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考向核心卷 江西专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化学考向核心卷 江西专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江西专版)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滑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玻璃珠是玻璃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综上D选项材质与其他三项材质不同,不能归为一类,答案选D。
2.答案:B
解析:GaAs是半导体材料,熔点高、硬度大,其晶体类型为共价晶体,A错误;中P—H键为极性键,分子中P形成3个σ键,有1个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B正确;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HCl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能使物质的沸点升高,HF的沸点高于HCl,与分子内的共价键键能无关,C错误;为一元弱酸,分子结构为,D错误。
3.答案:D
解析:试剂瓶的磨口塞因粘牢而打不开时,可将瓶塞在实验台边缘轻轻磕碰,使其松动,然后打开,A正确;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要注意戴好护目镜、通风等,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的钠时要注意锐器、防止伤手,B正确;一些有机试剂(如乙醚)易燃,选择加热方式时可用水浴加热等方式,避免用酒精灯等明火直接加热,C正确;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应收集在废液缸中集中处理,不可直接冲入下水道,D错误。
4.答案:D
解析:分子中含有酯基、硝基和磷酸基团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M分子中有11种H原子,如图:,故其核磁共振氢谱共有11组吸收峰,B正确;M分子中硝基中的N原子是杂化,—NH—中的N原子是杂化,C正确;1 mol M分子完全水解需要3 mol NaOH,水解后生成2 mol酚羟基,会再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故1 mol 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5 mol NaOH,D错误。
5.答案:D
解析:已知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Z原子的s能级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的电子总数,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为O元素;W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为F,M的最外层电子是最内层的2倍,则M为Si元素;其中X、Y、N为金属元素,且Y与N同主族,X为Li、Y为Be,故N为Ca;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A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C项错误;常温下为液体,HF为气体,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水解,此时溶液显酸性,加入银氨溶液不会生成银镜,应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先加入溶液中和至溶液呈碱性,A错误;溴乙烷在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和乙烯,乙烯和会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B正确;只有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才会变黄,故加入浓硝酸不变黄,不能说明一定不存在蛋白质,C错误;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2,4,6-三溴苯酚会溶于苯,不能通过过滤除杂,D错误。
7.答案:D
解析:镓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每个镓原子可形成4个化学键,但每个化学键由两个镓原子共有,镓中n(Ga) ∶n(化学键)=1∶2,则7.0 g Ga中含化学键物质的量为=0.2 mol,含化学键数为0.2NA,A错误;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形结构,1个P4中含6个P—P σ键,As4结构与P4相似,故1个As4分子含6个σ键,0.1 molAs4中含σ键数目为0.6NA,B错误;1个75AsH3中含42个中子,标准状况下0.448 L 75AsH3(g)即0.02 mol 75AsH3含0.84 mol中子,含中子数目为0.84NA,C错误;反应③中H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1价,Ga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3价,As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3价,每生成4 mol GaAs转移12 mol电子,则每生成1 mol GaAs转移电子数为3NA,D正确。
8.答案:C
解析: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因此本实验尾气处理不能选用碱石灰作吸收剂,A错误;由于极易溶于水,因此可打开活塞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因此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打开,B错误;酚酞变色范围为10.0,所以可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说明反应完成,此时可停止通,C正确;后继续通入,会继续反应生成,溶液中浓度将减小,D错误。
9.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的增大,物质C的百分含量先增大后减小,物质D的百分含量一直增大,最终物质C的百分含量为,物质D的百分含量为,则该条件下物质D比物质C稳定,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时,物质C的百分含量迅速增大,物质D的百分含量缓慢增大,则生成速率:,反应速率受其活化能影响,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所以活化能:反应1<反应2,B正确;时,反应物全部转化为C和D,且C、D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则增大B气流的流速,在处,的值不变,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随x的增大,物质C的百分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则若需提高物质C的产率,不能将管道的出口设计相对更远,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该化合物分子中含多个醚键,不含过氧键,A错误;醚键中的C—O键周围连接的基团不完全相同,则其键长不完全相同,B错误;十二元环中的4个N原子存在3种不同的化学环境[易错:误认为十二元环中的4个N原子化学环境相同],另外有1个酰胺基,六元环中有4个次氨基(化学环境有两种),C错误;含氮六元环中的N原子为杂化,其中1个杂化轨道中有1对孤电子对,酰胺基N原子和十二元环中的N原子均为杂化,其中1个杂化轨道中容纳1对孤电子对,醚键O原子,羟基O原子均有2对孤电子对,羧基中双键中的O原子为杂化,有2对孤电子对,D正确。
11.答案:D
分析: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在同一电极实现了独立的析氢反应(放电)和产氮反应(充电),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阴极反应式为;
解析:充电时,Zn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A正确;放电时,正极析氢,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理论上每转移1 mol,阳极上会生成0.25 mol氮气,生成氮气的体积为5.6 L(标准状况下),C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当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时,转移0.2 mol电子,负极消耗0.1 mol Zn,理论上锌电极减轻6.5 g,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根据晶胞结构可知,距面心的最近且等距的有4个,面心的原子为2个晶胞共有,则距最近且等距的有8个,距最近且等距的有4个,则配位数为8,配位数为4,A正确;顶点到面心的距离为,晶胞边长为,两个最近的之间的距离为边长的一半,即为,B正确;设晶胞边长为,则晶胞体积为,两个最近的之间的距离为边长的一半,8个形成的立方体的体积为,晶胞与8个形成的立方体的体积比为,C错误;位于顶点和面心,个数为,8个位于体内,1个晶胞中含有4个,晶胞质量为,晶胞边长为,晶胞体积为,晶体密度,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由图1可知,随着pOH的增大,横坐标从左往右氢氧根浓度减小,即pH减小,故III为H2C2O4的分布分数,II为的分布分数,I为的分布分数。M点:,P点:。 图2中,随pH减小,增大,减小,L1表示,L2表示。
根据图中点M、P得到,根据c点得到,则有,,解得,即N点、c点对应的,A正确;
a点时,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元素守恒,有,两式联立,得,再根据a点对应和分布系数图,得,则有,B错误;
a、b两点相等,水的电离程度相等,因此水的电离程度:,C错误;
d点时,,则有,D错误。
14.答案:B
解析:“还原1”工序中水合肼()与PdO反应生成Pd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正确;在钯与王水的反应中,硝酸做氧化剂,盐酸中的做配体,生成络合物,B错误;结合已知信息③可知,当有硝酸存在时,钯易与硝酸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故“浓缩赶硝”的目的是防止钯与硝酸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影响的沉淀率,C正确;“氨水络合”过程得到,“沉淀”时加入盐酸,与HCl反应生成,使得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转化为沉淀,D正确。
15.(15分)答案:(1)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效率(2分)
(2)作还原剂,还原+3价钴、+4价锰和+3价铁(2分)
(3)(2分)
(4)(1分)
(5)的溶解度非常小,且不溶于一般稀酸,而能够溶于强酸(2分)
(6)(2分)
(7)4mol(2分)
(8)P507(1分);c(1分)
分析:镍钴渣酸浸并用Na2S2O5还原:浸渣为SiO2和CaSO4,浸出液中有Cu2+、Co2+、Ni2+、Mn2+、Fe2+,通入H2S气体生成CuS沉淀除去Cu2+,加入Na2S2O8和NaOH除去Mn2+和Fe2+,形成MnO2和Fe(OH)3沉淀,加萃取剂在有机相萃取出Co2+离子,有机相加入NH4HCO3沉淀出Co2+,水相中加入NaOH得到Ni(OH)2沉淀;
解析:(1)“酸浸”前,需将镍钴渣磨碎,其目的是增大固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效率。
(2)由已知信息可知,“酸浸”时的作用是作还原剂,还原+3价钴、+4价锰和+3价铁。
(3)“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浸渣”的主要成分为和。
(5)“沉铜”时生成,的溶解度非常小,且不溶于一般稀酸,而能够溶于强酸。
(6)“沉铁、锰”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7)“沉铁、锰”时,若不加入,发生反应,则生成时,产生H+的物质的量为4 mol。
(8)P507能够将两种金属离子分离开,则工艺流程中应选择的最佳萃取剂是P507,其使用的最佳pH在5左右。
16.(14分)答案:(1)(2分)
(2)提高的转化率(1分);抑制尿素的水解等副反应(1分)
(3)CaO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利于两个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氢气的产率(2分)
(4)I(2分)
(5)3(2分);14 kPa(2分);(2分)
解析:(1)合成氨反应中,,则。
(2)根据题给反应可知,尿素的水解反应和尿素缩合生成缩二脲的反应均有生成,实际投料比远大于理论值,可以提高的转化率、抑制尿素的水解或抑制尿素缩合生成缩二脲。
(3)CaO为碱性氧化物,多孔氧化钙可吸收,促进两个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的产率。
(4)由(1)知键能最大,该合成过程中分子活化时需要的能量最高,故步骤I的活化能最高。
(5)合成氨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体积分数最大,所以此条件下,a=3。第一步,读图,分析数据。由图3可知,当时,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第二步,设数据,列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气体分压。设起始时,,平衡时转化的为,列三段式如下:
,解得,则,则。第三步,将各分压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17.(14分)答案:(1)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1分);U形管(1分)
(2)将装置中残留的NO气体赶入后续装置充分反应或吸收(2分)
(3)(2分)
(4)酸性溶液(2分);(2分)
(5)(2分);偏小(2分)
解析:(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U形管。
(2)利用NO制备,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且NO有毒,故先通入排净空气;制备NO时需关闭,打开,使稀硝酸滴入三颈烧瓶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打开,再通入将装置中残留的NO赶入后续装置充分反应或吸收。
(3)过氧化钙与NO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根据已知信息,酸性溶液能将NO氧化为,故装置D中可盛放酸性溶液。
(5)计算杂质的质量分数,第一步,找等量关系。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滴定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式为。第二步,根据滴定实验操作,求剩余的。剩余的。第三步,求“还原”时消耗的。。第四步,求杂质的质量分数。依据,可知25.00 mL溶液中,则样品中,故的质量分数为。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可能有少量标准溶液挂在液面上方的滴定管内壁上,导致读数偏大,测得的含量偏小。
18.(15分)答案:(1)羧基、碳氯键(2分)
(2)(2分)
(3)a、d(2分)
(4)(2分)
(5)(2分)
(6)(3分);1(2分)
分析:由流程可知,A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在氨基的邻位引入溴原子生成B,B和生成D:,D中右侧支链上羧基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E,E失去水分子生成F,F中存在2个六元环,已知:,则为E中右侧支链上酰胺基中羰基转化为羟基,和E中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F,则F为,F和反应生成G,G和肼反应生成I,G→I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结合后续生成的环丙虫酰胺结构、I化学式可知,I为,I中的一个氨基和发生取代反应引入新的环生成J:,J经过多步反应生成环丙虫酰胺;
解析:(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碳氯键、羧基;
(2)D中右侧支链上羧基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基得到E:;
(3)a.E含有羧基、酰胺基、酯基3种含氧官能团,正确;
b.分子中碳碳双键两端的氢在异侧,为反式结构,错误;
c.E中羧基、酰胺基、酯基、溴原子、氯原子,均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1 mol E最多能与大于2 mol NaOH发生反应,错误;
d.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正确;
故选ad;
(4)由分析可知,F为:;
(5)由分析可知,I为:;
(6)J为:,J经过多步反应生成环丙虫酰胺;首先J发生已知反应原理:,转化为K:,K中羟基和HBr发生取代反应引入溴原子生成L,L与过氧化氢氧化在含氮环中生成碳碳双键得到目标产物;
①由分析可知,K的结构简式是。
②L被过氧化氢氧化在含氮环中生成碳碳双键得到环丙虫酰胺,生成碳碳双键过程中失去2个氢,则转移2个电子,故理论上,生成1 mol环丙虫酰胺需要消耗1 mol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化学(江西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Ca—40、Zn—65、Ga—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出土的文物中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
2.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GaAs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B.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H—F的键能大于H—Cl的,故HF的沸点高于HCl
D.的分子结构为
3.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及操作规范,以免造成实验事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瓶的磨口塞打不开时,可将瓶塞在实验台边缘轻轻磕碰,使其松动
B.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图标:
C.一些有机试剂(如乙醚)容易被引燃,选择加热方式时要避免明火直接加热
D.完成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4.如图所示是合成瑞德西韦的中间体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核磁共振氢谱共有11组吸收峰
C.M中的N原子一个是杂化,一个是杂化
D.1 mol 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消耗3 mol NaOH
5.香花石是我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矿物,其化学式为。已知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其中为金属元素,且Y与N同主族;基态Z 原子的s能级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电子总数,基态W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基态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电负性: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6.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将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褪色 证明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加热,溶液没有变黄 证明淀粉溶液中无蛋白质
D 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弃去沉淀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砷化镓(GaAs)是半导体材料,气相生长法制备GaAs的原理如下:
①;
②;
③。
已知镓晶体与金刚石结构相似,结构与白磷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0 g镓(Ga)含共价键数目为
B.0.1 mol 含σ键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含中子数目为
D.反应③中每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8.磷酸氢二铵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磷酸吸收氨气制备(控制),装置如图所示(搅拌装置已省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尾气处理可以选用碱石灰作吸收剂
B.活塞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产生倒吸时应同时打开、
C.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通
D.若后继续通,溶液中浓度将不再变化
9.已知有以下有机反应(图甲)与反应装置(图乙):
其中A、B、C、D的百分含量随长度x的变化如表所示:
x/m 1 2 3 4 5 6 7
物质A 40% 30% 10% 5% 4% 2% 0%
物质B 40% 30% 10% 5% 4% 2% 0%
物质C 15% 30% 65% 60% 40% 20% 1%
物质D 5% 10% 15% 30% 52% 76% 9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D比物质C稳定
B.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的活化能
C.增大B气流的流速,处,的值不变
D.若需提高物质C的产率,可将管道的出口设计相对更远
10.一种新型化学修饰剂在药物研发领域可作为药物载体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中存在过氧键
B.分子的醚键中所有键的键长相等
C.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N原子
D.分子中所有O原子和N原子均有孤电子
11.如图为某新型的可充电锌-肼电池充、放电时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其采用双功能电催化剂在同一电极实现了独立的析氢反应(放电)和产氮反应(充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C.充电时,理论上每转移1 mol,阳极上会生成5.6 L(标准状况下)
D.放电时,当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锌电极增重6.5 g
12..是制作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光学棱镜、透镜和窗口等光学元件的最好材料。的晶体结构呈立方体形,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的摩尔质量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晶体中,配位数为8,配位数为4
B.两个最近的之间的距离是
C.晶胞与8个形成的立方体的体积比为2:1
D.晶胞的密度是
13.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的与分布系数[,、或]的变化关系如图1,与P[或]的变化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和c点溶液中相同,为
B.a点时,
C.水的电离程度:
D.d点时,
14.某废钯(Pd)催化剂中含有钯(5%~6%)、碳(93%~94%)、铁(1%~2%)以及其他杂质,利用废钯催化剂回收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水合肼()在弱碱性环境下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常用的绿色还原剂;②在加热条件下钯与王水反应生成配合物和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③当有硝酸存在时,钯易与硝酸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焙烧”后钯以PdO的形式存在,“还原1”工序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用王水“酸溶”时,与钯反应时体现氧化性,浓盐酸仅体现酸性
C.“浓缩赶硝”的目的是防止钯与硝酸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影响的沉淀率
D.“沉淀”时滴加盐酸将转化为沉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5分)以某镍钴渣(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和)为原料回收制备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后钴、镍、锰、铁均以价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该流程条件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需将镍钴渣磨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5)“沉铜”时能够沉铜但不能沉铁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沉铁、锰”时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沉铁、锰”时若不加入,则生成时,产生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8)已知和两种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工艺流程中应选择的最佳萃取剂是________(填“”或“”),该萃取剂使用的最佳在________左右(填选项字母)。
a.3 b.4 c.5 d.6
16.(14分)氨是化肥工业和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是生产氮肥的新方法,它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其流程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工业合成氨反应为。
查阅资料,可知键能为,H—H键能为,则N—H键能为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2)工业上以和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反应体系中还发生尿素的水解[]、尿素缩合生成缩二脲[]等副反应。尿素生产中实际投入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其实际投料比远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常用(g)与(g)重整制备(g)。一定条件下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I.
Ⅱ.
研究发现向重整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多孔CaO有利于提高的产率,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以稀有金属(镧、钌和锆)为催化剂合成氨的机理如图2所示。该合成过程经过三步反应,其中活化能最高的步骤为__________(填“I”“Ⅱ”或“Ⅲ”)。
(5)在430 ℃、初始压强为140 kPa的恒温、恒容条件下,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起始时投料比的变化如图3所示,则430 ℃时,a=_________,平衡时_________,该反应的_________(用平衡压强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列出计算式)。
17.(14分)亚硝酸钙可用作化学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氧化剂、中间体等。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备亚硝酸钙(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已知:酸性溶液能将NO氧化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相应的试剂之后进行的操作为(ⅰ)通入;(ⅱ)关闭,打开,使稀硝酸滴入三颈烧瓶中,打开管式炉,对瓷舟进行加热;(ⅲ)关闭,打开,通入。第二次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式炉中过氧化钙反应得到产物和,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样品中含有杂质,通过下列方法可测定杂质含量:称量样品溶于水,加固体,充分振荡,过滤后将溶液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进行以下操作:
“煮沸”时发生反应。“还原”时加入的标准溶液,“滴定剩余”时消耗的标准溶液。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m、V的式子表示)。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会导致测得的的含量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15分)环丙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条件略):
(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______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E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为顺式结构
c.1 mol E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F中存在2个六元环。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的分子式为,G→I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J→环丙虫酰胺的合成方法如下:
①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生成1 mol环丙虫酰胺需要消耗__________mol H2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