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8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明伦”“尽责”,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健全人格: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明伦”“尽责”,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核心素养目标】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6)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P66-68)
3、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
4、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67)
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节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第一节《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 下册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一)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生 活 观 察
负 荆 请 罪 的故事蕴含了以下传统美德:宽宏大量 、知错能改 、团结协作 、以大局为重 、勇于承认错误。这些美德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受到推崇,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观看下面的故事,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生 活 观 察
把握机会 :祖逖与刘琨共同立志报国,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坚持不懈 :故事强调了持之以恒地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闻鸡起舞
观看下面的故事,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闻鸡起舞》的故事蕴含了以下传统美德:
勤奋自律 :故事中的主人公祖逖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展现了勤奋和自律的精神。
珍惜时间 :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祖逖抓住这个时刻勤奋练习,体现了对时间的珍视。
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生 活 观 察
程门立雪
观看下面的故事,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程门立雪的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
这个成语源自《宋史·杨时传》,讲述了杨时和游酢在严寒的冬天,为了向老师程颐请教问题,不顾严寒和辛苦,在门外等待直到程颐醒来。
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典范。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笔 记
新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 下册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二)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P66-68)
1
2
3
4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的理解。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句话出自元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许衡的故事。这句话的核心意义在于强调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自律精神。
许衡的行为体现了他坚守内心的道德标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这种自律精神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坚守,也是对社会道德风气的维护 。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核心德育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孝 :指的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报答养育之恩。
悌 :指的是兄弟间的友爱和相互帮助,强调兄弟间的和谐
忠 :即忠诚,指的是对国家、对事业、对朋友的忠诚和尽心尽力。
信 :即信用,指的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守信用。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理解。
礼 :指的是遵守礼节,尊重他人,讲究行为举止的得体。
义 :指的是正义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公正无私。
廉 :即廉洁。廉洁的人不贪赃枉法,不谋私利。廉洁是为官之本,也是社会公正的基础。
耻 :指的是知耻,对违背道德的行为感到羞愧,有自尊自重的意识。
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 以违背道德为耻。
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3、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
笔 记
探究与分享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见到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见到不道德的人要自我反省。这句话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进步,通过观察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他人的错误来警示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阅读下面的古语,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体现:“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67)
笔 记
探究与分享
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这句诗的完整句式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的坚毅之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说的是当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应该不考虑自身的安危祸福,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不论生死。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具有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语,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
笔 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炎武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于《日知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繁荣和衰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这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会陷入衰败。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探究与分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阅读下面的古语,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探究与分享
“明 伦”
指的是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儒家文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明确人伦关系,即家庭、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相互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尽 责”
在明确了人伦关系之后,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儒家文化鼓励人们根据社会角色去行动,各尽其责,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中华传统美德强调“明伦”“尽责”
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尊重他人的身份和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
笔 记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让青春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6)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P66-68)
3、如何理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
4、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67)
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
1.中国文化年是我国在海外举办的旨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品牌活动,在此活动中,我们应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 )
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风尚
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
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2.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爱国精神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A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 下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