
(Ⅲ)
请回答:
(1)恩他卡朋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恩他卡朋的分子式是
B.反应①②③④⑤涉及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类型
C.化合物D与足量充分还原后的产物中共含3个手性碳原子
D.工业上在低温、溶剂条件下实现D→E转化主要为了调控反应的速率
(4)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上图中以甲醛(HCHO)为原料制备化合物G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6)化合物E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立体异构体)中,其结构简式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含有一个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共有3组峰,强度比为2:2:3
③分子中不含有亚硝基(-N=O)和酯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