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第三章 法律常识专题9 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课标要求 考查年份 试题类型 分 值1.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022年、2023年、2024年 选择题 3分2.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 — — —一、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二、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考点分析:要重点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要知道如何正确行使、维护权利。1.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有什么意义?(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2)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2. 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3. 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4. 怎样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5. 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6.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7. 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9.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监视、窥探他人的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10. 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11. 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公民行使权利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12. 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时应注意什么?(1)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2)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13.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权利?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14.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1.(2024天津市)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 ( D)A.享有受教育权 B.享有物质帮助权C.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2.(2024四川乐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模仿、伪造他人的声音、面孔、视频等信息进行诈骗(如右图所示)。对此类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B)①它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 ②受害者只能通过诉讼维权③它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④这是利用高科技致富的手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3. (2024辽宁省)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1人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体现我国公民享有 ( D)A.隐私权 B.肖像权C.姓名权 D.荣誉权D4.(2024甘肃白银)右边漫画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B)A.隐私权B.肖像权C.财产权D.荣誉权B5.(2024四川宜宾改编)下列对宪法规定的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D)选 项 宪法规定的内容 知识理解A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财产权B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物质帮助权C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三、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考点分析:要重点理解公民应该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能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1.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2.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 建设法治社会对我们的要求。(1)我们要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2)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4. 维护国家利益的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5.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6. 青少年应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7. 任何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8.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1)二者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2)坚持二者统一的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9. 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10. 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是什么?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1.(2024四川广安)对以下社会生活情境的分析,你赞同的是 ( A)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序 号 情 境 分 析① 大学二年级学生赵某应征入伍 赵某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② 藏族医生坚持为本村的多个民族群众免费诊治 该医生的行为维护了民族团结③ 某厂实行“严格管理”,对离厂工人搜身后才允许离开 该厂的行为侵犯了工人的人身自由④ 小刘的妈妈每月从单位领取劳动报酬 小刘妈妈享有物质帮助权A2.(2024福建省)暑假期间,小闽一家外出旅游。出发前,妈妈到派出所更换即将过期的身份证;行车途中,爸爸主动礼让行人;景区内,小闽劝阻弟弟不要乱涂乱刻。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妈妈能够自觉地履行义务 ②爸爸维护了他人的人格尊严③小闽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④弟弟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3.(2024贵州黔西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A.学生肖红在选举班长时把票投给了好朋友林玲——肖红行使了选举权B.王强拍下某军港照片发给境外网友——王强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C.学生陈成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个手机并占为己有——陈成行使了财产权D.网红薇某没有按时缴纳税款——薇某的行为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D4. (2024江苏苏州)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关于调整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从2024年1月1日起执行。实施最低工资标准 ( C)A.说明每个公民都享有物质帮助权B.体现公民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C.维护了公民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D.保障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1.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均执行江苏省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2 280元/月调整为2 490元/月。2.……C5.(2024四川宜宾)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C)①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享有多少权利就只履行多少义务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不能重权利而轻义务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C选择题1. (2024广东省)扫码点餐成为餐饮业的一种常见的点餐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和泄露的风险。对此,消费者的正确态度是 ( D )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该无条件配合B. 法律严格保护隐私权,无须担心信息泄露C. 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不大,不用过于敏感D. 技术虽便利生活,但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D2. (2023广东省)2023年4月,全国工商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百城万企”促就业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校园招聘。这有利于实现公民的 ( B )财产权 B. 劳动权C. 物质帮助权 D. 受教育权B3. (2022广东省)如图体现了法律保障公民的 ( B )平等权 B. 隐私权C. 监督权 D. 名誉权B【厘清误区】1.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不履行法定义务要负法律责任。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不履行道德义务不用负法律责任,但要受到道德谴责。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任何公民决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3.熟练掌握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各自的地位。(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3)人身自由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4)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表现为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一、选择题1. (2024湖北省)某班同学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堂情景剧表演。☆剧情一:小丽的爸爸参加新一届县人大代表选举,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剧情二:小丽的妈妈通过“网络问政”栏目对某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剧情中小丽的爸爸和妈妈,分别行使的公民基本权利是 ( )政治自由 监督权B. 政治自由 维护国家利益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监督权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维护国家利益C2.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公民基本权利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下表中某市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其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对应一致的是 ( 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序 号 民生实事项目 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① “抚幼育苗”,新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72所 受教育权② “弱有众扶”,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38处 政治自由③ “稳岗乐业”,新增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0个 劳动权④ “银龄关爱”,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建设全覆盖 财产权B3. 下列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小明因忌妒而诬陷小辉在考试中作弊——名誉权B. 商家未经本人同意使用明星的照片做广告——肖像权C. 同学给长得胖的小李起了“小肥猪”的外号——姓名权D. 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信息卖给某信息公司——隐私权C4.(2024四川眉山)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下列行为值得我们点赞的是 ( B )长江流域禁渔期间,某男子在河边夜钓中考期间,广场舞爱好者暂停跳舞活动C. 某爱狗人士遛狗不拴绳,犬只咬伤他人D. 某摄影爱好者在军事禁区拍摄军港机密B5.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泛滥,严重危害群众利益。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C.财产所有权 D.隐私权D6. (2024四川达州)在我国,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下列行为体现公民既在享受权利,又在履行义务的是 ( C )李某主动按时缴纳应缴税款B. 小亮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C. 小丽在校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D. 唐某参加县人大代表的选举C7.中学生赵某因嫉妒同学孙某考试成绩超过自己,便造谣说孙某考试作弊。赵某的言行侵犯了孙某的 ( )A.肖像权 B.隐私权 C.名誉权 D.姓名权8. 下列公民基本权利或基本义务隶属关系正确的是 ( B )A. 政治权利——人身自由——言论自由B.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C.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D. 遵守宪法和法律——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BC9. (2024甘肃临夏)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异军突起”。以此为切入点,小陇搜集到如下资料:※资料1:微短剧时间短、节奏快,成为年轻人缓解生活压力、舒缓焦虑情绪的“清新剂”。※资料2: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成为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之一。※资料3:2023年11月,国家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围绕上述资料,以下点评正确的是 ( )A. 小陇说:权利行使有界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B. 路路说:公民享有文化权利,微短剧创作自己说了算C. 凌云说:网络搭建新平台,只要观众喜欢,内容无所谓D. 美美说:微短剧无品位,短剧付费有“陷阱”,应全面禁止A10. (2024福建省)下列对右边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 C )A.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B. 该消费者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权C. 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D. 商家不得采用“扫码”形式让顾客点餐C11.下列行为中,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的有 ( )①某广告公司未经小红同学的允许,将其艺术照片用作广告宣传②某商场通过打折促销、赠送礼品等方式来吸引顾客 ③小明同学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④小强同学参观历史博物馆,发现博物馆里安装了很多摄像头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A12.网上互动交流的迅速发展,让普通网民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享受到畅所欲言、自由表达的快感。与此同时,大量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的低俗内容也在网上传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公民应该 ( )放松自我约束,维护言论自由B. 任意浏览信息,自由表达观点C. 自觉遵守规则,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D. 加强网络监督,惩治违法行为C13.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规定强调,不得公开或者传播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此规定体现了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 ( )①名誉权 ②肖像权 ③荣誉权 ④隐私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B14. 下列行为属于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A )①小颜大学毕业后积极报名参军 ②小张每月按国家要求缴纳税款 ③小李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④小孔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A15. (2024江苏盐城)殷某因某软件公司将其声音智能化处理后对外出售牟利,将软件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该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殷某的行为告诉我们 ( D )A.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B. 人人守法已成为全民共识C. 诉讼是维权的最佳选择 D. 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D16.上学时,小涛是个勤奋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他因工作努力被评为劳动模范。他每月寄1 0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小涛履行的义务有 ( )①选举权 ②劳动和受教育 ③依法纳税 ④赡养父母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D17.(2024江苏苏州)某些手机App商家为了逐利,将取消自动续费的选项隐藏在难以察觉的位置,使消费者被迫“自动续费”。202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自动续费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同时规定消费者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上述规定说明 ( C )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B. 公民的一切权益受法律保护C.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D. 权利意识比义务观念更重要C18.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 ( )①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③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 ④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B19. (2024云南省)下列图示中,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C20.九年级学生小辉学习成绩较差,总觉得读书没有前途,还不如去打工挣钱,于是萌发了辍学的念头。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 D )A. 上学是个苦差事,还是打工轻松些B. 受教育是小辉的权利,放弃是他的自由C. 既然读书无望,早点打工挣钱也是不错的选择D. 中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D二、非选择题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间本应是学生学习之余快乐放松的时间,却也成了某些风波产生的时间。以下是小吴收集的相关素材,请你一起和他解读。【谁的责任,谁来承担】某中学学生张某在课间休息时因为误会对丁某无理谩骂,甚至拳脚相向,导致丁某受伤住院。出院后,丁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赔偿医疗等各项损失,法院审理后支持了丁某的诉请。张某则认为,丁某和自己均属未成年人,在学校发生冲突,学校并未履行安全教育及管理职责,学校应当承担丁某的赔偿责任。于是,张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学校承担赔偿丁某损失50%的责任。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某中学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定了“学生日常规范管理要求”等细则,在班级定期进行安全和法治教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尽到了对学生的教育义务,对张某与丁某课间发生纠纷不存在过错,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原告张某已满16周岁,没有遵守学校校规,故意挑起事端,侵犯他人权利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自由被限,法律护航】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某些学校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有专家指出,课间休息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课间自由活动不应该被取消。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1)请结合材料“谁的责任,谁来承担”,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张某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张某要承担法律责任是因为:①张某无理谩骂丁某,侵犯了丁某的名誉权,拳脚相向致丁某受伤住院,侵犯了丁某的生命健康权。②张某没有遵守学校校规,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故意挑起事端,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校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是因为:①学校制定了相关学生日常管理细则,定期进行安全和法治教育,履行了安全教育及管理职责。②学校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尽到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学校保护义务,履行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因此无需承担法律责任。(2)请结合材料“自由被限,法律护航”,说说国家为什么要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对学生设置不必要的约束。①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被限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效率,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课间休息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③有利于落实和加强学校保护,纠正限制学生课间休息的不当行为,保障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小区广场舞的音乐声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为此,居民向居委会反映。经居委会工作人员劝说,跳舞的居民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作出改变。几天后,跳舞的居民仍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噪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同步接收舞曲的耳机。居民们纷纷点赞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1)从法律角度,说明居委会工作人员能让跳舞的居民改变行为的理由。①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②公民有跳舞的自由,但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公民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④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避免噪声污染,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2)从道德角度,分析跳舞的居民选用“静音模式”给我们的启示。①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学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②要学会尊重他人,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调查分析】某班同学们围绕“公民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态度”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人数400人)。调查结果如下:(1)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什么问题?①部分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正确认识到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履行者。②部分公民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③部分公民需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解读新闻】2024年3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两高”、公安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5年来,全国法院共审结涉税犯罪案件30 765件,判处48 299人;2023年,检察机关起诉涉税犯罪4 580件9 428人;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涉税犯罪案件1.6万余起,破案挽回经济损失37亿元。(2)请你运用相关知识,解读以上新闻蕴含的道理。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②违反义务需担责,任何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走法治道路,国家严厉打击各类偷逃骗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④我国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公正司法。【履行义务】以下是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部分规定: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3)在日常生活中,你将如何积极履行宪法规定的上述义务?①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高劳动技能。②珍惜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学习任务。③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