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说课比赛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级中学校
政治组:
说课时间:
指导教师:
说课标
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的内容要求: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说学情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日常见闻,高一学生已经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应该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明白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高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论证知识的深度和总结知识的广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优越性等方面理解不够全面到位,对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认同。
教学目标
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延伸材料的分析,了解我国国情和民族格局特点,了解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认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原因,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认同。
通过丁真的视角感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巨变,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认识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认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课堂中“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青春之力”的模拟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民族事务讨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贡献力量。
说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性要求,又是当前民族工作的现实需要。
教学难点
难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依据: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历史、法律、政策、文化等多个层面,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实际意义。
说教法、学法
教法:1、议题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学法:1、体验式学习法 2、合作交流法
说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这一制度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引导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设计立意
本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通过灵活生动的情境以及富有思维含量的议题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课程内容活动化”,开展议题式活动课教学,以活动的形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境设计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合作解决所议之题,在“议学中”展开本课内容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说教学过程
议题:石榴花开何以绽放多彩中华?
新课导入
我们的家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两年掀起了一波旅游热潮,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成为网红旅游城市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各地来客。由此引出本课议题——石榴花开何以绽放多彩中华。
教师引导: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助力民族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而且能通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感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国家是如何实现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将从家乡出发,从“热门旅游地”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环节一:从家乡出发——观我国民族格局
情境一:展示延边州热门打卡地以及知名博主房琪延边之行的旅拍视频。
议学任务:以主人翁的角度,结合延边州民族分布情况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向各地来客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完成议学任务,全班交流分享,学生间、师生间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教材观点。
知识总结:朝鲜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等。
过渡:每到清明时节,我校都会开展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缅怀先烈,陵园中那巨大石墙是一部展开的英雄史,延边州的朝鲜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情境二:观看纪录片《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感受白山黑水间的英雄赞歌。
议学任务:
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朝鲜族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历史贡献。
对比异同。延边州、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什么异同?
知识总结:民族概况、各族人民贡献、行政区域类型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到丁真的家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我们通过丁真的视角一起来感受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生活。
环节二:到新时代甘孜——析民族区域自治
情境三:播放视频:《丁真的星空日记》并展示相关材料
新中国前后甘孜的对比
甘孜各民族团结、全面脱贫
甘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甘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议学任务: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议学任务:
总结建国以来甘孜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探究活动,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教材观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甘孜取得历史性巨变的原因。
知识总结: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
过渡:甘孜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实行、也离不开甘孜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环节三:观吾辈之楷模——思青年之担当
情境四:向榜样学习,展示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及事迹
(朝鲜族:王淑清、李海兰;维吾尔族:玉苏普江·艾比布拉)
议学任务:“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青春之力”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做法,并帖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开展活动,整理学生的发言进行分享与评价,引导学生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迁移到自己的行为倾向上来。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总结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美同心圆,用责任担当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之歌。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