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浦东新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认设试卷和答划纸两坏分,认卷头9开,答期纸共2所。议卷包括议题与答题
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排期)发写(非选排通)在答通纸上,收在议卷上一伴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偏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容題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情位。
3、考试时间150分仲,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寄好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2)
身登背云梯。
(李白《
》)
(3)《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向榜样学习,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写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有些研究称,幸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这种说法带有片面性:,
一,一。一,—。不过,在推崇年轻化的社会中,“被年轻”的幸福将
可能会使得正在衰老的人们不再满足于成熟带来的快乐,也会慢慢降低自己的满足感。
①同样地,若我们按照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来测算平静式幸福的次数
②无疑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
③这样的研究靠的是统计喜悦发生的次数
④而喜悦是一种“激动”的幸福状态
⑤那么结果就可能是幸福随着年龄而增加
A.③④②①⑤
B.③⑤④①②
C.②④③①⑤
D.②④①⑤③
(2)上面的这段文字出自《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一书,它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章节
中()。(2分)
A.《幸福由环境决定还是由个性决定》
B.《幸福:真相VS传统观念》
C.《幸福的四种状态》
D.《走向幸福几大问》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一7题。(17分)
小浦在博物馆观展,被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并置一处的布展吸引。他想就博物馆转型
主题对博物馆馆长做一次访谈,为此查找了相关材料展开一番学习和探究。
【甲】
当代艺术与历史文物在博物馆及览中的并置
①近年来,当代艺术品与历火文物并置展出的案例不断增多,如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的“永远有多远”展览、南通博物苑的“玉见你一古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展览等。
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应以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理解这类展览的价值与意义。
②对于当代艺术抑或历史文物而言,凡论及展示,均涉及展场与展示内容之间所形成
的互证或对冲关系。当物与物并置于同一展厅空间之后,至少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即前后
叙事逻辑上的互证,以及展场空间意义上的语境营造。
③对于历史性导向更强的传统博物馆展览而言,前后叙事逻辑的互证与自洽显得尤为
重要。这类展览在定位和目标导向上往往以知识或信息的传达为首要目的,更强调一个完
整、清晰乃至易懂的叙事结构。
④同时,考虑到博物馆以物为核心的特质,这类展览更期待借助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
系来实现上述目的。当策展人确定了当次展览的知识意图之后,有怎样的物会呈现在彼此
身边,能否在叙事上形成逻辑上的序列,显得尤为关键。实现物与物之间组合关系的同时,
作为物在视觉范围内的语境和背景,展场空间需要为物所传达的信息要素服务,尤其需要
避免干扰项的出现。同样,考虑到物本身可传达的信息要素是多元的,物也并不总是具备
不言自明的能力,因此,这类展览在展场空间内常以密集的图文字句或模型与场景来作为
辅助。
⑤从叙事的角度,当代艺术的展示在内容上常被认为更为“松散”。这取决于我们在
何种程度上去定义“叙事”。如果仅从广义的信息表达的层面看,当代艺术展览对策展人
职能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信息和意义重组的一种重视。当然,由此形成的信息和
意义在很多时候不是以知识性的历史为目标。当代艺术展览对于展场的认知实际上也与历
史类展示同理,展场同样服务于当次展览的主题,同样需要在一个空间内避免干扰项的出
现。
⑥因此,当我们试图讨论当代艺术和历史文物并置之后可能给展览造成的困境时,其
核心不应局限在这两类物在展示风格或惯用技法上的不同,而在于其想表达的信息目标是
否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