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三下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习作。习作要求写一个人,一个有特点的人。写出人物特点是此次习作的重点,亦是难点。习作提示中,首先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词语,如“热心肠”“智多星” “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等,把学生带入自己的生活,回忆身边的人物,感受他们的特点,为后面的习作酝酿准备。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历各不相同,所遇人物更是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一句“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可以形容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回忆,去回想生活中的一个个个性鲜明、特点各异的人物,把学生的思考与其生活有效进行联结。然后学生交流碰撞,互相启发,这既是口语表达,同时也是学生习作思路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能够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并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初步学会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特点,体现个性。
语言应用:愿意分享自己的习作,乐于接受别人的评价和建议,在交流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增强写作信心。
思维能力: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真实的描写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以“取个称号抓住特点”为任务,走进“点赞,身边有特点的人!”真实的学习情境,发现称号的特点,拓展思维,确定描写对象,取一个有趣的称号。
2.以“精选事例表现特点”为任务,选择一个具体事例,突出描写人物的特点,同桌合作互评,将事例写具体。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来介绍一个动画人物,猜出来的小朋友可以马上举手抢答。他,喜欢穿一身红色衣服,聪明、勇敢,富有好奇心。他,最喜欢吃零食,尤其是棒棒糖,在面对困难时,会通过吃棒棒糖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克服难关。
这就是动画片中猪猪侠的人物特点,很快就能猜出他是谁。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熟悉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特别之处总能让人印象深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有趣。今天,班里就举办一场《点赞!身边有特点的人》的活动,一起寻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秀出他们特点,为他们点赞。
学习任务一 取个称号抓住特点
(一)讨论称号,发现特点
1.出示教材中的气球图:你们瞧,小女孩要吹泡泡了,泡泡里有好多有趣的词语,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2.教师引导: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这些称号很有趣,都代表了有特点的人,看到这个称号我们就想知道他是谁。(教师板书:有趣的称号 )
(二)确定对象,取个称号
1.教师导语:你可以看看周围的老师、同学,想想自己的亲人、朋友,你最先想到谁,这些称号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2.教师点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真了不起。能找到有特点的人可不容易了,请大家再想一想,你还能想到谁?你想给他取一个怎样的称号?
学习任务二 精选事例表现特点
(一)借助提示,聚焦事例
1.教师导语:这些称号太有趣了,我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他们了,让我们赶快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吧!怎么介绍才能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呢?有两位同学想这样写,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泡泡提示)
2.学生反馈:泡泡提示说出了跟“热心肠”同桌有关的一件事。“昆虫迷”讲了养昆虫的具体事例。
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典型事例:是啊,选择一个事例来写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物的特点。你们瞧,有位同学想介绍自己的“瞌睡虫”表弟,他准备了三个事例,你推荐他写哪个?举手示意。
事例1:每天晚上很早就睡觉了。
事例2:喜欢躺在沙发上睡觉。
事例3:吃饭的时候都能睡着。
4.学生反馈:选择事例3,因为事例3最能说明小表弟爱睡觉,连吃饭的时候都能睡着。
5.教师小结方法:是啊,只有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才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板书:典型的事例)
(二)提供支架,选择事例
1.教师导语:请大家选择一个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写一写开头部分。写好后同桌交流,选择的事例能不能体现出特点(3分钟)。
同桌合作要求:
(1)写一写:完成介绍的开头部分。
(2)评一评:同桌写的事例能体现特点吗?
2.全班反馈:谁来介绍你写的事例,也可以推荐你的同桌来说说。其他同学评一评,他选择的事例能体现特点吗?
学习任务三 写好故事突出特点
(一)试写片段(7分钟)
1.教师导语:你一定迫不及待想把有特点的人介绍给大家了吧,就让我们赶快来写一写把。请将你选择的具体事例写在下面的作文纸上,计时7分钟。
2.选一篇作文(中等水平)全班展示。
3.学生点评:有一个有趣的名称了,事例能够体现称号的特点,但不够吸引人。
(二)出示范例
教师导语:怎么写才能更吸引人,让大家都喜欢上这个有特点的人呢?你们瞧,这是我们班的陈芊礼同学,看图片,你能猜出她的特点吗?(再出示一张餐盘里有很多饭菜的照片)。现在能猜出来吗?想不到吧,这么可爱的女生确是一个十足的“大胃王”。崔老师想把她的故事介绍给大家,请你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句让你看出他真的是个“大胃王”。
“大胃王”?这不是在说陈芊礼吗?吃午饭时间到了,只见她坐得笔直笔直的,希望能最先叫到她。终于轮到了,她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想要瞧清楚今天到底吃什么。盛完后,她总要皱紧眉头,小声嘀咕:“怎么给我盛这么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儿呢!”一回到座位,她马上“吸溜、吸溜”地喝起汤,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真像一只三天没吃饭的饿狼。见有同学吃不完,她就会急速转过头说:“带鱼你不要吃吗?给我吧,不要浪费!”“烤鸡腿给我吧,这样太浪费了!”渐渐的,她的餐盘里堆起了一座小山。你可别担心她吃不完,不一会儿功夫,她的餐盘就干干净净,连一点汤都不剩!
(三)师生交流,总结方法
1.学生反馈:
(1)有对话:“怎么给我盛这么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儿呢!”
(2)有表情:她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想要瞧清楚今天到底吃什么。盛完后,她总要皱紧眉头,小声嘀咕。
(3)有一连串动作:一回到座位,她马上“吸溜、吸溜”地喝起汤,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真像一只三天没吃饭的饿狼。
2.教师相机点评:
(1)用上动作的词语来描写陈芊礼排队盛饭、吃饭时的表现,能够体现出陈芊礼能吃爱吃,想要吃很多。
(2)对陈芊礼的表情描写能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她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吃什么的心情。
(3)从陈芊礼的语言中也能体现她是大胃王,当她看见别人吃不完,她马上要来,饭盒里都堆成了山,让我们感受到她大胃王的特点。
用上语言、表情、动作来描写,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了。(板书:语言、表情、动作来帮忙)
(四)集体修改,自己修改
根据评价标准,个人修改:让我们根据刚刚的方法,结合下面评价标准,对刚刚的习作片段进行修改,看看能得几个赞。
1.教师选择两篇习作全班交流,学生上台展示:下面有请XX同学向大家隆重介绍身边有特点的人,让我们一起为他点赞。
2.请同学根据进行评价标准进行点赞、评价,帮助修改。
课堂总结:
课后请大家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将你写的故事读给你想介绍的人听。这节课,我们推荐了许多有特点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特点,因为特点的不同而成为不一样的你我他,你想成为有特点的人吗?相信因为有你们,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纷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