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导向3.6浩瀚的宇宙核心概念:(九)宇宙中的地球--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和结构,知道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个 普通星系,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宇宙是运动变化着,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科学思维: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探究实践:制作银河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并根据模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态度责任: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难点:制作银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教具学具为学生准备:陀螺、纸片、米粒、胶水、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从太阳系到银河系(5分钟) 1.同学们,之前我们探索了太阳系,知道它由八大行星组成。但老师想问:太阳系是宇宙的全部吗?(预设:当然不是!宇宙比太阳系大得多。)2.阅读书本:很好!那太阳系位于哪个更大的星系里呢?请快速翻到课本,找到答案。(预设:太阳系在银河系里,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3.完全正确!(展示银河系图片)这就是银河系,有人说它像“旋转的漩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预设:看起来像一个扁平的盘子,中间凸起,周围有很多弯曲的旋臂。)观察得很细致!这个扁平的盘状结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银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揭开它的秘密。引出课题《浩瀚的宇宙》(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课本阅读,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太阳系拓展到更大的宇宙结构,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借助银河系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银河系的结构特征,为后续深入探索宇宙知识奠定基础,引出课题《浩瀚的宇宙》。) 二、探索:建构银河系与宇宙的认知(20分钟) 活动1:阅读资料,提取关键数据(5分钟) 1.请各小组合作,3分钟内从资料中提取银河系的3个关键信息,并完成学习单第一题。(下发资料卡)(学生分组阅读,教师巡视)2.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预设:我们组发现银河系由2000亿~4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3.数据很准确!那“光年”是什么单位?谁能用资料里的公式解释?(预设:1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离,等于9460万亿千米!大约是绕地球2.36亿圈。)惊人的数字!这说明什么?(预设:银河系大的难以想象)活动2:制作银河系模型(10分钟) 1.现在,我们用模型来研究银河系。请用纸盘、米粒和彩笔制作银河系模型。注意两点:形状特点和恒星分布。(分发材料)(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2.(走到第三组)你们为什么把米粒粘在旋臂上?(预设:因为资料说恒星集中在旋臂,像漩涡一样旋转!)3.科学家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你们组的模型很科学。(展示模型)大家看,这个模型中间凸起、四周扁平,旋臂上的米粒代表恒星密集区,这就是银河系的典型结构!活动3:对比河外星系(5分钟) 1.银河系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吗?看这张图片(展示仙女座星系),对比银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预设:仙女座星系更大,直径是银河系的2倍,恒星数量也更多!)2.没错!这说明宇宙中还有无数像银河系一样的——全班齐答:河外星系!讲解:是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数据到模型再到对比,逐步深入理解银河系的特征。活动1让学生提取关键数据,培养信息筛选能力;活动2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对银河系结构的理解;活动3对比河外星系,拓展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研讨:宇宙层级与星际地址(10分钟) 1.如果我们要给外星人写地址,该怎么描述地球的位置?请小组合作完成两个任务:任务一: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按从大到小排序,并贴到黑板上。任务二:用中文格式设计“地球的星际地址”。(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预设讨论片段:1.我觉得最大的应该是宇宙,然后是银河系,再是太阳系。/2.不对!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应该排在银河系后面。)2.讲解:河外星系是多个星系的集合,所以排序应该是:宇宙>本星系群>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任务二分享:(预设:我们组的地址是“宇宙-银河系-猎户旋臂-太阳系-地球”。)2.为什么要加上“猎户旋臂”?(预设:因为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这样外星人更容易找到!)3.太专业了!科学家的定位也是这样的。4.如果地址只写“银河系-地球”,会有什么问题?(预设:宇宙中有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外星人可能会找错!)没错,地址的层级性反映了宇宙的系统性。(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梳理宇宙的层级结构,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任务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任务二则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的系统性与层级性,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四、拓展:动态的宇宙与未来(5分钟) 1.宇宙是静止的吗?科学家发现它正在——全班齐答:不断膨胀!2.是的!像气球被吹大一样(播放星系远离动画)。那恒星会永恒存在吗?比如太阳的未来?(预设:太阳会变成红巨星,然后熄灭……)讲解:没错,但这是50亿年后的事了。正是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推动人类不断探索。希望大家保持这份好奇心,未来也许你们就能揭开更多宇宙之谜!(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膨胀和恒星的演化,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科学思维和对未来的思考,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投身科学探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然后就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考察技术和方法在不断改进,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节课中,我还得为学生梳理正确的宇宙观多努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