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xj一、书写水平(5分)二、基础积累(14分)1.(2022七上·贵阳期末)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前辈dīng zhǔ ,用满腔热忱、用全心付出、用爱国情怀,书写了一篇篇灿烂篇章。正是因为有着这一群jīng yì qiú jīng 、勇于奉献、坚持不懈的“可爱的中国人”,中国才会愈发强盛繁荣!2.(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家乡的未来让人期待,除在建的地铁3号线,还有更多的建设方案也在酝酿中。B.冬眠的动物在惊蛰后开始苏醒,天上地下,鸟兽虫鱼,都开始翻来覆去地活动。C.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待知识不能有不求甚解的态度。D.他脸上滑稽的表情让我想起了故事中那位不分青白,随意撒谎、装傻充愣的大臣。3.(2022七上·贵阳期末)默写(1) ,可以为师矣。《论语》(2)树木丛生, 。《观沧海》(3)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4)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纪念白求恩》(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4.(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书,书信,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古人的书信又称“尺牍”或“信札”。B.《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C.老舍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D.《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他曾获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三、阅读能力(30分)5.(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人物间的关系,不是师生的一组是( )A.藤野先生 鲁迅 B.唐僧 孙悟空C.镇元大仙 红孩儿 D.徐伯荪 范爱农(2022七上·贵阳期末)现代文阅读杏花·烟雨·江南陈爱芳杏花开放之际,正值江南的春末夏初。这时的雨,也是最有韵味,最富诗意的。雨下了一整天。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青烟袅袅,天边偶尔掠过几只归雁。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你可以想象,一阵小雨过后,远处的几处农舍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雨丝,烟囱上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仿佛是哪位农家妇女准备着晚饭。丛林里,鸟儿在自己的窝里唱着歌,鱼儿在小溪流里吃着小虾米。花儿沾着雨露,蜜蜂弄湿了翅膀停在花朵上。小溪边,几位妇女正在洗衣物,互相交谈着新鲜事儿。几个小男孩在溪的尽头捕捉着小鱼小虾,踩着溪底的鹅卵石,“哗哗”地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们好像隔绝了人间的纷争烦扰,无忧无虑地过着自由恬静的生活。他们以水为伴,以山相依,自由地游荡在干净广阔的天地之间,享受着最单纯的快乐。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那荷花立在荷叶上就像是碧玉盘里一道芬芳扑鼻、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地开枝,枝干多得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荷花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河中流淌的是江南永不停息的生命,从另一面装饰出江南的柔情万分。河使江南的老屋不再寂寞。河清水秀,映入老屋的倒影,雾往河上遮上了一层薄纱,使人陶醉于此而不能清醒。这时河上一艘扁扁的小木舟滑过,浮起了江南人情世故的波纹。河与小木舟融合为一体——河看似不动,却因为有了木舟而活了起来。河道曲折,我与木舟寻觅着河的源头,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处于江南老屋的怀抱呢!江南的雨缠绵,悠长;江南的人温柔,从容;江南的景含蓄,优雅。漫步在青砖石上,迫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原文有删改)6.选文中的景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请根据全部将下面标注序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选取的场景 描绘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① 雨丝,青烟,鸟、鱼,花,蜜蜂,村民 恬静而自由江南的荷塘 ② 生动而雅致江南的老屋 白墙,木门,小巷,河流,木舟 ③7.下列对选文结尾朗读的重音处理中,最能表现出作者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的一项是( )A.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B.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C.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D.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8.为了表现江南景物之美,作者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试在文中找出两处具体的画面,并简要分析。(2022七上·贵阳期末)古代诗文阅读正己可以正人勉人为善,谏①人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②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③。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已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已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④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已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⑤不然,岂不反为所笑!(选自《袁氏世范》)【注释】①谏:规劝,使改正错误。②惟:只。③薄:轻视。④操履:操守。⑤惟: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9.请用原文回答“正己”为何“可以正人”,并结合文中所举例子,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10.下列选项中的“为”与文中“勉人为善”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 B.尚思为国戍轮台C.为人谋而不忠乎 D.为人所尊(2022七上·贵阳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客中夜坐〔明〕袁凯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11.下列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A.《观沧海》 B.《秋词(其一)》C.《江南逢李龟年》 D.《天净沙·秋思》12.诗歌中描写“新雁”和“雨”两处景物,从全诗来看,有何用意。四、语言运用(5分)13.(2022七上·贵阳期末)学校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会准备请张教授做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下面的邀请函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邀请函亲爱的张教授:您好!①我们将于2023年1月3日在学校5楼学术报告厅即将举行“书香润心灵·雅言溢校园”读书交流会。②恭请您届时莅临指导!③我们以后将发送活动详情给您,请您拜读。④恳请您予以答复,以便作出安排。谢谢!XX中学学生会2022年12月26日五、写作能力(40分)14.(2022七上·贵阳期末)这一个学期我们成为了初中生,来到了新学校,认识了新老师、新同学。一个学期的相处,想必你对他们有了不少了解,请以《▲老师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表达你对这位老师的喜爱和欣赏。写作提示与要求:①中心明确,事件围绕中心展开:②叙事清楚,按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③表达“我”的真情实感;④文体明确,内容健康,立意向上: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叮嘱;精益求精【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故答案为:叮嘱;精益求精【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答案】B【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A正确,酝酿: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运用正确。C正确,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D.正确,滑稽:诙谐有趣的言语、动作。B.有误,“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一般用来形容失眠,本句用来形容冬眠刚苏醒的动物的活动,用错对象。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3.【答案】(1)温故而知新(2)百草丰茂(3)君问归期未有期(4)大有利于人民的人(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涯”的书写故答案为:①温故而知新②百草丰茂③君问归期未有期④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⑤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4.【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BD.正确。C.有误,老舍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5.【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朝花夕拾》;《西游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名著,了解名著中人物之间的关系。ABD.正确;C.有误,红孩儿的师傅是普贤菩萨。故答案为:C【点评】 考查名著人物之间的关系。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答案】6.雨后的江南|荷花,鱼儿,叶子|幽静而古老7.C8.示例:以青黛色雾霭、地上的青石板共同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江南烟雨图。又以粉嘟嘟的荷花和新绿的叶片描绘出生动而雅致的江南荷塘图。还以白墙、褐色木门和黄色的铜环绘制出一幅幽静古老的江南老屋图。【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景物的描写。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答题时语言要准确。(2)本题考查朗读的重音。朗读重音要注意结合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主旨等来判断。(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章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有:为文章渲染气氛,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暗示作者心境等等。6.本题考查景物的描写从后面描绘的景物看,是“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 ……”一段得知:①雨后的江南;“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写的是荷花,“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写鱼儿,“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写荷叶,“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写荷叶上的露珠,“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写风声。据此可概括:②荷花,鱼儿,叶子;“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得知:③幽静而古老。7.本题考查朗读的重音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根据题干中“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重音落在“不知名”,说明除了喜爱知名的路之外,任何路都喜爱。重音落在“每个”说明喜爱任何一处(或:全部)岔口,重音落在“不一样”说明江南美景每一处都有它的独特之美。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根据题干“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作答,文中写了三个画面:雨后的江南恬静而自由“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据三个场景的内容,突出色彩回答即可。【答案】9.因为“勉人为善,谏①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这就是说,要想劝谏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得好。例如文中所说,只有自己的才学被别人所尊敬,才可以教诲别人进取修习的要点在哪里。10.A【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和标题的理解。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参考译文】勉励赞扬别人所作的好事,规谏劝告别人所做的坏事,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我反省。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而会被别人轻视。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在父母身边并能与父母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才能用自己孝顺的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而会被别人耻笑!9.本题考查内容和标题的理解。“勉人为善,谏人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句的意思是:勉励赞扬别人所作的好事,规谏劝告别人所做的坏事,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我反省。所以“正己”“可以正人”的原因是:“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这就是说,要想劝谏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得好。例如文中所说,只有自己的才学被别人所尊敬,才可以教诲别人进取修习的要点在哪里。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勉人为善”中的“为”意思:作。A.作。B.替。C.替。D.被。故答案为:A。【答案】11.D12.诗歌中描写借“新雁”和“雨”渲染了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勾画出这样的一个画面:“新雁”是新来的大雁,大雁离乡不由得悲鸣,这一声雁鸣,惊醒了本就因思乡难眠的“我”,雨添惆怅,滴滴答答的雨声,让“我”在湿冷难眠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又更深沉了。【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歌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客中夜坐》将诗人欲归乡不得,极其凄清冷寂的心境渲染淋淋尽职。A.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B.表达了豪迈乐观热情之情。C.流露出身世飘零的感伤和国运衰微的悲叹。D.表达了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D。1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在思乡的焦虑中,听到南飞雁群的鸣声,想到人竟不如雁儿自由,可以往来高空,无所阻遏。说“一声新雁”,是突出心理的敏感,也就表现出思归的急切。但终究是无可奈何,长夜枯坐,不能入眠,听那淅淅沥沥的秋雨,飘洒到三更。不用多说,“三更雨”已经从侧面描绘出诗人百无聊赖的、沉闷的心情,对家乡的思念又更深沉了。13.【答案】第①处:将“即将”删除。第③处:将“拜读”修改为“赐教”。【知识点】语言得体;语序不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得体表达。①“我们将于2023年1月3日在学校5楼学术报告厅即将举行”表达不得体,将句中的“将”去掉;③“我们以后将发送活动详情给您,请您拜读”中“拜读”用词不当,应改为“赐教”。故答案为:第①处:将“即将”删除。第③处:将“拜读”修改为“赐教”。【点评】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14.【答案】语文老师二三事 上课铃打响时,在八年一班教室门前,一个步入中老年又不认老的老师正慢吞吞地走进八年一班的教室。八年一班的同胞们立即像枯萎的花儿一样瘫倒在桌面上,这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语文老师,人称——冯老先生。冯老先生上课的时候有时很枯燥,有时却花样百出。最经常就是让我们上台演讲,美其名曰锻炼我们的胆量,但讲不出的要受惩罚,让八年一班的同胞们胆战心惊。最要命的是他还要随机抽学号,让我们饱受折磨。他有时会提供一些刁钻的素材,让我们写练笔;有时让一些同学上去表演,让同学们写一篇文章……总而言之,就是让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平时不愿听课的同学都听他的话,不容置疑。他真的有一套!不过,冯老先生总是不认老,而且是非常非常喜欢偷懒的人。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冯老先生的真实年龄,原来他已经41岁了,都快年过半百了,当我跟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居然抵死不承认,居然还厚着脸皮说他才28岁,还拉上一旁的英语老师作证。英语老师可能是怕得罪冯老先生,只好点点头说是。再看看冯老先生一脸激昂,口水飞溅,拉着我说:“我那么年轻,哪有41啊?……”我说:“老师,您老人家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吗?您为人师表怎么带头说谎啊?再说了,您的真实年龄跟您的样子还挺符合的嘛。”“怎么会呢?……”上课铃都已经响了,于是我趁他转过头去自说自话的时候,赶紧跑回教室去了。再说说他怎么偷懒吧,每一次测验,都让组长改试卷,每一次写作文,也让组长改,而我很多次进办公室,都看见他伏在桌上睡觉。我不由感叹:校长怎么请了个这样的员工啊?最后我问大家一句:大家认为冯老先生是一个好老师吗?【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的考查。该题的难点在于横线处补充什么,因为补充的内容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的写作。首先审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有“ 新老师 ”、“ 喜爱和欣赏 ” ,这其实告诉我们横线处可以补充与此相关的内容。如:语文老师二三事,数学老师二三事 等等。 通过分析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应该写记叙文,记叙老师的故事。以《语文老师二三事》为例说明,可以记叙与老师相关的故事,文章主体是“老师”,写作重点在于 表达 对语文老师的喜爱和欣赏 。由此可发现本题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懂得感恩。其次,立意方面,本题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候,应选择赞美老师,感恩老师,这些立意贴近生活日常,便于选材和写作。 第三,选材方面,通过上面的立意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材料, 考试失利老师鼓励我,老师严厉的一方面等等。第四,结构方面,可以使用最常见的五段式或者六段式,第五,内容安排方面,建议一详两略,详细是自己与老师相处中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同样,详写的部分应加上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成长。该题的出题意图正在于此,通过记叙一件事情,突出事情中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内心的积极情感。本题的难点在于半命题,半命题的补题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会写,你补充的题目必须是有话可以的,自己会写的,不要空洞。第二,具体化,补充的内容可以是熟悉的人或者物。第三、生活化,补充的题目最好贴近生活,便于找到写作的素材。1 / 1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xj一、书写水平(5分)二、基础积累(14分)1.(2022七上·贵阳期末)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前辈dīng zhǔ ,用满腔热忱、用全心付出、用爱国情怀,书写了一篇篇灿烂篇章。正是因为有着这一群jīng yì qiú jīng 、勇于奉献、坚持不懈的“可爱的中国人”,中国才会愈发强盛繁荣!【答案】叮嘱;精益求精【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故答案为:叮嘱;精益求精【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家乡的未来让人期待,除在建的地铁3号线,还有更多的建设方案也在酝酿中。B.冬眠的动物在惊蛰后开始苏醒,天上地下,鸟兽虫鱼,都开始翻来覆去地活动。C.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待知识不能有不求甚解的态度。D.他脸上滑稽的表情让我想起了故事中那位不分青白,随意撒谎、装傻充愣的大臣。【答案】B【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A正确,酝酿: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运用正确。C正确,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不含贬义;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D.正确,滑稽:诙谐有趣的言语、动作。B.有误,“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一般用来形容失眠,本句用来形容冬眠刚苏醒的动物的活动,用错对象。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3.(2022七上·贵阳期末)默写(1) ,可以为师矣。《论语》(2)树木丛生, 。《观沧海》(3)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4)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纪念白求恩》(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答案】(1)温故而知新(2)百草丰茂(3)君问归期未有期(4)大有利于人民的人(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涯”的书写故答案为:①温故而知新②百草丰茂③君问归期未有期④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⑤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4.(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书,书信,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古人的书信又称“尺牍”或“信札”。B.《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C.老舍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D.《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他曾获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BD.正确。C.有误,老舍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三、阅读能力(30分)5.(2022七上·贵阳期末)下列人物间的关系,不是师生的一组是( )A.藤野先生 鲁迅 B.唐僧 孙悟空C.镇元大仙 红孩儿 D.徐伯荪 范爱农【答案】C【知识点】其他常识;《朝花夕拾》;《西游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读名著,了解名著中人物之间的关系。ABD.正确;C.有误,红孩儿的师傅是普贤菩萨。故答案为:C【点评】 考查名著人物之间的关系。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2022七上·贵阳期末)现代文阅读杏花·烟雨·江南陈爱芳杏花开放之际,正值江南的春末夏初。这时的雨,也是最有韵味,最富诗意的。雨下了一整天。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青烟袅袅,天边偶尔掠过几只归雁。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你可以想象,一阵小雨过后,远处的几处农舍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雨丝,烟囱上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仿佛是哪位农家妇女准备着晚饭。丛林里,鸟儿在自己的窝里唱着歌,鱼儿在小溪流里吃着小虾米。花儿沾着雨露,蜜蜂弄湿了翅膀停在花朵上。小溪边,几位妇女正在洗衣物,互相交谈着新鲜事儿。几个小男孩在溪的尽头捕捉着小鱼小虾,踩着溪底的鹅卵石,“哗哗”地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们好像隔绝了人间的纷争烦扰,无忧无虑地过着自由恬静的生活。他们以水为伴,以山相依,自由地游荡在干净广阔的天地之间,享受着最单纯的快乐。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那荷花立在荷叶上就像是碧玉盘里一道芬芳扑鼻、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地开枝,枝干多得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荷花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河中流淌的是江南永不停息的生命,从另一面装饰出江南的柔情万分。河使江南的老屋不再寂寞。河清水秀,映入老屋的倒影,雾往河上遮上了一层薄纱,使人陶醉于此而不能清醒。这时河上一艘扁扁的小木舟滑过,浮起了江南人情世故的波纹。河与小木舟融合为一体——河看似不动,却因为有了木舟而活了起来。河道曲折,我与木舟寻觅着河的源头,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处于江南老屋的怀抱呢!江南的雨缠绵,悠长;江南的人温柔,从容;江南的景含蓄,优雅。漫步在青砖石上,迫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原文有删改)6.选文中的景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请根据全部将下面标注序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选取的场景 描绘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① 雨丝,青烟,鸟、鱼,花,蜜蜂,村民 恬静而自由江南的荷塘 ② 生动而雅致江南的老屋 白墙,木门,小巷,河流,木舟 ③7.下列对选文结尾朗读的重音处理中,最能表现出作者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的一项是( )A.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B.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C.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D.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8.为了表现江南景物之美,作者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试在文中找出两处具体的画面,并简要分析。【答案】6.雨后的江南|荷花,鱼儿,叶子|幽静而古老7.C8.示例:以青黛色雾霭、地上的青石板共同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江南烟雨图。又以粉嘟嘟的荷花和新绿的叶片描绘出生动而雅致的江南荷塘图。还以白墙、褐色木门和黄色的铜环绘制出一幅幽静古老的江南老屋图。【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景物的描写。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答题时语言要准确。(2)本题考查朗读的重音。朗读重音要注意结合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主旨等来判断。(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章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有:为文章渲染气氛,照应标题,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暗示作者心境等等。6.本题考查景物的描写从后面描绘的景物看,是“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 ……”一段得知:①雨后的江南;“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写的是荷花,“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写鱼儿,“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写荷叶,“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写荷叶上的露珠,“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写风声。据此可概括:②荷花,鱼儿,叶子;“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得知:③幽静而古老。7.本题考查朗读的重音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根据题干中“对江南万物皆爱的情感”,重音落在“不知名”,说明除了喜爱知名的路之外,任何路都喜爱。重音落在“每个”说明喜爱任何一处(或:全部)岔口,重音落在“不一样”说明江南美景每一处都有它的独特之美。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景物描写根据题干“以柔和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作答,文中写了三个画面:雨后的江南恬静而自由“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据三个场景的内容,突出色彩回答即可。(2022七上·贵阳期末)古代诗文阅读正己可以正人勉人为善,谏①人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②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③。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已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已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④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已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⑤不然,岂不反为所笑!(选自《袁氏世范》)【注释】①谏:规劝,使改正错误。②惟:只。③薄:轻视。④操履:操守。⑤惟: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9.请用原文回答“正己”为何“可以正人”,并结合文中所举例子,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10.下列选项中的“为”与文中“勉人为善”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 B.尚思为国戍轮台C.为人谋而不忠乎 D.为人所尊【答案】9.因为“勉人为善,谏①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这就是说,要想劝谏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得好。例如文中所说,只有自己的才学被别人所尊敬,才可以教诲别人进取修习的要点在哪里。10.A【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和标题的理解。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而文章的点题句又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参考译文】勉励赞扬别人所作的好事,规谏劝告别人所做的坏事,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我反省。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而会被别人轻视。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在父母身边并能与父母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才能用自己孝顺的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而会被别人耻笑!9.本题考查内容和标题的理解。“勉人为善,谏人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句的意思是:勉励赞扬别人所作的好事,规谏劝告别人所做的坏事,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我反省。所以“正己”“可以正人”的原因是:“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这就是说,要想劝谏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得好。例如文中所说,只有自己的才学被别人所尊敬,才可以教诲别人进取修习的要点在哪里。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勉人为善”中的“为”意思:作。A.作。B.替。C.替。D.被。故答案为:A。(2022七上·贵阳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客中夜坐〔明〕袁凯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11.下列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A.《观沧海》 B.《秋词(其一)》C.《江南逢李龟年》 D.《天净沙·秋思》12.诗歌中描写“新雁”和“雨”两处景物,从全诗来看,有何用意。【答案】11.D12.诗歌中描写借“新雁”和“雨”渲染了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勾画出这样的一个画面:“新雁”是新来的大雁,大雁离乡不由得悲鸣,这一声雁鸣,惊醒了本就因思乡难眠的“我”,雨添惆怅,滴滴答答的雨声,让“我”在湿冷难眠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又更深沉了。【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歌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客中夜坐》将诗人欲归乡不得,极其凄清冷寂的心境渲染淋淋尽职。A.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B.表达了豪迈乐观热情之情。C.流露出身世飘零的感伤和国运衰微的悲叹。D.表达了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D。1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在思乡的焦虑中,听到南飞雁群的鸣声,想到人竟不如雁儿自由,可以往来高空,无所阻遏。说“一声新雁”,是突出心理的敏感,也就表现出思归的急切。但终究是无可奈何,长夜枯坐,不能入眠,听那淅淅沥沥的秋雨,飘洒到三更。不用多说,“三更雨”已经从侧面描绘出诗人百无聊赖的、沉闷的心情,对家乡的思念又更深沉了。四、语言运用(5分)13.(2022七上·贵阳期末)学校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会准备请张教授做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下面的邀请函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邀请函亲爱的张教授:您好!①我们将于2023年1月3日在学校5楼学术报告厅即将举行“书香润心灵·雅言溢校园”读书交流会。②恭请您届时莅临指导!③我们以后将发送活动详情给您,请您拜读。④恳请您予以答复,以便作出安排。谢谢!XX中学学生会2022年12月26日【答案】第①处:将“即将”删除。第③处:将“拜读”修改为“赐教”。【知识点】语言得体;语序不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得体表达。①“我们将于2023年1月3日在学校5楼学术报告厅即将举行”表达不得体,将句中的“将”去掉;③“我们以后将发送活动详情给您,请您拜读”中“拜读”用词不当,应改为“赐教”。故答案为:第①处:将“即将”删除。第③处:将“拜读”修改为“赐教”。【点评】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五、写作能力(40分)14.(2022七上·贵阳期末)这一个学期我们成为了初中生,来到了新学校,认识了新老师、新同学。一个学期的相处,想必你对他们有了不少了解,请以《▲老师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表达你对这位老师的喜爱和欣赏。写作提示与要求:①中心明确,事件围绕中心展开:②叙事清楚,按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③表达“我”的真情实感;④文体明确,内容健康,立意向上: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答案】语文老师二三事 上课铃打响时,在八年一班教室门前,一个步入中老年又不认老的老师正慢吞吞地走进八年一班的教室。八年一班的同胞们立即像枯萎的花儿一样瘫倒在桌面上,这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语文老师,人称——冯老先生。冯老先生上课的时候有时很枯燥,有时却花样百出。最经常就是让我们上台演讲,美其名曰锻炼我们的胆量,但讲不出的要受惩罚,让八年一班的同胞们胆战心惊。最要命的是他还要随机抽学号,让我们饱受折磨。他有时会提供一些刁钻的素材,让我们写练笔;有时让一些同学上去表演,让同学们写一篇文章……总而言之,就是让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平时不愿听课的同学都听他的话,不容置疑。他真的有一套!不过,冯老先生总是不认老,而且是非常非常喜欢偷懒的人。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冯老先生的真实年龄,原来他已经41岁了,都快年过半百了,当我跟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居然抵死不承认,居然还厚着脸皮说他才28岁,还拉上一旁的英语老师作证。英语老师可能是怕得罪冯老先生,只好点点头说是。再看看冯老先生一脸激昂,口水飞溅,拉着我说:“我那么年轻,哪有41啊?……”我说:“老师,您老人家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吗?您为人师表怎么带头说谎啊?再说了,您的真实年龄跟您的样子还挺符合的嘛。”“怎么会呢?……”上课铃都已经响了,于是我趁他转过头去自说自话的时候,赶紧跑回教室去了。再说说他怎么偷懒吧,每一次测验,都让组长改试卷,每一次写作文,也让组长改,而我很多次进办公室,都看见他伏在桌上睡觉。我不由感叹:校长怎么请了个这样的员工啊?最后我问大家一句:大家认为冯老先生是一个好老师吗?【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的考查。该题的难点在于横线处补充什么,因为补充的内容直接决定了接下来的写作。首先审题,材料中的关键词有“ 新老师 ”、“ 喜爱和欣赏 ” ,这其实告诉我们横线处可以补充与此相关的内容。如:语文老师二三事,数学老师二三事 等等。 通过分析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应该写记叙文,记叙老师的故事。以《语文老师二三事》为例说明,可以记叙与老师相关的故事,文章主体是“老师”,写作重点在于 表达 对语文老师的喜爱和欣赏 。由此可发现本题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懂得感恩。其次,立意方面,本题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候,应选择赞美老师,感恩老师,这些立意贴近生活日常,便于选材和写作。 第三,选材方面,通过上面的立意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材料, 考试失利老师鼓励我,老师严厉的一方面等等。第四,结构方面,可以使用最常见的五段式或者六段式,第五,内容安排方面,建议一详两略,详细是自己与老师相处中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同样,详写的部分应加上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成长。该题的出题意图正在于此,通过记叙一件事情,突出事情中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内心的积极情感。本题的难点在于半命题,半命题的补题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会写,你补充的题目必须是有话可以的,自己会写的,不要空洞。第二,具体化,补充的内容可以是熟悉的人或者物。第三、生活化,补充的题目最好贴近生活,便于找到写作的素材。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xj(学生版).docx 贵州省贵阳市某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xj(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