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10.2保护人身权课件(共39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10.2保护人身权课件(共39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10.2 保护人身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统编版)七年级

0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02
03
04
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法治观念:侵犯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培养学生尊重自己人身权利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学习目标:
1.理解人身权的含义,明确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明确人身权的内容与重要性,了解民法典如何保护人身权。
3.学会依法维护人身权。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通过网络骂同学用不用担责》
思考:小梅侵犯了小丽的什么权利?
教师过渡:视频告诉我们小梅侵犯了小丽的名誉权。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每一个条目都渗透着权利的气息。民法典是如何保护人身权,从而成为“人身权的家园”的 这节课我们走进第二框《保护人身权》。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1.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2.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它有哪些要求?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3.如何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4.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5.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86-88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6,小组合作讨论:(1)想一想,这些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情境一:
学校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
反映了人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保护。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6,小组合作讨论:(1)想一想,这些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情境二:
快递电子运单上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的一部分。
说明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保护。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6,小组合作讨论:(2)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护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①依法自卫,在遭受侵害时,我们有权进行合法的自我保护,以防止侵害的进一步扩大。②请求法律保护,我们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法律介人调查和处理。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侵害时:
隐私权受到侵害时:
①采取自救性措施,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侵害行为。②保存相关的证据,如侵权信息的截图、通信记录等。③如果涉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观看视频】:《人身权》,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观看视频】:《人身权》,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人身权是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
人身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课堂归纳】:(笔记)
探究一: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1.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观看视频】:《人格权》,思考:视频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探究二: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它有哪些要求?
让每个人活的更有尊严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人身权
课堂归纳:(笔记)
探究二: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它有哪些要求?
2.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它有哪些要求?
(1)原因:
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要求: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观看视频】:《民法典之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探究一:如何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第1002条 【生命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第1003条 【身体权】自然人享有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
第1004条 【健康权】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
第1005条 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课堂归纳:《笔记》
探究一:如何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3.如何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1)意义:
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②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2)做法:
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观看视频】:《肖像权保护》,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7,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杨某看到后找到马某,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起诉马某。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有搞怪动作的照片制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为并不侵犯杨某的肖像权。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7,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1)你如何评价马某的行为?
马某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是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7,小组合作讨论: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2)杨某该维权吗?说说你的理由。
杨某应该维权。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杨某的照片制成的表情包,侵害了杨某的肖像权,杨某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杨某有权要求马某停止使用该表情包.并删除已经发布的表情包。如果协商不成,杨某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课堂归纳:《笔记》
4.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1)含义: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
(2)内容: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3)要求: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相关链接】P88
探究二: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观看视频】:《隐私权》,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探究三: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8,小组合作讨论: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为什么?
探究三: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李某和汪某是门对门的邻居。李某为了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汪某找到李某,表示这款可视门铃长期监控着自家住宅,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建议李某拆除。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探究与分享】P88,小组合作讨论: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为什么?
探究三: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李某安装的可视门铃可能会记录到汪某及其家人进出住宅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门窗观察到内部的部分生活情况。这些信息与家庭的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等高度关联,应当被视为隐私的一部分。因此.汪某有权要求李某采取措施.消除这种侵害。所以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课堂归纳】:(笔记)
探究三: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6.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含义: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要求:
①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课堂小结
同学们,《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权的规定,为人们之间的相处划清了界限,保障了个人自由的同时,也确保了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体现了对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方面的平等保护,为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等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和依法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
板书设计:
10.2 保




认识人身权
人身权的种类
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和要求
法律对于肖像权的保护规定
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课堂小结
依法保护人身权
法律保护隐私权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之所以保障人身权是因为( )
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②拥有人身权,才能独立、随意、不受限制地生活
③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④我们都想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说法与此相符的有( )
①我们不能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②拥有生命和健康我们就能实现全面发展
③生命和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④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3.有网络主播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换脸“知名演员”进行直播,直播间因此人气大涨,直播带货销量大增。从民法典的角度看,换脸直播( )
①没有践行守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做到真实无欺 ②违背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破坏营商环境 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再现肖像,体现了创造性劳动 ④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D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4.为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李某在入户门上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对门邻居汪某表示被这款门铃长期监控,心里不适,建议李某拆除。对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汪某也在自家入户门上安装可视门铃
B.汪某私自拆除李某家门铃,保护正常生活
C.李某不拆除,因为这是个人正常行使权利
D.李某拆除,遵守法律保护隐私权的规定
5.对下面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②可能会侵犯他人私生活的安宁 
③不利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④划定了公私空间的界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C
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6.小安到餐厅用餐时发现,该餐厅只能通过线上扫码点餐,而且点餐小程序甚至要求用户同意隐私协议并授权自己的个人信息才能使用完整的服务。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顾客要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B.司空见惯,你情我愿无可厚非
C.商家侵害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D.商家为了交易便利,可以理解
C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以案说法 与法同行】
案例一: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市一初中生王其某被三名同学杀害。4月8日,①检寨机关通报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
案例二:生活中,很多中学生热衷于使用表情向来表情达意,但②有的同学未经其本人充许,将其他同学的头像进行“加工”后发到社交平台进行恶搞。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同学间的恶搞现象。
案例三:张某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卖家,然后通过QQ与对方取得联系,用1~2分的价格,买来“汽车车主信息,股民信息、毕业生信息”等个人资料,③然后以1~2毛的价格将这些信息卖给他人,通过差价车利。最终,张某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人民法院判刑。
学以致用
(1)案例一对我们依法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都有哪些警示?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2)有的同学认为:“同学之间用头像恶搞是小事,学校专门召开主题班会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不同意。学校的做法不是小题大做,对他人头像恶搞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法律保护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我们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
(3)案例三中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人民法院的做法有何重要意义?
隐私权。
①有利于保障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