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语文参考答案1.(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错,未然变己然。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并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2.(3分)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评价。A项“借代修辞”错,应是比喻修辞。“踩刹车”比喻嫦娥六号返回时降速,“打水漂”比喻嫦娥六号进入大气层后又向上“跳出”大气层。“开伞花”比喻嫦娥六号在近地10公里时打开降速伞。3.(3分)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B项错。该项是某大学为迎接新年而举办的常规活动,属于学校建设,不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4.(4分)①得益于国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尊重科研活动自身规律。②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领域。③得益于国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务实有效的人才政策。(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对两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5.(6分)①交代了嫦娥六号自升空到返回地球的具体时间。②嫦娥六号从升空到返回,间隔时间短,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实现了技术突破,技术精湛。③表达了作者对我国探月工程取得成功的欣喜和自豪之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6.(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第④处列举的数字表明参加修建铁路的战士年龄跨度大。他们为了祖国的三线建设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深受后人景仰,没有“痛苦”的意思。7.(3分)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项“通过对比”错,并无对比。8.(4分)①丰富文章内容:通过对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场景的描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②突出人物形象:插叙部分通过点面、虚实结合,介绍了罗四哥、吴三珍等铁路建设者,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③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插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6月25日,嫦娥六号回家了!从月球高速飞向地球可谓风驰电掣,如何减速成为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回家的关键。返回阶段在太空上演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的“打水漂”。太空“打水漂”的科技术语为“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首先嫦娥六号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从“亲近”地球变为远离地球,向上“跳出”大气层,就像打了一个水漂。专家指出,数千公里大气层的阻力,以及航天器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消耗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能量,使返回器穿出大气层时的速度降到第一宇宙速度(约9千米/秒)以下,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的条件。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它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踩刹车”“打水漂”后,近地0公里高度时,它又“开伞花”,再次减速以安全落地。在国际上,探月任务的成功率只有一半左右。我国探月工程自立项以来,交出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连战连捷、100%圆满成功的答卷,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要到月背取土,必须攻克“潮汐锁定”效应带来的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无法通信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提前按计划建好“鹊桥”中继星通信基站。5月3日出征,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之后,完成智能快速采样,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嫦娥六号因为在月背表采时留下的图案与“中”字相像,用玄武岩纤维特制的五星红旗成功展开,迅速引发热议。6月4日,嫦娥六号从月背起飞返回,经历13天环月等待,于6月25日重返地球。得益于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国柱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三大技术突破,如今,嫦娥六号已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携带月壤顺利返回,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但“嫦娥奔月”的故事未完待续。随后,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仪式,将嫦娥六号采集到的19353克月背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中国高校,巴基斯坦等国家分配到了这些珍贵的月壤和岩石样本。在不远的未来,它将帮助我们解开更多有关月球和宇宙的谜题。同时,这一成就也将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摘编自中青网,有删改)材料二:科技创新本就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颠覆性科技创新更为艰难,既需要皓首穷经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夺目的天分,可谓“九死一生”,可遇而不可急求,唯有久久为功并取得关键性突破,才有可能柳暗花明、渐臻堂奥,实现“从0到1”的跨越,成就创新发展之辉煌。积跬步以致千里,汇涓滴而成江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必须坚定创新发展自信。创新自信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守株待兔,而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是干出来、拼出来的,更是文化自信之基础的民族自信的具体体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制胜法宝。万水千山,道不远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必须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只有固本强基,才能根深叶茂。科技创新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只有夯实基础,厚植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培育文理兼修的民族基因,才能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摘自黄维《创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材料三: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摘自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竅国★ 秘密 ★ 因涉及考试内容,请老师妥善保管,避免泄漏2024~2025 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语 文·双向细目表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内容 难度 核心素养1 客观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易 语言、思维2 客观题 3 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评价 中 语言、思维3 客观题 3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易 语言、思维4 主观题 4 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易 语言、文化、思维5 主观题 6 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易 语言、思维6 客观题 3 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易 语言、思维、审美7 客观题 3 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中 语言、思维8 主观题 4 对插叙这种叙事方式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易 语言、思维9 主观题 6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难 语言、思维、审美10 客观题 3 文言断句 易 语言11 客观题 3 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 难 语言12 客观题 3 文意理解 中 语言、思维13 主观题 8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中 语言14 主观题 3 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难 语言、思维15 客观题 3 内容、手法、情感的理解分析 中 语言、思维、审美16 主观题 6 抒情手法分析 难 语言、思维、审美17 主观题 6 古诗文情境默写 易 语言、文化、审美18 客观题 3 语境中词义辨析 中 语言、文化19 主观题 4 错别字修改 易 语言、文化20 主观题 2 正确使用成语 中 语言、审美21 主观题 5 词语、标点表达效果 中 语言、思维22 主观题 6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中 语言、思维23 作文 60 新材料作文 中 语言、思维、审美命题 思想 达成目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5%±5% 60%±5% 92±5★ 秘密 ★ 因涉及考试内容,请老师妥善保管,避免泄漏本套试卷以《新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为导向,参照 2025 年八省联考命题思路,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命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所选材料力求贴近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2024~2025 学年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五)语文参考答案1.(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错,未然变已然。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并未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2.(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评价。A 项“借代修辞”错,应是比喻修辞。“踩刹车”比喻嫦娥六号返回时降速,“打水漂”比喻嫦娥六号进入大气层后又向上“跳出”大气层。“开伞花”比喻嫦娥六号在近地 10 公里时打开降速伞。3.(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材料强调的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B 项错。该项是某大学为迎接新年而举办的常规活动,属于学校建设,不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4.(4 分)①得益于国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尊重科研活动自身规律。②得益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领域。③得益于国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实施务实有效的人才政策。(答对一点得 2 分,任意答对两点得 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5.(6 分)①交代了嫦娥六号自升空到返回地球的具体时间。②嫦娥六号从升空到返回,间隔时间短,说明我国探月工程实现了技术突破,技术精湛。③表达了作者对我国探月工程取得成功的欣喜和自豪之情。(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6. (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第④处列举的数字表明参加修建铁路的战士年龄跨度大。他们为了祖国的三线建设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深受后人景仰,没有“痛苦”的意思。7.(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 项“通过对比”错,并无对比。8.(4 分)①丰富文章内容:通过对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场景的描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②突出人物形象:插叙部分通过点面、虚实结合,介绍了罗四哥、吴三珍等铁路建设者,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③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插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加连贯流畅。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1页(共 5页)④深化主题:深化文章的主题,讴歌了铁路建设者们响应国家号召,铸就了不朽的“三线精神”丰碑。(答对一点得 2 分,任意答对两点得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插叙这种叙事方式的理解和赏析能力。9.(6 分)①该句文字生动而充满温情,讴歌了铁路建设者们勇于奉献、建设祖国的三线精神。②三线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红杜鹃鲜艳欲滴,耀眼夺目”,象征着这种精神在新的时代将得到继承和发扬。③表达对三线建设先辈们的敬佩与景仰以及三线精神在新的时代将得到继承和发扬的期待与欣喜之情。(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3 分)CE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之”做“畏”的宾语,故断开。“鲜死焉”和后文的“多死焉”结构相同,形成对比,故断开。“水懦弱”是个完整的句子,故断开。意思是“百姓老远望着就会感到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而水本性柔弱,百姓随意地到水里去玩耍”。11.(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两个“从”意思是不相同的,“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中的“从”为“合纵,联合抗秦”的意思。12.(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仲弓向孔子询问为政之要,仲弓对“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怀有疑问,并非仲弓认为。13.(8 分)(1)(4 分)一旦执行刑罚已成事实,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吏要尽心尽意地审理各种案件。(2)(4 分)(大叔)于是出动军队围剿萑苻湖泽中的盗贼,把他们全杀了。盗贼才稍微得到了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壹”,一旦;“更”,改变。(每个得分点 1 分,语句通顺流畅 2 分)(2)得分点:“兴”,兴起,出动;“少”,稍微。(每个得分点 1 分,语句通顺流畅 2 分)14.(3 分)同:均主张治理国家要实行德政。异:①子产认为德政很难做到,不如实行“猛”的政策更有效。②孔子认为为政须德刑并用,但最好的办法是要加强教化,教育百姓要懂得礼制秩序,以违礼为耻,守礼为正。(同 1 分,异每点 1 分)15.(3 分)C 【解析】A 不是“抱病登亭”,而是“病后登快哉亭”;B 两人表现不一样,贺铸是病后频频把盏,杜甫是因病戒酒;D 诗人倚楼远望之景是实写,且是秋草入城。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2页(共 5页)16.(6 分)①间接抒情:触景生情,首联以雨后的回乡之路尘土不扬、清晰可见之景自然引发诗人的思归之情;借事抒情,颔联叙述诗人年老多病,又因思归不得而借酒浇愁,梦醒后只能倚楼远望之事来抒发内心的失落之情;借景抒情,颈联借黄昏时万物栖息、秋草衰败的景象抒发迟暮之感、思归之情;借典抒情,末句诗人化用李贺诗“秋风白”句,将秋风与白发联系起来,暗寓幽冷不平的迟暮之悲;②直接抒情:尾联用“故园”“又负黄华约”等直接抒发落寞感伤之情,强化了个人身世的深沉感慨。评分参考:第①点 4 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第②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 分)(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风清,秋月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夜深人未眠,碧水荡秋月/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镜水夜来秋月,如雪。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1 分,多字、少字、错字不给分。第(3)题如有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亦可给分。18.(3 分)B 【解析】A 项“零”表示(雨、泪等)落下,C 项表示草木凋落,D 项是指细碎的,小数目的,与“整”相对,B 项和文本的“零”都表示起始。19.(4 分)“题”改为“提”,“符”改为“副”,“簿”改为“薄”,“座”改为“坐”。【解析】这四个词语正确书写为:提名 名副其实 妄自菲薄 坐标点评分参考:找出一处错字给 1 分,改对一处给 1 分,任意改对两处给 4 分。20.(2 分)①失之交臂 ②耿耿于怀评分参考:每答出一个成语给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多字、少字、错字、非成语不给分。21.(5 分)①“意难平”指不能释怀,不甘心的感觉;②用词简洁凝练,意蕴丰富;③加引号是为了突出玩家因《黑神话:悟空》错失“最佳游戏”奖而遗憾、惋惜的感受。评分参考:第①点 1 分,第②点 2 分,第③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6 分)①语序不当,将“对中国游戏产业”调到“有了”的前面;②句式杂糅,去掉“为依托”;③语意重复,“审视”就是“仔细地看”,与“仔细地”重复,去掉“仔细地”。评分参考:改对一处给 2 分,三处 6 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3页(共 5页)23.(60 分)【写作提示】材料以《黑神话:悟空》中有关孙悟空取经的经典台词为切入点,包括“取经人”“踏上取经路”“抵达灵山”“踏碎凌霄”和“一去不回”等。这些关键词提示了作文可以围绕人生的目标、信念、挑战、勇气、突破自我等展开,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从而完成自我超越。考生写作时既要着眼于台词的丰富内涵又要立足于时代青年的身份,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关于个人成长的思考,也可谈谈如何看待人生的过程与结果等。评分标准参考: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表 达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分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 (7)意境深远3.有文采:(8)用词贴切 (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 1~2 分。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4页(共 5页)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仲弓向孔子问道:“我听说有了严酷的刑罚就不使用法制政令了,有了完善的法制政令就不必使用刑罚了。用严酷的刑罚而不使用政令和法制来统治民众的,是夏桀和商纣的时代;使用完善的政令法制而不使用刑罚来统治民众的,是周代成王和康王的时代。这是真的吗 ”孔子回答道:“圣人治理教化民众,必须把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才用政令法制。用刑罚来引导民众,并用刑罚来禁止他们,目的是不用刑。对那些教化后而不改变,引导他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的人,只好用刑罚来惩处。专用五刑来统治民众,也必须符合天意,执行刑罚无论罪行多轻也不能赦免。刑就是侀,侀就是已成事实不可改变的意思。一旦执行刑罚已成事实,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吏要尽心尽意地审理各种案件。”材料二:郑国子产有了病。他对大叔说:“我死后,你一定会执掌郑国的政治。只有具备高尚德行的人才能实行宽松的政策使百姓服从,次一点的办法是实行严厉的政策。就像大火猛烈,百姓老远望着就会感到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而水本性柔弱,百姓随意地到水里去玩耍,所以有很多人死在水里。由此看来,实行宽松的政策是很难的。”子产病了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大叔执掌政权,不忍心采用严厉的政策而选择宽松的政策。不久郑国的盗贼就多了起来,他们都聚集萑苻湖泽之中。大叔这才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如果早一点听从老人家的意见,不会达到这种地步。”于是出动军队围剿萑苻湖泽中的盗贼,把他们全杀了。盗贼才稍微得到了控制。孔子说:“好啊!政策宽松百姓就会轻视怠慢,百姓一旦轻视怠慢就用严格的政策纠正他们。政策太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马上实行宽松的政策。用宽松来调剂严厉、用严厉来辅佐宽松,政治就会安定。《诗经》上说:‘百姓够辛苦的了,希望得到安宁,施惠给京城的人,四方百姓也会归顺。’说的是要实行宽松政治。‘不要纵容奸诈的人,约束那些居心不良的人,要坚决镇压残暴,难道他们就不怕上天的惩罚吗 ’这几句说的是要用严厉的政治纠正不良。‘安抚远方的人,安抚身边的人,周王朝就会得到巩固和安宁。’这句说的是用中和的政策平定天下。《诗经》上又说:‘不急不缓,不柔不刚,施政宽松,百福降临。’这是宽猛中和的最高境界。”子产去世后,孔子听了这个消息,流着眼泪说:“这个人是有古代仁爱者的遗风。”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5页(共 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双向细目表.docx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答案.pdf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