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养监测试卷(1.1-3.3)1.(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是舟山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剪纸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舟山渔民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舟山木船制作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老酒酿制时,糖类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2.(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准备为同学们表演节目,经过讨论方案如下: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盐酸画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然后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待晾干后,向画面喷洒石蕊试液,结果将出现( )A.紫花红叶 B.红花紫叶 C.红花蓝叶 D.蓝花红叶【答案】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盐酸画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然后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待晾干后,向画面喷洒石蕊试液,画的花朵部分接触石蕊试液后会显示红色,画的叶子部分则会显示蓝色,结果将出现“红花蓝叶”。故答案为:C。3.(2024九上·长兴期中)长征五号系列新一级运载火箭发动机“液发77”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并且非常环保,因为其燃料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在物质分类上,水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答案】A【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2)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3)碱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4)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2024九上·长兴期中)新能源电动车(如图)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 )A.电能 B.化学能 C.机械能 D.电磁能【答案】B【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解答】 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化学能,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2024九上·长兴期中)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则新鲜肉在逐渐变质过程中酸性变化趋势是(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pH 5.8~6.2 6.3~6.6 >6.6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增加,酸性变弱;故答案为:B。6.(2024九上·长兴期中)思维导图有利于系统地归纳整理知识。如图为硫酸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金属为Mg和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金属表面都能产生气泡B.若金属氧化物是Fe2O3,可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C.若碱为NaOH,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若盐为Na2CO3,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不变化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D、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解答】A、铜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不能生成 FeSO4 ,不符合题意;C、 若碱为NaOH,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溶液呈无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符合题意;D、 若盐为Na2CO3,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4九上·长兴期中)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浓硫酸滴在纸片上:纸片无明显变化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答案】C【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纸片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会观察到纸片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8.(2024九上·长兴期中)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①Zn+H2SO4=ZnSO4+H2↑②ZnO+H2SO4=ZnSO4+H2O③Zn(OH)2+H2SO4=ZnSO4+2H2O④ZnCO3+H2SO4=ZnSO4+H2O+CO2↑对这四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反应③实质是Zn2+和SO42-的反应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答案】C【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分析;C、根据酸和碱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D、根据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解答】A、 反应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符合题意;C、 反应③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符合题意;D、 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4九上·长兴期中)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A 稀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去金属表面的锈B 熟石灰 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C 氢氧化钠固体 易潮解 干燥二氧化硫气体D 甲烷 可燃性 作燃料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故A正确;B、熟石灰显碱性,因此可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故B正确;C、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D、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酒精可用作燃料,故D正确;故答案为:C。10.(2024九上·长兴期中)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某同学给出了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和稀硫酸反应也可制取氢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氧化物【解析】【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C、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故答案为:D。11.(2024九上·长兴期中)土壤肥量有一定的标准,技术人员测定了某块耕地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测定结果如表,则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含氮 含磷 含钾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耕地测定结果(g/kg) 0.4 0.38 13.6A.Ca3(PO4)2 B.(NH4)2SO4 C.K2CO3 D.KNO3【答案】D【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地缺少氮和钾元素,应补充氮、钾元素的肥料分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氮和钾元素缺少,应补充氮、钾元素的肥料。A、 Ca3(PO4)2 为磷肥,不符合题意;B、 (NH4)2SO4 为氮肥,不符合题意;C、 K2CO3 为钾肥,不符合题意;D、 KNO3 为含氮和钾的复合肥,符合题意;故选D。12.(2024九上·长兴期中)体育中考测试时,小科选择了引体向上的项目,如图所示。他想要粗略测量自己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科学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 )A.自身的质量 B.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C.单杠的高度 D.完成“引体向上”的时间【答案】C【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引体向上其实就是克服身体重力做功,根据W=Gh和功率的计算式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解答】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需要测出自身的质量、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及完成的时间,与单杠的高度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科用细线将两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液面高度相同的甲、乙密闭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两个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及液面变化,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更明显B.乙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更明显C.甲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D.乙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甲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乙中不接触水,铁钉生锈是铁、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解答】A、甲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乙中不接触水,甲装置中铁钉锈蚀程度更明显,符合题意;B、 乙装置中铁钉因不接触水,锈蚀程度不明显 ,不符合题意;C、 铁生锈消耗氧气,左侧压强减小,甲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D、 乙装置中铁钉锈蚀不明显,液面变化不明显 ,不符合题意;故选A。14.(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若整个过程不计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空气阻力,则小石块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 )A.小石块在C点时,它具有的机械能最小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少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A→B:小石块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小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石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石块的动能。B→D: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大于弹力,小石块加速运动。D点:瞬间小石块的重力和弹力相等,两个力是平衡力,由于惯性要继续向下运动。D→C: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弹力大于重力,小石块减速运动。【解答】A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弹性形变不断增大,所以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小石块机械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C点时,小石块的机械能最小,故A正确,C错误;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橡皮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小石块不受弹力的作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D、如下图所示,B点→D点: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大于弹力,小石块加速运动,小石块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石块在D点瞬间小石块的重力和弹力相等,两个力是平衡力,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答案为:A。15.(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C.小滑块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答案】B【知识点】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1)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A、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B错误;C、小滑块在滑动时机械能守恒,A点和B点等高,重力势能相等,所以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故C正确;D、小滑块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起点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6.(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利用 可以进一步的定量比较稀盐酸和食醋的酸性强弱。【答案】(1)可以(2)肥皂水(3)pH试纸或酸度计【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的知识以及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该花汁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不同,故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2)蚁酸具有酸性,故需要涂抹碱性的物质,肥皂水具有弱碱性,故可以涂抹肥皂水,而烧碱、石灰水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涂抹;(3) 利用pH试纸或酸度计可以进一步的定量比较稀盐酸和食醋的酸性强弱。17.(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其本质是:狗把自身 J的化学能转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答案】(1)运动状态(2)500焦;500【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根据W=Fs求功;【解答】(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2)狗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雪橇运动5米,W=Fs=100牛×5米=500焦;其本质是:狗把自身500J的化学能转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18.(2024九上·长兴期中)盐酸、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如图所示是探究酸的性质的实验。(1)通过实验一,小明得出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则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实验二中,溶液甲能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其本质是对稀盐酸与稀硫酸中的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鉴别。(3)如图乙是实验三中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前后溶液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 ”代表的离子是 。【答案】(1)红色褪去或试管中溶液呈现无色(2)阴离子(3)H+或氢离子【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3)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滴入的红色溶液变成无色,证明酸能与碱反应。(2)实验二中,溶液甲为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3)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实质是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则“”代表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19.(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舟参加“过山车模型挑战赛”活动。具体要求如下:Ⅰ.将小车置于初始位置后松手,小车沿轨道滑落,最终能越过陡坡到达地面。Ⅱ.陡坡高度越高,则最终成绩越好。(1)如图甲为小舟设计的模型示意图,为完成要求Ⅰ,图中C点的高度需低于A点,其理由是 ;(2)在对制作的模型进行测试时发现,小车未能越过C点。为此,小舟重新设计并制作装置(如图乙,小车与弹簧并未连接)。使用时, (写出小舟的操作要求),最终成功完成挑战。(3)为提高挑战成绩,小舟提升图乙装置中C点的高度。为保证挑战成功,在不更换小车和轨道材料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答案】(1)机械能不守恒(2)向左推动小车,使弹簧压缩至某位置后松手(3)弹簧压缩更短【知识点】过山车模型;机械能守恒20.(2024九上·长兴期中)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表一物质的溶解度(20℃)物质 NaOH Ca(OH)2 CaCO3 Na2CO3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21.5表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20℃)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1)分析表一、表二可知,在20℃时Ca(OH)2固体的溶解性等级为 。(2)在没有指示剂的前提下,若利用表中物质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最合适的物质是 。(3)结合数据,说明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答案】(1)微溶(2)碳酸钙(3)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溶解性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分析;(2)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分析;(3)根据碳酸钙难溶,碳本钠易溶分析。【解答】(1) 在20℃时Ca(OH)2固体的溶解度为0.165克,属于微溶。(2)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在没有指示剂的前提下,若利用表中物质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最合适的物质是碳酸钙。(3) 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所以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1)微溶;(2)碳酸钙;(3)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21.(2024九上·长兴期中)我国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完成取证试飞。C919中包含了30个规格、600余件铝合金材料,是飞机的关键结构件。(1)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科学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甲实验出现的现象是 。经仔细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三个实验中只需选做其中2个实验即可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择的2个实验是 。【答案】(1)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2)铝片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转化为无色;甲和乙【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2)金属铝能够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由于铝的活泼性小于镁,所以铝与氯化镁不能发生反应,铜的活泼性小于铝,铜与氯化铝不能发生反应。【解答】(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2)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Cl2=2AlCl3+3Cu,甲试管中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转化为无色,铝能够置换铜,能够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铝不能置换镁,乙试管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小于镁;丙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铜不能置换铝,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要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只需做甲和乙两个实验即可。22.(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该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2)若实验时测得试管A(包括试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值为m,则m的值等于 。a.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b.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c.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答案】(1)一氧化碳(2)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了还原性进行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1)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了还原性;(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实验时测得试管A(包括试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值为m,则m的值等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故答案为:b;23.(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舟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1)本实验中,将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通过 来反映,此方法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 法。(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球陷入沙面的深度;转换(2)当所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无关【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1)实验中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铅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用到转换法;(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物体质量;(3)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运动路径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运动路径;【解答】(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2)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比较C、D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4.(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结论与解释: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 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反思交流: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2)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进行实验: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食醋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 溶液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该实验方案中有两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是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是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 。【答案】(1)有机;溶剂的种类(2)Na2CO3;①③;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白色污染、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探究的目的是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结合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柠檬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白色污染。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同时还是一味中药材,可回收制作柠檬茶或作中药材等。(2)实验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故②③可分别与酸性、碱性溶液混合,食醋、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其化学式分别是CH3COOH、Na2CO3。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①③。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说明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25.(2024九上·长兴期中)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1)①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 (填“伸入瓶内”或“放在瓶口”)。(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秒。【答案】(1)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或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放在瓶口(3)200【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①根据装置A、装置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3)根据图2中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解答】(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B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则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原因是由于隔绝氧气;(3)由图可知,100秒时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300秒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则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300秒-100秒=200秒。26.(2024九上·长兴期中)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舟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舟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舟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2)FeS(3)人体胃液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FeS反应生成【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来分析;(2)根据黑色物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3)根据黑色物质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Fe2+,可被人体肠道吸收和利用来分析。【解答】 (1)由图可知,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说明该黑色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2)由图可知,黑色物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黑色物质中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其化学式可能是FeS。(3)胃中含有盐酸,蛋黄中的黑色物质在经过人体消化道胃、肠时,会被反应转化为Fe2+吸收。27.(2024九上·长兴期中)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信息检索】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提出问题】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含有铵盐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实验步骤】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③接通电源,用红热电阻丝点燃残渣。【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实验结论】霾中还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答案】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钡溶液;;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它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准备】根据铵盐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进行分析;【实验结论】根据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交流研讨】根据霾中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与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实验准备】方案二:雾霾中含有硫酸盐可以先加水溶解,过滤掉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含有霾中含有黑碳,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观察到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交流研讨】根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霾中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与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28.(2024九上·长兴期中)一位攀岩者体重是60千克,背着质量为8千克的背包,用了2分钟登上一峭壁,此时攀岩者与起始点高度相差15米。试回答下列问题:(1)攀岩者对背包做了多少功 (2)在这个过程中,攀岩者做功的总功率是多大 【答案】(1)解:攀岩者对背包做功(2)解:攀岩者做的功总总,则攀岩者做功的功率。【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用W包=G包h=m包gh计算攀岩者对背包做的功;(2)用W人=G人h=m人gh计算攀岩者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用计算攀岩者做功的功率。29.(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用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能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并添加发泡剂,混入后能产生大量泡沫。【设计制作】如图所示:以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为器材;以浓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为药品、制作灭火器。【评价量表】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一:喷射距离 大 较大 小二:泡沫的量 泡沫多、均匀 泡沫多、不均匀 泡沫少、不均匀三:制作成本 反应物恰好反应 反应物少量剩余 反应物大量剩余【产品评价】(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 (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便于 (从灭火条件回答),灭火效果好。(3)将含有5.3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20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等级,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隔绝空气(3)解: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解得因为20g>10g,所以该项目不符合优秀标准。【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来分析解答;(2)根据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来分析解答;(3)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再与题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0.(2024九上·长兴期中)日晒盐(如图甲)因口味发苦而逐渐淡出我们餐桌。其发苦的原因在于:除海水中主要成分NaCl外还富含有苦味的为了测定“日晒盐”中氯化镁的含量,小明开展了如下实验:取m1克日晒盐制成溶液,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化学方程式:(1)NaCl咸味,发苦,氯化镁苦味是由 离子决定。(2)为确保完全反应,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最好到D点,此时对应的溶质为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计算氯化镁的含量:a%=(m2/m1)×100%。请判断小明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镁(2)碳酸钠、氯化钠(3)不正确,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分析】 (1)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镁都有氯离子,NaCl咸味,MgCl2发苦来分析解答;(2)根据Mg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氯化钠,D点时碳酸钠过量来分析解答;(3)根据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来分析解答。【解答】 (1)氯化钠和氯化镁都有氯离子,NaCl咸味,MgCl2发苦,说明不是有氯离子决定,则氯化镁的苦味是由镁离子决定;(2)Mg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碳酸钠的质量到D点时,碳酸钠过量,则此时对应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3)由图乙可知,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故氯化镁的含量不能用题中的算式进行计算,因此小明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理由是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31.(2024九上·长兴期中)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其航天日的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巡天探宇的脚步从未停歇。(1)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氧化铁反应C.与盐酸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天宫课堂的“太空冰雪实验”中用到了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它在太空中形成液体球态,当用带有结晶核的绳子接触液球,它就会瞬间变成“冰球”。现将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该溶液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3)在航天探测器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方法一:火法炼铜:方法二:湿法炼铜: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二更好的原因是除了减少空气污染之外,还有 的优点。【答案】(1)B(2)56.5%(3)耗能少或安全或操作简便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3)方法一:条件需要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硫,方法二:常温就能进行且不产生污染物。【解答】 (1)A、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氢氧化锂不能与氧化铁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锂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些盐和碱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锂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锂,故选项说法正确。(2)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所以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3)方法一:条件需要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方法二:常温就能进行且不产生污染物,故方法二更好,能耗低、没有二氧化硫产生。32.(2024九上·长兴期中)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甲所示。(1)“溶铜”时,加入空气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 (3)“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式为 。物质X可用于上述 工序。(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乙可知,温度应控制在 (填字母)内。a.45~49℃ b.50~52℃ c.53~55℃ d.56~60℃【答案】(1)(2)过滤(3)H2SO4;溶铜和酸洗(4)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铜与氧气在酸性环境下反应生成硫酸铜,过滤出杂质,得到硫酸铜溶液,置换出的铜在“制箔”中变为铜箔,然后铜硫酸、水进行洗涤,最后进行抗氧化处理,得到产品铜箔,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溶铜”时,加入空气的目的是;(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过滤;(3)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2Cu、2S、10O、4H,反应后2Cu、2O;故2个X中含有2S、8O、4H,化学式为H2SO4;物质X可用于溶铜和酸洗工序。(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55℃左右,故选C。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养监测试卷(1.1-3.3)1.(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是舟山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C. D.2.(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准备为同学们表演节目,经过讨论方案如下: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盐酸画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然后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待晾干后,向画面喷洒石蕊试液,结果将出现( )A.紫花红叶 B.红花紫叶 C.红花蓝叶 D.蓝花红叶3.(2024九上·长兴期中)长征五号系列新一级运载火箭发动机“液发77”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并且非常环保,因为其燃料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在物质分类上,水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4.(2024九上·长兴期中)新能源电动车(如图)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 )A.电能 B.化学能 C.机械能 D.电磁能5.(2024九上·长兴期中)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则新鲜肉在逐渐变质过程中酸性变化趋势是(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pH 5.8~6.2 6.3~6.6 >6.6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6.(2024九上·长兴期中)思维导图有利于系统地归纳整理知识。如图为硫酸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金属为Mg和Cu,分别加入稀硫酸中,金属表面都能产生气泡B.若金属氧化物是Fe2O3,可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C.若碱为NaOH,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若盐为Na2CO3,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7.(2024九上·长兴期中)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浓硫酸滴在纸片上:纸片无明显变化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8.(2024九上·长兴期中)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①Zn+H2SO4=ZnSO4+H2↑②ZnO+H2SO4=ZnSO4+H2O③Zn(OH)2+H2SO4=ZnSO4+2H2O④ZnCO3+H2SO4=ZnSO4+H2O+CO2↑对这四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反应③实质是Zn2+和SO42-的反应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9.(2024九上·长兴期中)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A 稀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去金属表面的锈B 熟石灰 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C 氢氧化钠固体 易潮解 干燥二氧化硫气体D 甲烷 可燃性 作燃料A.A B.B C.C D.D10.(2024九上·长兴期中)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某同学给出了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和稀硫酸反应也可制取氢气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11.(2024九上·长兴期中)土壤肥量有一定的标准,技术人员测定了某块耕地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测定结果如表,则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含氮 含磷 含钾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耕地测定结果(g/kg) 0.4 0.38 13.6A.Ca3(PO4)2 B.(NH4)2SO4 C.K2CO3 D.KNO312.(2024九上·长兴期中)体育中考测试时,小科选择了引体向上的项目,如图所示。他想要粗略测量自己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科学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 )A.自身的质量 B.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C.单杠的高度 D.完成“引体向上”的时间13.(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科用细线将两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液面高度相同的甲、乙密闭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两个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及液面变化,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更明显B.乙装置中铁钉的锈蚀程度更明显C.甲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D.乙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14.(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若整个过程不计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空气阻力,则小石块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 )A.小石块在C点时,它具有的机械能最小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少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15.(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C.小滑块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16.(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请分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利用 可以进一步的定量比较稀盐酸和食醋的酸性强弱。17.(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其本质是:狗把自身 J的化学能转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18.(2024九上·长兴期中)盐酸、硫酸都是重要的酸,如图所示是探究酸的性质的实验。(1)通过实验一,小明得出酸能与碱反应的结论,则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实验二中,溶液甲能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其本质是对稀盐酸与稀硫酸中的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鉴别。(3)如图乙是实验三中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前后溶液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 ”代表的离子是 。19.(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舟参加“过山车模型挑战赛”活动。具体要求如下:Ⅰ.将小车置于初始位置后松手,小车沿轨道滑落,最终能越过陡坡到达地面。Ⅱ.陡坡高度越高,则最终成绩越好。(1)如图甲为小舟设计的模型示意图,为完成要求Ⅰ,图中C点的高度需低于A点,其理由是 ;(2)在对制作的模型进行测试时发现,小车未能越过C点。为此,小舟重新设计并制作装置(如图乙,小车与弹簧并未连接)。使用时, (写出小舟的操作要求),最终成功完成挑战。(3)为提高挑战成绩,小舟提升图乙装置中C点的高度。为保证挑战成功,在不更换小车和轨道材料的前提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20.(2024九上·长兴期中)物质的溶解度不同,用途也不同。表一物质的溶解度(20℃)物质 NaOH Ca(OH)2 CaCO3 Na2CO3溶解度/克 109 0.165 0.0014 21.5表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级(20℃)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1)分析表一、表二可知,在20℃时Ca(OH)2固体的溶解性等级为 。(2)在没有指示剂的前提下,若利用表中物质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最合适的物质是 。(3)结合数据,说明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21.(2024九上·长兴期中)我国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完成取证试飞。C919中包含了30个规格、600余件铝合金材料,是飞机的关键结构件。(1)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科学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个实验。甲实验出现的现象是 。经仔细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三个实验中只需选做其中2个实验即可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择的2个实验是 。22.(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该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2)若实验时测得试管A(包括试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值为m,则m的值等于 。a.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b.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c.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23.(2024九上·长兴期中)小舟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1)本实验中,将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通过 来反映,此方法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 法。(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3)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选填:“有关”或“无关”)24.(2024九上·长兴期中)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结论与解释: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 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反思交流: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2)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进行实验: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食醋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 溶液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该实验方案中有两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是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是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 。25.(2024九上·长兴期中)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1)①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 (填“伸入瓶内”或“放在瓶口”)。(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秒。26.(2024九上·长兴期中)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舟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舟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舟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27.(2024九上·长兴期中)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信息检索】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提出问题】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 取5g样品,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含有铵盐方案二 取5g样品,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硫酸盐【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实验步骤】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③接通电源,用红热电阻丝点燃残渣。【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实验结论】霾中还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28.(2024九上·长兴期中)一位攀岩者体重是60千克,背着质量为8千克的背包,用了2分钟登上一峭壁,此时攀岩者与起始点高度相差15米。试回答下列问题:(1)攀岩者对背包做了多少功 (2)在这个过程中,攀岩者做功的总功率是多大 29.(2024九上·长兴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学习】用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反应能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并添加发泡剂,混入后能产生大量泡沫。【设计制作】如图所示:以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为器材;以浓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为药品、制作灭火器。【评价量表】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一:喷射距离 大 较大 小二:泡沫的量 泡沫多、均匀 泡沫多、不均匀 泡沫少、不均匀三:制作成本 反应物恰好反应 反应物少量剩余 反应物大量剩余【产品评价】(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 (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便于 (从灭火条件回答),灭火效果好。(3)将含有5.3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20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等级,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2024九上·长兴期中)日晒盐(如图甲)因口味发苦而逐渐淡出我们餐桌。其发苦的原因在于:除海水中主要成分NaCl外还富含有苦味的为了测定“日晒盐”中氯化镁的含量,小明开展了如下实验:取m1克日晒盐制成溶液,慢慢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化学方程式:(1)NaCl咸味,发苦,氯化镁苦味是由 离子决定。(2)为确保完全反应,加入碳酸钠的质量最好到D点,此时对应的溶质为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计算氯化镁的含量:a%=(m2/m1)×100%。请判断小明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1.(2024九上·长兴期中)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其航天日的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巡天探宇的脚步从未停歇。(1)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氧化铁反应C.与盐酸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天宫课堂的“太空冰雪实验”中用到了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它在太空中形成液体球态,当用带有结晶核的绳子接触液球,它就会瞬间变成“冰球”。现将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该溶液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3)在航天探测器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方法一:火法炼铜:方法二:湿法炼铜: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二更好的原因是除了减少空气污染之外,还有 的优点。32.(2024九上·长兴期中)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甲所示。(1)“溶铜”时,加入空气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 (3)“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式为 。物质X可用于上述 工序。(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乙可知,温度应控制在 (填字母)内。a.45~49℃ b.50~52℃ c.53~55℃ d.56~60℃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剪纸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舟山渔民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舟山木船制作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老酒酿制时,糖类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盐酸画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然后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待晾干后,向画面喷洒石蕊试液,画的花朵部分接触石蕊试液后会显示红色,画的叶子部分则会显示蓝色,结果将出现“红花蓝叶”。故答案为:C。3.【答案】A【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2)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3)碱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4)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解答】水的化学式为H2O,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答案】B【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解答】 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化学能,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增加,酸性变弱;故答案为:B。6.【答案】C【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不变化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的碱性分析;D、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解答】A、铜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不能生成 FeSO4 ,不符合题意;C、 若碱为NaOH,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溶液呈无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符合题意;D、 若盐为Na2CO3,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C【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纸片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会观察到纸片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分析;C、根据酸和碱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D、根据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分析。【解答】A、 反应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B、 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符合题意;C、 反应③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符合题意;D、 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C【知识点】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故A正确;B、熟石灰显碱性,因此可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故B正确;C、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故C错误;D、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酒精可用作燃料,故D正确;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氧化物【解析】【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C、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故答案为:D。11.【答案】D【知识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地缺少氮和钾元素,应补充氮、钾元素的肥料分析。【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氮和钾元素缺少,应补充氮、钾元素的肥料。A、 Ca3(PO4)2 为磷肥,不符合题意;B、 (NH4)2SO4 为氮肥,不符合题意;C、 K2CO3 为钾肥,不符合题意;D、 KNO3 为含氮和钾的复合肥,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引体向上其实就是克服身体重力做功,根据W=Gh和功率的计算式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解答】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需要测出自身的质量、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及完成的时间,与单杠的高度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答案】A【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甲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乙中不接触水,铁钉生锈是铁、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解答】A、甲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乙中不接触水,甲装置中铁钉锈蚀程度更明显,符合题意;B、 乙装置中铁钉因不接触水,锈蚀程度不明显 ,不符合题意;C、 铁生锈消耗氧气,左侧压强减小,甲装置中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D、 乙装置中铁钉锈蚀不明显,液面变化不明显 ,不符合题意;故选A。14.【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A→B:小石块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小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石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石块的动能。B→D: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大于弹力,小石块加速运动。D点:瞬间小石块的重力和弹力相等,两个力是平衡力,由于惯性要继续向下运动。D→C: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弹力大于重力,小石块减速运动。【解答】A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弹性形变不断增大,所以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小石块机械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小石块的机械能减小,C点时,小石块的机械能最小,故A正确,C错误;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橡皮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小石块不受弹力的作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变,故B错误。D、如下图所示,B点→D点: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重力大于弹力,小石块加速运动,小石块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石块在D点瞬间小石块的重力和弹力相等,两个力是平衡力,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错误;故答案为:A。15.【答案】B【知识点】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1)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A、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B错误;C、小滑块在滑动时机械能守恒,A点和B点等高,重力势能相等,所以从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B点,故C正确;D、小滑块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起点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16.【答案】(1)可以(2)肥皂水(3)pH试纸或酸度计【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的知识以及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该花汁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不同,故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2)蚁酸具有酸性,故需要涂抹碱性的物质,肥皂水具有弱碱性,故可以涂抹肥皂水,而烧碱、石灰水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涂抹;(3) 利用pH试纸或酸度计可以进一步的定量比较稀盐酸和食醋的酸性强弱。17.【答案】(1)运动状态(2)500焦;500【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根据W=Fs求功;【解答】(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2)狗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牛,雪橇运动5米,W=Fs=100牛×5米=500焦;其本质是:狗把自身500J的化学能转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18.【答案】(1)红色褪去或试管中溶液呈现无色(2)阴离子(3)H+或氢离子【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3)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稀硫酸中,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滴入的红色溶液变成无色,证明酸能与碱反应。(2)实验二中,溶液甲为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3)稀硫酸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实质是锌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分子,则“”代表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19.【答案】(1)机械能不守恒(2)向左推动小车,使弹簧压缩至某位置后松手(3)弹簧压缩更短【知识点】过山车模型;机械能守恒20.【答案】(1)微溶(2)碳酸钙(3)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溶解性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分析;(2)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分析;(3)根据碳酸钙难溶,碳本钠易溶分析。【解答】(1) 在20℃时Ca(OH)2固体的溶解度为0.165克,属于微溶。(2)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在没有指示剂的前提下,若利用表中物质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最合适的物质是碳酸钙。(3) 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所以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1)微溶;(2)碳酸钙;(3)碳酸钙难溶,碳酸钠易溶,用澄清石灰水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用氢氧化钠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21.【答案】(1)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2)铝片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转化为无色;甲和乙【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1)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2)金属铝能够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由于铝的活泼性小于镁,所以铝与氯化镁不能发生反应,铜的活泼性小于铝,铜与氯化铝不能发生反应。【解答】(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2)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Cl2=2AlCl3+3Cu,甲试管中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转化为无色,铝能够置换铜,能够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铝不能置换镁,乙试管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小于镁;丙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铜不能置换铝,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要验证铝、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只需做甲和乙两个实验即可。22.【答案】(1)一氧化碳(2)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了还原性进行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1)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表现出了还原性;(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实验时测得试管A(包括试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值为m,则m的值等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故答案为:b;23.【答案】(1)球陷入沙面的深度;转换(2)当所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无关【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1)实验中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铅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用到转换法;(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物体质量;(3)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运动路径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运动路径;【解答】(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2)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比较C、D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4.【答案】(1)有机;溶剂的种类(2)Na2CO3;①③;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白色污染、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探究的目的是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结合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柠檬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白色污染。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同时还是一味中药材,可回收制作柠檬茶或作中药材等。(2)实验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故②③可分别与酸性、碱性溶液混合,食醋、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其化学式分别是CH3COOH、Na2CO3。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第一组对照实验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①③。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说明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25.【答案】(1)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或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移开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放在瓶口(3)200【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①根据装置A、装置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3)根据图2中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解答】(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B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则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②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原因是由于隔绝氧气;(3)由图可知,100秒时氧气体积分数降到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300秒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90%,则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300秒-100秒=200秒。26.【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2)FeS(3)人体胃液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FeS反应生成【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来分析;(2)根据黑色物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3)根据黑色物质和胃中的盐酸反应生成Fe2+,可被人体肠道吸收和利用来分析。【解答】 (1)由图可知,将蛋黄放入水中,黑色物质没有变化,说明该黑色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2)由图可知,黑色物质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硫化氢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黑色物质中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其化学式可能是FeS。(3)胃中含有盐酸,蛋黄中的黑色物质在经过人体消化道胃、肠时,会被反应转化为Fe2+吸收。27.【答案】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钡溶液;;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它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实验准备】根据铵盐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进行分析;【实验结论】根据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交流研讨】根据霾中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与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实验准备】方案二:雾霾中含有硫酸盐可以先加水溶解,过滤掉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含有霾中含有黑碳,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观察到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交流研讨】根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霾中可能含有不溶性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与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28.【答案】(1)解:攀岩者对背包做功(2)解:攀岩者做的功总总,则攀岩者做功的功率。【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用W包=G包h=m包gh计算攀岩者对背包做的功;(2)用W人=G人h=m人gh计算攀岩者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用计算攀岩者做功的功率。29.【答案】(1)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隔绝空气(3)解: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则解得因为20g>10g,所以该项目不符合优秀标准。【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来分析解答;(2)根据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来分析解答;(3)根据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再与题中数据进行比较即可。【解答】(1)从指标一考虑,用浓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做反应物,而不是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2)指标二把“泡沫多、均匀”定为优秀级的原因是“泡沫多、均匀”便于隔绝空气,灭火效果好;30.【答案】(1)镁(2)碳酸钠、氯化钠(3)不正确,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解析】【分析】 (1)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镁都有氯离子,NaCl咸味,MgCl2发苦来分析解答;(2)根据Mg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氯化钠,D点时碳酸钠过量来分析解答;(3)根据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来分析解答。【解答】 (1)氯化钠和氯化镁都有氯离子,NaCl咸味,MgCl2发苦,说明不是有氯离子决定,则氯化镁的苦味是由镁离子决定;(2)Mg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碳酸钠的质量到D点时,碳酸钠过量,则此时对应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3)由图乙可知,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故氯化镁的含量不能用题中的算式进行计算,因此小明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理由是m2为生成碳酸镁的质量,而不是氯化镁的质量。31.【答案】(1)B(2)56.5%(3)耗能少或安全或操作简便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3)方法一:条件需要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硫,方法二:常温就能进行且不产生污染物。【解答】 (1)A、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氢氧化锂不能与氧化铁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锂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些盐和碱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锂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锂,故选项说法正确。(2)130g乙酸钠加入100g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再冷却至20℃,且没有晶体析出,所以乙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为:;(3)方法一:条件需要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方法二:常温就能进行且不产生污染物,故方法二更好,能耗低、没有二氧化硫产生。32.【答案】(1)(2)过滤(3)H2SO4;溶铜和酸洗(4)C【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解析】【分析】铜与氧气在酸性环境下反应生成硫酸铜,过滤出杂质,得到硫酸铜溶液,置换出的铜在“制箔”中变为铜箔,然后铜硫酸、水进行洗涤,最后进行抗氧化处理,得到产品铜箔,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溶铜”时,加入空气的目的是;(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过滤;(3)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2Cu、2S、10O、4H,反应后2Cu、2O;故2个X中含有2S、8O、4H,化学式为H2SO4;物质X可用于溶铜和酸洗工序。(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355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55℃左右,故选C。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养监测试卷(1.1-3.3)(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素养监测试卷(1.1-3.3)(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