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昌平四年级(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北京昌平四年级(上)期末语文教师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昌平四年级(上)期末
语 文
一、第一部分基础 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规范。
wò 室 牢 gù ào 秘 美 miào
zhú 渐 空 xì nuǎn 和 敬 pèi
2.给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睡 暑
概 淹
三、按要求填空,将正确选项填涂在后面的指定区域。
3.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宁.可(nìng) B.照相.(xiàng)
C.哄.堂大笑(hòng) D.角.色(jué)
4.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洞穴.(xué) B.违.抗(wěi) C.即.使(jì) D.霎.时(chǎ)
5.“卵”字第五笔的笔画是( )
A.丨 B. C.、 D.丿
6.“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
A.骨 B. 辶 C.左 D.丨
7.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奔流不息 B.呼风换雨 C.随遇而安 D.齐头并进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艰难. B.灾难. C.苦难. D.难.民
9.我爷爷 80 多岁了,虽然头发全白了,可是依旧面色像孩童般红润。我们可以形容他( )
A.老态龙钟 B.慈眉善目 C.鹤发童颜 D.明眸皓齿
10.经过激烈的比赛,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都( )
A.愤愤不平 B.无可奈何 C.欢呼雀跃 D.提心吊胆
11.方方想放弃这次难得的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下面用来劝说他最合适的一句话是( )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三、填空题(共 1小题,每小题 0分,满分 0分)
12.根据积累填空。
(1)根据提示,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第1页/共12页
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
(2)《 题 西 林 壁 》 一 诗 中 , 写 出 了 “ 观 察 角 度 不 同 , 所 见 景 象 也 各 不 相 同 ” 的 诗 句
是: , 。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作者是 代诗人 。
(4)《出塞》一诗中,作者王昌龄用“ , ”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
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5)本学期,你一定读了很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 ,这个人物最鲜明的
特点是 。
二、第二部分:阅读 理解
1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一猴甚聪慧,见智者,求转人身。智者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伸手拔之。方①拔一根,
猴不胜②痛叫。智者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注释:①方:才,刚。②胜:能承担,能承受
(1)从文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成语做短文的题目,写在短文上边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既欲.做人
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将要
2)须将毛尽.拔去
①完毕
②全部用出
③都,全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的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4.阅读。
泉城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
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
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bào)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
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
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第2页/共12页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
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
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
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照样子,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下边的括号里。
例:聚——散
———— ————
(2)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是从 和 这两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作者运用的修辞方
法是 。
(3)本文重点写了济南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四个泉。
①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名称 地点 泉水流动的特点
珍珠泉 泉城路北 涌
五龙潭 汇注
护城河南岸陡崖下
趵突泉
②其中,你最喜欢哪个泉?把你喜欢的原因作好批注,可以从泉的特点和写法等方面来批注。
(4)“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两点。
① ②
15.阅读。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______,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5月 16日,《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发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
第3页/共12页
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
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
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
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挨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
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殊死保卫
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935 年 7 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
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1940 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热情地唱起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于是,这首歌又
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1949 年 9 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毛主席、周总理都支持他们的意见。这时有人提出:歌词中有一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眼下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是否应该把这句改一下。周
总理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有进展,敌人越嫉恨我们,就越想法破坏我们,
你能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一席话使人豁然开朗,全体政协委员
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后来,经过岁月的检验,这首歌被正式定为国歌。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前辈
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1)请你在心里默默地唱着国歌,想想文中的横线上是哪句歌词?将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3)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的歌词
的精神
(4)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结尾句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下面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
B.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热情地唱起这首歌,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
首高昂的战歌。
C.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
(5)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过程。
(6)每当唱起国歌的时候,你的心中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三、表达 交流共 30分
第4页/共12页
16.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 300 字。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家人或朋友,介绍给大家,把他(或她)与众不同的特点写出来。
(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开心的、惊喜的、烦心的、后悔的、幸福
的……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按照一定顺序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
当时的感受写浩楚。
第5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一、第一部分基础 运用
1.【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
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卧 固 奥 妙
逐 隙 暖 佩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2.【分析】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加偏旁组新
字,再组词即可。如:给“概”换“氵”,组成“灌溉”的“溉”。
【解答】故答案为:
锤 锤子 堵 一堵
溉 灌溉 掩 掩护
【点评】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平时在阅读时多多积累,就能做到举一
反三。
三、按要求填空,将正确选项填涂在后面的指定区域。
3.【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
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哄:读“hǒng”时意思有欺骗;逗引。读“hōng”时意思有众人同时发出声音;拟声词。形容
众人同时大笑的声音。读“hòng”时意思为吵闹;喧嚣。故“哄堂大笑”的“哄”应读作“hōng”。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
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违抗”的“违”应读“wéi”。
C.有误,“即使”的“即”应读“jí”。
D.有误,“霎时”的“霎”应读“shà”。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分析】考查了汉字的笔顺和基本笔画,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决不能随心
所欲,否则,就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
楚,写整齐,写美观,也便于汉字的排序、检索、信息处理。
【解答】“卵”的笔顺:ノ 、ノ 丨、,共 7 画,第五画是“ ”。
第6页/共12页
故选:B。
【点评】笔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一定要注意掌握,多加积累和记忆。
6.【分析】考查了查字典。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
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可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可用音序查字法;如
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骨”。
故选:A。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剩余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7.【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
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呼风唤雨”指神话中道术的一种,能使唤风雨来去,现在常用来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
种局面。故“呼风换雨”应为“呼风唤雨”。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
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
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8.【分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
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解答】难:读“nán”时,意思为困难;使感到困难;不好;不容易;不大可能。读“nàn”时,意思
为不幸的遭遇;灾难;质问;责问。故“艰难”的“难”读“nán”,“灾难、苦难、难民”的“难”读
“nàn”。
故选:A。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
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9.【分析】本题考查选字词填空。作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
完成。
第7页/共12页
【解答】我爷爷 80 多岁了,虽然头发全白了,可是依旧面色像孩童般红润。我们可以形容他“鹤发童
颜”。
故选:C。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
可做出答案。
10.【分析】本题考查选字词填空。作答此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
去完成。
【解答】A.愤愤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B.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C.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D.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应填:欢呼雀跃。
故选:C。
【点评】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
可做出答案。
11.【分析】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表达的是一种处于中等水平的状态,与是否抓住难得的机会无关,
不能用来劝说方方不要放弃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强调的是事物各有长短,彼此都有可取之处,这与珍惜难得的机会没有直接
关联,不适合用来劝说。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和抓住机会这件事没有联系,无法用于劝说。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意思是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方方面临的是一次难得的外出参观
学习机会,用这句话来劝说他不要放弃是最合适的。
故选:D。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
认真,回答正确。
三、填空题(共 1小题,每小题 0分,满分 0分)
12.【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作家及其作品、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
来完成。
【解答】(1)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考查,需要准确记忆。根据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的记忆,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游玩,看到路边李树果实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其他孩子都争着
去摘取,只有王戎不动。
(2)在《题西林壁》这首诗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
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很好地
体现了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不一样。
第8页/共12页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这是文学常识的考查,
需要对古诗及其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4)《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这里通过怀
念他,表达要是有像李广这样的名将在,就不会让敌人的骑兵越过阴山,体现了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
宁统一的愿望。
(5)这一小题比较开放,只要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并且能说出其鲜明特点就可以。比如选择精卫,它
是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的角色,它不断地衔木石去填海,体现出坚韧不拔、有毅力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3)唐 白居易;
(4)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5)精卫 坚韧不拔,有毅力。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
认真,回答正确。
二、第二部分:阅读 理解
13.【分析】参考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
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阎王笑道:“看你,连
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解答】(1)考查了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这篇短文通过写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
做人,阎王命令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来的故事,挖苦了那些
非常吝啬的人。用短文中的四字词语做短文的题目就是“一毛不拔”。
(2)考查了对文中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1)“既欲做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想做人。“欲”是想要的
意思。
2)结合译文: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尽”的意思是全。
(3)考查了对文中句子意思的理解。“方拔一根”的意思是: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不胜痛叫”这句
话的意思是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故答案为:
(1)一毛不拔;
(2)1)②;
2)③;
(3)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
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第9页/共12页
14.【分析】语段选自《泉城》,介绍了济南的七十二泉,重点描述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
位置、特点,突出了济南泉水的闻名,济南也因此被称为“泉城”。
【解答】(1)考查反义词。结合“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可知答案。
(2)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结合“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
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水
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咕
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可知答案。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一自然段可知,①济南的七十二泉各具特色,形态各异,声音多样。
结合第二至五自然段可知,②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等著名泉眼,景色独特,闻名遐迩。
故答案为:
(1)大 小 续 断;
(2)形态 声音 排比、比喻;
(3)①旧城的西门外 黑虎泉 喷吐 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冒;
②我最喜欢趵突泉。它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泉池开阔,水很清,游鱼水藻清晰可见,三股清泉从泉底往
上冒,如三堆白雪,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
(4)①济南的七十二泉各具特色,形态各异,声音多样。
②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等著名泉眼,景色独特,闻名遐迩。
【点评】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
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所学课文的全文及所表达的主题完成。
15.【分析】本文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实现了其为“中华民族的最
强音”的社会价值,表现出作者对作品的喜爱和唤醒世人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整篇文章用饱含激情的
笔墨描绘着一幅幅有血有肉的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画面,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
【解答】(1)本题考查歌词补写。根据《义勇军进行曲》可知,补写的句子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
(2)本题考查对国歌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
作曲。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分析。结合“振奋人心的歌词”“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
往直前、殊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
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
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故选:A。
(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短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
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故这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过程。
第10页/共12页
(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本着受到激励鼓舞的关键词回答即
可,或者也可以表达自己产生的联想。
故答案为: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田汉 聂耳;
(3)振奋人心 勇往直前;
(4)A;
(5)事情的发展;
(6)唱起国歌,就想起革命前辈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国歌,心中激起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唱起国歌,振奋了精神,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点评】把握文章的中心,整体领悟句子的意义。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
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三、表达 交流共 30分
16.【分析】(1)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家人或朋友,介绍给大家。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时注意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进行描写。无论写什么,都要
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
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
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
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解答】范文(1):
我的“老虎”爸爸
我的爸爸像一只大老虎,力气非常大,能一手举起我,一手举起妈妈。但有时,他也会变成懒老虎。
每次叫他起床,他都装作睡觉,让妈妈帮他把衣服穿上,再把饭送到床头柜,喂他吃,真像老虎宝宝啊!
我的爸爸眼睛也像老虎,非常大。肚子也很大,如果说我是小老虎的肚子,爸爸的肚子就是大老虎肚
子。我的爸爸嘴巴也是也是非常大的,说说他的食量吧,我都不敢说了,他每天早饭用一个盛汤的碗来吃
稀饭。中午有时不吃饭,可晚饭吃的最多。他吃两碗盛的满满的米饭,菜几乎全部被他吃完了,我和妈妈
都没得吃。
我的爸爸也有老虎一样的脾气。有一次我期中考试只考了 93.5 分,爸爸火冒三丈,暴跳如雷,骂了我
好久好久,都来打我了呢!妈妈也非常生气,变成了一只母老虎,和爸爸一起打我。
这就是我的老虎爸爸!
范文(2):
一次难忘的考试失利
第11页/共12页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一次考试失利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起因是那一次数学考试,我在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还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数学成绩一直不错,肯定
能考好。
考试的时候,我一看到题目就有些发懵。很多知识点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具体的解法。我开始慌
了,越慌越做不出来,原本简单的题目也变得复杂起来。我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做,心里充满了不安。
结果可想而知,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那鲜红的分数让我懊悔不已。我看着试卷上的错题,心里满是
沮丧和自责。我意识到自己的骄傲和不认真是导致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这次经历让我十分后悔,也让我懂得了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能心存侥幸。从那以后,我每次考试前都
会认真复习,再也不敢轻视任何一次考试了。
【点评】(1)本篇作文小作者结合家人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想象,通过外貌、生活习惯等描写刻画出人
物的特点,描写生动、有趣,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2)这篇习作围绕一次考试失利展开,主题明确。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晰地阐述了考试
失利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部分点明是因为考前盲目自信未认真复习,这为后文的失利埋下伏
笔;经过部分对考试时的状态描写细致,如“看到题目发懵”“慌了”等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的
紧张与无助;结果部分看到分数后的懊悔也符合常理。并且,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从这次经历中得到
了教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整体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件印象深刻事情的描写。
第1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