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提优】统编版语文三下( 第四单元重难点梳理)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提优】统编版语文三下( 第四单元重难点梳理)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篇目 课时目标 单元主题
13. 花钟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感受植物开花时间的奥秘。
2. 学习通过关键语句(如“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理解段落内容。
3. 体会作者通过观察发现自然规律的乐趣。 观察与发现
14. 蜜蜂 1. 默读课文,梳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假设→实验→结论)。
2.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实验步骤(如“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 学习用图表记录实验过程,体会科学观察的严谨性。
15. 小虾 1. 通过关键语句(如“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概括段落大意。
2. 观察小虾的生活习性(如吃食、争斗),学习细节描写方法。
3. 仿写片段,用生动语言描述观察对象。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1. 借助图表(如“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整理实验信息。2. 按顺序写清实验过程,用关键语句突出重点。3. 用修改符号(对调、移动)优化习作逻辑。
语文园地 1. 巩固“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方法,结合《花钟》《小虾》分析关键句位置。2. 学习“对调”“移动”符号修改病句。3.背诵《滁州西涧》,想象诗中观察到的自然画面(幽草、黄鹂、孤舟)。
一、易读错的字
内(nèi)容 干燥(zào) 灼(zhuó)伤 适(shì)宜
万寿(shòu)菊 展示(shì) 组(zǔ)成 芬(fēn)芳
吻(wěn)合 苏醒(xǐng) 强(qiáng)烈 昆(kūn)虫
建(jiàn)成 大概(gài) 阻(zǔ)力 包括(kuò)
超(chāo)过 跨(kuà)进 检查(chá) 蜜蜂(fēng)
水缸(gāng) 一副(fù) 腹(fù)部
二、易写错的字
生字 易错点说明
醒 右边是 “星”,非 “西”
建 部首是 “廴”,非 “辶”
辨 左右均为 “辛”,左边末笔是撇
跨 足字旁最后一笔是 “提”
隙 右边是 “小 + 日”,非 “水”
三、生字组词(每字两组)
生字 组词 教材出处
符 符号、桃符 《元日》(新桃换旧符)
芬 芬芳 《花钟》(芬芳迷人)
醒 苏醒 《花钟》(花朵苏醒)
寿 万寿菊 《花钟》(万寿菊绽放)
强 强烈 《花钟》(强烈阳光)
昆 昆虫 《花钟》(昆虫采蜜)
修 修建 《花钟》(修建花圃)
概 大概 《蜜蜂》(大概路线)
阻 阻力 《蜜蜂》(遇到阻力)
掀 掀开 《小虾》(掀开石块)
多音字
多音字 读音 组词 例句(教材出处)
强 qiáng 强大 强烈的阳光照耀着花朵(《花钟》)
qiǎng 勉强 他勉强同意了这个安排(生活示例)
闷 mèn 烦闷 天气闷热让人感到烦闷(生活示例)
mēn 闷热 窗外的空气有些闷热(生活示例)
稍 shāo 稍微 稍微等一下,实验马上开始(生活示例)
shào 稍息 操场上,同学们在练稍息(生活示例)
尽 jǐn 尽管 尽管天气不好,实验仍继续(《蜜蜂》相关情境)
jìn 尽力 他尽力完成了任务(生活示例)
五、形近字
字组 辨析 组词示例
建(建设) 健(健康) 修建 / 健康
概(大概) 慨(慷慨) 概括 / 慷慨
阻(阻力) 组(小组) 阻止 / 小组
测(测试) 侧(侧面) 推测 / 侧面
括(包括) 活(活动) 括号 / 活动
陌(陌生) 柏(柏树) 陌路 / 柏树
掀(掀开) 欣(欣赏) 掀起 / 欣赏
搏(搏斗) 博(博学) 搏击 / 博学
腹(腹部) 复(复习) 心腹 / 复习
六、重点词语
课文 词语
花钟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暮色、吻合、淡雅、苏醒、万寿菊、修建、展示
蜜蜂 辨认、阻力、推测、陌生、超常、准确无误、沿途、包括、检查
小虾 空隙、掀开、追逐、搏斗、腹部、通体透明、末端、激烈
近义词
苏醒 — 清醒 适宜 — 适合 推测 — 猜测 超常 — 非凡
空隙 — 缝隙 追逐 — 追赶 辨认 — 辨别 激烈 — 猛烈
舒展 — 伸展 传播 — 散播 寻找 — 寻觅 大致 — 大概
吻合 — 符合 陌生 — 生疏 包括 — 包含 掀开 — 揭开
反义词
干燥 — 湿润 陌生 — 熟悉 苏醒 — 沉睡 减少 — 增加
密切 — 疏远 舒展 — 蜷曲 掀开 — 遮盖 激烈 — 温和
透明 — 浑浊 休息 — 劳动 喜欢 — 讨厌 超常 — 一般
艳丽 — 淡雅 准确 — 错误 推测 — 证实 吻合 — 相悖
九、词语积累
AABB 式:确确实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ABAC 式:争奇斗艳、无边无际、自由自在
描写花的词语:芬芳迷人、欣然怒放、绚丽多彩
量词搭配:一(个)花园 一(缸)小虾 一(只)蜜蜂
动词搭配:(修建)花钟 (辨认)方向 (掀开)石块
修饰词:(紫色)的小喇叭 (细长)的脚 (鲜艳)的花瓣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花钟》)
“小虾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小虾》)
2.比喻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小虾》)
3.排比句:
“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小虾》)
4.设问句: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5.反问句: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蜜蜂》)
“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小虾》)
6.“把” 字句: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花钟》)
十一、背诵内容整理
1.《花钟》第 1 自然段: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 13 课 花钟
1. 课题解读
本文以 “花钟” 为题,巧妙揭示不同花卉在特定时间开放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与时间、环境的关系。通过拟人化描写与科学探究,展现自然规律的奇妙,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
2. 主要内容
结构 内容 核心要点
第 1 段 总起:列举不同花卉的开放时间及其状态。如牵牛花(凌晨四点)、蔷薇(五点左右)、睡莲(七点)、午时花(中午十二点)、万寿菊(下午三点)、紫茉莉(五点)等。 运用拟人化手法(“吹起小喇叭”“绽开笑脸”),展现花开动态,突出观察细致。
第 2 段 探究:分析开花时间差异的原因(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以昙花为例,说明环境适应性,体现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 3 段 应用:植物学家利用开花规律设计 “花钟”,实现自然报时。 体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文章实用性与趣味性。
4. 课文重点理解
(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作用:总领全文,概括核心观点,为后文具体描述做铺垫。
(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作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原因,激发读者思考。
逻辑:从现象到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分析:通过科学解释说明昙花夜晚开放的原因,体现严谨的逻辑性。
(4)“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意义:点明“花钟”的实用价值,强调观察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5. 问题探究
(1)为什么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答案: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也与昆虫授粉活动时间有关。
(2)作者如何将花卉开放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手法分析:拟人化(如“蔷薇绽开笑脸”)、比喻(如“吹起小喇叭”),赋予花卉以人的动作和情感。
(3)昙花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开放?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科学解释:夜晚温度适中、湿度较高,避免白天高温干燥导致花瓣灼伤,同时吸引夜间活动的昆虫传粉。
(4)如何利用花卉的开放规律制作“花钟”?请举例说明。
示例:种植牵牛花(凌晨四点开)、午时花(中午十二点开)、夜来香(夜晚八点开),按开放时间排列形成“钟表”。
第 14 课 蜜蜂
1. 课题解读
本文通过法布尔的实验,探究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过程。课文以生动的语言记录实验步骤与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证求真的科学精神。
2.作者简介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
身份: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昆虫记》(共十卷),以生动的语言记录昆虫行为,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贡献:开创了“田野观察法”,强调长期观察与实验结合,注重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3.主要内容
结构 内容 核心要点
第 1 段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听说蜜蜂能回原处)。 用 “听说” 体现科学探究的求真态度。
第 2 段 实验过程:① 捉蜜蜂→做记号→放纸袋
② 带至 4 公里外放飞→观察飞行状态。 步骤清晰,细节严谨(如 “四公里”“白色记号” 确保实验准确性)。
第 3-7 段 实验观察:
① 蜜蜂四面飞散,逆风低飞
② 2 只 20 分钟后飞回,15 只次日归。 通过数据记录(时间、数量)体现实证精神。
第 8 段 实验结论:蜜蜂确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且靠的是本能而非记忆力。 逻辑严密,排除 “记忆力”,指向未知本能。
4. 课文重点理解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作用:引出实验目的,体现法布尔不盲从、重实证的科学态度。
语言:“听说” 表明信息来源不确定,需验证。
(2)“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手法:拟人化描写(“寻找”),展现蜜蜂的行为特征。
准确性:“左右”“好像” 体现观察的严谨,避免绝对化表述。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逻辑:通过排除法(否定记忆力),指向本能,体现科学探究的局限性与开放性。
5. 问题探究
(1)实验过程分哪几步?
步骤:
① 捉蜜蜂→做白色记号→装入纸袋(控制变量)。
② 带至 4 公里外放飞→观察飞行状态(逆风低飞)。
③ 记录飞回时间与数量(2 只 20 分钟,15 只次日归)。
目的:排除环境干扰,验证蜜蜂是否依赖记忆或本能。
(2)为什么用 “大概”“好像” 等词?
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避免主观臆断,尊重事实的复杂性。
(3)蜜蜂的导航能力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法布尔为何未能完全解释?
科学背景:现代研究表明,蜜蜂利用太阳方位、地磁感应等方式导航。法布尔受限于时代技术,无法深入探究机制。
(4)法布尔的科学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长期观察(从放飞至次日持续记录)。
多次重复实验(不同时间点记录数据)。
用词精准(如“将近两点钟”“大约三刻钟”)。
第 15 课 小虾
1. 课题解读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 养虾的经历,通过观察小虾的外形、生活习性,展现其有趣与可爱,表达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细腻,充满童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观察力。
2.主要内容
(1)养虾的缘由(第1自然段):
环境描写:葡萄架下的水缸积满雨水,阳光洒落水面如“圆镜”,引发养虾的兴趣。
关键句:“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反问句体现作者的奇思妙想)。
(2)小虾的外形(第2自然段):
特征描写:“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形容新长大的小虾。“稍带灰黑色,积着泥”描述老虾的样貌。
语言特点:比喻手法生动呈现小虾的形态差异。
(3)小虾的生活习性(第3-6自然段):
休闲时: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排比句展现自由自在的姿态)。
生气时:动作描写:“蹦去”“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动词连用,表现小虾的灵动与趣味)。
搏斗时:蹦出水面、甚至蹦到缸外(突出小虾的好斗与活力)。
3.课文重点理解
(1)“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作用:总领第3自然段,概括核心内容,后文围绕此句展开细节描写。
(2)“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分析:通过对比与比喻,清晰区分小虾的不同生长阶段,体现观察的细致。
(3)“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语言特色:动词叠加与拟人化描写,使小虾的“生气”状态跃然纸上。
4. 问题探究
(1)第 3 自然段是如何围绕 “有趣” 写清楚的?
方法:先总写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再分写休闲、生气、搏斗三种状态。
效果:排比句式 + 细节描写,使 “有趣” 具体化,画面感强。
(2)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小虾生气时的动作?
意图: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小虾的灵性与趣味,传递作者对生命的细致观察与喜爱之情。
(3)课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比喻:“像玻璃似的”“阳光像圆镜”。
排比:“有的……有的……有的……”。
拟人:“生了气似的”“眼珠子一突一突”。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实验图表梳理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鸡蛋浮起来了 玻璃杯、鸡蛋、清水、盐、筷子 装半杯水→放鸡蛋(沉底)
加盐搅拌→鸡蛋浮起 盐水密度大,鸡蛋浮起
烧不破的气球 气球、蜡烛、清水 气球装水吹鼓;点燃蜡烛烧气球;观察气球是否破裂。 气球未破,因水吸热保护。
写作结构模板
(1)开头:引发兴趣
示例:“你见过能‘逃跑’的胡椒粉吗?今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
(2)中间:按顺序描写过程
实验准备:列出材料,简洁说明。
例:“我准备了盘子、清水、胡椒粉和洗洁精。”
实验步骤:用顺序词连接动作。
例:“先在盘子里倒满清水,接着撒一层胡椒粉,然后用手指蘸洗洁精轻点水面,最后观察变化。”
实验现象:生动描写观察到的现象。
例:“胡椒粉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向四周散开,露出一个圆形的小空地!”
(3)结尾:总结发现与感受
示例:“原来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胡椒粉才会‘逃跑’。科学真奇妙!”
语言表达技巧
(1)比喻与拟人:
例:“胡椒粉像一群受惊的小鱼,飞快地游向盘子边缘。
(2)科学术语:
例:“水的表面张力被破坏,导致胡椒粉分散。
(3)心情描写:
例:“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实验失败,但看到结果时,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优秀范文参考
《自动闪避的胡椒粉》
“妈妈说我可以用‘魔法’让胡椒粉逃跑!我半信半疑地开始了实验。先在盘子里倒满清水,接着撒上一层胡椒粉,它们像星星一样浮在水面。然后,我用手指蘸了一点洗洁精,轻轻点在水中央。最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胡椒粉‘唰’地散开,仿佛在躲避洗洁精!原来,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胡椒粉才会‘逃跑’。科学实验太有趣了,我好像变成了小小魔法师!”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1)关键语句的作用
直接概括:关键句直接点明段意(如《小虾》第 3 段首句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提示概括:关键句为问句或提示性语句,需结合后文内容概括(如《花钟》第 2 段首句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关键语句的位置
课文 关键句位置 段意概括
《花钟》第 1 段 第 2 句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花钟》第 2 段 第 1 句(问句) 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有关。
《小虾》第 3 段 第 1 句 小虾的生活习性有趣。
(3)概括方法
直接提取:关键句完整概括段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鸟的天下”)。
删减调整:关键句过长时,提取核心信息(如《花钟》第 1 段)。
补充扩展:根据关键句提示,整合后文内容(如《花钟》第 2 段)。
词句段运用
(1)观察与思考的表达
例句: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两个路口相距一百米,一个畅通,一个拥堵。差别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发现:例句通过“现象描述 + 疑问句”引发思考,增强表达的逻辑性。
仿写练习:
示例:大公鸡吃石子时,总是啄得咯咯响。它为什么要把石子吞进肚子里呢?
拓展: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蚂蚁搬家、含羞草闭合),用“现象+疑问”句式写句子。
(2)修改符号的运用
复习符号:改正号、增补号、删除号。
新学符号:
对调号:调整语序(如“螃蟹一只”改为“一只螃蟹”)。
移动号:移动句子成分(如“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改为“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实战练习:修改病句段落(教材示例),并拓展练习(如“昨天我公园去了”改为“我昨天去了公园”)。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与赏析
注释:
独怜:唯独喜爱。
野渡:郊野的渡口。
自横:独自漂浮。
我喜爱涧边幽静的小草,树荫深处传来黄鹂的啼鸣。傍晚春雨急涨,渡口无人,小船独自横在水面。
赏析:
全诗通过幽草、深树、春潮、孤舟等意象,描绘出恬静孤寂的意境,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淡泊宁静的心境。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四单元重难点知识点梳理记忆
课文解读
基础梳理
课文归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