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3月综合自主测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阅读(71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刷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撒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撒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那么,对戏刷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戏剧性内涵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dramati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c dramatismtheatrical theatricality比较的角度戏剧体诗之书写(与抒情戏剧表演之表达(与音乐、绘画、诗、言说(表达)方式雕塑等艺术的表达性相区别):人史诗的诗性相区别):代言体的表演时间性(戏刷情节的集中性空空间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时空制约间性与时间长度的限制)舞台所占的空间)语文试题(YL)小第1页-(共9页)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3月综合自主测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D。(材料一“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2.C。(“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更看重人的表演,更受空间性的制约,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错,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只能看出剧作家不是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主要创造者,但不能确定“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3.B。(.标示的是多元交叉融合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C.标示的是集中指向“戏剧性”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D.标示的是“情境范围内相互作用关系,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4.①要明确探讨范畴,分清“戏剧性”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②在戏剧的文本与演出的完整系统内理解“戏剧性”。③在戏剧的情境、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和动作中认识和把握“戏剧性”。(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5.①尤伊·艾亨瓦尔德的表述反映了只讲文学性不讲舞台性的倾向,②格洛托夫斯基则认为剧本在戏剧中处于最末,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③我认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偏重一端总是有失偏颇的,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文学性与舞台性的结合才是完整的戏剧性.(第①②每点1分,第③点2分。)6.D(“进入茫茫的沼泽地”是作者对创作困难的一种认知,不能体现“思想太勇猛')7.D(“展现了我从焦虑到平静的心态变化”错误,我的心情在这三天里并未变得平静)8.①由“我到“你的切换.突出了作者进入开头三天写作时内心活动的激越,体现出作者强烈的自责心理和自我反思、自我审视的意识,②如此切换,符合人物创作前到创作中的心理变化,让起笔创作的过程更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感同身受。(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9.(1)可以删去。①全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全文到“平静地坐下来“顺利地开始了”,内容上已是完整的整体,删除引文不影响内容的完整性,②这部分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第一段,文本内容与此文无关。③引文作为小说开头,用语含蓄深沉,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不一致(2)不可删去.①从上下文的联系看,全文的重点是创作的心路历程,而引文部分是作者能平静坐下,顺利开始创作的最有力佐证.②从内容思想上看,引文也是作者“开头要平静地进人,就是全书的总布局也应该按这个原则“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等创作原则和思想的体现。③从结构上看,全文按情绪的“平静一激荡一平静'的变化展开,引文与文章开头初到矿上时的心情、“四野美丽风光”形成呼应,体现心情平静的回归。④作者借小说开头的看似平静的景物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克服困难、完成写作的决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DP句意:昔日先生的国君准备授予给他宫职,让他来做国相,他推辞没有赴任,这可以说他有余贵。“先生君作主语,“授”作谓语,“之“政”作宾语,应在C处断开;“国相作“为”宾语,应在D处断开;“是”作主语,“有作谓语,“余贵”作宾语,应在F处断开11D【解析】D.“商朝诗歌错,《商颂》产生于商朝发源及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12B【解析】B.“黔娄死后她不伤心”错误,原文说“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可见,原文仅说黔娄的妻子安贫乐道,并没有说黔娄死后“她不伤心”,13.(1)先生因为为人端正不搞歪门邪道的缘故,才到了现在这个境地。活着的时候不搞歪门邪道,死后被子却斜着盖,这不是先生的本意.(“不邪”,不搞歪门邪道:“至于”,到:第三个“邪,同斜;“意”,本意。每点1分,大意1分共4分)语文答案(YL)1·(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雅礼中学25届高三3月综测语文.pdf 雅礼中学高三3月综测语文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