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科学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0cm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dm
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46℃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80cm,故A错误;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错误;
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38℃,故C错误;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故D正确。
故选D。
2.(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
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银甩回去。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其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小琪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改良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解答】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只是看到了景象,不是科学研究,故A符合题意;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科学研究,故B不符合题意;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科学研究,故C不符合题意;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科学研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来自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部分,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关键特征包括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自我不矛盾性。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证明是错误的,科学实验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并且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应该彼此之间没有矛盾。此外,科学的学习还涉及到对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的理解和区分。科学理论是指那些经过广泛验证能够解释广泛现象的解释,而科学定律则是描述在特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的陈述。
【解答】A 、科学探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 A 正确;
B 、对书本知识我们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要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 B 不正确;
C 、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故 C 正确;
D 、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善于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故 D 正确;
故选: B .
5.(2024七上·义乌月考)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6.(2024七上·义乌月考)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桌上酒精灯因打翻而着火时,马上用水浇灭
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可以先用较多水冲洗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观察细胞;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牢记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安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解答】A.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而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故A错误;
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碱有腐蚀性,如果将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起到润滑作用,故C正确;
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上·义乌月考) 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下面是四位同学记录的数据。 小科:18.75 cm,小甬:18.76cm,小真:18.75cm,小智:18.74cm。 则有关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小甬和小真的测量结果正确
B.只有小智的测量结果不正确
C.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正确
D.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肯定相同,那么测量结果的准确值部分应该相同,只是估读值部分不同。根据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可知,他们的准确值部分相同,只有估读值不同,因此他们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和38.6℃,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  )
A.36.8℃ 38.6℃ B.37.5℃ 38.6℃
C.36.8℃ 37.5℃ D.37.5℃ 37.5℃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时,里面的水银柱缩小,会从这个位置断开,从而保证示数不变。据此可知,只有温度升高时示数才会发生改变,等于或低于它原来的示数时将示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可知,36.8℃低于原来的示数37.5℃,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保持37.5℃不变。而38.6℃高于37.5℃,则示数会升高,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38.6℃。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2024七上·义乌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
故选A。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 A.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拉的很松,刻线间的距离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自动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 A.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分度值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A错误;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测量结果正确,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
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C.0.5毫米=0.5毫米×1000微米=500微米
D.1.8米=1.8×1000=1800毫米
【答案】B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也就是要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纳米和微米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故A错误;
B.升化毫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为1000,且将单位毫升写在进率的后面,故B正确;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2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
故选C.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研究“变扁了的乒乓球如何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了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的看法,这应该属于实验中的(  )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建立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解答】有的同学提出了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的看法,这一环节它是因为研究“变扁了的乒乓球如何复原”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意思是假设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因此属于实验中的建立假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由无光和阴暗与潮湿两个变量。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
【解答】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
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
故选C。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意义应尊重实验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解答】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重复试验,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
故选A。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主要考察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的加热.
【解答】实验室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手摸药品,不能口尝药品,不能直接凑近闻药品,A、B不对;
实验室液体药品取用: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立与桌面,D不对
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朝向人等,
故答案为:C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解答】CD、应将三角尺的直角边与长刻度尺以及小球紧贴,故CD错误;
AB、B中小球没有对准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A中小球对准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定量的气体,温度越高,气压越大。
【解答】外界气温升高,导致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将管内液体向外压出,所以管内液面由B位置下降至A位置。
故答案为:A。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间里空气温度 B.沸水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温度 D.以上都错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一定要将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解答】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温度计内的水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于水银接触沸水的时间较短,所以吸收的热量较少,水银的温度只有50℃,所以此时的读数是水银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解答】同样是回答池塘里的水有几桶的问题,使用不同大小的桶,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说明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故答案为:D。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视野中物像在什么方向,就要将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才能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
【解答】A、由图可知,③是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⑤是粗准焦螺旋,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玻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二中物像在视野左侧,物体实际在右侧,所以应向左侧移动玻片,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故C符合题意;
D、从图三到图四,放大倍数变大,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用显微镜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出现以下问题时,对策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决对策
A 视野太暗 使用大光圈与凹面反光镜
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用吸水纸擦拭目镜
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 重新制作临时装片
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 调节细准焦螺旋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解答】A.视野太暗,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正确;
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说明有气泡,应该重新钙片,或者重新制作临时装片,B错误;
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可能是撕的太厚,或者是没有展平,所以要重新制作临时装片,C正确;
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正确;
故答案为:B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余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凉开水、稀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只要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就能熟练作答。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
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
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故选:C。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大大的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调焦时,为防止物镜压坏玻片,眼睛要注视物镜,在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目镜,直至找到较清晰的像。
【解答】①是放玻片;②眼睛注视物镜,在调焦,说明在将物镜向下调;③对光;④眼睛注视目镜,说明在调焦,物镜在上升。所以正确的步骤是: 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C。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逆时针流动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逆时针流动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顺时针流动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顺时针流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物体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反。
【解答】显微镜成的像上下左右都相反,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则叶绿体实际在液泡的左上方。显微镜视野中物体转动的方向与实际转动的方向相同,所以细胞质实际环流的方向是:逆时针流动。
故答案为:B。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刻度尺和量筒都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量筒的读数为    毫升=   立方米。
(2)图乙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厘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答案】(1)25;2.5*105
(2)0.1;3.5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
(2)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读出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两个数值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量筒的示数为25mL=25×10-6m3=2.5×10-5m3;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那么所测物体的长度为:9.30cm-5.80cm=3.50cm。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写出仪器名称:A:   ,C:   ,H:   。
【答案】胶头滴管;量筒;烧杯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B是试管夹;D是试管;E是药匙;F是酒精灯;G是镊子。
【解答】A是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C是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H是烧杯,很多反应可以在烧杯中进行。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答案】①③;5 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排水法测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②中量筒的示数=水的体积+铁块的体积,④中量筒的示数=水的体积+铁块的体积+石蜡的体积。比较可知,②和④的示数之差就是石蜡的体积,因此图中①③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 596   。
【答案】(1)mm
(2)cm
(3)℃
(4)ml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大部分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体积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mm。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0cm。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96mL。
30.(2024七上·义乌月考)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1)如图A、B、C所示是小科同学点燃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填写字母)。
(2)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   处温度升高最快。
【答案】(1)B
(2)外焰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熄灭酒精灯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灭。
【解答】(1)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取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B的操作是错误的。
(2)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一般都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物体。
3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物镜转换器C.向左移动载玻片D.向右移动载玻片
【答案】(1)④③①②
(2)①
(3)目镜;400
(4)CB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中,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再用镊子将洋葱表皮展开铺在载玻片上,接着盖好盖玻片,最后染色,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④③①②。
(2)该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斜45°角缓慢将盖玻片盖上,操作不当容易在装片上出现气泡,即步骤①操作不当会导致气泡的产生。
(3)①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即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物像在视野的左侧,说明物体在视野的右侧,所以应先将玻片向左侧移动,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故顺序为:CBA。
32.(2024七上·义乌月考)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
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上文①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步   ?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正确”或“错误”)。
(3)以上科学探究活动中,   (填“A”或“B”)组是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答案】(1)建立假设
(2)错误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一般没有做特殊处理的是对照组,改变某个特殊条件的是实验组。
【解答】(1)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是一种猜想,所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2)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3)B组没有做特殊处理,所以是对照组,A组长期喂食含有黄樟素的食物,是实验组。
3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
A.电脑游戏种类 B.电脑是否开机 C.大鼠的身体状况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
(4)从图中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   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答案】(1)成年雄性大鼠
(2)B
(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乙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探究电脑辐射对大鼠身体的影响时,要控制除电脑辐射外的其它条件相同。
【解答】(1)实验对象是成年雄性大鼠,所以探究的是电脑辐射对成年雄性大鼠的身体是否有伤害。
(2)由“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可知,实验的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
故答案为:B。
(3)用一只大鼠做实验具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实验时每组都用了8只大鼠。
(4)由图可知,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比甲组小,精子的畸形率比甲组高,故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3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____。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
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
(2)小余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3)小余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B
(2)C
(3)④①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将装片压坏。
故答案为:B。
(2)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说明黑点不在装片上;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说明黑点不在物镜上,则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黑点在目镜上,所以应清洁目镜。
故答案为:C。
(3)从甲到乙,甲中A不在视野中央,在视野的上方,说明A实际的位置在视野下方,所以应先将玻片向上移,使A处于视野中央。放大倍数变大,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顺序为:④①⑤。
35.(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制作,该模型并对其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下表所示)评价。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指标C 材料选择环保、易得,成本低 材料选择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选择不环保,成本也较高
(1)在如表所示的细胞结构模型中,细胞的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   。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简要说明理由   。
(3)你认为该模型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   。
【答案】(1)细胞核
(2)网眼很小的细纱网;细纱网能更好展现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细胞壁;良好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细纱网能更好展现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应选择网眼很小的细纱网来制作细胞膜。
(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缺少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缺少一处结构,所以等级是良好。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科学数据,其中与事实最相符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0cm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dm
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46℃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
2.(2024七上·义乌月考) 在观察体温计所显示的人体温度时,可以在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读数,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内径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内径细得多
B.体温计的玻璃泡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得多
C.体温计的刻度要比一般常用温度计的刻度精细得多
D.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柱会在这里断开
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小琪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改良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来自生活实践,但又高于生活。要正确的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B.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C.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D.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5.(2024七上·义乌月考)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6.(2024七上·义乌月考)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桌上酒精灯因打翻而着火时,马上用水浇灭
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可以先用较多水冲洗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7.(2024七上·义乌月考) 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下面是四位同学记录的数据。 小科:18.75 cm,小甬:18.76cm,小真:18.75cm,小智:18.74cm。 则有关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小甬和小真的测量结果正确
B.只有小智的测量结果不正确
C.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正确
D.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都不正确
8.(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和38.6℃,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  )
A.36.8℃ 38.6℃ B.37.5℃ 38.6℃
C.36.8℃ 37.5℃ D.37.5℃ 37.5℃
9.(2024七上·义乌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10.(2024七上·义乌月考) 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1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900纳米=900×10微米=9000微米
B.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C.0.5毫米=0.5毫米×1000微米=500微米
D.1.8米=1.8×1000=1800毫米
12.(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 B.2.127厘米 C.2.13厘米 D.2.15厘米
13.(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研究“变扁了的乒乓球如何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了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的看法,这应该属于实验中的(  )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建立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
14.(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15.(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16.(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取药品性质,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17.(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8.(2024七上·义乌月考)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9.(2024七上·义乌月考)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间里空气温度 B.沸水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温度 D.以上都错
20.(2024七上·义乌月考)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基米德,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基米德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基米德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跟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跟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1.(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22.(2024七上·义乌月考)用显微镜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出现以下问题时,对策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决对策
A 视野太暗 使用大光圈与凹面反光镜
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用吸水纸擦拭目镜
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 重新制作临时装片
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 调节细准焦螺旋
A.A B.B C.C D.D
23.(2024七上·义乌月考)小余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凉开水、稀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24.(2024七上·义乌月考)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大大的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如图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5.(2024七上·义乌月考)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逆时针流动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逆时针流动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顺时针流动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顺时针流动
26.(2024七上·义乌月考)刻度尺和量筒都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量筒的读数为    毫升=   立方米。
(2)图乙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厘米,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厘米。
27.(2024七上·义乌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写出仪器名称:A:   ,C:   ,H:   。
28.(2024七上·义乌月考)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   (填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29.(2024七上·义乌月考)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 596   。
30.(2024七上·义乌月考)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1)如图A、B、C所示是小科同学点燃与熄灭酒精灯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填写字母)。
(2)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物体在   处温度升高最快。
31.(2024七上·义乌月考)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物镜转换器C.向左移动载玻片D.向右移动载玻片
32.(2024七上·义乌月考)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
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他准备了A、B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上文①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步   ?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正确”或“错误”)。
(3)以上科学探究活动中,   (填“A”或“B”)组是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33.(2024七上·义乌月考)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
A.电脑游戏种类 B.电脑是否开机 C.大鼠的身体状况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
(4)从图中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   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34.(2024七上·义乌月考)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____。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
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
(2)小余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3)小余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5.(2024七上·义乌月考)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制作,该模型并对其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下表所示)评价。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指标C 材料选择环保、易得,成本低 材料选择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选择不环保,成本也较高
(1)在如表所示的细胞结构模型中,细胞的生命活动控制中心是   。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简要说明理由   。
(3)你认为该模型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80cm,故A错误;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错误;
C.体育课进行剧烈运动后,某同学体温达到了38℃,故C错误;
D.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550mL,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细且弯曲的地方,叫缩口。它的功能是使水银能自由上升不能自由下降,即体温计的缩口使其上面的水银不能够自由回到玻璃泡中,需要借助外力把水银甩回去。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其内径内部的水银柱不会变化,所以能使它离开人体读数。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
【解答】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景,只是看到了景象,不是科学研究,故A符合题意;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发现万有引力,是科学研究,故B不符合题意;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是科学研究,故C不符合题意;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是科学研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部分,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关键特征包括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自我不矛盾性。这意味着科学理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证明是错误的,科学实验应该是可以重复的,并且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应该彼此之间没有矛盾。此外,科学的学习还涉及到对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的理解和区分。科学理论是指那些经过广泛验证能够解释广泛现象的解释,而科学定律则是描述在特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的陈述。
【解答】A 、科学探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 A 正确;
B 、对书本知识我们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要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 B 不正确;
C 、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故 C 正确;
D 、在已积累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善于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故 D 正确;
故选: B .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观察细胞;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 牢记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安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解答】A.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而起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故A错误;
B.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碱有腐蚀性,如果将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起到润滑作用,故C正确;
D.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肯定相同,那么测量结果的准确值部分应该相同,只是估读值部分不同。根据四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可知,他们的准确值部分相同,只有估读值不同,因此他们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当温度降低时,里面的水银柱缩小,会从这个位置断开,从而保证示数不变。据此可知,只有温度升高时示数才会发生改变,等于或低于它原来的示数时将示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可知,36.8℃低于原来的示数37.5℃,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保持37.5℃不变。而38.6℃高于37.5℃,则示数会升高,那么温度计的示数为38.6℃。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 A.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拉的很松,刻线间的距离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自动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 A.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分度值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A错误;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B正确;
C.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测量结果正确,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也就是要换算成的单位,写在进率的后面,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纳米和微米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故A错误;
B.升化毫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为1000,且将单位毫升写在进率的后面,故B正确;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2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解答】有的同学提出了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的看法,这一环节它是因为研究“变扁了的乒乓球如何复原”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意思是假设乒乓球的复原是依靠球内空气的受热膨胀,因此属于实验中的建立假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由无光和阴暗与潮湿两个变量。设计探究实验,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惟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
【解答】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AB正确:
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C错误;
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确。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意义应尊重实验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解答】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重复试验,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主要考察药品的取用和给物质的加热.
【解答】实验室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手摸药品,不能口尝药品,不能直接凑近闻药品,A、B不对;
实验室液体药品取用: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立与桌面,D不对
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朝向人等,
故答案为:C
17.【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解答】CD、应将三角尺的直角边与长刻度尺以及小球紧贴,故CD错误;
AB、B中小球没有对准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A中小球对准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A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定量的气体,温度越高,气压越大。
【解答】外界气温升高,导致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将管内液体向外压出,所以管内液面由B位置下降至A位置。
故答案为:A。
19.【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一定要将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解答】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温度计内的水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于水银接触沸水的时间较短,所以吸收的热量较少,水银的温度只有50℃,所以此时的读数是水银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解答】同样是回答池塘里的水有几桶的问题,使用不同大小的桶,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说明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故答案为:D。
2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视野中物像在什么方向,就要将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才能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
【解答】A、由图可知,③是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⑤是粗准焦螺旋,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玻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二中物像在视野左侧,物体实际在右侧,所以应向左侧移动玻片,才能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故C符合题意;
D、从图三到图四,放大倍数变大,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解答】A.视野太暗,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正确;
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说明有气泡,应该重新钙片,或者重新制作临时装片,B错误;
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可能是撕的太厚,或者是没有展平,所以要重新制作临时装片,C正确;
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D正确;
故答案为:B
2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只要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就能熟练作答。
【解答】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
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
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
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故选:C。
2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调焦时,为防止物镜压坏玻片,眼睛要注视物镜,在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目镜,直至找到较清晰的像。
【解答】①是放玻片;②眼睛注视物镜,在调焦,说明在将物镜向下调;③对光;④眼睛注视目镜,说明在调焦,物镜在上升。所以正确的步骤是: 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C。
2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物体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反。
【解答】显微镜成的像上下左右都相反,视野中有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则叶绿体实际在液泡的左上方。显微镜视野中物体转动的方向与实际转动的方向相同,所以细胞质实际环流的方向是:逆时针流动。
故答案为:B。
26.【答案】(1)25;2.5*105
(2)0.1;3.5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
(2)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读出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两个数值相减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则量筒的示数为25mL=25×10-6m3=2.5×10-5m3;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那么所测物体的长度为:9.30cm-5.80cm=3.50cm。
27.【答案】胶头滴管;量筒;烧杯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B是试管夹;D是试管;E是药匙;F是酒精灯;G是镊子。
【解答】A是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C是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H是烧杯,很多反应可以在烧杯中进行。
28.【答案】①③;5 cm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排水法测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②中量筒的示数=水的体积+铁块的体积,④中量筒的示数=水的体积+铁块的体积+石蜡的体积。比较可知,②和④的示数之差就是石蜡的体积,因此图中①③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为:V=59mL-54mL=5mL=5cm3。
29.【答案】(1)mm
(2)cm
(3)℃
(4)ml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大部分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体积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mm。
(2)某同学的身高为160cm。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96mL。
30.【答案】(1)B
(2)外焰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熄灭酒精灯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灭。
【解答】(1)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取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B的操作是错误的。
(2)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一般都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物体。
31.【答案】(1)④③①②
(2)①
(3)目镜;400
(4)CB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中,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再用镊子将洋葱表皮展开铺在载玻片上,接着盖好盖玻片,最后染色,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④③①②。
(2)该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斜45°角缓慢将盖玻片盖上,操作不当容易在装片上出现气泡,即步骤①操作不当会导致气泡的产生。
(3)①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即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物像在视野的左侧,说明物体在视野的右侧,所以应先将玻片向左侧移动,使物像出现在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变清晰,故顺序为:CBA。
32.【答案】(1)建立假设
(2)错误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一般没有做特殊处理的是对照组,改变某个特殊条件的是实验组。
【解答】(1)①小科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是一种猜想,所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2)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3)B组没有做特殊处理,所以是对照组,A组长期喂食含有黄樟素的食物,是实验组。
33.【答案】(1)成年雄性大鼠
(2)B
(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乙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在探究电脑辐射对大鼠身体的影响时,要控制除电脑辐射外的其它条件相同。
【解答】(1)实验对象是成年雄性大鼠,所以探究的是电脑辐射对成年雄性大鼠的身体是否有伤害。
(2)由“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可知,实验的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
故答案为:B。
(3)用一只大鼠做实验具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实验时每组都用了8只大鼠。
(4)由图可知,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比甲组小,精子的畸形率比甲组高,故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34.【答案】(1)B
(2)C
(3)④①⑤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解答】(1)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将装片压坏。
故答案为:B。
(2)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说明黑点不在装片上;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说明黑点不在物镜上,则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黑点在目镜上,所以应清洁目镜。
故答案为:C。
(3)从甲到乙,甲中A不在视野中央,在视野的上方,说明A实际的位置在视野下方,所以应先将玻片向上移,使A处于视野中央。放大倍数变大,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顺序为:④①⑤。
35.【答案】(1)细胞核
(2)网眼很小的细纱网;细纱网能更好展现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细胞壁;良好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1)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细纱网能更好展现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应选择网眼很小的细纱网来制作细胞膜。
(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缺少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缺少一处结构,所以等级是良好。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