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衆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写作的基础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小说写作多是一种“AI续写”模式,即通 过人机合作产生文本。一般而言,人们只需输入某些片段作为“引子”,AI 就会根据给定的内容与风格,通过 搜索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和AI 自身习得来续写相关故事。这种“AI续写”的文本大多具有非线性和无中心的 特征,故事“光怪陆离”但又“自成逻辑”,有时情节也颇为有趣。
(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
材料二:
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据此可以建立两种协同写作方式:“导航性写 作"和“探索性写作"。
所谓导航性写作,就是人类指挥,AI“码字”。人类通过与AI 生成的文本互动,引导叙事方向。这是因 为AI 在“写作”时存在局服。在网络类型小说中,存在共识性的写作“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指向情节模式, 它预设了故事的大致走向和范围。简言之,在同络文学中,导航系统即类型和设定。“奥文”就是一个典型 的类型,作者无论怎么使用设定、构建情节,一般都不会起出"央"的范围,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作者和读者 都认同的、最基本的写作共识。"写作"网络类型文,AI 需要事先学习特定类型的材料,才能掌握其叙事模 式,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即使对同文类型有所了解,AI 也不一定能像人类一样“融会贯通”,在不同类型文 中灵活运用设定。此外,AI 的计算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生成长度后,AI 就会开始“忘记”最初的设定。由于 生成文本时带有概率性因素,AI 也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因此,在AI 承担原先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后,人类就要负责“导航”,包括记忆和取舍写作细节、思考不同的叙事可能性等。什对Al 生成内容校为平庸的问 题,人类也可以构想新的互动方式,以更好地协同AI 改善叙事质量。例如,人可以通过让AI“扮演”特定的 人设,反复优化提示词,引导AI 生成更加生动、细腻的叙事文本。在这个过程中,AI 也通过叙事帮助创作者 打磨和完善角色设定,将存在于作者脑海中的可能性逐步实现。
另一方面,与AI 互动时,人类不可避免地受服于个人的知识视野。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目前学习的文本已达兆计,虽然对一些专业知识了解不深,但也“读”过了人类无法独自读完的文本量。反观人类, 在完全的导航性写作中,人并不容易觉察自身的认识限度。当人类只在一片相对确定的空间里推断叙事的 走向与写法,自然就很难看清可能性空间的边界,也无法充分利用AI 为人类"延仲"出广回视野。因此,探索性写作是对导航性写作之局限的修正,旨在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刎。探索性写作没有特定的步骤,只是一种写作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中,人类并不是在主持推进一份叙事文本,而是试图将写作“还原”为“对话”,通过对话探索导航系统的限度,比如接触陌生的知识模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讨论某情节,了解不 同设定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等。
在探索性写作中,人类的写作主体性可能得到更新。另外,人类也将AI 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祛除 了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计算机一定没有创造力吗 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果真在创意上劣于人奥吗 如 果将创意的前提设定为“出人意料”,计算机有时反而能生成颇具创意的结果。
(摘编自雷宁、邵燕君《人机协同,如何重塑人的写作主体性3)
材料三:
无论写什么,人奥都是基于语言和自身在世界中的经验而进行创作的。德国哲学家洪堡有句名言:“语 言观就是世界观。”既然世界是通过语言被把握的,而语言又充满阴差阳错的“偶然”、机缘巧合的“误读”与 “歧义”,那么人类世界也就在语言的混沌、不确定以及无目的性中展开。
个体通过语言对所观察的世界赋形,以艺术作品赋子世界深层次意义。故而,不同主体因其经历体验 不同,可赋子同一事物不同意义。对世界的个体化认识意味着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人与人的交 流传播中容易产生误读、误解,并导致信息再生、转变;而今的人工智能虽能“认识世界”,可是尚未能以“在 世界中”的主体来阐释世界,而且人工智能程式化的再现比人类的个体更为标准化、 一体化和稳定化,排斥 存在的“偶合”与“歧义”。
如果说人类语言是歧义性的,那计算机语言就是非歧义性的。新批评学者理查兹把语言的使用分为两 类:第一类为“科学性的",第二类为“情感性的”。“科学性的”的功用是指称事物,传达真实信息,其精确度 能够与客观事实相匹配;“情感性的”的功用在于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言辞不必与客观事实完全对应。计 算机的编程语言只是类似人类的自然语言,而不是真正的人奥语言,就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具有歧义性。比 如英文"bank" 一词,就具有“银行”和“岸边”双重含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对于早期的语言模型来说是一 个挑战,可见“非科学性”的语言容易造成计算机逻辑的混乱。与此不同,人类拥有复杂的情感和判断,知道 “是”和“应当”的事实与价值的分别,具有更多道德形而上的需求以及游戏的心态与诗性的追求,可在其经 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法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那种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体验。这一 “在世界中” 的体验不是要从科学中否认事物,而是将其转化为个体的东西,进而从认识论的客观性转变为本体论的主 体性,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
(摘编自李小杰《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人机差异与未来走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I 人机协同创作的小说是非线性的,故事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但一般比较平庸。
B.“导航系统”是对情节发展模式的一种预设,AI 在“写作”时可能会修改其中的细节。
C.AI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接受人类的引导和提示,可以生成质量更高的叙事文本。
D. 与人工智能不同,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与人类平等对话的情况下,通过有效设定,AI 生成的叙事文本在创意上甚至可能与人类媲美。
B. 探 索 性AT人机协同写作中,AI 得以发挥视野广阔的优势,比导航性写作自主性、创造性更强。
C. 材料三引用哲学家洪堡的话,旨在论证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以艺术作品赋予世界深层意义。
D. 材料三“与此不同”中“此”指的是人类的歧义性语言令计算机难以“理解”,造成计算机逻辑混乱。
3. 下列选项,最符合AI 人机协同“探索性写作”特点的一项是(3分)
A.2024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公布后,小刚利用某人工智能工具短短几秒内写就的一篇作文《在信息洪流中 独立思考]被语文老师评为优秀作文。
B. 在人工智能写作系统“九歌”中输入关键词,就得到了一首意境隽永的词:“倚阑干,凝望处,黄叶寒烟, 总是斜阳暮, 一片凉云飞不去。"
C.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与 AI 平台先后对话66次,从生成的4万多字中复制了约6000字创作出科幻作品 《机忆之地》,荣获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D.2024年初,日本作家九段理江利用AI 工具辅助完成的小说《东京都同情塔》获日本文学界最高奖。据 悉,该小说约5%的内容由AI 协助完成。
4.材料二提到“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那么,人们借助AI 写作应当如何 取长补短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4分)
5.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新林认为,据(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及脂砚斋批语可知,林黛玉应该是由于婚姻无人做主,相思成疾,最后在宝玉与宝钗大婚之前投水殉情的。在AI 巳经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小刚想以“潇湘月影芳魂逝,碧水寒塘玉魄归”为题,借助AI工具改写“黛玉之死”。请从以下几个维度,给AI以针对性的引导和提示。(6分)
潇湘月影芳魂逝,碧水寒塘玉魄归
情节设计 ①
环境纸围 ②
语言风格 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色 痴 阿 英
高阳产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苏木染红,槐米染黄,鼠李染蓝,皂斗染黑,拼色套染,变幻无穷。 但工序繁多——采集、过滤、煮染,毫厘之差,颜色便有异。主顾若是苛刻,就会有人说,去留样佐村,找刘独 眼去 。
刘独眼柒的布,天水碧,紫虾青,月下白,佛面金,与样品无丰丝差别,且鲜亮明艳,皂洗日晒摩擦均不脱色。
调色配彩,全凭眼力,刘独眼却盲了一只跟,另一只,视力亦极弱。辨色时,他的脸卖得极近,独眼紧贴 上去,脑袋来回移动,状颇可笑。刘独眼制柒液,看起来更是腌肼, 一锅色汤,手指范水,来回搅动,探温度高 了低了;抽手入嘴,啧啧咂吮,说用料多了少了。天长日久,口唇色清层叠,貌如厉鬼。但是,无论要求如何 刁钻,哪怕是淬火的铁、初锈的饲、夕云展寓、难尾莺头,但凡人间的颜色,刘独眼只消看一眼,便能从染缸拎 出来。
曾有人怀疑,刘独眼种下染色植物的土中施有异药,遂趁其外出,据竹篓翻入院中盗土,这人一不留神 跌倒,压折一小片花。刘独眼怒如疯牛,奔突至其家。那人伏在麦秸垛上,大气不敢喘。刘独眼看不济,以 为没人,便拔出门闩,将篓子捣得粉碎,又跺上几脚,气冲冲离去。
刘独眼不是没治过眼。某日, 一主顾自青岛来,挑当地救会医院胜有洋医,擅治疑难眼疾,但洋医即将 回国,欲治须从速。刘独眼听罢,连夜招钱上路。
没过几天,刘独眼就回来了。背上多了个疫童,地的脑瓜顶一对小黄擀,筷子粗细。
这么快
没去 。
不治了
钱要养娃。
女童是半道捡的,取名“小染”。从此,刘独眼更加卖力染布。
忽一 日,小染生了背病,啼哭高热,急请郎中。郎中说,恶疾,备木匣吧。
刘独眼跪求。郎中摆手走出。俄而,屋内大哭。邺中抽了袋烟,又返回,说,高阳县城东大街,有马姓名 医,或可治此疾。
刘独眼深物一躬。邮中道,痈痘凶险,神医惜名,未必会收。你定要提我的名字,他与我交恶, 一听我治 不好,便肯医了。他素来贪财,钱务必带够。
刘独眼翻开被套,摸出张薄纸,捣入怀中,取床洁净褥子,兜上小染,上路。纸上文宇密密麻麻,是半生 的染布心得。
知情人说,瞧吧,为了心头肉,舍了命根子。
服药半月,小染可下炕走动。倒是刘独眼,瘦脱了形,眼眶凸出,如围着几根干草棍。他不住吁叹,秘方 一泄,怎么账钱养活小柒
忐忑等了两个月,市面上并未出现相似染法的布匹。
很久后,刘独眼才听闻,名医捏着那张折起的薄纸,静立不语, 一盏茶工夫,将其熔入了煎药的火培。
小染痊愈了,欢实蹦跳。那日,刘独眼醒迟,听得窗缝钻进的坼脆笑声。起身,见满院的花,悉数按小染 摘下,零落一地。邻里说,逃不过一场痛揍了。却见刘独眼将小染举起,说,高处还有一朵,仲胳膊,使劲够。
小柒长成了大姑娘。
小柒生得嫩。衣杉用布,都是刘独眼染成。每近酷夏,便以茜草染粉,石榴皮染绿。这些材料能担住日 头,小染白净得像富家千金。
小染有志气,去省城读书。
其时,传统织机已被铁轮机代替,草木着色早让位于化学染料,但刘独眼仍终日摆开染缸。
有人说媒,来定日子。刘独眼垂头不语。良久,扯开粘连的嘴唇,道,染匠嫁女,不想遭人笑话,待我染 出正红的布,再商议其余。
自此,刘独眼院中挂满红布,将黄土墙映出彤形热意。 一块块布,深浅不一,亮暗不 一,风中斜飘似帆,
日光星点透射,闪若银什,半坡追望,如巨大红花摇曳。
半月后,媒人又来。刘独眼答,颜色仍欠火候。两月后再来,又说,还差口气儿。
媒人细忖,刘独眼其实是舍不得小染。
小染毕业才嫁,已是民国二十六年。日军自平津南下,掠走柴轧机器,断绝棉纱颜料。高阳全县以手工 织机织布,为八路军缝制棉衣。
布料需染成黄绿色,但土法没染,一缸一色,一匹一色,难以统一。人们犯了难,去找刘独眼。
刘独眼没日没夜鼓捣,酒腌水泡,盐醋明矾,依着时辰温度、阴睛雾雨随时调整,一匹匹布,色泽一致,搭 在绝上,似千军万马。
寒露过后,八路军来收布,说,战士们的冬衣终于有了着落。
这天,一个八路军来村里,他说因伤掉队,打听收布者的去向。
刘独眼卖过脸,与其握手寒喧,看他身上沾土,便弯腰细细拍打。
八路军眼含热泪。刘独眼却耳语乡民,快去喊人,这个八路军,假的,色儿不对。
小柒加入了共产党,南征北战,直到刘独眼临终,才匆勿赶回。
刘独眼指着柜子说,柜中布,是闲时染出。天青淡青,给外孙;水红桃红,给外孙女。最底下那块布,留 给我自己。
小柒哭成泪人。
人们说,刘独眼染了一辈子布,带入土中的那一块,不知有多奇异。
殓衣上身,出乎意料——未着任何颜色,只是原色,铺展于大地,与万物融为一体。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独眼”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既指他一只眼盲的外貌特征,又暗示他的命运孤独寂寥。
B.小说开篇通过刘独眼辨色和制染液的怪诞行为塑造了“色痴”形象,体现出传奇色彩。
C. 马名医将刘独眼那张染布心得付之一炬,可见郎中所说的马名医贪财的话是恶意中伤。
D. 刘独眼染布精益求精,对小染的婚事分外慎重,故多次以颜色欠火候为由拒绝媒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盗土者压折一小片花,刘独眼怒如疯牛;小染摘花满院,他却宠溺有加。两相对比,足见父爱如山。
B. 一主顾告知刘独眼洋医擅治眼疾貌似闲笔,却推动了情节发展,刘独眼和小染的命运因此改变。
C. 染了一辈子布的刘独眼留给自己的布却是原色的,反映了他朴素的人生追求,升华了文章主题。
D.小说多用“皆”“亦”“颇”等文言词语,既暗示了高阳浓郁的文化氛围,又有简洁、典雅的表达效果。
8.小说标题是“色痴”,但除了染布调色的技艺方面,刘独眼在其他方面也很“痴”。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 分析。(4分)
9.这篇小说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一等奖,请结合小说的亮点写一则颁奖词,不超过120字。 ( 6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世的尝侍实,上(太宗)从容谓曰:“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岂负朕哉!”世前流涕辞谢,啮指出 血,因饮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
上(太宗)谓太子曰:“李世的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思,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侯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动为登州都督;世动受诏,不至家而去。
上(高宗)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仅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 岂可轻废! 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他日,李勐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 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 "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十五)
材料二:
以利为思者,见利而无不可为。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思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 之爵禄为思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裳为思者也。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信于友,利尽而去之若 驰。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矣,此必然之券也。故总父不以利高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贞 士不以利结其友。
太宗迁李世助为登州都督,而救高宗曰:“汝与之无思,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是已明知世的之唯 利是怀,一夺予之问而相形以成思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乎 长孙 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幼何能为者 高祖不察而许为纯臣,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唯世助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勐所窥见,以益 歆于利。“家事”一言,而社覆倾于武氏,所必然矣。若谓其才智有余任之以边陲可矣钿之于叠州唐恶从而乱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注】①李世助于唐高宗永微年间改名李助。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谓其才智A有余B任之C以边陲D可矣E锢之F于叠州G唐恶从H而乱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黜,罢免,与《谏太宗十思疏》“正身以黜恶”的“黜”意思不同。
B. 更,再,与《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的“更”意思相同。
C. 委,委托,与《屈原列传(节选)〕“厚币委质事楚”的“委”意思不同。
D. 许,赞许,与《苏武传》“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的“许”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因为李世助才智过人而托孤于他,但又担心李世助未接受过高宗恩情,不能真心顺服。
B.唐高宗想废后,楮遂良据理力争,坚决反对,李世助迎合皇帝心意,以“家事”为由表示支持。
C.王夫之认为把田产房屋作为恩德指望儿子孝顺不可取,因为一旦利益消失,就会遭到背弃。
D. 王夫之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更适合托孤,李世助善于用利益笼络人,品德上不甚可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陛下所阳,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2)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14. 王夫之就托孤于李世助一事对唐太宗给予批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具体的批评意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①
苏轼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②。
无事不坊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
孤松早低元非病,倦乌虽还岂是休。
更欲河边几来往,只今霜雪已蒙头。
【注】①此诗作于元祐七年(1092年)九月初诗人离扬州赴汴京途中。次旧韵,指次《次韵送张山人归彭 城》之韵。张山人即张天骤,彭城云龙山的一位隐士。②《后汉书 ·马援传》记马援对官属说:“吾从弟少游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靠,乡里称善人,斯可 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中的“马少游”代指张天骥,“款段”原指马行缓慢,此处是戏称张天骥从容洒脱。
B. 颔联写诗人无事时以饮酒遣怀,且坚持著书,体现其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旷达态度。
C. 颈联中诗人以“倦鸟”自指,“孤松”暗用“白首卧松云”意,费许张天骥超然世外的态度。
D. 尾联中诗人表示将来还想多渡几次河,只是头发已白,机会不多了,戏谑中有苦涩之味。
16.苏轼创作此诗时,由扬州知州奉调还朝,又于他乡遇故知(张天骥)。这些本是高兴之事,此诗却写得颇 为沉郁,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沉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 , ”两句,表达了对将士一心杀敌报国、 不图回报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无畏、蹈死不顾的牺性精神的高度赞扬。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身边的人无论贤愚,都值得学习。《《论 语)十二章》中“ , ”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3)小刚采集梅花花瓣制作了一枚书签,打算在上面题两句诗后赠予朋友。他略作思忖后,觉得 “ , ”这两句咏梅花的诗就很合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2024年12月,《咬文喝字》杂志经过评选,公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既是时代的记录,也 是情绪的符号。
往大了说,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随着AI 技术的突破,我们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社会与产业苹命。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人工智能语词的大 量出现并广泛流行,如数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等。
往小了说,(甲),映照出人们内心的波润和社会心态的起伏。①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当下,②多方面竞争加剧,③焦虑、担忧等各类情绪交织涌动。④年轻人不选择躺平摆烂,但也没有掩饰对内卷的不满,⑤而是始终乘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路向前。因为心有热发,因为心向远方,所以有“水灵灵地”期待,爱赶"city"的时髦,不吝对“小孩哥/小孩姐”的赞美。
(乙)。五千年中华文明如大河流淌,生生不息,语言则是河上的姑堆,在一个个历史的异站,轻吟 浅唱。“关关雎鸿,在河之洲”吟唱周代礼乐制度下君子淑女的美好德行,“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是三国时代 对美人佳丽的点赞话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寄喻游子心底思幕故乡的款款深惰。这些曾经的“流行 语”,打破了旋生旋灭的魔咒,穿过了朝代更登的风烟,至今还被后人时时引用,沉淀为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符码。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晴雨表”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
C.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
D.今天的“匠”,已成为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19.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准确流 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第四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分)
22.请以“汉字”开头,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人”的形式表现不一,“成人”与“自在”依 然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答案 A C C B D BEG A D C B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①充分利用AI 的信息优势,与AI 平等对话,发挥其创造性、快捷性,借助 AI 完成基础写作工作。 ② 优化引导和提示策略,更新互动方式,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人机协同,改善叙事质量。③在利用AI 写作工具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个性化和体验感,创作出感情丰沛、意义深刻的作品。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5.【答案示例】
① 黛玉无意中得知宝玉与宝钗的婚期,念及寄人篱下的身世,痛感宝玉的背叛,绝望之际投水而死。
②故事发生在一个冷月高悬、凉风侵体的秋夜,地点是黛玉昔日葬花的沁芳桥畔。环境描写突出萧瑟、凄 凉的意境。
③整体符合古白话简洁、典雅、含蓄而不失通俗的特点,林黛玉独白体现忧郁、细腻的特点。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B
7.【答案】D
8. 【答案】①对养女小染深挚无私的父爱。刘独眼为收养小染放弃治眼,不惜拿染布秘方求名医医治小染,为 小染准备嫁衣用的红布精益求精,力求完美。②为民族大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给八路军染出需要的 黄绿色布,刘独眼不辞劳苦,日夜赶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答案示例】他那只辨色的独眼,是慈悲的佛眼,也是识人的慧眼。阿英塑造的“独眼怪人”,用平凡一生诠 释了人间大爱,彰显了人格的朴素之美。小说情节紧凑,尺幅兴波,对比、照应、延宕、反转等技巧运用自 如;文字援雅入俗,平中出奇,以一波三折的悲喜故事打动人心。
(评分参考: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答案合理、符合情境即可。)
10.【答案】BEG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
(1)这是您所亲耳听到的,(先帝的)话还在耳畔。也没有听说皇后有什么过失,怎么可以轻易废除呢!
(2)所以慈父不用利益来养育他的儿子,圣明的君主不用利益来引诱他的大臣。
[评分参考:(1)得分点:闻,听到;犹,还;轻废,轻易废除。三个词每个1分,句意1分。
(2)得分点:以,用;畜,养育;饵,引诱。三个词每个1分,句意1分。]
14.【答案】
①明知李世勋唯利是图,仍以利益诱惑李世勋,指望他能尽忠于高宗。②明知太子柔弱,却托以国政。
③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的勋臣外戚和忠贞之臣弃而不用。
(评分参考: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世劫曾经在皇帝宴飨时陪侍在旁边,皇帝(太宗)深情舒缓地问他:“我在寻找(我死后)可以托付他照 顾(我)留下的孤儿的大臣,没有可以超过你的更合适的人选,你难道会辜负我吗!”李世勋(感动得)流下眼 泪,用语言表示感谢,(激动得)把手指咬出了血,于是(君臣一起)喝酒喝得大醉,皇帝(担心李世勋睡着后着 凉)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李世勋身上。
皇帝(太宗)对太子说:“李世勋才能和智慧有余,但是你对他没有恩情,恐怕不能怀柔使他顺服。现在我 即将降低他的官职,如果他立即前往赴任,等我死后,你就在此之后升任他为仆射,亲近并重用他;如果他犹 豫不决、有所观望,就应该杀掉他。”五月戊午日,(皇帝)将李世劫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降为叠州都督;李世 勋接受诏令后,没有回到家径直离开京城赴任去了。
唐高宗对长孙无忌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子嗣,现在我想册立武昭仪为皇后,怎么样呢 ”褚遂良 回答说:“皇后出生于名门,是先帝亲自替您娶的妻子。先帝即将驾崩去世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 的好儿子和好儿媳,现在我把他们托付给你。'这是您所亲耳听到的,(先帝的)话还在耳畔。也没有听说皇后 有什么过失,怎么可以轻易废除呢!我不敢违心地顺从您的意思,对上违背先帝的命令!”皇帝不高兴地停止 了(废除皇后的提议)。(后来)有一天,李世勋入朝觐见皇帝,皇帝问他说:“我想册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 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是先帝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册立武昭仪为皇后的事就将停止 不做了吗 ”(李世劫)回答说:“这是您的家事,何必再问外人呢!”皇帝的内心就决定了这件事。
材料二:
把利益当作恩德的人,见到有利可图就没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了。所以能够孝顺父母的子女,必定不会 把父母提供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当作他们对自己的恩德;能够忠诚于君主的臣子,必定不会把君王赐予的爵禄 当作恩德;能够诚信对待朋友的人,必定不会把朋友赠予的车马裘服当作恩德。怀着图利之心去孝敬父母、 忠于君王、诚信待友,利益一旦消耗完就会立即远离父母、君王、朋友而去。如果别人那里能提供利益,则他 们会背弃君王和父母、违背诺言,还没来得及转动脚跟就离开了,这是必然的。所以慈父不用利益来养育他 的儿子,圣明的君主不用利益来引诱他的大臣,正直忠贞之士不以利益来结交朋友。
唐太宗将李世劫贬为叠州都督,而告诫高宗说:“你对他没有恩情,我死后,你任命他为仆射,(这样你就 对他有恩惠)了,就可以亲近并重用他了。”(太宗)这分明是早已知晓李世劫唯利是图, 一贬官一升官就会对 君王产生怨恨或感激之情,如此则他是个无赖小人,这是清晰可见的;但却把辅佐柔弱的继任国君(的重任) 托付给他,不也是很愚蠢吗 长孙无忌作为元勋重臣兼外戚,是可以依赖的;褚遂良忠诚正直,是值得托付 的,李世劫能做些什么呢 唐高祖不能明察而赞许他是纯臣,太宗犹豫不决而将国政托付给他。利益在高宗 那里,则(李世劫)为高宗所用;利益在武则天那里,则为武则天所用。正因为李世勋把利益看成归宿,而(太 宗)操持利益来笼络他,(这一点)早就被李世劫所窥测到,因而他变得更加贪图利益。他对高宗说废王立武 是“家事”那句话,使得社稷最终倾覆在武则天手中,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说李世劫才智有余,那对他委以 边疆重任就可以了。如果把他禁锢在叠州,唐朝还怎么会发生祸乱呢
15.【答案】C
16. 【答案】①宦海浮沉、奔波不休的疲倦。两年中三次渡淮,调动频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休止。②仕途不 顺、书酒自遣的苦涩。虽然无事正好饮酒,“穷愁”有助于著书,但毕竟不是本意。③年华老去、前途未卜 的茫然。大好年华都在奔波中耗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还有多少奔波。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答案】(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示例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示例二]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示例三]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示例四]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18.【答案】B
19. 【答案】①句改为“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当下”。④句改为“年轻人不掩饰对内卷的不满,但也没有选择 躺平摆烂”。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处得2分,共4分。)
20.【答案】“宛若游龙”改为“婉若游龙”;“寄喻”改为“寄寓”;“更叠”改为“更迭” (评分参考:每改对一个字得1分,共2分。)
21.【答案示例】
甲:流行语是个人和社会情绪的“显微镜”
(评分参考:内容与“情绪”有关1分,比喻1分。)
乙: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流行语/每个时代的流行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
(评分参考:内容与“时代”“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流行语”有关,符合语境即可。)
22. 【答案示例】汉字则是书里的精灵,在一间间方格的殿堂,翩跹起舞。
(评分参考: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仿写1分;比喻贴切、表达生动、语言得体3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