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1.(2022八上·定远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
(1)《龟虽寿》中“     ,    ”直接写出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2)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白居易在《线塘湖春行》中借动物活动描写早春的诗句是:   ,    _ 。
(2022八上·定远期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 △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口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 嫉 。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líng dīng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2.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文段中的“△”处指的是他笔下的    。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遮蔽    嫉妒     孤苦líng dīng       
4.画横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5.请根据选段说说《昆虫记》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2022八上·定远期中)春光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6.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7.下面是晓玲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甲】 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笃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丙】 ,   。最清晰的脚印必定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①【甲】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句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③仿照【丙】句的句式,请在文段横线处写一句话。
8.请你为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2022八上·定远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 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⑥“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⑦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⑧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⑨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孤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致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⑩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11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新颖别致,既明确了写作对象,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但并非全凭感觉运针下线。
C.本文善于写人摹景状物,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极强,极富视觉冲击力。
D.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行文条理清楚明了。
10.陈英华创作“星空绣”时遇到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请简要概括。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赏析句子)
②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赏析加点词语)
12.第③段描写陈英华回忆里的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这句话的理解。
(2022八上·定远期中)现代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夷水》)
【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的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巡视,巡逻。这里是“追逐”的意思。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属引凄异   
④恒有清响    
⑤不觉疲而忘归矣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亦谓之佷山北溪。
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中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三峡夏水     的特点;【乙】文中用“游鱼”“五色石”侧面突出夷水     的特点。
17.【甲】【乙】两文都是先写山,后写水,简析两者先写山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18.(2022八上·定远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光”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当我们身处黑暗的时候,我们需要光,但这样的光不仅仅是“使人能看见物体”,还是一种照亮我们的内心,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的光。这样的光在哪里呢?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就会看见这样的光……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⑴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⑶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⑷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暮已蓬雁莺
故答案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案】2.昆虫的史诗;法布尔;蟋蟀
3.bì;jí;伶;仃
4.偏偏起舞;翩翩起舞
5.《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如在选文中用“弹奏它的四弦提琴”来描述蟋蟀的叫声等,充满了情趣。语言富有文学性,可读性强。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3)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累,客家话选段的内容,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法国作家雨果称《昆虫记》为“昆虫的史诗”。根据选段中对住所的描述“ 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口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 ”可知,此昆虫是“蟋蟀”。出自于《昆虫记》中的《蟋蟀》一章。
3.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遮蔽:zhēbì 遮挡、拦挡。嫉妒:jí dù,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或者情感表达。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意思是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4.本题考查字形。 偏偏起舞-----翩翩起舞。意思是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5.本题考查名著语言通读的理解。作者行文活泼多用修辞手法,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偏偏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蟋摔弹琴,悠闲聚会,怜悯花蝴蝶,生动且富有趣味,文学性强,可读性强;写蟋怜惜花蝴蝶联想到生活中对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的怜悯,用人性看待昆虫。
【答案】6.示例:树时代新风,立爱国壮志。
7.在句末加上“的动力”;格调;格局;示例:让青春在创造中升华。
8.示例: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结合主题,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一定的修辞手法进行拟写。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时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结合语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掌握新闻的结构,抓导语,抓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
6.本题考查宣传语的拟写,围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注意运用对偶的修辞。示例: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7.①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甲】句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动力”。 ②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问题。这句话体现了开阔的胸襟。
格调:人的风格或品格;格局:形容人的度量与胸襟。故结合语境可知,应该把“格调"改为“格局”。
③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仿照“让信念在奋斗中闪光”的句式结构。
示例:让生命在拼搏中闪耀。
8.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注意结合导语和主体内容概括。
根据导语∵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可知本段主要叙述的事件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根据“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可知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福建舰"”",据此概括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
【答案】9.D
10.①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②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她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③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她通过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的方法解决困难。
11.①这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专注于刺绣的心境,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这里写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具体地表现了“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陈英华制作“星空绣”作品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还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12.运用插叙,回忆了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承上启下,并且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13.“要能坐住冷板凳”在本文指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传承和创新”在本文指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恒心、毅力,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新形势的新办法。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进行分析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炼字到修辞手法,到描写手法的角度去赏析语句。
(4)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了解和把握能力。要在平时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主要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结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
9.ABC.正确;D.有误,“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理解错误,本文主要围绕陈英华刺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来写。
故答案为:D。
10.由“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可概括困难为: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由“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可概括解决办法为: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由“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概括困难和解决办法为: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陈英华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由“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可得出困难为: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由“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可概括解决办法为: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
故答案为:①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②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她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11.①此题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作答。这一句描写的是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情景,营造的氛围温馨、宁静、美好,衬托出陈英华刺绣时专注的心境,也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②“上千种”是数量词,具体地表现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结合“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等语句可知,运用数量词,既表现出“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又可见陈英华在制作“星空绣”时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上千种配色”也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
故答案为:①这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专注于刺绣的心境,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这里写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具体地表现了“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陈英华制作“星空绣”作品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还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12.“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插入回忆陈英华观测星空的事情,是插叙。“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写出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结构上,插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故答案为:运用插叙,回忆了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承上启下,并且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13.结合“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色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等语句可知,“坐住冷板凳”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结合“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等语句可知,“传承和创新”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最后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做法。
故答案为: “要能坐住冷板凳”在本文指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传承和创新”在本文指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恒心、毅力,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新形势的新办法。
【答案】14.同“缺”,空隙,缺口;逆流而上;接连不断;常常;回去
15.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②(夷水)也叫佷山的北溪。
16.湍急;清澈
17.示例:【甲】文写三峡山高水连,遮天蔽日。一方面展现了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险峻壮观的景色,另一方面揭示了水流湍急的原因;【乙】文写“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此类题目一般考查对原文的理解,可依据以下技巧作答: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文本的主旨,理解和分析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
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 泾渭分明。夷水也叫很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人们逐浪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
(2)句意为: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的船)。
(3)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属引:连续不断。
(4)句意为: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恒:常常。
(5)句意为: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规:回去。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2)亦:叫做;谓:叫做。
16.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赏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思是“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写出了三峡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意思是“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写出了游鱼和五色石清晰可见,侧面突出夷水清澈的特点。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对比阅读。
甲文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高山、流水相互映衬,构成险峻壮观的景色,另一方面写山高,揭示了水流湍急的原因。
乙文"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意思是“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18.【答案】范文
心中有光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做一个郁郁葱葱的人,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心中有了阳光,生活才会如春天般多姿多彩。
我们要学会面向阳光,做一个郁郁葱葱的人,向往春天般的绚烂。我记得刚读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倒数,成绩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自己每天努力解题,我还到校外报了辅导班。可是我的成绩是原地踏步,丝毫没有长进,在期末考试中甚至成绩倒退。在巨大的打击之下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数学天赋,每天都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办,心里像是吃了黄连一般,欲哭无泪,有苦说不出。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了雪莱的一句诗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瞬间领悟到了,寒冷的冬天虽然漫长,可是总会熬过去的,春天就在前方。我并没有气馁,我重拾勇气,带着一份阳光的心态上路,我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努力改进,及时请教老师,慢慢的我的成绩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在后来,我的数学成绩就慢慢地稳定下来了。我知道,我挺过去冬天,我的春天就会到来,也许这就是心中有了阳光,生活就会如春天般多姿多彩。
世界上的冲突和争端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和平也许就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和平鸽就是人们心目中和平的愿景,它叼着橄榄枝,为和平的世界祈祷,为人们所期待的和平而呼唤,它代表着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因为有向往就会有和平,有向往才会有春天。
农民播种收获果实,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他们与土地心有灵犀,默默的相守。种子下地之后,也许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也有可能是狂风暴雨冰雹夹杂,让曾经满心的期待化作泡影,但是他们淳朴的内心依然向往着,期待着,因为向往才有春天!
向阳才会有春天,才会成为一个郁郁葱葱的人。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心存阳光,寻找彼岸的光明!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通读材料,拟写标题,如围绕“光”拟写标题:心中有光,简洁新颖,根据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
1.审题立意。本作文中的光”,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个是真实的“光”,也就是释义中的①②,题目的原义,写一件与“光有关的事;另一个可以是“光"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也就是释义中的③④,写一件像“光”一样,给人温暖、指引方向和道路的人或者事情,如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第二种思路更易出彩。
2.思路点拨。“光"”范围广 泛,写作时可化大为小,把“光视作-个话题, 将写作内容具体化,如理解为“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可以写别人带给自己的关爱与帮助;理解为“心底的阳光",就可以写给予我阳光的人和事;理解为“生活处处有阳光”",就可以用镜头剪辑式的写法,来写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理解为“阳光下的我们”,可以写我们的成长经历。
3.选材提示。如写自然界中的阳光,可以实写阳光、阳光下的万物,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选材可以是-株草、一棵树或是花鸟鱼虫。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例如袁枚笔下的苔。如写生活中的阳光,要用写人记事的手法,写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可以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给予我的关爱、理解和包容;也可以写书中的豪杰圣贤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还可以写社会中的热点人物,如泳坛冠军郭晶晶,自律勤奋的人终会收获阳光,走向成功;当然也可以写社会上的小人物,如在街头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的卖花老人及面带微笑的服务员。总之,写这个作文,要弘扬正能量,挖掘真善、美。文体不限,选择自己最易驾驭的文体来写作。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1.(2022八上·定远期中)古诗文名句默写。
(1)《龟虽寿》中“     ,    ”直接写出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2)思乡、离愁是诗文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白居易在《线塘湖春行》中借动物活动描写早春的诗句是:   ,    _ 。
【答案】(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暮已蓬雁莺
故答案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2022八上·定远期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 △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口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 嫉 。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líng dīng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2.上面的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文段中的“△”处指的是他笔下的    。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遮蔽    嫉妒     孤苦líng dīng       
4.画横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5.请根据选段说说《昆虫记》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2.昆虫的史诗;法布尔;蟋蟀
3.bì;jí;伶;仃
4.偏偏起舞;翩翩起舞
5.《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如在选文中用“弹奏它的四弦提琴”来描述蟋蟀的叫声等,充满了情趣。语言富有文学性,可读性强。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3)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累,客家话选段的内容,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法国作家雨果称《昆虫记》为“昆虫的史诗”。根据选段中对住所的描述“ 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口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 ”可知,此昆虫是“蟋蟀”。出自于《昆虫记》中的《蟋蟀》一章。
3.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遮蔽:zhēbì 遮挡、拦挡。嫉妒:jí dù,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或者情感表达。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意思是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4.本题考查字形。 偏偏起舞-----翩翩起舞。意思是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5.本题考查名著语言通读的理解。作者行文活泼多用修辞手法,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偏偏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蟋摔弹琴,悠闲聚会,怜悯花蝴蝶,生动且富有趣味,文学性强,可读性强;写蟋怜惜花蝴蝶联想到生活中对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的怜悯,用人性看待昆虫。
(2022八上·定远期中)春光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6.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7.下面是晓玲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甲】 胸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笃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丙】 ,   。最清晰的脚印必定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①【甲】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句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③仿照【丙】句的句式,请在文段横线处写一句话。
8.请你为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
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答案】6.示例:树时代新风,立爱国壮志。
7.在句末加上“的动力”;格调;格局;示例:让青春在创造中升华。
8.示例: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结合主题,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一定的修辞手法进行拟写。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时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结合语句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掌握新闻的结构,抓导语,抓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
6.本题考查宣传语的拟写,围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注意运用对偶的修辞。示例: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7.①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甲】句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动力”。 ②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问题。这句话体现了开阔的胸襟。
格调:人的风格或品格;格局:形容人的度量与胸襟。故结合语境可知,应该把“格调"改为“格局”。
③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仿照“让信念在奋斗中闪光”的句式结构。
示例:让生命在拼搏中闪耀。
8.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注意结合导语和主体内容概括。
根据导语∵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可知本段主要叙述的事件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根据“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可知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福建舰"”",据此概括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福建舰”"。
(2022八上·定远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 ……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 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⑥“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⑦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⑧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⑨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孤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致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⑩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7月11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标题新颖别致,既明确了写作对象,也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但并非全凭感觉运针下线。
C.本文善于写人摹景状物,虽只有寥寥数语,画面感极强,极富视觉冲击力。
D.文章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行文条理清楚明了。
10.陈英华创作“星空绣”时遇到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请简要概括。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娟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赏析句子)
②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赏析加点词语)
12.第③段描写陈英华回忆里的星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9.D
10.①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②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她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③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她通过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的方法解决困难。
11.①这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专注于刺绣的心境,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这里写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具体地表现了“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陈英华制作“星空绣”作品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还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12.运用插叙,回忆了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承上启下,并且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13.“要能坐住冷板凳”在本文指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传承和创新”在本文指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恒心、毅力,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新形势的新办法。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表述进行分析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炼字到修辞手法,到描写手法的角度去赏析语句。
(4)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了解和把握能力。要在平时掌握不同叙述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主要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特别是结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
9.ABC.正确;D.有误,“详细叙述陈英华刺绣‘星空系列’作品的全过程”理解错误,本文主要围绕陈英华刺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来写。
故答案为:D。
10.由“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可概括困难为: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由“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可概括解决办法为: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由“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概括困难和解决办法为: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陈英华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由“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可得出困难为:传统苏绣的效果与浩瀚星河的感觉存在差距。由“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地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可概括解决办法为:针法“无规则”,匠心独运,“针乱神不散”。
故答案为:①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不一致,她通过不断对比尝试,刺绣从浅到深分层加色,由深到浅拆线重来的方法解决困难。
②丝线本身的质地会影响光影变化,她通过调整色差解决困难。
11.①此题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作答。这一句描写的是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情景,营造的氛围温馨、宁静、美好,衬托出陈英华刺绣时专注的心境,也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②“上千种”是数量词,具体地表现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结合“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等语句可知,运用数量词,既表现出“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又可见陈英华在制作“星空绣”时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上千种配色”也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
故答案为:①这一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陈英华在午后阳光下刺绣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温馨、宁静、美好的氛围,衬托出陈英华专注于刺绣的心境,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上千种”是数量词,这里写出陈英华创作《蟹状星云》时所用配色之多,具体地表现了“星空绣”配色工作的复杂,陈英华制作“星空绣”作品的辛苦和对此项工作的热爱,还表现出“星空绣”色彩绚丽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12.“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璟星空”插入回忆陈英华观测星空的事情,是插叙。“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写出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结构上,插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故答案为:运用插叙,回忆了陈英华第一次看到望远镜下星空的震撼感受,解释了陈英华创作“星空绣”作品的缘由。承上启下,并且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13.结合“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色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等语句可知,“坐住冷板凳”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结合“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等语句可知,“传承和创新”在文中表现为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最后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做法。
故答案为: “要能坐住冷板凳”在本文指陈英华在创作“星空绣”时不惧辛苦,具有耐心和毅力,勇于探索;“传承和创新”在本文指陈英华运用苏绣技艺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耐心、恒心、毅力,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新形势的新办法。
(2022八上·定远期中)现代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夷水》)
【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的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巡视,巡逻。这里是“追逐”的意思。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属引凄异   
④恒有清响    
⑤不觉疲而忘归矣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亦谓之佷山北溪。
1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中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三峡夏水     的特点;【乙】文中用“游鱼”“五色石”侧面突出夷水     的特点。
17.【甲】【乙】两文都是先写山,后写水,简析两者先写山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答案】14.同“缺”,空隙,缺口;逆流而上;接连不断;常常;回去
15.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②(夷水)也叫佷山的北溪。
16.湍急;清澈
17.示例:【甲】文写三峡山高水连,遮天蔽日。一方面展现了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险峻壮观的景色,另一方面揭示了水流湍急的原因;【乙】文写“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此类题目一般考查对原文的理解,可依据以下技巧作答: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文本的主旨,理解和分析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
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 泾渭分明。夷水也叫很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人们逐浪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
(2)句意为: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的船)。
(3)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属引:连续不断。
(4)句意为: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恒:常常。
(5)句意为: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规:回去。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2)亦:叫做;谓:叫做。
16.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赏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思是“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写出了三峡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意思是“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写出了游鱼和五色石清晰可见,侧面突出夷水清澈的特点。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对比阅读。
甲文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高山、流水相互映衬,构成险峻壮观的景色,另一方面写山高,揭示了水流湍急的原因。
乙文"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意思是“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18.(2022八上·定远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光”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当我们身处黑暗的时候,我们需要光,但这样的光不仅仅是“使人能看见物体”,还是一种照亮我们的内心,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的光。这样的光在哪里呢?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就会看见这样的光……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⑴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⑶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⑷不少于600字。
【答案】范文
心中有光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做一个郁郁葱葱的人,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心中有了阳光,生活才会如春天般多姿多彩。
我们要学会面向阳光,做一个郁郁葱葱的人,向往春天般的绚烂。我记得刚读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是倒数,成绩经常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自己每天努力解题,我还到校外报了辅导班。可是我的成绩是原地踏步,丝毫没有长进,在期末考试中甚至成绩倒退。在巨大的打击之下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数学天赋,每天都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办,心里像是吃了黄连一般,欲哭无泪,有苦说不出。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了雪莱的一句诗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瞬间领悟到了,寒冷的冬天虽然漫长,可是总会熬过去的,春天就在前方。我并没有气馁,我重拾勇气,带着一份阳光的心态上路,我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努力改进,及时请教老师,慢慢的我的成绩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在后来,我的数学成绩就慢慢地稳定下来了。我知道,我挺过去冬天,我的春天就会到来,也许这就是心中有了阳光,生活就会如春天般多姿多彩。
世界上的冲突和争端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和平也许就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和平鸽就是人们心目中和平的愿景,它叼着橄榄枝,为和平的世界祈祷,为人们所期待的和平而呼唤,它代表着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因为有向往就会有和平,有向往才会有春天。
农民播种收获果实,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他们与土地心有灵犀,默默的相守。种子下地之后,也许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也有可能是狂风暴雨冰雹夹杂,让曾经满心的期待化作泡影,但是他们淳朴的内心依然向往着,期待着,因为向往才有春天!
向阳才会有春天,才会成为一个郁郁葱葱的人。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心存阳光,寻找彼岸的光明!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通读材料,拟写标题,如围绕“光”拟写标题:心中有光,简洁新颖,根据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
1.审题立意。本作文中的光”,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个是真实的“光”,也就是释义中的①②,题目的原义,写一件与“光有关的事;另一个可以是“光"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也就是释义中的③④,写一件像“光”一样,给人温暖、指引方向和道路的人或者事情,如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第二种思路更易出彩。
2.思路点拨。“光"”范围广 泛,写作时可化大为小,把“光视作-个话题, 将写作内容具体化,如理解为“你的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可以写别人带给自己的关爱与帮助;理解为“心底的阳光",就可以写给予我阳光的人和事;理解为“生活处处有阳光”",就可以用镜头剪辑式的写法,来写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理解为“阳光下的我们”,可以写我们的成长经历。
3.选材提示。如写自然界中的阳光,可以实写阳光、阳光下的万物,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选材可以是-株草、一棵树或是花鸟鱼虫。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例如袁枚笔下的苔。如写生活中的阳光,要用写人记事的手法,写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可以是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给予我的关爱、理解和包容;也可以写书中的豪杰圣贤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还可以写社会中的热点人物,如泳坛冠军郭晶晶,自律勤奋的人终会收获阳光,走向成功;当然也可以写社会上的小人物,如在街头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的卖花老人及面带微笑的服务员。总之,写这个作文,要弘扬正能量,挖掘真善、美。文体不限,选择自己最易驾驭的文体来写作。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