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xj一、倾听能力(6分)二、基础积累(14分)1.(2022八上·贵阳期末)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贵阳市云岩区东隅有一座qiǎo miào jué lún① 的古建筑,它以青灰为主色调,粉墙黛瓦朱窗,颇具江南园林风貌。华灯初上,文昌阁以它的古朴和城市繁华相互yìng chèn② ,使人流连忘返。2.(2022八上·贵阳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警惕盲目冒进,也要避免踌躇不决 。B.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图》,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成就传世名画。C.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做人就要脚踏实地,切忌胡乱地吹嘘,不懂装懂。D.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父亲总是振聋发聩地表扬我,鼓励我继续努力。3.(2022八上·贵阳期末)默写(1) ,志在千里。《龟虽寿》(2)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诗夜游》(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 。《白杨礼赞》(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大漠奇美壮阔风光的诗句是: , 。4.(2022八上·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本书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等。B.骈文是我国古代以对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骈文。C.消息往往侧重于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精彩片段。D.《列夫 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三、阅读能力(29分)5.(2022八上·贵阳期末)这天,你和同学带着《昆虫记》去爬山,准备去寻访书中讲到的动物。在一片灌木丛中,你发现了这样一只小动物:它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是淡绿的,长翼轻如薄纱……它有一样东西是特有的,那便是生长在前足上的一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而且极富进攻性,也可以用来防御。这只昆虫的名字是① ,它有一种非常残忍而可怕的行为,是② 。(2022八上·贵阳期末)现代文阅读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尹义高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举世公认的人民领袖,追忆一代伟人鲜明而深厚的人民情怀,重温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人民服务,短短五个字,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泽东同志毕生的追求和写照。毛泽东为劳苦大众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他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倡导者,又是人民至上的模范践行者,更是令人崇敬的人民领袖。他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战争年代,他所到之处都和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一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简陋的窑洞。当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感慨: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他所有的财产仍然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和平时期,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本色,衣服鞋帽补了又补,每当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时,他总是强调“国家还很困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一件睡衣补丁摞补丁,一条毛巾被补了50多个补丁,正是他心里装着群众、始终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有力见证。他见不得人民群众受苦。毛泽东同志曾讲,他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忍不住流泪;二是跟过他的通信员,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信员牺牲了,难过得掉泪;三是听说妻子贺子珍负了伤,要不行了,掉了泪。1944年,毛泽东听说侯家沟有两个小村庄的妇女不能生孩子,群众很着急,便把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找来询问,并让他请中央医院派人去把水化验一下。张汉武说:“好是好,这种小事只怕医院不干。”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群众的疾苦可绝不是什么小事。”后来,经过中央医院的化验,果然是村子里的水含有导致妇女不孕的物质,经过改水处理,问题得以解决。作为领袖,他在日理万机中心里依然惦记着小村庄老百姓的生活。如果说共产党人有什么“特长”,那就是像毛泽东同志那样,视人民为父母,待百姓如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党我军始终不变的根本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的“特长”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或“高高在上、脚不沾泥”,脱离群众;或“鼻孔朝天、眼睛朝上”,漠视群众;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欺骗群众,甚至把群众推向对立面。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自认最得意的举动之一,就是在延安开设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处”。服务的内容包括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服务处挂牌那天异常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延安城内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来就发给救济金,或布二尺,或米二升。“为人民服务处”门口拥挤了几天后,胡宗南发现这样发展下去实在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民众还是不说国民党的好话。历史证明,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是欺骗不了人民群众的。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中来,实际工作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就应该善于和群众相处、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有把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明白,把“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研究透,才能准确定位自己,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对军队党员干部而言,尤其要端正对官兵的态度,“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真正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难,和基层官兵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汲取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营养中提升带兵能力,激发官兵活力,带出过硬部队。(《解放军报》)6.阅读文章中毛泽东同志的相关事例,梳理表格内容。 事例 品质毛泽东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见百姓受苦、通信员牺牲了,妻子负了伤,难过得掉泪。派人化验乡村用水,解决妇女因水质不孕的问题。② 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 ④ 胡宗南 ③ 7.作者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两处划线句的含义及其作用。(2022八上·贵阳期末)古代诗文阅读大别山(节选)[明]袁宗道江汉会合处,大别山隆然若巨鳌浮水上,晴川阁踞①其首,方亭踞其背。暇瞩远瞻,阁不如亭,予攀梦坐亭上,则两腋下晶晶万顷,舟樯顺逆,皆挂风帆,如蛱蝶成队,上下飞舞。远眺,则白浪万里,皆在目中。浸②远渐细,咫尺会城,千门万户,鱼鳞参差,蜂窠层累。余住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返照③,浓淡掩映,备诸变态④。【注释】①踞(jù):盘踞;占据。②浸:渐渐。③返照:夕阳,落日。④变态:变化多端的形态。8.文中的“蛱蝶”“鱼鳞”“蜂窠”分别描绘出怎样的景象?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晴川阁踞其首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朝则炊烟 朝发白帝(《三峡》)C.隆然若巨鳌 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D.皆在目中 群臣皆惊(《周亚夫军细柳》)(2022八上·贵阳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审言①[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③。可惜龙泉剑④,流落在丰城。【注释】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③屈平:屈原,战国楚人。④龙泉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10.请根据诗歌颔联,描述此次送别的场景。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对尾联中“可惜”一词的理解。四、语言运用(6分)12.(2022八上·贵阳期末)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云岩区历史建筑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 告时,还得到了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面是同学们写给老师们的感谢信,请选出其中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并做修改。各位老师:谢谢你们对我们此次跨学科学习的指导。你们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特别是地 理王老师和历史周老师,带领我们实地考察,让我们有机会亲身触摸历史,了解家乡。语文李老师也值得 肯定,如果没有您,我们的调查报告可能无法顺利写出。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此致敬礼!**班级班委会22年12月20日五、写作能力(40分)13.(2022八上·贵阳期末)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记忆中,最快乐、最特别的节日是哪一次呢?以《最▲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要求和提示:①在横线上填入“快乐”或“特别”,写作内容需突出“最”。②可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③文从字顺,详略得到,立意积极向上。④文中不能出现相关的真实人名、班级名、学校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巧妙绝伦|映衬【知识点】字体书写【解析】【分析】巧妙绝伦qiǎo miào jué lún,意思是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映衬 yìng chèn,意思是映照;衬托。故答案为:巧妙绝伦;映衬【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2.【答案】D【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解析】【分析】A 踌躇不决: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形容正确。B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形容正确。C 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形容正确。D 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形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3.【答案】(1)老骥伏枥(2)似曾相识燕归来(3)庭下如积水空明(4)虬枝(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 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和现代文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骥、枥、似、燕、虬、圆”等字。故答案为:(1)老骥伏枥(2)似曾相识燕归来(3)庭下如积水空明(4)虬枝(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前四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第五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4.【答案】A【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A:错误,是道家不是儒家。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5.【答案】螳螂;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知识点】《昆虫记》【解析】【分析】那便是生长在前足上的一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而且极富进攻性,也可以用来防御。写的是是螳螂,它有一种非常残忍而可怕的行为,就是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故答案为: 螳螂;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答案】6.同群众一起吃粗粮、传补丁衣、住窑洞、保持艰苦朴素;有的党员干部;在延安开设“为人民服务处”,结果没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三心二意、半信半疑,甚至虚情假意的对待人民群众7.第一处划线句是总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领起下文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经过对毛泽东与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的对比,总结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和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点明了“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及作用。含义包括本义及语境义,答题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及主旨分析。作用包括内容和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第三段:他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战争年代,他所到之处都和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一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简陋的窑洞。写他艰苦朴素。第五段: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的“特长”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第六段: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自认最得意的举动之一,就是在延安开设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处”。服务的内容包括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服务处挂牌那天异常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延安城内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来就发给救济金,或布二尺,或米二升。“为人民服务处”门口拥挤了几天后,胡宗南发现这样发展下去实在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民众还是不说国民党的好话。历史证明,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是欺骗不了人民群众的。故答案为:①同群众一起吃粗粮、传补丁衣、住窑洞、保持艰苦朴素②有的党员干部③在延安开设“为人民服务处”,结果没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④三心二意、半信半疑,甚至虚情假意的对待人民群众7.第一处划线句是总结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引出下文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是将毛泽东和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做对比,强调真正的党员干部应该善于和群众相处、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点明标题“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故答案为:第一处划线句是总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领起下文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经过对毛泽东与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的对比,总结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和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点明了“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答案】8.“蛱蝶”描绘的是登大别山晴川阁,俯瞰江汉会合处,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写出了船很多,船在江面轻盈航行的场景,侧面表现出水急。“鱼鳞”和“蜂窠”展现了山对面的会城,千门万户,人丁兴旺,各种楼房鳞次栉比的形象。9.A【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句子,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译文】在江汉会合的地方,大别山隆起像只巨鳌浮在水上。晴川阁盘踞在它的头上,方亭坐落在他的背上。眺望远方,晴川阁不如方亭。我梦见自己坐在亭上攀,两腋下晶晶万顷,船桅杆顺行逆行,都挂风帆,像蝴蝶成队在上下飞舞。从远处眺望,那么白浪花里,都在眼里。逐渐远离越来越细,近处的会城,千家万户,房屋像鱼鳞一样参差不齐,像蜂窝一样累累。我住在山中,饱看两天。早上就着炊烟就出门,傍晚夕阳落山才回来,景色浓淡衬托,各有各的形态。8.舟樯顺逆,皆挂风帆,如蛱蝶成队,上下飞舞。咫尺会城,千门万户,鱼鳞参差,蜂窠层累。翻译为:船桅杆顺行逆行,都挂风帆,像蝴蝶成队在上下飞舞。近处的会城,千家万户房屋像鱼鳞一样参差不齐,像蜂窝一样累累。蛱蝶是写作者登上大别山晴川阁时,俯瞰江汉会合处,看到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形容船很多,暗示水急。鱼鳞、蜂窠,写了山对面的会城里千家万户的房屋样子像鱼鳞像蜂窝一样密集,写人多。故答案为:“蛱蝶”描绘的是登大别山晴川阁,俯瞰江汉会合处,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写出了船很多,船在江面轻盈航行的场景,侧面表现出水急。“鱼鳞”和“蜂窠”展现了山对面的会城,千门万户,人丁兴旺,各种楼房鳞次栉比的形象。9.A翻译为:晴川阁盘踞在它的头上。其:代词,指大别山。翻译为: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翻译为:早晨就着炊烟就出门。朝:早晨翻译为: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C翻译为:隆起像只巨鳌。若:像翻译为: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若:像D翻译为:都在眼里。皆:都翻译为:臣子们都非常惊异。皆:都故答案为:A【答案】10.分别的渡口,栈桥之上,江边的柳枝随风招摇,就像是不忍友人离去,正频频挥手。11.“可惜”在这里有惋惜的意思,从全文来看,自己卧病,友人远离,但同是怀才不遇,就好像“龙泉宝剑”,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只能流落在这边远的“丰城”,没机会建功立业。但是友人就像龙泉剑,内有真本事,最终一定会被赏识的,也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安慰,寄托了他再次得到重用、实现抱负的期望。【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理解。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全诗,理解古诗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译文】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10.颔联翻译为: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描绘画面注意结合翻译即可。故答案为:分别的渡口,栈桥之上,江边的柳枝随风招摇,就像是不忍友人离去,正频频挥手。11.尾联翻译为: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喻友人的怀才不遇。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故答案为:“可惜”在这里有惋惜的意思,从全文来看,自己卧病,友人远离,但同是怀才不遇,就好像“龙泉宝剑”,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只能流落在这边远的“丰城”,没机会建功立业。但是友人就像龙泉剑,内有真本事,最终一定会被赏识的,也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安慰,寄托了他再次得到重用、实现抱负的期望。12.【答案】“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解析】【分析】 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搭配不当,应该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搭配不当,应该是: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该是: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故答案为:“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点评】本题考查感谢信。注意格式:①称谓,顶格写清感谢对象,其后加冒号。②正文,写明感激的内容及其他应知事项,不要有病句。③敬语,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④落款和日期,写明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13.【答案】最快乐的节日 最快乐的节日是中秋节,在那一天,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当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踩着天边几朵柔软的云飘然而下。我抬头仰望那漫天的星辰与皎洁的圆月,它们安详地躺在静谧的夜空之中,在这“天气晚来秋”的凉风中,还依稀飘来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闻着花香,闭上眼睛,那个尘封已久的童年回忆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那是乡下老家的庭院,庭院外的小溪与溪边漫天飞舞的蜻蜓,载着我儿时的梦,伴着我成长。记得老家庭院门前的那一棵桂花树,每到中秋时节,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可是一树繁花,在圆月之下依然散发出那点点的金黄,像要把自己最完美的姿态全然在这夜晚当空绽放出来。这一树的桂花全家欢喜得很,都在说是做桂花米粉团的好时候。那时,母亲往往会在桂花树下架起一个梯子,手中托着一个塑料盆,踩上梯子去采摘那满树的金黄。通常她采了小半盆就满意而下,在盆中拨去一些枝叶,便开始用水冲洗。这一步可是至关重要,不但要把完整的桂花洗净,还要把那些有点缺陷的花小心翼翼地拣出来,放在另一个盆子中。我也没闲着,跳跃着围绕在母亲身旁帮忙,说是帮忙,不过就是调皮罢了。在同一时间,外婆和小姨准备了蒸熟的糯米粉,她们在糯米粉中加上点白糖混合均匀,然后不停地用筷子搅拌,没多久就变成一个个洁白似玉的团子了。做馅的豆沙更是令我垂涎,那是用上好的红豆者熟,打碎成糊,与洁白的糖霜掺杂在一起才形成了诱人的豆沙馅。豆沙馅一做出来,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尝一口。那入口的豆沙,甜中带着微苦,像极了一惹回甘的酒紧接着,母亲拿来一团米粉团子,用手将米粉团子捏成“凹”状,用勺子起一点豆沙,放进粉皮中包实、捏紧,再撒上星星落落的桂花,就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桂花米粉团便在母亲的手中诞生了。在这月圆之际,这桂花米粉团的美味就一点点融在家人欢快的笑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月亮也变得更圆更亮,像极了圆圆的桂花米粉团。如今,又到中秋月圆之时,老家庭院外的桂花树依旧芳香四溢,可是时光太匆匆,像一把刀,一点一点地磨钝了我脸上无邪的笑容,带走了我酣畅的快乐,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看着庭院外的桂花树花开花落,永不停息,我的心田刹那间明亮起来。对我来说,这一树金黄象征着花好月圆、亲情不老,永远照耀着我的人生之路。【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最......的节日”,注意关键字“最”,强调那个节日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可以是端午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可以是重阳节,登高思亲。可以是中秋节,阖家团圆......节日不仅仅是节日,更多的是寄托了我们深深的情感,写情感类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在节日中发生的具体事情为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节日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幸福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最快乐的节日是中秋节。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中秋节对你来说最快乐,你在中秋节阖家团圆,你终于见到了在外地忙碌的父母,把“节日对你的特殊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1 / 1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xj一、倾听能力(6分)二、基础积累(14分)1.(2022八上·贵阳期末)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贵阳市云岩区东隅有一座qiǎo miào jué lún① 的古建筑,它以青灰为主色调,粉墙黛瓦朱窗,颇具江南园林风貌。华灯初上,文昌阁以它的古朴和城市繁华相互yìng chèn② ,使人流连忘返。【答案】巧妙绝伦|映衬【知识点】字体书写【解析】【分析】巧妙绝伦qiǎo miào jué lún,意思是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映衬 yìng chèn,意思是映照;衬托。故答案为:巧妙绝伦;映衬【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2.(2022八上·贵阳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警惕盲目冒进,也要避免踌躇不决 。B.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图》,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成就传世名画。C.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做人就要脚踏实地,切忌胡乱地吹嘘,不懂装懂。D.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父亲总是振聋发聩地表扬我,鼓励我继续努力。【答案】D【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解析】【分析】A 踌躇不决: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形容正确。B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形容正确。C 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形容正确。D 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形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3.(2022八上·贵阳期末)默写(1) ,志在千里。《龟虽寿》(2)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诗夜游》(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 。《白杨礼赞》(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大漠奇美壮阔风光的诗句是: , 。【答案】(1)老骥伏枥(2)似曾相识燕归来(3)庭下如积水空明(4)虬枝(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 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和现代文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骥、枥、似、燕、虬、圆”等字。故答案为:(1)老骥伏枥(2)似曾相识燕归来(3)庭下如积水空明(4)虬枝(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前四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第五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4.(2022八上·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本书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等。B.骈文是我国古代以对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骈文。C.消息往往侧重于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精彩片段。D.《列夫 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答案】A【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A:错误,是道家不是儒家。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三、阅读能力(29分)5.(2022八上·贵阳期末)这天,你和同学带着《昆虫记》去爬山,准备去寻访书中讲到的动物。在一片灌木丛中,你发现了这样一只小动物:它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是淡绿的,长翼轻如薄纱……它有一样东西是特有的,那便是生长在前足上的一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而且极富进攻性,也可以用来防御。这只昆虫的名字是① ,它有一种非常残忍而可怕的行为,是② 。【答案】螳螂;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知识点】《昆虫记》【解析】【分析】那便是生长在前足上的一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而且极富进攻性,也可以用来防御。写的是是螳螂,它有一种非常残忍而可怕的行为,就是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故答案为: 螳螂;吃掉自己的同类甚至亲人。【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2022八上·贵阳期末)现代文阅读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尹义高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切缅怀这位举世公认的人民领袖,追忆一代伟人鲜明而深厚的人民情怀,重温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人民服务,短短五个字,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毛泽东同志毕生的追求和写照。毛泽东为劳苦大众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他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倡导者,又是人民至上的模范践行者,更是令人崇敬的人民领袖。他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战争年代,他所到之处都和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一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简陋的窑洞。当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感慨: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他所有的财产仍然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和平时期,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本色,衣服鞋帽补了又补,每当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时,他总是强调“国家还很困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一件睡衣补丁摞补丁,一条毛巾被补了50多个补丁,正是他心里装着群众、始终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有力见证。他见不得人民群众受苦。毛泽东同志曾讲,他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忍不住流泪;二是跟过他的通信员,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信员牺牲了,难过得掉泪;三是听说妻子贺子珍负了伤,要不行了,掉了泪。1944年,毛泽东听说侯家沟有两个小村庄的妇女不能生孩子,群众很着急,便把延安市委书记张汉武找来询问,并让他请中央医院派人去把水化验一下。张汉武说:“好是好,这种小事只怕医院不干。”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群众的疾苦可绝不是什么小事。”后来,经过中央医院的化验,果然是村子里的水含有导致妇女不孕的物质,经过改水处理,问题得以解决。作为领袖,他在日理万机中心里依然惦记着小村庄老百姓的生活。如果说共产党人有什么“特长”,那就是像毛泽东同志那样,视人民为父母,待百姓如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党我军始终不变的根本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的“特长”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或“高高在上、脚不沾泥”,脱离群众;或“鼻孔朝天、眼睛朝上”,漠视群众;或“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欺骗群众,甚至把群众推向对立面。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自认最得意的举动之一,就是在延安开设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处”。服务的内容包括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服务处挂牌那天异常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延安城内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来就发给救济金,或布二尺,或米二升。“为人民服务处”门口拥挤了几天后,胡宗南发现这样发展下去实在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民众还是不说国民党的好话。历史证明,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是欺骗不了人民群众的。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中来,实际工作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就应该善于和群众相处、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有把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明白,把“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研究透,才能准确定位自己,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对军队党员干部而言,尤其要端正对官兵的态度,“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真正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难,和基层官兵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汲取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营养中提升带兵能力,激发官兵活力,带出过硬部队。(《解放军报》)6.阅读文章中毛泽东同志的相关事例,梳理表格内容。 事例 品质毛泽东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见百姓受苦、通信员牺牲了,妻子负了伤,难过得掉泪。派人化验乡村用水,解决妇女因水质不孕的问题。② 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 ④ 胡宗南 ③ 7.作者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两处划线句的含义及其作用。【答案】6.同群众一起吃粗粮、传补丁衣、住窑洞、保持艰苦朴素;有的党员干部;在延安开设“为人民服务处”,结果没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三心二意、半信半疑,甚至虚情假意的对待人民群众7.第一处划线句是总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领起下文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经过对毛泽东与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的对比,总结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和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点明了“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及作用。含义包括本义及语境义,答题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及主旨分析。作用包括内容和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第三段:他始终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战争年代,他所到之处都和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一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简陋的窑洞。写他艰苦朴素。第五段: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的“特长”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服务,投机钻营、作威作福甚至贪污腐败。第六段: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自认最得意的举动之一,就是在延安开设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处”。服务的内容包括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服务处挂牌那天异常热闹,因为张贴的通告说,延安城内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来就发给救济金,或布二尺,或米二升。“为人民服务处”门口拥挤了几天后,胡宗南发现这样发展下去实在难以承担,更重要的是民众还是不说国民党的好话。历史证明,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三心二意、半心半意,甚至虚情假意,是欺骗不了人民群众的。故答案为:①同群众一起吃粗粮、传补丁衣、住窑洞、保持艰苦朴素②有的党员干部③在延安开设“为人民服务处”,结果没开两天就坚持不下去了④三心二意、半信半疑,甚至虚情假意的对待人民群众7.第一处划线句是总结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引出下文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是将毛泽东和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做对比,强调真正的党员干部应该善于和群众相处、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点明标题“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故答案为:第一处划线句是总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品质,领起下文的具体事例。第二处划线句,经过对毛泽东与有的党员干部、胡宗南的对比,总结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和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点明了“学习伟人的人民情怀”的目的和价值。(2022八上·贵阳期末)古代诗文阅读大别山(节选)[明]袁宗道江汉会合处,大别山隆然若巨鳌浮水上,晴川阁踞①其首,方亭踞其背。暇瞩远瞻,阁不如亭,予攀梦坐亭上,则两腋下晶晶万顷,舟樯顺逆,皆挂风帆,如蛱蝶成队,上下飞舞。远眺,则白浪万里,皆在目中。浸②远渐细,咫尺会城,千门万户,鱼鳞参差,蜂窠层累。余住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返照③,浓淡掩映,备诸变态④。【注释】①踞(jù):盘踞;占据。②浸:渐渐。③返照:夕阳,落日。④变态:变化多端的形态。8.文中的“蛱蝶”“鱼鳞”“蜂窠”分别描绘出怎样的景象?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晴川阁踞其首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朝则炊烟 朝发白帝(《三峡》)C.隆然若巨鳌 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D.皆在目中 群臣皆惊(《周亚夫军细柳》)【答案】8.“蛱蝶”描绘的是登大别山晴川阁,俯瞰江汉会合处,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写出了船很多,船在江面轻盈航行的场景,侧面表现出水急。“鱼鳞”和“蜂窠”展现了山对面的会城,千门万户,人丁兴旺,各种楼房鳞次栉比的形象。9.A【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句子,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译文】在江汉会合的地方,大别山隆起像只巨鳌浮在水上。晴川阁盘踞在它的头上,方亭坐落在他的背上。眺望远方,晴川阁不如方亭。我梦见自己坐在亭上攀,两腋下晶晶万顷,船桅杆顺行逆行,都挂风帆,像蝴蝶成队在上下飞舞。从远处眺望,那么白浪花里,都在眼里。逐渐远离越来越细,近处的会城,千家万户,房屋像鱼鳞一样参差不齐,像蜂窝一样累累。我住在山中,饱看两天。早上就着炊烟就出门,傍晚夕阳落山才回来,景色浓淡衬托,各有各的形态。8.舟樯顺逆,皆挂风帆,如蛱蝶成队,上下飞舞。咫尺会城,千门万户,鱼鳞参差,蜂窠层累。翻译为:船桅杆顺行逆行,都挂风帆,像蝴蝶成队在上下飞舞。近处的会城,千家万户房屋像鱼鳞一样参差不齐,像蜂窝一样累累。蛱蝶是写作者登上大别山晴川阁时,俯瞰江汉会合处,看到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形容船很多,暗示水急。鱼鳞、蜂窠,写了山对面的会城里千家万户的房屋样子像鱼鳞像蜂窝一样密集,写人多。故答案为:“蛱蝶”描绘的是登大别山晴川阁,俯瞰江汉会合处,帆船来往,像排成队的蝴蝶飞舞一样,写出了船很多,船在江面轻盈航行的场景,侧面表现出水急。“鱼鳞”和“蜂窠”展现了山对面的会城,千门万户,人丁兴旺,各种楼房鳞次栉比的形象。9.A翻译为:晴川阁盘踞在它的头上。其:代词,指大别山。翻译为: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翻译为:早晨就着炊烟就出门。朝:早晨翻译为: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C翻译为:隆起像只巨鳌。若:像翻译为: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若:像D翻译为:都在眼里。皆:都翻译为:臣子们都非常惊异。皆:都故答案为:A(2022八上·贵阳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审言①[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③。可惜龙泉剑④,流落在丰城。【注释】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③屈平:屈原,战国楚人。④龙泉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10.请根据诗歌颔联,描述此次送别的场景。11.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你对尾联中“可惜”一词的理解。【答案】10.分别的渡口,栈桥之上,江边的柳枝随风招摇,就像是不忍友人离去,正频频挥手。11.“可惜”在这里有惋惜的意思,从全文来看,自己卧病,友人远离,但同是怀才不遇,就好像“龙泉宝剑”,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只能流落在这边远的“丰城”,没机会建功立业。但是友人就像龙泉剑,内有真本事,最终一定会被赏识的,也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安慰,寄托了他再次得到重用、实现抱负的期望。【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画面描绘题。答题注意先指出景物,翻译古诗句,指出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理解。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全诗,理解古诗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译文】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10.颔联翻译为: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描绘画面注意结合翻译即可。故答案为:分别的渡口,栈桥之上,江边的柳枝随风招摇,就像是不忍友人离去,正频频挥手。11.尾联翻译为: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喻友人的怀才不遇。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故答案为:“可惜”在这里有惋惜的意思,从全文来看,自己卧病,友人远离,但同是怀才不遇,就好像“龙泉宝剑”,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只能流落在这边远的“丰城”,没机会建功立业。但是友人就像龙泉剑,内有真本事,最终一定会被赏识的,也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安慰,寄托了他再次得到重用、实现抱负的期望。四、语言运用(6分)12.(2022八上·贵阳期末)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在地理老师和历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云岩区历史建筑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 告时,还得到了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面是同学们写给老师们的感谢信,请选出其中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并做修改。各位老师:谢谢你们对我们此次跨学科学习的指导。你们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特别是地 理王老师和历史周老师,带领我们实地考察,让我们有机会亲身触摸历史,了解家乡。语文李老师也值得 肯定,如果没有您,我们的调查报告可能无法顺利写出。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此致敬礼!**班级班委会22年12月20日【答案】“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知识点】语言得体;搭配不当【解析】【分析】 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搭配不当,应该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搭配不当,应该是: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该是: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故答案为:“指导的内容很有方法,指导的形式也很及时”这句话搭配有误,应是“指导得法,内容价值,指导得也很及时。”;“亲身触摸历史”错用词语,可以改为“亲身感悟历史”或“亲手触摸历史”;“语文李老师也值得肯定”语言不得体,应改为“同时,也很感谢语文李老师的帮助。”【点评】本题考查感谢信。注意格式:①称谓,顶格写清感谢对象,其后加冒号。②正文,写明感激的内容及其他应知事项,不要有病句。③敬语,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 “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④落款和日期,写明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这两部分内容居右。五、写作能力(40分)13.(2022八上·贵阳期末)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记忆中,最快乐、最特别的节日是哪一次呢?以《最▲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要求和提示:①在横线上填入“快乐”或“特别”,写作内容需突出“最”。②可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③文从字顺,详略得到,立意积极向上。④文中不能出现相关的真实人名、班级名、学校【答案】最快乐的节日 最快乐的节日是中秋节,在那一天,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当最后一抹晚霞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夜幕踩着天边几朵柔软的云飘然而下。我抬头仰望那漫天的星辰与皎洁的圆月,它们安详地躺在静谧的夜空之中,在这“天气晚来秋”的凉风中,还依稀飘来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闻着花香,闭上眼睛,那个尘封已久的童年回忆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那是乡下老家的庭院,庭院外的小溪与溪边漫天飞舞的蜻蜓,载着我儿时的梦,伴着我成长。记得老家庭院门前的那一棵桂花树,每到中秋时节,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可是一树繁花,在圆月之下依然散发出那点点的金黄,像要把自己最完美的姿态全然在这夜晚当空绽放出来。这一树的桂花全家欢喜得很,都在说是做桂花米粉团的好时候。那时,母亲往往会在桂花树下架起一个梯子,手中托着一个塑料盆,踩上梯子去采摘那满树的金黄。通常她采了小半盆就满意而下,在盆中拨去一些枝叶,便开始用水冲洗。这一步可是至关重要,不但要把完整的桂花洗净,还要把那些有点缺陷的花小心翼翼地拣出来,放在另一个盆子中。我也没闲着,跳跃着围绕在母亲身旁帮忙,说是帮忙,不过就是调皮罢了。在同一时间,外婆和小姨准备了蒸熟的糯米粉,她们在糯米粉中加上点白糖混合均匀,然后不停地用筷子搅拌,没多久就变成一个个洁白似玉的团子了。做馅的豆沙更是令我垂涎,那是用上好的红豆者熟,打碎成糊,与洁白的糖霜掺杂在一起才形成了诱人的豆沙馅。豆沙馅一做出来,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尝一口。那入口的豆沙,甜中带着微苦,像极了一惹回甘的酒紧接着,母亲拿来一团米粉团子,用手将米粉团子捏成“凹”状,用勺子起一点豆沙,放进粉皮中包实、捏紧,再撒上星星落落的桂花,就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桂花米粉团便在母亲的手中诞生了。在这月圆之际,这桂花米粉团的美味就一点点融在家人欢快的笑声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月亮也变得更圆更亮,像极了圆圆的桂花米粉团。如今,又到中秋月圆之时,老家庭院外的桂花树依旧芳香四溢,可是时光太匆匆,像一把刀,一点一点地磨钝了我脸上无邪的笑容,带走了我酣畅的快乐,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看着庭院外的桂花树花开花落,永不停息,我的心田刹那间明亮起来。对我来说,这一树金黄象征着花好月圆、亲情不老,永远照耀着我的人生之路。【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最......的节日”,注意关键字“最”,强调那个节日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可以是端午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可以是重阳节,登高思亲。可以是中秋节,阖家团圆......节日不仅仅是节日,更多的是寄托了我们深深的情感,写情感类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在节日中发生的具体事情为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节日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幸福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最快乐的节日是中秋节。中间具体描写为什么中秋节对你来说最快乐,你在中秋节阖家团圆,你终于见到了在外地忙碌的父母,把“节日对你的特殊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xj(学生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xj(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