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五届初中生学科素养测评(竞赛)试卷1.(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表示目镜10×、物镜为4×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5×、物镜改为40×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变为完整的( )A.45个 B.9个 C.2个 D.1个【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少,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多。【解答】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5×、物镜改为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5×40)÷(10×4)=5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因此一共看到了1个细胞。故答案为:D。2.(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表中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态(S.C.M为简单培养基,U,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其中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是( )培养基 生长状态S.C.M -S.C.M+U+X -S.C.M+X+Y +S.C.M+X+Z -S.C.M+U+Y +S.C.M+U+Z -A.U B.X C.Y D.Z【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物,其中有些是各种微生物都必需的,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特殊营养要求配制的培养基,称选择培养基.【解答】比较细菌能够生长的培养基的添加物,凡添加了物质Y的培养基,细菌都能生长,反之则不能生长,说明物质Y是细菌不能合成的。故答案为:C。3.(2024八下·浙江竞赛)氧-18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含有氧元素。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氧-18)中,加入ag带标记氧-18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硫酸铜中的氧元素全部为氧-18),经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18的硫酸根离子,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18的硫酸根离子,说明无水硫酸铜粉末能在饱和溶液中继续溶解;B.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可以作为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C.蓝色晶体比白色粉末的质量大是因为形成了结晶水合物,增加的质量等于结晶水的质量;D.在整个过程中,同时发生了溶解、结晶和化学变化。【答案】C【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解析】【分析】无水硫酸铜的特性是极易吸水,故放入后会吸收溶液中的水分而使原来饱和的溶液析出溶质,此溶质也会带出结晶水,最终的结果是溶液依旧饱和,析出的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且是放入的硫酸铜晶体与析出的硫酸铜的晶体共同组成.【解答】 A、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氧 - 18)中,加入ag带标记氧 - 18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后,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这表明无水硫酸铜粉末在饱和溶液中发生了溶解过程,使得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进入溶液中,该选项合理。B、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当它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五水硫酸铜蓝色晶体,所以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可以作为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该选项合理。C、蓝色晶体比白色粉末质量大,不仅是因为形成了结晶水合物,增加了结晶水的质量,还因为部分无水硫酸铜溶解进入溶液中,导致蓝色晶体质量大于原来无水硫酸铜粉末质量加上结晶水的质量,该选项不合理。D、在整个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粉末溶解,溶液中出现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这是溶解过程;同时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和反应过程中,也会有溶质结晶析出,所以同时发生了溶解、结晶和化学变化,该选项合理。故答案为: C。4.(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取等量的两份硫酸分别进行下列操作:①加入与原溶液质量相等的水,使溶液质量变为原来的两倍,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②加入与原溶液体积相等的水,使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某硫酸的质量分数为ω,取等量的两份硫酸分别进行下列操作:(1)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质量减少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1,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2倍,即ω1=2ω。(2)蒸发掉原溶液体积一半的水后,所剩余硫酸溶液的体积与蒸发水的体积相等,由于稀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蒸发原溶液体积一半的水的质量小于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即蒸发水的质量不到原溶液质量的一半,剩余溶液质量大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则蒸发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质量分数的2倍,即ω2<2ω。故ω1>ω2。故答案为:A。5.(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明同学将一支吸管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透过玻璃杯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观察的视角应该是( )A.正上方俯视 B.侧面俯视 C.侧面正视 D.正下方仰视【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本题中,吸管斜插入水中,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得我们看到的吸管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解答】 A、从正上方俯视,看到的是吸管的上表面和水面,不会出现图中吸管弯折的现象,所以该选项错误。B、从侧面俯视,既能看到吸管在空气中的部分,又能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中部分向上弯折的情况,与图中现象相符,该选项正确。C、侧面正视时,看到的是吸管侧面,此时观察到的吸管在水中部分弯折效果不明显,且看到的画面与图中不同,该选项错误。D、从正下方仰视,很难观察到图中的现象,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B。6.(2024八下·浙江竞赛)每种金属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有确定的值。若两段长度之比为3∶1,横截面积之比为1:2的镍铬合金丝并联在葉电路中使用时,则这两根电阻丝内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2 B.1:3 C.2:1 D.3:1【答案】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第一步:先分析两个电阻的关系,在材料相同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第二步: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和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第三步:最后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n是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是电子的电量,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v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得出电子的速度之比。【解答】 因为R1和R2材料相同,长度之比为L1:L2=2:1,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1:3,所以电阻之比R1:R2=6:1,两电阻并联电压相等,则I1:I2=1:6,根据I=nQsv得 I1=n1Q1s1v1,I2=n2Q2s2v2,因为I1:I2=1:6,S1:S2=1:3,所以v1:v2=1:2。故答案为:A。7.(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内,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时间内,小物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相对静止D.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答案】D【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v t图像判断小物块的运动状态,再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小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解答】 A、由v - t图像可知,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为负且均匀减小,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负速度表示向左运动,速度均匀减小说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该选项正确。B、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为正且逐渐增大,正速度表示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说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选项正确。C、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时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相对静止,该选项正确。D、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在时间内,小物块向左运动,传送带向右运动,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时间内,小物块向右加速运动,相对传送带仍然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所以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始终向右,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8.(2024八下·浙江竞赛)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是待测电阻,是定值电阻,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零时,测得,则的阻值为( )A. B. C. D.【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为零时,说明通过电阻丝两侧的电流是相等的,而总电流一定,故通过R0和Rx的电流也相等;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故电阻丝MP段与PN段电压之比等于R0和Rx的电压比;再结合欧姆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 电阻丝MP段与PN段电压之比等于R0和Rx的电压比,即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零,说明通过电阻丝两侧的电流是相等的,而总电流一定,故通过R0和Rx的电流也相等,故有:根据电阻定律公式有:有:故解得:;故答案为:C。9.(2024八下·浙江竞赛)一个圆柱形空玻璃杯(瓶壁厚度忽略不计),杯内装高度为密度为的液体。先将玻璃杯漂浮在盛有密度为液体的容器中,此时内外液面高度差为,如图甲所示;再将玻璃杯漂浮在盛有密度为液体的容器中,此时内外液面高度差为,如图乙所示,满足。经过一段时间后,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如图丙所示,此时容器内外液面高度差是( )A.B.C.D.【答案】A【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G=mg、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别表示出三图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解方程求出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 后,容器内外液面高度差。【解答】 设玻璃杯的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0,则开始时液体的质量:m1=ρ1V1=ρ1Sh1,液体和玻璃杯的总重力:G=(m0+m1)g,图甲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1=ρ1V排1g=ρ1S(h1+h2)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1=G,即ρ1S(h1+h2)g=(m0+m1)g,则m0+m1=ρ1S(h1+h2)……①因为m0+m1=m0+ρ1Sh1=ρ1S(h1+h2),所以m0=ρ1Sh2……②图乙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2=ρ2V排2g=ρ2S(h1+h3)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2=G,即ρ2S(h1+h3)g=(m0+m1)g,则m0+m1=ρ2S(h1+h3)……③由于图丙中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1,此时液体和玻璃杯的总重力:G'=(m0+m1)g,玻璃杯和剩余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3=ρ2V排2g=ρ2S(h1+h4)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3=G',即ρ2S(h1+h4)g=(m0+m1)g,则m0+m1=ρ2S(h1+h4)……④将②代入④可得:m0+m1=ρ1Sh2+ρ1Sh1=ρ1S(h2+h1)……⑤由①③可知,ρ2S(h1+h3)=ρ1S(h1+h2),即ρ2(h1+h3)=ρ1(h1+h2)……⑥由④⑤可知,ρ2S(h1+h4)=ρ1S(h2+h1),即ρ2(h1+h4)=ρ1(h2+h1)……⑦,由⑥⑦可知,,故A正确。故答案为:A。10.(2024八下·浙江竞赛)正方形薄板ABCD是用铜板制成的。从AB端面冷却铜板,维持AB端温度为:从其余三个端面加热,维持它们的温度为(已知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与温差成正比)。关于薄板中心的温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于 B.小于C.大于 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比热容【解析】【分析】(1)由于薄板温度各处不同,欲求薄板中心的温度,我们设想有四块相同的薄板依次叠加,每块薄板相对于上一块薄板均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系统关于中心对称,系统的温度恒定,设为t;(2)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则可以表示出对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Q1;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为Q2;(3)由于系统的温度恒定,故从每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与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即Q1=Q2;把t1=0℃和t2=100℃代入即可以解得薄板中心的温度t。【解答】 由于薄板温度各处不同,欲求薄板中心的温度,我们设想有四块相同的薄板依次叠加,每块薄板相对于上一块薄板均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系统关于中心对称,系统的温度恒定,设为t;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则对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为:Q1=k(t1-t)。从其余三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为:Q2=3k(t-t2);由于系统的温度恒定,故从每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与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即k(t1-t)=3k(t-t2)。可得;已知t1=0℃、t2=100℃,代人上式得t=75℃;因此薄板中心的温度为75℃。故答案为:A。11.(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植物夏季生长开花、冬季休眠,以及其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均与光照、温度的变化有关。植物的休眠和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其体内多种激素的合成如图所示。已知赤霉素有利于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短日照处理可促进④过程B.短日照处理可促进⑤⑥过程C.适当升温,含量增加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适当升温,含量增加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答案】C【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不同处理对激素合成过程的影响。【解答】 A:已知该植物夏季生长开花、冬季休眠,短日照一般对应冬季环境。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而冬季植物处于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所以短日照处理应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即抑制④过程,该选项错误。B: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在冬季植物休眠,种子也多处于休眠状态,短日照(冬季)应促进脱落酸的合成,即促进⑤⑥过程,该选项正确。C、D:适当升温对应夏季环境,夏季植物生长开花,种子也会萌发。赤霉素有利于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所以适当升温会使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所以升温会使脱落酸含量减少,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BC。12.(2024八下·浙江竞赛)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有一种运用“旋转法”测子弹速度的方法,如图所示。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2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转/秒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假设子弹速度不变。对一船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如果要测试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试时,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A、B的夹角小于60°B.如果夹角仍为60°,则两塑片的间距应小于20cmC.如果夹角仍为60°,则电动机的转速应大于300转/秒D.无法测试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答案】A,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子弹运动的时间和电动机转动的时间相同。先根据电动机转速求出塑片转动的角速度,再结合子弹在两塑片间飞行时间与塑片转动角度的关系,以及子弹速度公式来分析各个选项。【解答】A、取子弹速度的最小值为500m/s,子弹穿过两个塑料片的时间为电动机转过的圈数为,即转过的角度为,小于1圈,实际速度更大,可知子弹先后射穿两塑料片的弹孔位置A、B的夹角更小,故A正确;B、若角度为60°,即要延长子弹穿过AB间的时间,可知应将AB间的距离变大,故B错误;C、若角度为60°,即在电动机转动的角度变大,则在子弹速度一定时,应加快电动机转速,故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测量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故D错误。故答案为:AC。13.(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中的h0表示实验开始时,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的深度,则关于h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0大小对实验是否成功没有影响B.h0过小将无法看到“试管爬升”现象C.h0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试管“爬进”粗试管的现象D.保证实验成功的h0最小值与细试管的粗细有关。【答案】B,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在 “试管爬升” 实验中,实验开始时粗试管内装满水,将两试管迅速倒置后,粗试管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流动,从而使细试管上方的空间内的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减小。而细试管下方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在大气压与细试管上方较小气压的压力差作用下,细试管就会被向上 “压” 入粗试管,从而出现 “试管爬升” 现象,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差的原理来使细试管移动。(2)在这个实验中,当考虑水对细试管的压强时,水的深度h会影响水对细试管底部向上的压强以及细试管上方水对细试管向下的压强。例如,当h0不同时,倒置后细试管上方水的深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产生的压强也不同,进而影响细试管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对细试管是否能爬升以及爬升的情况产生影响。【解答】A 、h0大小对实验是有影响的。如果 h0过小,细试管上方的水在倒置后可能很快流出,导致细试管上下压强差难以形成或维持,不利于细试管爬升,所以 A 选项错误。B 、当 h0过小时,粗试管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较快地从两试管的间隙中流出,使得细试管上方的气压不能及时被大气压与水的重力差所克服,就无法看到 “试管爬升” 现象,B 选项正确。C 、h0过大时,细试管在初始时就已经深入粗试管较多,留给细试管 “爬升” 的空间就变小了,不利于观察细试管 “爬进” 粗试管的完整过程,C 选项错误。D 、根据压强公式p=ρgh,在大气压p0一定的情况下,要使细试管能够爬升,需要满足p0S>ρghS,即h< ρgp0。而h=h0 +Δh,对于不同粗细的细试管,其横截面积S不同,在水的总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细试管越细,相同体积的水在细试管中上升的高度越高,那么为了保证实验成功,h 0 的最小值就需要更大,所以保证实验成功的h0最小值与细试管的粗细有关,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D。14.(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电路中,为电源,为滑动变阻器,为电阻箱,电流表A的量程为0.1mA,内阻约为。用此电路可以测量A的内阻。关于测量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测量步骤1:闭合,断开,调节,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B.测量步骤2:保持不变,闭合,调节,使电流表读数等于,读出的值,等于的大小C.该实验测量出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D.如果远大于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可以大大减小测量误差【答案】A,B,C,D【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原理是,先使电流表满偏,然后在总电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电流表半偏,此时与电流表并联的电阻箱的阻值就近似等于电流表的内阻。【解答】 A、闭合S1,断开S2,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这是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第一步,目的是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状态,从而为后续测量做准备,该步骤正确。B、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 。此时,由于R2与电流表A并联,它们两端电压相等,且干路电流近似不变,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原理,此时R2的电流也为,那么R2的阻值就近似等于电流表A的内阻,读出R2的值,就得到 的大小,该步骤正确。C、当闭合S2,接入R2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总电流会增大,大于原来的满偏电流。当电流表半偏时,通过R2的电流大于,根据欧姆定律,此时R2的阻值小于电流表的内阻 ,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该选项正确。D、若 远大于Rg,在闭合S2接入R2后,总电阻的变化就会很小,总电流近似不变,这样就能更满足半偏法中 “总电流基本不变” 的条件,从而大大减小测量误差,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 ABCD。15.(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恒定不变,是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是最大阻值为的滑动变阻器,a,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路安全且电流表A的示数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电压表,为电流表B.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片P,a与电流表A两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不变C.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断开,当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D.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换成另一种电表,向右移动滑片,则电表和的示数都变小【答案】A,D【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可用于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答】 A、若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当闭合开关S、S1、S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定值电阻R2会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1与电流表a、A串联,电压表b测电源电压,电路安全且有电流通过电流表A,该情况合理;若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闭合开关后b会将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所以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A 选项错误。B、闭合开关S、S1、S2,R1与R串联,a测R支路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设滑片移动前后R支路电流分别为Ia1、Ia2,干路电流分别为I1、I2。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 因为R1与R串联,a测R支路电流,R1两端电压变化量也等于R两端电压变化量,所以a与电流表A两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不变,B 选项正确。C、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此时R接入电阻最大),闭合开关S,断开S2,R1、R、R2串联;当S1由断开到闭合时,R被短路,电路总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则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C 选项正确。D、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S,若a换成电压表,此时R1、R、R2串联,b测电源电压,a测R两端电压。 向右移动滑片,R接入电阻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R变小,则R两端电压变小,即电表a示数变小;因为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R2两端电压U2=IR2变大,电源电压不变,R两端电压变小,所以R1两端电压也会变化,但b测电源电压始终不变,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D。16.(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处时,恰好在光屏中央成清晰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间的距离为,如图2所示。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 (用表示)。【答案】(1)上(2)缩小(3)L0 2L【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实像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确定像的移动方向,进而知道蜡烛、透镜、光屏的移动方向;(3)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实像时,应该成倒立缩小实像;【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反。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位置下移,所以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在(1)中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那么此时f2f。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光路可逆性,原来的像距变成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变成现在的像距,此时物距u>2f,像距f(3)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根据光路可逆性,当凸透镜在B位置时,物距和在A位置时的像距相等,像距和在A位置时的物距相等,所以A、B之间的距离等于L0 2L。17.(2024八下·浙江竞赛)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1)小明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A.将轻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和。小明想根据和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①为能根据和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②小明知道后将上面的步骤A改进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 上,其他步骤不变就可以了。(2)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请根据图像说出结论及判断的依据: 。(3)请根据所学知识,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判断两侧的粗糙程度,并简述实验思路。【答案】(1)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MN(2)由图乙可知,滑块滑到平面时,由图丙可得初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b的速度降低的多,说明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3)将木板水平放置,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MN左侧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等于木块与木板左侧间的滑动摩擦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保持木块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MN右侧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等于木块与木板右侧间的滑动摩擦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8.(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内部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甲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h与、、及H的关系式是h= 。(3)①另一小组小华将不同质量的铜丝缠绕在同一规格吸管的外边,做成简易密度计C和D,制作好的C、D两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时,水面恰好与C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线齐平,与D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线齐平,如图丙所示。②将C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每次当C在液体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时,在吸管上标出与液面位置相平的刻度线及相应密度值,并测量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再利用收集的数据画出-h图象,如图丁中图线②所示。将D同样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得到丁中的另一图线①。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同一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和对应密度的乘积不变。(铜丝的体积可以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上述实验中密度计C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浸入的深度h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C上缠绕铜丝的质量大于密度计D上缠绕铜丝的质量C.若图丁中ρ3-ρ2=ρ2-ρ1,则密度计C上ρ3与ρ2刻度线的间距大于ρ2与ρ1刻度线的间距D.若图丁中ρ3-ρ2=ρ2-ρ1,则密度计C上ρ3与ρ1刻度线的间距大于密度计D上ρ3与ρ1刻度线的间距【答案】(1)降低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2)(3)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解析】【分析】1、物体的漂浮条件: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其重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也不变。这是理解密度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也是分析本题中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力情况的关键。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为。在比较密度计在水和其他液体中的情况时,利用此原理结合漂浮条件,可推导出液体密度与浸入深度的关系。3、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在吸管下端塞入金属丝,是为了降低吸管的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因为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液体密度。【解答】(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内部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降低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因为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这样吸管在液体中才能稳定地处于竖直状态,便于测量液体密度。(2)由于吸管在水和另一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知吸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水=F浮液。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在水中时,在另一液体中时。所以,化简可得。(3) A、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同一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也不变,与浸入深度无关,A 选项错误。B、由图丙可知,水面恰好与C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线齐平,与D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线齐平,说明D排开液体的体积更大。根据,在液体密度相同(都在水中)时,D受到的浮力更大。所以D的重力更大,即密度计C上缠绕铜丝的质量小于密度计D上缠绕铜丝的质量,B 选项错误。C、根据ρh乘积不变,设为k。通过数学分析可知,密度计C上ρ 3与ρ 2刻度线的间距小于ρ 2 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C 选项错误。选项 D:因为D的重力大于C的重力,根据ρh乘积不变,D的ρh乘积更大。对于相同的密度变化量ρ 3 ρ 1,D的深度变化量更小,所以密度计C上ρ 3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大于密度计D上ρ 3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19.(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王同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阻丝EF弯成半圆形(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O为圆心,OP为一能够绕圆心转动的金属滑片,与EF接触良好。如图所示,A为电流表(可选择:量程为100mA、内阻或:量程为20mA、内阻);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保护电阻,理想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可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定值电阻。选择合适的电流表,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为了从电流表上直接读出OP的旋转角度。请完成以下内容:(1)按图2连接电路并将Op转到E端,接通电路,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位外标注的读数是0度。根据以上操作,小王选择了A2电流表。请简要说明不选择A1电流表的理由: 。(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恋,把OP转到F端。电流表的示数为7.5mA,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180度,请田θ表示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用I表示电流表A的示数,推导出θ与I的数学关系式: 。(3)完成其它刻度标注后,小王同学发现表盘新的刻度值不均匀,为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用理想电压表设计了如下四个改进的电路,其中可行的是____。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电流表选择A1,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100mA=0.1A,由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不符合题意,所以,电流表应选择A2(2)(3)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将OP转到E端时,电阻丝EF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然后与保护电阻的阻值相比较得出答案;(2)先找出角度与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设函数关系式,代入已知数据求解,从而得出θ与I的数学关系式。(3)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 (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将OP转到E端时,电阻丝EF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若电流表选择A1,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100mA=0.1A,由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不符合题意,所以,电流表应选择A2。(2)电流为最大刻度时,即电流为0.02A时,标注的是0°,此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为当电流为7.5mA,即0.0075A时,电路的总电阻为则当电路中电流为I时,的阻值为选转角度与电流关系式为(3)①电阻丝EF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UEP=IREP可知,UEP与REP成正比,REP与EP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①符合题意;②电阻丝EF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EF间的电压不变,由UPF=UEF-IREP可知,UEP与REP成正比,REP与EP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②符合题意;③由可知,UEP与REP不成正比,则UEP与EP的长度不成正比,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由可知,UEP与REP不成正比,则UEP与EP的长度不成正比,故④不符合题意。 20.(2024八下·浙江竞赛)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如图,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I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实验① 空气 水 130.25kPa实验② 二氧化碳 水 104.98kPa实验③ 二氧化碳 盐酸 106.67kPa实验④ 二氧化碳 小苏打水溶液 103.40kPa【解释与结论】(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②小于实验①的解释中合理的是____。A.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C.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加水后气体不减少。(3)比较四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探究不同液体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2)A;B(3)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较好。【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气体溶解性是指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气体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体积来衡量。例如,在本实验中,就是研究二氧化碳在水、盐酸、小苏打水溶液等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情况。(2)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这是实验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基础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也是导致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碳与小苏打水溶液可能发生反应,使得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与在其他液体中不同,这体现了二氧化碳与不同物质反应对其溶解性的影响。【解答】(1)从实验过程可知,在烧瓶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由于加入的液体不同(水、盐酸、小苏打水溶液),所以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液体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2) A、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导致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该解释合理。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会使瓶内气体减少,进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该解释合理。C、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且实验①中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水后空气被压缩等原因,并非气体不减少,该解释不合理。所以合理的是AB。(3)对比实验①(空气加水)和实验②(二氧化碳加水),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对比实验②(二氧化碳加水)、实验③(二氧化碳加盐酸)和实验④(二氧化碳加小苏打水溶液),可以发现加入不同液体后瓶内压强不同,说明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而且小苏打水溶液使瓶内压强最小,说明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更好。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较好 。21.(2024八下·浙江竞赛)为验证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与分析。材料与用具:正常小鼠、糖尿病小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但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海参肽(灌胃给药)、清水、普通饲料。(要求与说明:炎症反应的反应标志物为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TNF-α等含量升高;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分组分别是甲组:正常小鼠+灌胃清水;乙组:糖尿病小鼠+灌胃清水;丙组: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组: ,各组饲喂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的血糖浓度和IL-6含量。(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请用柱形图表示检测结果)。(3)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答案】(1)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2)(3)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血糖浓度的对照组。由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小鼠在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因此,可通过给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观察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确定。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解答】 (1)根据实验目的和甲乙两组的处理情况,确定丙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组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2)预测实验结果:(3)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血糖浓度的对照组。由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小鼠在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22.(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如有不当,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 。(2)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答案】(1)有;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影响;有不当,应选用A作研究对象,如选C还有A、B叶片产生的生长素影响;(2)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A不脱落。【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解答】(1)题干中告诉我们信息,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本实验的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去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干扰。C叶片的上方虽然没有了顶芽产生生长素,但是它的上方还有其它叶片,也能产生生长素,所以不能使用C叶片,应选择最上方的A叶片。(2)应再设计一组作为对照组,也是去掉顶芽,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A不脱落。23.(2024八下·浙江竞赛)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还有两种通过神经和激素协同作用的生理调节过程。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请举两个只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生理调节过程的例子: 、 。(2)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生理调节过程____。A.刺激→内分泌腺→血管→组织器官B.刺激→神经→内分泌腺→血管→组织器官(3)日照时间变长往往会促使多数鸟类开始产卵,请模仿(2)的流程图表示出这些鸟类产卵行为的调节过程: 。【答案】(1)缩手反射;膝跳反射(2)A(3)日照时间变长→鸟类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性腺)→血管→生殖器官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24.(2024八下·浙江竞赛)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发现,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即,其中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的伸长(压缩)量。质量均为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5cm、劲度系数均为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弹簧的左端,直到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求:(1)开始时弹簧的长度;(2)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的拉力大小:(3)该过程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答案】(1)刚开始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kx1=mbg,代入数据,400N/m×x1=2kg×10N/kg解得:x1=5cml1=l0-x1=10cm-5cm=5cm;(2)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T=(mb+mc)g=(2kg+3kg)×10N/kg=50N(3)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设其拉伸量为x2,则:kx2=mcg,代入数据,400N/m×x2=3kg×10N/kg解得:x2=7.5cm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弹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为:F=T=50N则弹簧p的伸长量为: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5cm+7.5cm+12.5cm=25cm【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1)刚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刚离开时,绳子的拉力等于bc的重力之和;(3)c开始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拉伸量,再分析弹簧q的水平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可确定形变量,从而确定p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25.(2024八下·浙江竞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万有引力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图所示,任意两个物体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这种力叫万有引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中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表示万有引力常量,表示物体1的质量,表示物体2的质量,表示两个物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和的单位为千克的单位为米,常数在数值上近似地等于。物体所受地球的重力,大小几乎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时,这种现象称为失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这种现象称为超重。在距地球约400km轨道绕地运行的"天宫二号"的宇航员就是在"失重"状态下工作的。(1)我们任意两个同学之间也有引力,但我们的行动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 。(2)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中处于失重状态时,他与地球之间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引力。(3)我们知道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10N,如果地球半径约为,地球质量约为 kg.【答案】(1)因为我们之间质量较小(2)存在(3)6.67×1024【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26.(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是一个长方体鱼缺。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看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金鱼,而且处于一直处于同一水层,游动的姿态也完全同步,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同学看到的是两条鱼的像,还是一条鱼的两个像?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的角平分线上?(3)请抽象出一个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答案】(1)该同学看到的是一条鱼的两个像。依据是从鱼缸的一角(角平分线方向)观察,由于鱼缸是长方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会发生折射,且鱼缸的两个相邻侧面相当于两个不同的折射面,从鱼身上同一点发出的光线分别经过这两个折射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感觉光线是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射来的,所以会看到一条鱼的两个像,且由于是同一条鱼,所以看到的两条鱼处于同一水层,游动姿态也完全同步。(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一个是经水面折射成虚像;一个是经侧壁折射成虚像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你看到两个图象,光的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不同条件下,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如真空中光速为:299792458m/s,但在空气中,速度为真空中的4/5;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因为不同条件下光速不同,所以光传播的路径会发生改变,即折射。折射的强弱与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有关!如果是浅水,物体也会在水面从下往上成像,所以鱼看到两个影像。就和镜子面前的你看到两个自己一样。【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球模型27.(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是一个有限网络电路中,在网络中的固定位置重复出现,最后一只电阻为。(1)如果,那么,A、B两点间总电阻 。(2)试推导: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无关,的取值与关系。(注:用表示)【答案】(1)5Ω(2)由图可知,最右边两个电阻R2、Rx串联后,再和R1并联,则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可得: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的等效电阻;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N无关,则:R'=Rx;即:。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采用等效电阻的方法,从电路的最右边开始逐步向左分析,通过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来求解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2)分析电路图,及(1)中的分析可知,解题时从右边向左推导:最右边两个电阻R2、Rx串联后,再和R1并联,求出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由于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N无关,则最右边的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等效电阻应与Rx大小相等,据此可得等式,然后即可即可求出Rx。【解答】(1)最右边的一个回路中,,串联后总电阻为10欧姆,与并联,总电阻为,可知等于5欧姆,接着又和串联,再与并联,可知,总电阻还是等于5欧姆,以此类推,直至最左侧一个电阻,可知。28.(2024八下·浙江竞赛)在水面上浮着长为1.0m,截面积为,密度为的直棒AB,在棒的一端用绳联接,竖直地慢慢向上提起,如图甲所示。表示点距离水面高度,F表示竖直在棒的一作用在点的绳子拉力。如图乙的坐标中反映了F大小随的取值范围在的变化图线。通过分析计算:(1)直棒的密度;(2)当时,作用在点的绳子拉力F的大小;(3)请解释坐标中取值在之间时,F大小不变的原因。【答案】(1)直棒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竖直除以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设直棒与水面的交点为O,OA的长度为L1,AB的长度为L,则有F+(L-L1)Sρ水g=LSρg,F=LSρg-(L-L1)Sρ水g,以O为支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 L1 cosθ-L1cosθS L1Sρg=(L-L1)Sρ水g (L-L1)cosθ,-(L-L1)Sρg (L-L1)cosθ把F=LSρg-(L-L1)Sρ水g代入上式,解得:所以把F=0.24N,L=1m、ρ水=1×103kg/m3、S=1.0×10-4m2代入上式,解得:ρ=0.64kg/m3;(2)因为,所以,当sinθ=1时θ=90°,此时L1=x=0.6m,即当x=0.6m开始,F=LSρg-(L-x)Sρ水g,故当x=0.900m时,拉力F=LSρg-(L-x)Sρ水g=1.0×10-4m2×0.64×103kg/m3×10N/kg-(1.0m-0.900m)×1.0×10-4m2×1.0×103kg/m3×10N/kg=0.54N;(3)在x<0.6m,θ<90℃时【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把直棒看作杠杆,直棒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竖直除以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直棒在水中还受到浮力作用,列出直棒受到拉力的表达式,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关系式,可用含有ρ的关系式表示出L1,在把L1的表达式代入F=LSρg-(L-L1)Sρ水g,把有关的已知量代入此式,求出ρ。(2)由图像可知,x在0.6m至1.0m之间内,压力与x成正比,由,及L1关于ρ的关系式,可求x关于sinθ的表达式为x=0.6sinθ,所以当sinθ=1时θ=90°,此时L1=x=0.6m,即当x=0.6m开始,F=LSρg-(L-x)Sρ水g,故当x=0.900m时的拉力即可求出。(3)由(1)中F=LSρg-(L-L1)Sρ水g和可知,F与x无关,所以x发生改变,但F不变。1 / 1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五届初中生学科素养测评(竞赛)试卷1.(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表示目镜10×、物镜为4×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5×、物镜改为40×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变为完整的( )A.45个 B.9个 C.2个 D.1个2.(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表中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态(S.C.M为简单培养基,U,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其中细菌不能合成的物质是( )培养基 生长状态S.C.M -S.C.M+U+X -S.C.M+X+Y +S.C.M+X+Z -S.C.M+U+Y +S.C.M+U+Z -A.U B.X C.Y D.Z3.(2024八下·浙江竞赛)氧-18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含有氧元素。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氧-18)中,加入ag带标记氧-18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硫酸铜中的氧元素全部为氧-18),经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18的硫酸根离子,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18的硫酸根离子,说明无水硫酸铜粉末能在饱和溶液中继续溶解;B.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可以作为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C.蓝色晶体比白色粉末的质量大是因为形成了结晶水合物,增加的质量等于结晶水的质量;D.在整个过程中,同时发生了溶解、结晶和化学变化。4.(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取等量的两份硫酸分别进行下列操作:①加入与原溶液质量相等的水,使溶液质量变为原来的两倍,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②加入与原溶液体积相等的水,使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5.(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明同学将一支吸管斜插入盛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透过玻璃杯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观察的视角应该是( )A.正上方俯视 B.侧面俯视 C.侧面正视 D.正下方仰视6.(2024八下·浙江竞赛)每种金属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有确定的值。若两段长度之比为3∶1,横截面积之比为1:2的镍铬合金丝并联在葉电路中使用时,则这两根电阻丝内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2 B.1:3 C.2:1 D.3:17.(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运行。初速度大小为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内,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时间内,小物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相对静止D.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8.(2024八下·浙江竞赛)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是待测电阻,是定值电阻,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零时,测得,则的阻值为( )A. B. C. D.9.(2024八下·浙江竞赛)一个圆柱形空玻璃杯(瓶壁厚度忽略不计),杯内装高度为密度为的液体。先将玻璃杯漂浮在盛有密度为液体的容器中,此时内外液面高度差为,如图甲所示;再将玻璃杯漂浮在盛有密度为液体的容器中,此时内外液面高度差为,如图乙所示,满足。经过一段时间后,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如图丙所示,此时容器内外液面高度差是( )A.B.C.D.10.(2024八下·浙江竞赛)正方形薄板ABCD是用铜板制成的。从AB端面冷却铜板,维持AB端温度为:从其余三个端面加热,维持它们的温度为(已知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与温差成正比)。关于薄板中心的温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于 B.小于C.大于 D.以上都有可能11.(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植物夏季生长开花、冬季休眠,以及其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均与光照、温度的变化有关。植物的休眠和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其体内多种激素的合成如图所示。已知赤霉素有利于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短日照处理可促进④过程B.短日照处理可促进⑤⑥过程C.适当升温,含量增加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适当升温,含量增加的植物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12.(2024八下·浙江竞赛)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有一种运用“旋转法”测子弹速度的方法,如图所示。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2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转/秒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假设子弹速度不变。对一船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如果要测试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试时,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A、B的夹角小于60°B.如果夹角仍为60°,则两塑片的间距应小于20cmC.如果夹角仍为60°,则电动机的转速应大于300转/秒D.无法测试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13.(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中的h0表示实验开始时,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的深度,则关于h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0大小对实验是否成功没有影响B.h0过小将无法看到“试管爬升”现象C.h0越大越有利于观察细试管“爬进”粗试管的现象D.保证实验成功的h0最小值与细试管的粗细有关。14.(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电路中,为电源,为滑动变阻器,为电阻箱,电流表A的量程为0.1mA,内阻约为。用此电路可以测量A的内阻。关于测量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测量步骤1:闭合,断开,调节,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B.测量步骤2:保持不变,闭合,调节,使电流表读数等于,读出的值,等于的大小C.该实验测量出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D.如果远大于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可以大大减小测量误差15.(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恒定不变,是阻值为的定值电阻,是最大阻值为的滑动变阻器,a,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闭合开关,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路安全且电流表A的示数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电压表,为电流表B.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片P,a与电流表A两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不变C.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断开,当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D.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换成另一种电表,向右移动滑片,则电表和的示数都变小16.(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处时,恰好在光屏中央成清晰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间的距离为,如图2所示。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 (用表示)。17.(2024八下·浙江竞赛)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1)小明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A.将轻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和。小明想根据和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①为能根据和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②小明知道后将上面的步骤A改进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 上,其他步骤不变就可以了。(2)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请根据图像说出结论及判断的依据: 。(3)请根据所学知识,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判断两侧的粗糙程度,并简述实验思路。18.(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内部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甲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h与、、及H的关系式是h= 。(3)①另一小组小华将不同质量的铜丝缠绕在同一规格吸管的外边,做成简易密度计C和D,制作好的C、D两个密度计放入水中时,水面恰好与C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线齐平,与D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线齐平,如图丙所示。②将C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每次当C在液体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时,在吸管上标出与液面位置相平的刻度线及相应密度值,并测量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再利用收集的数据画出-h图象,如图丁中图线②所示。将D同样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得到丁中的另一图线①。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同一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和对应密度的乘积不变。(铜丝的体积可以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上述实验中密度计C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浸入的深度h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C上缠绕铜丝的质量大于密度计D上缠绕铜丝的质量C.若图丁中ρ3-ρ2=ρ2-ρ1,则密度计C上ρ3与ρ2刻度线的间距大于ρ2与ρ1刻度线的间距D.若图丁中ρ3-ρ2=ρ2-ρ1,则密度计C上ρ3与ρ1刻度线的间距大于密度计D上ρ3与ρ1刻度线的间距19.(2024八下·浙江竞赛)小王同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阻丝EF弯成半圆形(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O为圆心,OP为一能够绕圆心转动的金属滑片,与EF接触良好。如图所示,A为电流表(可选择:量程为100mA、内阻或:量程为20mA、内阻);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保护电阻,理想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可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定值电阻。选择合适的电流表,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为了从电流表上直接读出OP的旋转角度。请完成以下内容:(1)按图2连接电路并将Op转到E端,接通电路,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位外标注的读数是0度。根据以上操作,小王选择了A2电流表。请简要说明不选择A1电流表的理由: 。(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恋,把OP转到F端。电流表的示数为7.5mA,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180度,请田θ表示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用I表示电流表A的示数,推导出θ与I的数学关系式: 。(3)完成其它刻度标注后,小王同学发现表盘新的刻度值不均匀,为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用理想电压表设计了如下四个改进的电路,其中可行的是____。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024八下·浙江竞赛)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如图,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I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实验① 空气 水 130.25kPa实验② 二氧化碳 水 104.98kPa实验③ 二氧化碳 盐酸 106.67kPa实验④ 二氧化碳 小苏打水溶液 103.40kPa【解释与结论】(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②小于实验①的解释中合理的是____。A.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C.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加水后气体不减少。(3)比较四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1.(2024八下·浙江竞赛)为验证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与分析。材料与用具:正常小鼠、糖尿病小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但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海参肽(灌胃给药)、清水、普通饲料。(要求与说明:炎症反应的反应标志物为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TNF-α等含量升高;实验条件适宜)(1)实验分组分别是甲组:正常小鼠+灌胃清水;乙组:糖尿病小鼠+灌胃清水;丙组: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组: ,各组饲喂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的血糖浓度和IL-6含量。(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请用柱形图表示检测结果)。(3)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22.(2024八下·浙江竞赛)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如有不当,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 。(2)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23.(2024八下·浙江竞赛)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还有两种通过神经和激素协同作用的生理调节过程。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请举两个只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生理调节过程的例子: 、 。(2)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生理调节过程____。A.刺激→内分泌腺→血管→组织器官B.刺激→神经→内分泌腺→血管→组织器官(3)日照时间变长往往会促使多数鸟类开始产卵,请模仿(2)的流程图表示出这些鸟类产卵行为的调节过程: 。24.(2024八下·浙江竞赛)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发现,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即,其中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簧的伸长(压缩)量。质量均为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5cm、劲度系数均为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弹簧的左端,直到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求:(1)开始时弹簧的长度;(2)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的拉力大小:(3)该过程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25.(2024八下·浙江竞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万有引力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图所示,任意两个物体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这种力叫万有引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中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表示万有引力常量,表示物体1的质量,表示物体2的质量,表示两个物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和的单位为千克的单位为米,常数在数值上近似地等于。物体所受地球的重力,大小几乎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时,这种现象称为失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时,这种现象称为超重。在距地球约400km轨道绕地运行的"天宫二号"的宇航员就是在"失重"状态下工作的。(1)我们任意两个同学之间也有引力,但我们的行动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 。(2)宇航员在天宫二号中处于失重状态时,他与地球之间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引力。(3)我们知道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10N,如果地球半径约为,地球质量约为 kg.26.(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是一个长方体鱼缺。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看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金鱼,而且处于一直处于同一水层,游动的姿态也完全同步,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同学看到的是两条鱼的像,还是一条鱼的两个像?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的角平分线上?(3)请抽象出一个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27.(2024八下·浙江竞赛)如图所示是一个有限网络电路中,在网络中的固定位置重复出现,最后一只电阻为。(1)如果,那么,A、B两点间总电阻 。(2)试推导: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无关,的取值与关系。(注:用表示)28.(2024八下·浙江竞赛)在水面上浮着长为1.0m,截面积为,密度为的直棒AB,在棒的一端用绳联接,竖直地慢慢向上提起,如图甲所示。表示点距离水面高度,F表示竖直在棒的一作用在点的绳子拉力。如图乙的坐标中反映了F大小随的取值范围在的变化图线。通过分析计算:(1)直棒的密度;(2)当时,作用在点的绳子拉力F的大小;(3)请解释坐标中取值在之间时,F大小不变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少,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多。【解答】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5×、物镜改为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5×40)÷(10×4)=5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因此一共看到了1个细胞。故答案为:D。2.【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物,其中有些是各种微生物都必需的,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特殊营养要求配制的培养基,称选择培养基.【解答】比较细菌能够生长的培养基的添加物,凡添加了物质Y的培养基,细菌都能生长,反之则不能生长,说明物质Y是细菌不能合成的。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解析】【分析】无水硫酸铜的特性是极易吸水,故放入后会吸收溶液中的水分而使原来饱和的溶液析出溶质,此溶质也会带出结晶水,最终的结果是溶液依旧饱和,析出的晶体中含有结晶水,且是放入的硫酸铜晶体与析出的硫酸铜的晶体共同组成.【解答】 A、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氧 - 18)中,加入ag带标记氧 - 18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后,溶液中含有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这表明无水硫酸铜粉末在饱和溶液中发生了溶解过程,使得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进入溶液中,该选项合理。B、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当它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五水硫酸铜蓝色晶体,所以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可以作为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该选项合理。C、蓝色晶体比白色粉末质量大,不仅是因为形成了结晶水合物,增加了结晶水的质量,还因为部分无水硫酸铜溶解进入溶液中,导致蓝色晶体质量大于原来无水硫酸铜粉末质量加上结晶水的质量,该选项不合理。D、在整个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粉末溶解,溶液中出现带标记氧 - 18 的硫酸根离子,这是溶解过程;同时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在溶解和反应过程中,也会有溶质结晶析出,所以同时发生了溶解、结晶和化学变化,该选项合理。故答案为: C。4.【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某硫酸的质量分数为ω,取等量的两份硫酸分别进行下列操作:(1)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质量减少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1,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2倍,即ω1=2ω。(2)蒸发掉原溶液体积一半的水后,所剩余硫酸溶液的体积与蒸发水的体积相等,由于稀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蒸发原溶液体积一半的水的质量小于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即蒸发水的质量不到原溶液质量的一半,剩余溶液质量大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则蒸发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质量分数的2倍,即ω2<2ω。故ω1>ω2。故答案为:A。5.【答案】B【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本题中,吸管斜插入水中,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得我们看到的吸管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解答】 A、从正上方俯视,看到的是吸管的上表面和水面,不会出现图中吸管弯折的现象,所以该选项错误。B、从侧面俯视,既能看到吸管在空气中的部分,又能因为光的折射看到水中部分向上弯折的情况,与图中现象相符,该选项正确。C、侧面正视时,看到的是吸管侧面,此时观察到的吸管在水中部分弯折效果不明显,且看到的画面与图中不同,该选项错误。D、从正下方仰视,很难观察到图中的现象,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B。6.【答案】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第一步:先分析两个电阻的关系,在材料相同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第二步: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和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第三步:最后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n是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是电子的电量,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v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得出电子的速度之比。【解答】 因为R1和R2材料相同,长度之比为L1:L2=2:1,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1:3,所以电阻之比R1:R2=6:1,两电阻并联电压相等,则I1:I2=1:6,根据I=nQsv得 I1=n1Q1s1v1,I2=n2Q2s2v2,因为I1:I2=1:6,S1:S2=1:3,所以v1:v2=1:2。故答案为:A。7.【答案】D【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解析】【分析】根据v t图像判断小物块的运动状态,再结合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小物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解答】 A、由v - t图像可知,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为负且均匀减小,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负速度表示向左运动,速度均匀减小说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块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该选项正确。B、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为正且逐渐增大,正速度表示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说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选项正确。C、在 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时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相对静止,该选项正确。D、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在时间内,小物块向左运动,传送带向右运动,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时间内,小物块向右加速运动,相对传送带仍然向左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在时间内,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所以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始终向右,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8.【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为零时,说明通过电阻丝两侧的电流是相等的,而总电流一定,故通过R0和Rx的电流也相等;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故电阻丝MP段与PN段电压之比等于R0和Rx的电压比;再结合欧姆定律列式求解即可。【解答】 电阻丝MP段与PN段电压之比等于R0和Rx的电压比,即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零,说明通过电阻丝两侧的电流是相等的,而总电流一定,故通过R0和Rx的电流也相等,故有:根据电阻定律公式有:有:故解得:;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G=mg、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别表示出三图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解方程求出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 后,容器内外液面高度差。【解答】 设玻璃杯的横截面积为S,质量为m0,则开始时液体的质量:m1=ρ1V1=ρ1Sh1,液体和玻璃杯的总重力:G=(m0+m1)g,图甲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1=ρ1V排1g=ρ1S(h1+h2)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1=G,即ρ1S(h1+h2)g=(m0+m1)g,则m0+m1=ρ1S(h1+h2)……①因为m0+m1=m0+ρ1Sh1=ρ1S(h1+h2),所以m0=ρ1Sh2……②图乙中,玻璃杯和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2=ρ2V排2g=ρ2S(h1+h3)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2=G,即ρ2S(h1+h3)g=(m0+m1)g,则m0+m1=ρ2S(h1+h3)……③由于图丙中杯内液体蒸发掉三分之一,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1,此时液体和玻璃杯的总重力:G'=(m0+m1)g,玻璃杯和剩余液体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3=ρ2V排2g=ρ2S(h1+h4)g,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F浮3=G',即ρ2S(h1+h4)g=(m0+m1)g,则m0+m1=ρ2S(h1+h4)……④将②代入④可得:m0+m1=ρ1Sh2+ρ1Sh1=ρ1S(h2+h1)……⑤由①③可知,ρ2S(h1+h3)=ρ1S(h1+h2),即ρ2(h1+h3)=ρ1(h1+h2)……⑥由④⑤可知,ρ2S(h1+h4)=ρ1S(h2+h1),即ρ2(h1+h4)=ρ1(h2+h1)……⑦,由⑥⑦可知,,故A正确。故答案为:A。10.【答案】A【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比热容【解析】【分析】(1)由于薄板温度各处不同,欲求薄板中心的温度,我们设想有四块相同的薄板依次叠加,每块薄板相对于上一块薄板均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系统关于中心对称,系统的温度恒定,设为t;(2)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则可以表示出对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Q1;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为Q2;(3)由于系统的温度恒定,故从每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与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即Q1=Q2;把t1=0℃和t2=100℃代入即可以解得薄板中心的温度t。【解答】 由于薄板温度各处不同,欲求薄板中心的温度,我们设想有四块相同的薄板依次叠加,每块薄板相对于上一块薄板均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系统关于中心对称,系统的温度恒定,设为t;由于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则对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为:Q1=k(t1-t)。从其余三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为:Q2=3k(t-t2);由于系统的温度恒定,故从每一个端面加热时吸收的热量与从其余三个端面冷却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即k(t1-t)=3k(t-t2)。可得;已知t1=0℃、t2=100℃,代人上式得t=75℃;因此薄板中心的温度为75℃。故答案为:A。11.【答案】C【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态以及各种激素的作用,结合图示分析不同处理对激素合成过程的影响。【解答】 A:已知该植物夏季生长开花、冬季休眠,短日照一般对应冬季环境。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而冬季植物处于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所以短日照处理应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即抑制④过程,该选项错误。B: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在冬季植物休眠,种子也多处于休眠状态,短日照(冬季)应促进脱落酸的合成,即促进⑤⑥过程,该选项正确。C、D:适当升温对应夏季环境,夏季植物生长开花,种子也会萌发。赤霉素有利于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和茎叶的生长,所以适当升温会使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所以升温会使脱落酸含量减少,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BC。12.【答案】A,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子弹运动的时间和电动机转动的时间相同。先根据电动机转速求出塑片转动的角速度,再结合子弹在两塑片间飞行时间与塑片转动角度的关系,以及子弹速度公式来分析各个选项。【解答】A、取子弹速度的最小值为500m/s,子弹穿过两个塑料片的时间为电动机转过的圈数为,即转过的角度为,小于1圈,实际速度更大,可知子弹先后射穿两塑料片的弹孔位置A、B的夹角更小,故A正确;B、若角度为60°,即要延长子弹穿过AB间的时间,可知应将AB间的距离变大,故B错误;C、若角度为60°,即在电动机转动的角度变大,则在子弹速度一定时,应加快电动机转速,故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测量子弹速度在500m/s以上步枪,故D错误。故答案为:AC。13.【答案】B,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在 “试管爬升” 实验中,实验开始时粗试管内装满水,将两试管迅速倒置后,粗试管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流动,从而使细试管上方的空间内的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减小。而细试管下方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在大气压与细试管上方较小气压的压力差作用下,细试管就会被向上 “压” 入粗试管,从而出现 “试管爬升” 现象,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差的原理来使细试管移动。(2)在这个实验中,当考虑水对细试管的压强时,水的深度h会影响水对细试管底部向上的压强以及细试管上方水对细试管向下的压强。例如,当h0不同时,倒置后细试管上方水的深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产生的压强也不同,进而影响细试管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对细试管是否能爬升以及爬升的情况产生影响。【解答】A 、h0大小对实验是有影响的。如果 h0过小,细试管上方的水在倒置后可能很快流出,导致细试管上下压强差难以形成或维持,不利于细试管爬升,所以 A 选项错误。B 、当 h0过小时,粗试管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会较快地从两试管的间隙中流出,使得细试管上方的气压不能及时被大气压与水的重力差所克服,就无法看到 “试管爬升” 现象,B 选项正确。C 、h0过大时,细试管在初始时就已经深入粗试管较多,留给细试管 “爬升” 的空间就变小了,不利于观察细试管 “爬进” 粗试管的完整过程,C 选项错误。D 、根据压强公式p=ρgh,在大气压p0一定的情况下,要使细试管能够爬升,需要满足p0S>ρghS,即h< ρgp0。而h=h0 +Δh,对于不同粗细的细试管,其横截面积S不同,在水的总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细试管越细,相同体积的水在细试管中上升的高度越高,那么为了保证实验成功,h 0 的最小值就需要更大,所以保证实验成功的h0最小值与细试管的粗细有关,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D。14.【答案】A,B,C,D【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原理是,先使电流表满偏,然后在总电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电流表半偏,此时与电流表并联的电阻箱的阻值就近似等于电流表的内阻。【解答】 A、闭合S1,断开S2,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这是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第一步,目的是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状态,从而为后续测量做准备,该步骤正确。B、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 。此时,由于R2与电流表A并联,它们两端电压相等,且干路电流近似不变,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原理,此时R2的电流也为,那么R2的阻值就近似等于电流表A的内阻,读出R2的值,就得到 的大小,该步骤正确。C、当闭合S2,接入R2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总电流会增大,大于原来的满偏电流。当电流表半偏时,通过R2的电流大于,根据欧姆定律,此时R2的阻值小于电流表的内阻 ,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该选项正确。D、若 远大于Rg,在闭合S2接入R2后,总电阻的变化就会很小,总电流近似不变,这样就能更满足半偏法中 “总电流基本不变” 的条件,从而大大减小测量误差,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 ABCD。15.【答案】A,D【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可用于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答】 A、若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当闭合开关S、S1、S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定值电阻R2会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1与电流表a、A串联,电压表b测电源电压,电路安全且有电流通过电流表A,该情况合理;若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闭合开关后b会将电源短路,这是不允许的,所以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A 选项错误。B、闭合开关S、S1、S2,R1与R串联,a测R支路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设滑片移动前后R支路电流分别为Ia1、Ia2,干路电流分别为I1、I2。 根据串联电路特点, 因为R1与R串联,a测R支路电流,R1两端电压变化量也等于R两端电压变化量,所以a与电流表A两表示数变化量的比值不变,B 选项正确。C、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此时R接入电阻最大),闭合开关S,断开S2,R1、R、R2串联;当S1由断开到闭合时,R被短路,电路总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则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C 选项正确。D、将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闭合开关S,若a换成电压表,此时R1、R、R2串联,b测电源电压,a测R两端电压。 向右移动滑片,R接入电阻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R变小,则R两端电压变小,即电表a示数变小;因为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R2两端电压U2=IR2变大,电源电压不变,R两端电压变小,所以R1两端电压也会变化,但b测电源电压始终不变,D 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D。16.【答案】(1)上(2)缩小(3)L0 2L【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当物距小于像距成实像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确定像的移动方向,进而知道蜡烛、透镜、光屏的移动方向;(3)当物距大于像距成实像时,应该成倒立缩小实像;【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反。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位置下移,所以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在(1)中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那么此时f2f。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根据光路可逆性,原来的像距变成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变成现在的像距,此时物距u>2f,像距f(3)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根据光路可逆性,当凸透镜在B位置时,物距和在A位置时的像距相等,像距和在A位置时的物距相等,所以A、B之间的距离等于L0 2L。17.【答案】(1)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MN(2)由图乙可知,滑块滑到平面时,由图丙可得初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b的速度降低的多,说明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3)将木板水平放置,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MN左侧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等于木块与木板左侧间的滑动摩擦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保持木块不变,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MN右侧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等于木块与木板右侧间的滑动摩擦力。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8.【答案】(1)降低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2)(3)D【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设计实验测密度【解析】【分析】1、物体的漂浮条件: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其重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也不变。这是理解密度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也是分析本题中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力情况的关键。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为。在比较密度计在水和其他液体中的情况时,利用此原理结合漂浮条件,可推导出液体密度与浸入深度的关系。3、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在吸管下端塞入金属丝,是为了降低吸管的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因为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这样才能准确测量液体密度。【解答】(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内部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降低重心,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因为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这样吸管在液体中才能稳定地处于竖直状态,便于测量液体密度。(2)由于吸管在水和另一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知吸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浮水=F浮液。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在水中时,在另一液体中时。所以,化简可得。(3) A、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同一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也不变,与浸入深度无关,A 选项错误。B、由图丙可知,水面恰好与C密度计最上面刻度线齐平,与D密度计最下面刻度线齐平,说明D排开液体的体积更大。根据,在液体密度相同(都在水中)时,D受到的浮力更大。所以D的重力更大,即密度计C上缠绕铜丝的质量小于密度计D上缠绕铜丝的质量,B 选项错误。C、根据ρh乘积不变,设为k。通过数学分析可知,密度计C上ρ 3与ρ 2刻度线的间距小于ρ 2 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C 选项错误。选项 D:因为D的重力大于C的重力,根据ρh乘积不变,D的ρh乘积更大。对于相同的密度变化量ρ 3 ρ 1,D的深度变化量更小,所以密度计C上ρ 3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大于密度计D上ρ 3与ρ 1刻度线的间距,D 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19.【答案】(1)电流表选择A1,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100mA=0.1A,由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不符合题意,所以,电流表应选择A2(2)(3)A【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将OP转到E端时,电阻丝EF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然后与保护电阻的阻值相比较得出答案;(2)先找出角度与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设函数关系式,代入已知数据求解,从而得出θ与I的数学关系式。(3)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 (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把E、O两个接线柱分别与M、N相接,将OP转到E端时,电阻丝EF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若电流表选择A1,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100mA=0.1A,由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不符合题意,所以,电流表应选择A2。(2)电流为最大刻度时,即电流为0.02A时,标注的是0°,此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为当电流为7.5mA,即0.0075A时,电路的总电阻为则当电路中电流为I时,的阻值为选转角度与电流关系式为(3)①电阻丝EF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UEP=IREP可知,UEP与REP成正比,REP与EP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①符合题意;②电阻丝EF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EF间的电压不变,由UPF=UEF-IREP可知,UEP与REP成正比,REP与EP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②符合题意;③由可知,UEP与REP不成正比,则UEP与EP的长度不成正比,故③不符合题意;④由可知,UEP与REP不成正比,则UEP与EP的长度不成正比,故④不符合题意。 20.【答案】(1)探究不同液体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2)A;B(3)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较好。【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气体溶解性是指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气体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体积来衡量。例如,在本实验中,就是研究二氧化碳在水、盐酸、小苏打水溶液等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情况。(2)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这是实验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基础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也是导致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碳与小苏打水溶液可能发生反应,使得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与在其他液体中不同,这体现了二氧化碳与不同物质反应对其溶解性的影响。【解答】(1)从实验过程可知,在烧瓶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由于加入的液体不同(水、盐酸、小苏打水溶液),所以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液体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2) A、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导致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该解释合理。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会使瓶内气体减少,进而使瓶内压强减小,该解释合理。C、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且实验①中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水后空气被压缩等原因,并非气体不减少,该解释不合理。所以合理的是AB。(3)对比实验①(空气加水)和实验②(二氧化碳加水),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对比实验②(二氧化碳加水)、实验③(二氧化碳加盐酸)和实验④(二氧化碳加小苏打水溶液),可以发现加入不同液体后瓶内压强不同,说明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而且小苏打水溶液使瓶内压强最小,说明二氧化碳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更好。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苏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对较好 。21.【答案】(1)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2)(3)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血糖浓度的对照组。由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小鼠在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因此,可通过给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观察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和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确定。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解答】 (1)根据实验目的和甲乙两组的处理情况,确定丙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丁组的处理为:糖尿病小鼠+灌胃海参肽。(2)预测实验结果:(3)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血糖浓度的对照组。由于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可增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小鼠在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升高。22.【答案】(1)有;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影响;有不当,应选用A作研究对象,如选C还有A、B叶片产生的生长素影响;(2)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A不脱落。【知识点】植物激素【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解答】(1)题干中告诉我们信息,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本实验的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去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干扰。C叶片的上方虽然没有了顶芽产生生长素,但是它的上方还有其它叶片,也能产生生长素,所以不能使用C叶片,应选择最上方的A叶片。(2)应再设计一组作为对照组,也是去掉顶芽,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A不脱落。23.【答案】(1)缩手反射;膝跳反射(2)A(3)日照时间变长→鸟类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性腺)→血管→生殖器官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24.【答案】(1)刚开始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设其压缩量为x1,kx1=mbg,代入数据,400N/m×x1=2kg×10N/kg解得:x1=5cml1=l0-x1=10cm-5cm=5cm;(2)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T=(mb+mc)g=(2kg+3kg)×10N/kg=50N(3)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设其拉伸量为x2,则:kx2=mcg,代入数据,400N/m×x2=3kg×10N/kg解得:x2=7.5cm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弹簧p的水平拉力大小为:F=T=50N则弹簧p的伸长量为: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5cm+7.5cm+12.5cm=25cm【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1)刚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即可求出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c刚离开时,绳子的拉力等于bc的重力之和;(3)c开始离开水平面时,弹簧q处于拉伸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拉伸量,再分析弹簧q的水平拉力,根据胡克定律可确定形变量,从而确定p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25.【答案】(1)因为我们之间质量较小(2)存在(3)6.67×1024【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26.【答案】(1)该同学看到的是一条鱼的两个像。依据是从鱼缸的一角(角平分线方向)观察,由于鱼缸是长方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会发生折射,且鱼缸的两个相邻侧面相当于两个不同的折射面,从鱼身上同一点发出的光线分别经过这两个折射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感觉光线是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射来的,所以会看到一条鱼的两个像,且由于是同一条鱼,所以看到的两条鱼处于同一水层,游动姿态也完全同步。(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一个是经水面折射成虚像;一个是经侧壁折射成虚像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你看到两个图象,光的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不同条件下,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如真空中光速为:299792458m/s,但在空气中,速度为真空中的4/5;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因为不同条件下光速不同,所以光传播的路径会发生改变,即折射。折射的强弱与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有关!如果是浅水,物体也会在水面从下往上成像,所以鱼看到两个影像。就和镜子面前的你看到两个自己一样。【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球模型27.【答案】(1)5Ω(2)由图可知,最右边两个电阻R2、Rx串联后,再和R1并联,则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可得: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的等效电阻;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N无关,则:R'=Rx;即:。 【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采用等效电阻的方法,从电路的最右边开始逐步向左分析,通过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来求解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2)分析电路图,及(1)中的分析可知,解题时从右边向左推导:最右边两个电阻R2、Rx串联后,再和R1并联,求出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由于要使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与网络级数N无关,则最右边的这三个电阻串并联后等效电阻应与Rx大小相等,据此可得等式,然后即可即可求出Rx。【解答】(1)最右边的一个回路中,,串联后总电阻为10欧姆,与并联,总电阻为,可知等于5欧姆,接着又和串联,再与并联,可知,总电阻还是等于5欧姆,以此类推,直至最左侧一个电阻,可知。28.【答案】(1)直棒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竖直除以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设直棒与水面的交点为O,OA的长度为L1,AB的长度为L,则有F+(L-L1)Sρ水g=LSρg,F=LSρg-(L-L1)Sρ水g,以O为支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 L1 cosθ-L1cosθS L1Sρg=(L-L1)Sρ水g (L-L1)cosθ,-(L-L1)Sρg (L-L1)cosθ把F=LSρg-(L-L1)Sρ水g代入上式,解得:所以把F=0.24N,L=1m、ρ水=1×103kg/m3、S=1.0×10-4m2代入上式,解得:ρ=0.64kg/m3;(2)因为,所以,当sinθ=1时θ=90°,此时L1=x=0.6m,即当x=0.6m开始,F=LSρg-(L-x)Sρ水g,故当x=0.900m时,拉力F=LSρg-(L-x)Sρ水g=1.0×10-4m2×0.64×103kg/m3×10N/kg-(1.0m-0.900m)×1.0×10-4m2×1.0×103kg/m3×10N/kg=0.54N;(3)在x<0.6m,θ<90℃时【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把直棒看作杠杆,直棒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竖直除以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直棒在水中还受到浮力作用,列出直棒受到拉力的表达式,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关系式,可用含有ρ的关系式表示出L1,在把L1的表达式代入F=LSρg-(L-L1)Sρ水g,把有关的已知量代入此式,求出ρ。(2)由图像可知,x在0.6m至1.0m之间内,压力与x成正比,由,及L1关于ρ的关系式,可求x关于sinθ的表达式为x=0.6sinθ,所以当sinθ=1时θ=90°,此时L1=x=0.6m,即当x=0.6m开始,F=LSρg-(L-x)Sρ水g,故当x=0.900m时的拉力即可求出。(3)由(1)中F=LSρg-(L-L1)Sρ水g和可知,F与x无关,所以x发生改变,但F不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五届初中生学科素养测评(竞赛)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五届初中生学科素养测评(竞赛)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