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导向3.7探索宇宙核心概念:(九)宇宙中的地球--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⑦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⑧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中的重大成就(如神舟、嫦娥、天宫等工程)。知道人类通过技术改进不断探索宇宙的过程(从古代观星到现代航天)。科学思维:通过时间线梳理,理解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资料,提出与宇宙探索相关的科学问题。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就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科学发展的规律。教具学具教具:PPT课件(含时间线图表、航天工程图片)、短视频(如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片段)。学具:小组任务卡(包含探索历程的关键事件)、便签纸(用于提问)。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微笑,手指屏幕上的星空背景)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能去太空,你最想探索什么?大胆想象一下!2.其实,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天,我们就坐上“时光机”,看看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揭开宇宙奥秘的!(点击课件,展示“天问一号”火星车图片)看,这是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它正在遥远的火星上工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出发吧!3.引出课题《探索宇宙》(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想象和兴趣,借助“祝融号”火星车图片,引入人类探索宇宙的实际成果,引导学生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引出课题《探索宇宙》。)二、主体探究(25分钟)活动1:从观星到望远镜(8分钟)1.(切换课件至古代天文台图片)几千年前,没有望远镜,古人怎么研究星空呢?(预设:“用眼睛看,记录星星的位置!”/“他们可能会用石头搭成观测工具,比如金字塔!”)古人用肉眼观测,还发明了圭表、浑仪等工具。(展示“圭表”图片)比如这个圭表,圭表是怎样测量四季的呢?3.到了1609年,一位科学家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视野——(点击伽利略望远镜图片)(预设: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4.讲解: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卫星,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如果没有望远镜,我们能登陆月球吗?5.小结:现代航天的成就都是基于古代的观测。活动二:现代航天:勇气与突破(10分钟)1.(播放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片段)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为什么这句话如此经典?(预设:“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说明探索宇宙需要全人类的合作!”)2.探索宇宙每次都能成功吗?你知道什么?(预设:学生说出一些航天容易遇到问题的方面)3.探索宇宙也伴随风险。(切换课件至挑战者号事故图片)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宇航员牺牲。这说明科学探索需要什么精神?(预设:科学探索要不怕牺牲、永不放弃)活动三: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先(7分钟)1.现在,请各组代表上台,用1分钟介绍抽到的中国航天工程!(分发任务卡:神舟、嫦娥、天宫、天问)(预设小组展示:神舟组:“神舟五号让杨利伟成为中国的太空第一人!现在空间站已经建成啦!”嫦娥组:“嫦娥四号是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玉兔车还在上面工作呢!”2.(补充)大家知道吗?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月壤,美国曾赠送我们1克,现在我们自己能带回更多!这说明了什么?(预设:中国变强大了!)其实中国的航天从被封锁、到不断追赶直到领先,其中经历了很多困苦。我们用这一个视频了解一下。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我们国家在不断强大/在科技封锁的情况下还能领先,说明科技发展很重要)(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古代观星到现代航天的发展历程,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与突破,以及中国航天的崛起。活动一回顾古代观测工具,体会早期探索的智慧;活动二通过航天案例,感受科学探索的风险与精神;活动三聚焦中国航天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认同。)三、实践拓展(8分钟)1.(分发便签纸)请写下你最想解决的宇宙之谜,贴到“问题墙”上!(学生书写,教师巡视)(预设:“宇宙有多大?边界在哪里?”/“人类能移民火星吗?”/“暗物质是什么?能抓住它吗?”)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发展航天的哪些方面呢?比如,如果要“移民火星”,我们需要怎样的技术?(预设:可能需要更强大的火箭,或者制造人工氧气)小结:未来的答案,可能就藏在你们的梦想里!(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墙”激发学生对宇宙之谜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将梦想转化为未来探索的动力。)四、课堂总结与作业(2分钟)1.今天,我们看到了人类从仰望星空到漫步月球的奇迹,也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崛起。课后,请用图画或短文探索“悟空号”或“夸父计划”,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探索宇宙古代观星 → 望远镜 → 航天时代丨 丨 丨圭表观测 伽利略 神舟、嫦娥、天宫科学精神:勇气、合作、永不停歇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探索宇宙”为主题,通过情境导入、时间线梳理、小组合作等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课堂亮点在于预设多样化的学生回答(如“移民火星”“黑洞之谜”),使讨论生动活泼;结合中国航天成就(如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成功渗透了民族自豪感。但部分环节仍需优化:一是小组任务中个别学生依赖组员发言,需细化分工以确保全员参与;二是“问题墙”环节,部分提问较为浅显,未来可引导结合科学方法(如“如何验证暗物质存在”)。此外,时间把控稍显紧张,航天史案例可适当精简,留出更多时间深度探讨学生生成的问题。总体而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需在分层指导和问题深度挖掘上进一步改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