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故人,安全不放松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清明思故人,安全不放松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清明思故人,安全不放松
清明节安全主题教育班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年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我们迎来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CONTENTS
清明来源及习俗
01
目录
02
03
清明节安全提醒
清明文明祭祀倡议
01
清明来源及习俗
认知清明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其中只有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因此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倍受重视的一个节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一起被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各国期间,一次断了粮食,他的随从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复位以后对于跟随自己的有功之人大肆封赏。
但是介子推不愿意接受封赏,就领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重耳采纳了手下的馊主意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没出山。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就在这天大家都不烧火做饭只吃凉食,因此这天也被称为“寒食节”,后来寒食节跟清明一起合并为“清明节”。
扫墓 习俗
清明节习俗
扫墓是清明节古已有之的习俗,这一天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有些地方还会给土坟填土加固。也有的地方不烧纸不烧香,这和现在的环保要求有关,但也有寒食节禁火的原因,在这些地方大家采取的是在坟头的树枝上挂上冥钱、纸帛。
踏青 习俗
清明节习俗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放风筝 习俗
清明节习俗
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习俗
清明节习俗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特别被儿童所喜爱。
插柳 习俗
清明节习俗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插柳避免疫病了。
植树 习俗
清明节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02
清明节安全提醒
一、“交通篇”—— 文明出行,平安往返
清明假期,出行祭扫、踏青的人流量增大,交通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请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做到 “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未满 12 周岁禁止骑自行车上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有序排队,坐稳扶好,不把头、手伸出窗外。如果您驾车出行,请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系好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二、“祭祀防火篇”—— 缅怀祖德,护林防火
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祭祀用火增多,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倡导您和孩子采用文明祭祀方式,如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既环保又安全,同样能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如果进行传统祭扫活动,务必选择安全的祭祀场所,在指定区域进行焚烧,做到人走火灭,避免遗留火种引发森林火灾。同时,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随意点燃荒草、树木等易燃物,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大人或相关部门,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让清明的天空更加澄澈。
三、“防溺水篇”——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假期中,请您务必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到 “六不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带孩子外出游玩时,要远离危险水域,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牢记生命无价,溺水危险不容小觑。
四、“饮食卫生篇”—— 健康饮食,守护 “舌尖”
清明期间,各类美食丰富多样,但饮食卫生不容忽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食物,不购买 “三无” 食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和过期变质食品。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注意餐具卫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让孩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身体,为假期生活增添活力。
五、“居家安全篇”—— 居家有爱,安全不怠
孩子居家期间,要注意居家安全。告诉孩子不随意触摸电器设备、插座、插头等,避免触电事故发生。妥善保管好家中的刀具、药品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防止孩子误拿误用造成伤害。教育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不随意接听陌生人电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合理安排孩子的居家时间,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六、“网络安全篇”—— 绿色上网,健康成长
假期里,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可能会增加。请您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合理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教育孩子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提醒孩子谨慎交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避免遭受网络诈骗或其他网络安全风险,让孩子在网络世界中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七、“活动安全篇”—— 快乐出游,安全同行
如果您计划带孩子外出踏青、游玩,要提前了解游玩场所的安全状况,选择正规、安全的景区或活动场所。在游玩过程中,要教育孩子遵守场所的规章制度,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进行危险的攀爬、跳跃等行为。参加游乐设施活动时,要确保孩子正确佩戴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让孩子的假期活动充满欢乐与安全。
八、“心理健康篇”—— 春风化雨,润泽心灵
清明节不仅是祭扫的节日,也是亲子交流、增进感情的好时机。在假期中,希望您能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情绪变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尊重死亡,珍惜当下。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03
清明文明祭祀倡议
03.
01.
02.
英雄烈士用鲜血证明了什么是对国家、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他们用青春生命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把个人盛衰与国家兴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身报国,在报效国家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清明祭英烈,我们也能从现实与历史的光影交替中,感悟先辈英烈的情怀,汲取前行的力量。
清明祭英烈 哀思寄忠魂
1.文明祭祀,弘扬时代新风
注重精神传承,以文明祭祀方式表达慎终追远情感。倡导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低碳环保方式缅怀故人,让清明祭扫回归“静思追远”本真。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商家不制售、个人不购买使用封建迷信祭祀用品,公墓建设方不销售“活人墓”,共同培育文明健康节日风尚。
2.厚养薄葬,传承孝道文化
孝在当下,爱在长久。弘扬“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长辈在世时,多关心、多陪伴,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把孝心孝行融入日常点滴,让亲情不留遗憾;在老人去世后,以节俭庄重的方式寄托哀思,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陋习。
3.致敬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清明不仅是追思故人的日子,更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时节。倡议通过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学习先烈事迹,感悟家国情怀,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接续奋斗告慰忠魂。
4.守护安全,共筑平安清明。
提倡节俭祭扫、理性追思,共同守护平安和谐的节日环境。严格遵守防火规定,不在山林、草地、路口等区域使用明火,防范火灾隐患。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出行、绿色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4.守护安全,共筑平安清明。
提倡节俭祭扫、理性追思,共同守护平安和谐的节日环境。严格遵守防火规定,不在山林、草地、路口等区域使用明火,防范火灾隐患。合理安排祭扫时间,错峰出行、绿色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清明节是一个契机,让人们怀念故人,重新思考人生,体味现实生活的价值,让人们学会珍惜时光,传承传统习俗,认真过好当下。清明节也是一种寄托,流淌着人们对过去的思念,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新时代的雷锋榜样
清明思古人,缅怀寄深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