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1.(2024八上·杭州期中)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B.大气水、江河水、湖泊水
C.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参体内内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体内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场所,因为各种营养物质必须先溶解於水,然後才能通过种各种液体运往全身各种组织器官和细胞中,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世界很多地区依旧是缺水,水对人类很重要,因此节约用水。
【解答】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浅层地下水比如井水也能为人利用,因此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能力相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碘、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B.根据碘或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C.根据碘或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D.根据碘易溶于汽油,进行解答。
【解答】A.由碘、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可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碘易溶于汽油,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可以汽油清洗,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夏天,中药茶饮赛道尤为引人注目,新成立的中药茶饮品牌在8个月内开了140多家新店,“中药茶饮”相关的话题浏览量也突破1.5亿次。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
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实验时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解答】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混合液体,药渣和药液不互溶,可知液渣分离的过程属于过滤。
故答案为:C
4.(2024八上·杭州期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以下过程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注射器推入药水
B.塑料吸盘挂衣物
C.吸尘拖把吸灰尘
D.真空袋收纳衣物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注射器吸药液,利用的是大气压。
【解答】A、注射器推入药水,利用的是护士的推力,不是大气压,故A正确;
B、塑料吸盘能挂衣物是因为塑料吸盘受到大气压的压力,故B错误;
C、吸尘器把灰尘吸进去,是因为吸尘器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灰尘压进吸尘器,故C错误;
D、真空袋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衣物被压缩,节约存储空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为陆地供应淡水,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除了提供给植物的,还有直接蒸发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错误,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资源,D错误。
故选B
6.(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成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晴空万里 D.和风细雨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解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 ,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电闪雷鸣、晴空万里和和风细雨描述的是天气。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上·杭州期中)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由图可知,充分搅拌后甲中仍有固体剩余,可知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乙中水多的质量为70g,则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大于20g,可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丙中溶液的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D、从甲到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湿度达到100%时,一定会降水
B.旗帜向着西北方向飘开,此时吹的是西北风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温球温度计差值越小
D.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其计量单位为毫升
【答案】C
【知识点】风;降水;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A、相对湿度达到100%,且遇到粉尘或降温时,可能会导致降水,故A错误;
B、旗帜向西北方向飘开,说明风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可知吹的是东南风,故B错误;
C、干球温度计是测实际空气温度的。用湿润细纱布裹住水银温度计的感温包,就成为湿球温度计。用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即湿球温度,它反映了湿球纱布上水的温度。示度差越小,说明水份蒸发越慢,也就是实际空气湿度越大,故C正确;
D、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其计量单位为毫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4八上·杭州期中)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某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烧煮一段时间后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小于水的密度
B.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C.B汤圆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增大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解答】A、由沉浮条件可知,A汤圆成在锅底,说明A汤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C汤圆处于漂浮状态,说明C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
C、B汤圆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向水中加入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增大,由可知,B汤圆受到的浮力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如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上方平放叶轮,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易形成对流。
【解答】蜡烛燃烧放热,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热空气上升,导致蜡烛周围的空气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进走马灯,形成对流。
故答案为:A。
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A.降温,使其达到饱和
B.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
C.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
D.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降温,使其达到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B、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C、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D、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2024八上·杭州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A端为电源正极,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除③外都正确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注意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
【解答】A是电源正极,可知甲中气体为氧气,乙中气体为氢气。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①正确;
②氢气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故②正确;
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③错误;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
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解答】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地,错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面塌陷,错误。
D、尽量少使用化肥,严禁使用一切化肥的说法有点绝对,错误。
故答案为:A。
14.(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右边是上海、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图中的曲线表示温度,黑柱表示降水)(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年较差较大
【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冬季风从内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解答】A、由图可知,我国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我国夏季相对于其他季节降水多,气温高,故B不符合题意;
C、东南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图中乌鲁木齐全年降水量远少于上海的降水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上海在东部地区,气温在0至20几度之间,乌鲁木齐在西部地区,气温在-10以下,最高温度在20度以上,年温差较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4八上·杭州期中)月球上的g值约为地球上g值的1/6,地球上一个物体漂浮在一杯水中时,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如果将水杯及所浮物体一起搬到月球上去,那么这个物体(  )
A.仍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但所受浮力减小
B.仍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所受浮力不变
C.由于物重减小,所以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增加
D.由于排开的水重减小,所以物体将沉到杯底
【答案】A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沉浮条件判断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与g的关系,从而判断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解答】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简化后可得,物体和水的密度不变,可知将水杯及所浮物体一起搬到月球上,物体仍有的体积落出水面,g为原来的,由所受浮力为可知,浮力变为原来的。
故答案为:A。
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图中“A”是指   ;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这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答案】(1)溶质
(2)不饱和;2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得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再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食盐的质量为,所以在20g水中加入5g食盐,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2024八上·杭州期中)图甲是小科同学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
(2)实验时该同学在原来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支温度计(如图乙),读出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1,移去酒精灯停止沸腾,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液体重新沸腾,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为t2,发现t1t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高压锅运用了实验   (选填“甲”或“乙”)的原理。
【答案】(1)改变烧瓶内气压
(2)大于;甲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瓶内部分气体进入注射器中,导致注射器中气体压强减小。
(2)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1)实验研究的是气压大小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利用注射器可改变烧瓶中的气压大小。
(2)从瓶内抽气,瓶内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可知温度计示数减小,即。
高压锅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液体的沸点将升高,可知与图甲中的原理相同。
18.(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主要在层   (填字母)飞行。
(2)当大气中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填字母)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其原因有   。
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
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答案】(1)B
(2)C
(3)①③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2)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3)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对流层上面温度低,下面温度高,利于形成对流。
【解答】(1)大型客机主要在平流层飞行,即B层飞行。
(2)当大气中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中间层,即C层(填字母)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3)对流程有丰沛的水汽,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对流层有云雨等天气现象。
故答案为:①③
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可以用   方法;想从湖中捞碱,可以用   ;想从湖水中得到蒸馏水可以用   方法。(从“过滤,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蒸馏”选择)
【答案】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蒸馏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解答】氯化钠溶解在水中,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吗,所以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捞的碱是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得到蒸馏水的方式是蒸馏,原理是: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
20.(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要准确称取氯化钠   g。
(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   。
(3)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   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答案】(1)5
(2)向左盘中增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3)胶头滴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整个过程只能通过加减药品来调平天平,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
(3)使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解答】(1)氯化钠的质量。
(2)指针偏右,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应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3)当水面接近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添加,直至刻度线。
2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分别以图a和b两种方式漂浮在同一个水池的水面上(不考虑木块的吸水性),若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填大于、小于、等于);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   P乙(填大于、小于、等于),从a图到b图,水池的液面高度   (上升、下降、不变)
【答案】等于;大于;不变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状态可知,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图中物体上表面均在水面以上,可知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可知两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即。
由可知,图甲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更大,即。
由前面分析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容器底面积不变,可知水面高度不变。
22.(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答案】(1)乙
(2)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甲乙两地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再进行比较。
(2)由图可知,夏季降水量多于冬季。
【解答】(1)由图甲可知,甲地最低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高温在25摄氏度以上,乙地最低温在5摄氏度以上,最高温在25摄氏度以上,可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2)由图可知,两地在6-8月降水较多,在12月至1月降水较少,可知降水特点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3.(2024八上·杭州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钩码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有偏差。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他们的方法是   。
(2)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活动,可改变图乙中的   (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
(3)小蒋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可能原因是   。
【答案】(1)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然后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2)C;
(3)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之间有摩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空气未排尽将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所以要使用排水法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2)根据压强计算公式的变式判断减小压力的方法,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
(3)存在摩擦力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的压力加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测得的压力偏大。
【解答】(1)使用排水法可以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排尽,具体操作为: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然后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2)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活动,说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过大,由可知,要减小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应减小受力面积,可知应选择C注射器进行实验探究。
大气压为:。
(3)测得的大气压偏大,可能是因为测得的压力偏大,原因是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
2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食品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的名称及作用是   .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小婧纠正错误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她应   。
(3)经检测,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1)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了;用药匙从左盘中取出适量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3)B;D
【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玻璃棒点的作用:引流和搅拌。
(2)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天平未平衡时,需通过调节药品的量来调节调平,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
(3)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大或溶剂的质量偏小。
【解答】(1)配制溶液时,为了加快固体的溶解速度,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将砝码放在右盘,图中将砝码放在左盘,是错误的。
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偏大,所以应取出部分药品,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即天平平衡。
(3)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将偏小,故A错误;
B、称量时砝码生锈,砝码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则溶质点的质量分数也将偏大 ,故B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俯视,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水溅出烧杯,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5.(2024八上·杭州期中)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多选)。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cba
(2)出现较多固体
(3)A;C
(4)不合理,是因为12g白色固体中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误差分析;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
(2)蒸发时要注意的问题: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将液体蒸干。
(3)产量偏低,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少,据此分析。
(4)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可溶于水的杂质仍在滤液中,可知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仍含有杂质。
【解答】(1)操作①是溶解过程,对应的是c;操作②是过滤,对应的是b;操作③是蒸发结晶,对应的是a。
(2)为了防止水分蒸干后固体飞溅,蒸发至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撤去酒精灯。
(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足,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产量偏低,故A正确;
B、滤纸破损,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量偏高,故B错误;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附着在滤渣表面的氯化钠的损失,产量偏低,故C正确;
D、蒸发后精盐仍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产量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4)过滤后滤液中仍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即12g并不全是氯化钠的质量,所以计算不合理。
26.(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1)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出   (用F1、F2、F3、F4表示),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3)测量前,溢水杯中的液体如果未装满,则会导致   (选填“F”或“G”)测量不准确。
(4)选项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物块未接触容器底)关系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
【答案】(1)F1﹣F4=F2﹣F3
(2)一直不变
(3)G
(4)丁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别表示出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当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不变,则液体压强不变。
(3)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测量浮力大小时,物体不需要浸没,也不需要将溢水杯中的水灌满,所以水没有灌满,对浮力的测量没有影响。
(4)根据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情况,再结合拉力等于浮力减重力进行分析。
【解答】 (1)阿基米德原理指的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由图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当=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由图可知,图丁中小石块已浸没在水中,继续向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由可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3)液体没有灌满,溢出到烧杯中的水少于小石块排开的水,可知水的重力偏小,即G测量不准确。
(4)由可知,小石块浸没前,随着深度增加,小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浮力变大,由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可知,拉力逐渐变小。当小石块浸没后,继续向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可知拉力不变。
故答案为:丁。
27.(2024八上·杭州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20℃
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10g
固体种类 A A A B A B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① 3.6g 10g 3.6g
(1)第一组的实验目的是   ;该组中所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第二组中“①”的数值为   g。
(3)能得出结论“20℃时固体A的溶解性小于固体B的溶解性”的是第   组。
【答案】(1)溶剂种类对溶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
(2)3.1g
(3)二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实验变量即为实验目的。有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饱和。
(2)温度、溶质和溶剂种类相同时,等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同,据此分析计算。
(3)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比较A和B的溶解性强弱时,需要选择温度相同的一组实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组实验的变量是溶剂的种类,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溶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有没有完全溶解的溶质,说明溶液已达饱和。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20摄氏度时,每20g水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6.2g,则10g水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3.1g。
(3)第二组实验中,变量是溶质的种类,可知在温度相同时,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可知20℃时固体A的溶解性小于固体B的溶解性。
28.(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是一种无叶风扇,他与传统风扇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环形空腔,再从环形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底座进风量为30升/秒,出风量为450升/秒,风量被显著放大。
(1)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说说无叶风扇的优点   。
(2)下列与风扇通过叶轮旋转将空气吸入进风口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吸尘器吸取地面灰尘
C.游艇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D.用力拍掉身上的灰尘
(3)从流速与压强的角度解释风扇正常运行时,出风量显著增大的原因(如图乙)。   
【答案】(1)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
(2)B
(3)空气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后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即运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传统风扇的叶片高速转动,易发生危险,且不好清洗。
(2)选择利用大气压工作的装置。
(3)利用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
【解答】(1)无叶风扇,不需要清洁扇叶,也更安全。
(2)风扇通过叶轮旋转将空气吸入进风口利用的是大气压。
A、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尘器内部压强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灰尘被压进吸尘器,利用的是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
C、游艇能漂浮在海面上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即利用的是水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拍掉身上的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当空气从细缝中高速吹出后,后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将更多的空气压进电扇出风口,导致出风量显著增大。
29.(2024八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步骤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量取的水的体积为   mL;
(2)步骤二: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3)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1)96
(2)
(3)解:36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则水的质量分数为96%。
(2)水电解时,a中产生的是氢气,b中产生的是氧气。
(3)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结合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解题。
【解答】(1)氢氧化钠中水的质量。
(2)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电解前后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可知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可知剩余水的质量为64g-4g=60g,则电解的水的质量为96g-60g=36g。
30.(2024八上·杭州期中)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ρ水=1.0×103kg/m3),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如图丙,(已知木块质量为300g,体积为4×10﹣4m3,g取10N/kg)
求:
(1)0﹣t1阶段,浮力不断增大,依据是   。
(2)t1﹣t2内,所受浮力是多少?
(3)t3﹣t4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以点表示木块,在图丁中画出它受力示意图。
【答案】(1)随所加水的体积增大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增大
(2)解:3N
(3)解:4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 F浮=ρ水gV排说明浮力变大的原因。
(2)物体漂浮时 ,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绳子未拉直前,不会对木块产生拉力。
(3)利用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利用二力平衡判断拉力的大小。
【解答】(1)0-段,木块没有开始上浮,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 F浮=ρ水gV排可知, 木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2)t1﹣t2内,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此时木块属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
(3)t2﹣t3内,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绳子拉直,继续加水,木块不再继续向上运动,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所以浮力变大,浮力不变,说明木块已浸没,受到的浮力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由二力平衡可知,绳子的拉力竖直向下,大小为1N,如图所示。
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1为压力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带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逸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保证压力锅安全使用。某压力锅排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
(1)人们初次到达高原地区会感觉呼吸困难,据图分析,人呼吸困难的原因:   。
(2)该压力锅在海拔达4000m的地方烧水,当水烧开时水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3)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
【答案】(1)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变小
(2)解:由图知海拔达
限压阀的排气孔面积S=10mm2=1.0×10-5m2;
限压阀的重力G=mg=0.1kg×10N/kg=1N;
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
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为:p总=p+p0=1.0×104Pa+6.13×104Pa=1.613×105Pa;
观察1图发现,这时高压锅内的温度大约是117℃;
(3)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图2判断在4000m的地方的大气压,利用压强公式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加限压阀的压强,再根据气压查表,得到对应的温度。
(3)要排除锅内的空气,可以使用排水法。
【解答】(1)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所以初次到达高原地区会感觉呼吸困难。
(3)将锅内的空气排尽的方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32.(2024八上·杭州期中)非洲草原犬鼠是一种哺乳动物,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下图是其洞穴的剖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这种离地面很深、洞口形状各异似简单的洞穴却有很强的空气流动能力,成为一个天然的“空调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画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2)有些轿车的尾部安装了导流板,如图所示。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一个与上述原理相同的示例   。
(4)彤彤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彤彤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只好拿来一根较细的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却怎么也“吸”不上药液。后来,她发现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请你运用科学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管“吸”药的效果不同。
【答案】(1)
(2)B
(3)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
(4)吸管插入药液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比较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很难进入,因此很难形成这个“气压差”,所以很难“吸”上药液;
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凹凸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入口中。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
(2)向外凸起的一侧流速大,气压小。
(3)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的实例有很多,比如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等。
(4)吸饮料的原理是外界大气压大于吸管内的压强,可知有空气不断进入瓶内,才能将液体不断压入口中,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1)A口向上凸起,空气流速大,压强小,B口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可知空气从B口进入,A口流出。
(2)要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则要受到大气压向下的压力,可知导流板下侧应向外凸,下侧的流速大,压强小,上侧流速小,压强大,大气压将车向下压。
故答案为:B。
(3)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火车站台上画有黄线等都是因为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4)将药液吸出的原理是吸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口中。吸管插入药液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比较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很难进入,因此很难形成这个“气压差”,所以很难“吸”上药液;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凹凸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入口中。
1 / 1浙江省杭州市文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1-2章)
1.(2024八上·杭州期中)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  )
A.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B.大气水、江河水、湖泊水
C.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
2.(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能力相同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4年夏天,中药茶饮赛道尤为引人注目,新成立的中药茶饮品牌在8个月内开了140多家新店,“中药茶饮”相关的话题浏览量也突破1.5亿次。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
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
4.(2024八上·杭州期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以下过程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注射器推入药水
B.塑料吸盘挂衣物
C.吸尘拖把吸灰尘
D.真空袋收纳衣物
5.(2024八上·杭州期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6.(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成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电闪雷鸣 B.四季如春 C.晴空万里 D.和风细雨
7.(2024八上·杭州期中)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8.(2024八上·杭州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湿度达到100%时,一定会降水
B.旗帜向着西北方向飘开,此时吹的是西北风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温球温度计差值越小
D.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其计量单位为毫升
9.(2024八上·杭州期中)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某同学用简化图模拟烧煮一段时间后汤圆分布图(其中A、B、C表示汤圆),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汤圆与锅底接触,则A的密度一定小于水的密度
B.C汤圆浮出水面,则C汤圆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C.B汤圆静止时,浮力大于重力
D.若此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则B汤圆所受浮力增大
10.(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如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上方平放叶轮,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A.降温,使其达到饱和
B.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
C.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
D.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12.(2024八上·杭州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A端为电源正极,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除③外都正确
C.①② D.①②③
13.(2024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
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14.(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右边是上海、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此,下列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图中的曲线表示温度,黑柱表示降水)(  )
A.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年较差较大
15.(2024八上·杭州期中)月球上的g值约为地球上g值的1/6,地球上一个物体漂浮在一杯水中时,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如果将水杯及所浮物体一起搬到月球上去,那么这个物体(  )
A.仍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但所受浮力减小
B.仍有1/6的体积露出水面,所受浮力不变
C.由于物重减小,所以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增加
D.由于排开的水重减小,所以物体将沉到杯底
16.(2024八上·杭州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图中“A”是指   ;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这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17.(2024八上·杭州期中)图甲是小科同学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
(1)在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
(2)实验时该同学在原来装置基础上增加了一支温度计(如图乙),读出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1,移去酒精灯停止沸腾,用注射器从烧瓶内抽气,液体重新沸腾,再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为t2,发现t1t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高压锅运用了实验   (选填“甲”或“乙”)的原理。
18.(2024八上·杭州期中)读下列大气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主要在层   (填字母)飞行。
(2)当大气中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填字母)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其原因有   。
①该层空气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②该层空气上面气温高,下层气温低
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④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19.(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可以用   方法;想从湖中捞碱,可以用   ;想从湖水中得到蒸馏水可以用   方法。(从“过滤,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蒸馏”选择)
20.(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要准确称取氯化钠   g。
(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   。
(3)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   滴加水至所需刻度。
2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分别以图a和b两种方式漂浮在同一个水池的水面上(不考虑木块的吸水性),若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填大于、小于、等于);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   P乙(填大于、小于、等于),从a图到b图,水池的液面高度   (上升、下降、不变)
22.(2024八上·杭州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23.(2024八上·杭州期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钩码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有偏差。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他们的方法是   。
(2)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活动,可改变图乙中的   (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   。
(3)小蒋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可能原因是   。
24.(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食品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的名称及作用是   .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小婧纠正错误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她应   。
(3)经检测,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填选项)。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25.(2024八上·杭州期中)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____(多选)。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6.(2024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1)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出   (用F1、F2、F3、F4表示),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3)测量前,溢水杯中的液体如果未装满,则会导致   (选填“F”或“G”)测量不准确。
(4)选项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物块未接触容器底)关系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
27.(2024八上·杭州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实验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20℃
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10g
固体种类 A A A B A B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① 3.6g 10g 3.6g
(1)第一组的实验目的是   ;该组中所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第二组中“①”的数值为   g。
(3)能得出结论“20℃时固体A的溶解性小于固体B的溶解性”的是第   组。
28.(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是一种无叶风扇,他与传统风扇最大的不同点是没有“叶”工作原理是: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环形空腔,再从环形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底座进风量为30升/秒,出风量为450升/秒,风量被显著放大。
(1)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说说无叶风扇的优点   。
(2)下列与风扇通过叶轮旋转将空气吸入进风口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吸尘器吸取地面灰尘
C.游艇能够漂浮在海面上 D.用力拍掉身上的灰尘
(3)从流速与压强的角度解释风扇正常运行时,出风量显著增大的原因(如图乙)。   
29.(2024八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步骤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量取的水的体积为   mL;
(2)步骤二: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3)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g?
30.(2024八上·杭州期中)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ρ水=1.0×103kg/m3),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如图丙,(已知木块质量为300g,体积为4×10﹣4m3,g取10N/kg)
求:
(1)0﹣t1阶段,浮力不断增大,依据是   。
(2)t1﹣t2内,所受浮力是多少?
(3)t3﹣t4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以点表示木块,在图丁中画出它受力示意图。
31.(2024八上·杭州期中)如图1为压力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带有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会顶起限压阀逸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保证压力锅安全使用。某压力锅排气孔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
(1)人们初次到达高原地区会感觉呼吸困难,据图分析,人呼吸困难的原因:   。
(2)该压力锅在海拔达4000m的地方烧水,当水烧开时水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3)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
32.(2024八上·杭州期中)非洲草原犬鼠是一种哺乳动物,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下图是其洞穴的剖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这种离地面很深、洞口形状各异似简单的洞穴却有很强的空气流动能力,成为一个天然的“空调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画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2)有些轿车的尾部安装了导流板,如图所示。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一个与上述原理相同的示例   。
(4)彤彤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彤彤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只好拿来一根较细的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却怎么也“吸”不上药液。后来,她发现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请你运用科学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管“吸”药的效果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参体内内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体内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场所,因为各种营养物质必须先溶解於水,然後才能通过种各种液体运往全身各种组织器官和细胞中,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世界很多地区依旧是缺水,水对人类很重要,因此节约用水。
【解答】河流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除了生活和农业用水外,还具有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功能。湖泊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浅层地下水比如井水也能为人利用,因此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根据碘、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B.根据碘或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C.根据碘或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进行解答;
D.根据碘易溶于汽油,进行解答。
【解答】A.由碘、高锰酸钾在水、汽油、酒精中的溶解性可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可溶于酒精,则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碘易溶于汽油,衣服上不慎粘上碘酒,可以汽油清洗,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实验时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解答】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混合液体,药渣和药液不互溶,可知液渣分离的过程属于过滤。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使用注射器吸药液,利用的是大气压。
【解答】A、注射器推入药水,利用的是护士的推力,不是大气压,故A正确;
B、塑料吸盘能挂衣物是因为塑料吸盘受到大气压的压力,故B错误;
C、吸尘器把灰尘吸进去,是因为吸尘器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灰尘压进吸尘器,故C错误;
D、真空袋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衣物被压缩,节约存储空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意义: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错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海洋与陆地间的循环为陆地供应淡水,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腾量,地表径流除了提供给植物的,还有直接蒸发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错误,人类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资源,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解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 ,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电闪雷鸣、晴空万里和和风细雨描述的是天气。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解答】A、由图可知,充分搅拌后甲中仍有固体剩余,可知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乙中水多的质量为70g,则最多能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大于20g,可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丙中溶液的质量分数,故C不符合题意;
D、从甲到乙,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风;降水;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A、相对湿度达到100%,且遇到粉尘或降温时,可能会导致降水,故A错误;
B、旗帜向西北方向飘开,说明风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可知吹的是东南风,故B错误;
C、干球温度计是测实际空气温度的。用湿润细纱布裹住水银温度计的感温包,就成为湿球温度计。用湿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即湿球温度,它反映了湿球纱布上水的温度。示度差越小,说明水份蒸发越慢,也就是实际空气湿度越大,故C正确;
D、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其计量单位为毫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解答】A、由沉浮条件可知,A汤圆成在锅底,说明A汤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C汤圆处于漂浮状态,说明C汤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错误;
C、B汤圆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D、向水中加入白砂糖,液体的密度增大,由可知,B汤圆受到的浮力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易形成对流。
【解答】蜡烛燃烧放热,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热空气上升,导致蜡烛周围的空气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进走马灯,形成对流。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降温,使其达到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B、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C、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D、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注意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
【解答】A是电源正极,可知甲中气体为氧气,乙中气体为氢气。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①正确;
②氢气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故②正确;
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③错误;
④向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解答】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地,错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会造成地面塌陷,错误。
D、尽量少使用化肥,严禁使用一切化肥的说法有点绝对,错误。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冬季风从内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解答】A、由图可知,我国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我国夏季相对于其他季节降水多,气温高,故B不符合题意;
C、东南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图中乌鲁木齐全年降水量远少于上海的降水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上海在东部地区,气温在0至20几度之间,乌鲁木齐在西部地区,气温在-10以下,最高温度在20度以上,年温差较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A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利用沉浮条件判断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与g的关系,从而判断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
【解答】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简化后可得,物体和水的密度不变,可知将水杯及所浮物体一起搬到月球上,物体仍有的体积落出水面,g为原来的,由所受浮力为可知,浮力变为原来的。
故答案为:A。
16.【答案】(1)溶质
(2)不饱和;20%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得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再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食盐的质量为,所以在20g水中加入5g食盐,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答案】(1)改变烧瓶内气压
(2)大于;甲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1)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瓶内部分气体进入注射器中,导致注射器中气体压强减小。
(2)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1)实验研究的是气压大小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利用注射器可改变烧瓶中的气压大小。
(2)从瓶内抽气,瓶内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可知温度计示数减小,即。
高压锅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液体的沸点将升高,可知与图甲中的原理相同。
18.【答案】(1)B
(2)C
(3)①③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2)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3)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对流层上面温度低,下面温度高,利于形成对流。
【解答】(1)大型客机主要在平流层飞行,即B层飞行。
(2)当大气中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中间层,即C层(填字母)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3)对流程有丰沛的水汽,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对流层有云雨等天气现象。
故答案为:①③
19.【答案】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蒸馏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解答】氯化钠溶解在水中,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吗,所以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捞的碱是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得到蒸馏水的方式是蒸馏,原理是: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
20.【答案】(1)5
(2)向左盘中增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3)胶头滴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整个过程只能通过加减药品来调平天平,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
(3)使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解答】(1)氯化钠的质量。
(2)指针偏右,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应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3)当水面接近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添加,直至刻度线。
21.【答案】等于;大于;不变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由沉浮状态可知,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浮力指的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图中物体上表面均在水面以上,可知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可知两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即。
由可知,图甲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更大,即。
由前面分析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容器底面积不变,可知水面高度不变。
22.【答案】(1)乙
(2)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甲乙两地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再进行比较。
(2)由图可知,夏季降水量多于冬季。
【解答】(1)由图甲可知,甲地最低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高温在25摄氏度以上,乙地最低温在5摄氏度以上,最高温在25摄氏度以上,可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2)由图可知,两地在6-8月降水较多,在12月至1月降水较少,可知降水特点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3.【答案】(1)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然后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2)C;
(3)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之间有摩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空气未排尽将会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所以要使用排水法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2)根据压强计算公式的变式判断减小压力的方法,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
(3)存在摩擦力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的压力加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测得的压力偏大。
【解答】(1)使用排水法可以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排尽,具体操作为:将注射器内抽满水,然后向上推动活塞排水,使得顶端保留水,再封口。
(2)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活动,说明大气压产生的压力过大,由可知,要减小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应减小受力面积,可知应选择C注射器进行实验探究。
大气压为:。
(3)测得的大气压偏大,可能是因为测得的压力偏大,原因是活塞与注射器之间存在摩擦。
24.【答案】(1)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2)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了;用药匙从左盘中取出适量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3)B;D
【知识点】误差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玻璃棒点的作用:引流和搅拌。
(2)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天平未平衡时,需通过调节药品的量来调节调平,不能调整砝码和游码。
(3)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大或溶剂的质量偏小。
【解答】(1)配制溶液时,为了加快固体的溶解速度,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左盘,将砝码放在右盘,图中将砝码放在左盘,是错误的。
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偏大,所以应取出部分药品,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即天平平衡。
(3)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将偏小,故A错误;
B、称量时砝码生锈,砝码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则溶质点的质量分数也将偏大 ,故B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俯视,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水溅出烧杯,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5.【答案】(1)cba
(2)出现较多固体
(3)A;C
(4)不合理,是因为12g白色固体中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
【知识点】误差分析;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
(2)蒸发时要注意的问题: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将液体蒸干。
(3)产量偏低,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少,据此分析。
(4)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可溶于水的杂质仍在滤液中,可知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仍含有杂质。
【解答】(1)操作①是溶解过程,对应的是c;操作②是过滤,对应的是b;操作③是蒸发结晶,对应的是a。
(2)为了防止水分蒸干后固体飞溅,蒸发至大量晶体出现时即可停止加热,撤去酒精灯。
(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不足,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偏小,产量偏低,故A正确;
B、滤纸破损,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大,产量偏高,故B错误;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附着在滤渣表面的氯化钠的损失,产量偏低,故C正确;
D、蒸发后精盐仍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产量偏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4)过滤后滤液中仍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即12g并不全是氯化钠的质量,所以计算不合理。
26.【答案】(1)F1﹣F4=F2﹣F3
(2)一直不变
(3)G
(4)丁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别表示出浮力和排开水的重力,当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不变,则液体压强不变。
(3)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测量浮力大小时,物体不需要浸没,也不需要将溢水杯中的水灌满,所以水没有灌满,对浮力的测量没有影响。
(4)根据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情况,再结合拉力等于浮力减重力进行分析。
【解答】 (1)阿基米德原理指的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由图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当=时,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2)由图可知,图丁中小石块已浸没在水中,继续向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由可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3)液体没有灌满,溢出到烧杯中的水少于小石块排开的水,可知水的重力偏小,即G测量不准确。
(4)由可知,小石块浸没前,随着深度增加,小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浮力变大,由拉力等于重力减浮力可知,拉力逐渐变小。当小石块浸没后,继续向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可知拉力不变。
故答案为:丁。
27.【答案】(1)溶剂种类对溶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
(2)3.1g
(3)二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实验变量即为实验目的。有溶质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溶液已达饱和。
(2)温度、溶质和溶剂种类相同时,等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同,据此分析计算。
(3)溶解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比较A和B的溶解性强弱时,需要选择温度相同的一组实验。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组实验的变量是溶剂的种类,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溶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有没有完全溶解的溶质,说明溶液已达饱和。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20摄氏度时,每20g水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6.2g,则10g水可以溶解A的质量为3.1g。
(3)第二组实验中,变量是溶质的种类,可知在温度相同时,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可知20℃时固体A的溶解性小于固体B的溶解性。
28.【答案】(1)与传统有叶风扇相比具有易清洁、气流稳、安全等特点
(2)B
(3)空气从圆环空腔上的细缝中高速吹出,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其后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更多的空气流入电扇出风口。即运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原理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传统风扇的叶片高速转动,易发生危险,且不好清洗。
(2)选择利用大气压工作的装置。
(3)利用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
【解答】(1)无叶风扇,不需要清洁扇叶,也更安全。
(2)风扇通过叶轮旋转将空气吸入进风口利用的是大气压。
A、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尘器内部压强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灰尘被压进吸尘器,利用的是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
C、游艇能漂浮在海面上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即利用的是水的浮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拍掉身上的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当空气从细缝中高速吹出后,后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将更多的空气压进电扇出风口,导致出风量显著增大。
29.【答案】(1)96
(2)
(3)解:36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则水的质量分数为96%。
(2)水电解时,a中产生的是氢气,b中产生的是氧气。
(3)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结合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解题。
【解答】(1)氢氧化钠中水的质量。
(2)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3)电解前后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可知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可知剩余水的质量为64g-4g=60g,则电解的水的质量为96g-60g=36g。
30.【答案】(1)随所加水的体积增大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增大
(2)解:3N
(3)解:4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 F浮=ρ水gV排说明浮力变大的原因。
(2)物体漂浮时 ,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绳子未拉直前,不会对木块产生拉力。
(3)利用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利用二力平衡判断拉力的大小。
【解答】(1)0-段,木块没有开始上浮,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 F浮=ρ水gV排可知, 木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2)t1﹣t2内,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此时木块属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
(3)t2﹣t3内,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说明绳子拉直,继续加水,木块不再继续向上运动,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所以浮力变大,浮力不变,说明木块已浸没,受到的浮力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由二力平衡可知,绳子的拉力竖直向下,大小为1N,如图所示。
31.【答案】(1)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变小
(2)解:由图知海拔达
限压阀的排气孔面积S=10mm2=1.0×10-5m2;
限压阀的重力G=mg=0.1kg×10N/kg=1N;
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
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为:p总=p+p0=1.0×104Pa+6.13×104Pa=1.613×105Pa;
观察1图发现,这时高压锅内的温度大约是117℃;
(3)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图2判断在4000m的地方的大气压,利用压强公式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锅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加限压阀的压强,再根据气压查表,得到对应的温度。
(3)要排除锅内的空气,可以使用排水法。
【解答】(1)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所以初次到达高原地区会感觉呼吸困难。
(3)将锅内的空气排尽的方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32.【答案】(1)
(2)B
(3)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
(4)吸管插入药液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比较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很难进入,因此很难形成这个“气压差”,所以很难“吸”上药液;
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凹凸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入口中。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分析。
(2)向外凸起的一侧流速大,气压小。
(3)利用流体流速大压强小的实例有很多,比如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等。
(4)吸饮料的原理是外界大气压大于吸管内的压强,可知有空气不断进入瓶内,才能将液体不断压入口中,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1)A口向上凸起,空气流速大,压强小,B口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可知空气从B口进入,A口流出。
(2)要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则要受到大气压向下的压力,可知导流板下侧应向外凸,下侧的流速大,压强小,上侧流速小,压强大,大气压将车向下压。
故答案为:B。
(3)按动香水瓶的盖子,香水从瓶中喷出;火车站台上画有黄线等都是因为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4)将药液吸出的原理是吸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口中。吸管插入药液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比较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很难进入,因此很难形成这个“气压差”,所以很难“吸”上药液;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凹凸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入口中。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