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1.(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霜形成
B.灯泡通电
C.烟花燃放
D.吹制泡泡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冰霜形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灯泡通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吹制泡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九下·上城模拟)某学习小组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若乙实验中装置漏气,天平最后不平衡
C.丙实验容器敞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实验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A、甲是酒精和水混合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乙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是密闭容器,反应后质量不变,所以最后天平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丙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丁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增加,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说法错误;
B、乙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漏气,产生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故说法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敞口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
D、丁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中的番红花为《饮膳正要》中记载的植物,其花柱可入药。番红花属于(  )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A、番红花其花柱可入药,有花,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无花,故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无花,故B不符合题意。
C、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故番红花属于被子植物,故C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实验与探究目的匹配的是(  )
A.测量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
B.验证植物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探究水分是植物生长的条件之一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如图是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可设置一对照组,放同体积的铁块,比较烧杯内的液面高度;要测量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应把土壤放入试管,加热,观察试管口有无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量多,要验证植物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将叶片放在黑暗条件下,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被试管收集,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C符合题意。
D、如图可探究植物根部吸水失水的条件,在浓盐水下,细胞会失水,不能探究水分是植物生长的条件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4九下·上城模拟)如图一只鸡蛋浸没在水中,下列关于这只鸡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约为5N B.质量约为50g
C.密度约为0.8g/cm3 D.体积50dm3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利用G=mg求一只鸡蛋的重力,鸡蛋在水中下沉,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
(3)鸡蛋在水中下沉,鸡蛋的密度稍大于水的密度;
(4)由F浮=ρ水gV排,可求浮力为0.5N时排开水的体积,而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据此得出鸡蛋的体积。
【解答】A、鸡蛋浸没在水中,浮力约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6m3=0.5N
故A错误。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由G=mg得,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正确;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鸡蛋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g/cm3左右,故C错误;
D、由得,鸡蛋的体积体积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4九下·上城模拟)猛犸象是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时期的一种哺乳动物,因气候变暖、食物短缺及人类捕杀等原因导致绝灭。近年科学家发现猛犸象的细胞核并提出采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大致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万年前的猛犸象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B.克隆猛犸象的性状与C亚洲象一样
C.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于 A 猛犸象的细胞核
D.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这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技术一般包括获取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将其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发育形成胚胎,最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内,让其继续发育直至分娩。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适应性。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克隆技术、扦插、嫁接等。克隆技术没有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所以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A、猛犸象是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时期的一种哺乳动物,属于胎生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A正确。
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在克隆的过程中,A猛犸象提供细胞核,所以克隆猛犸象的性状与A猛犸象一样,B错误。
C、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于B亚洲象的卵细胞,C错误。
D、克隆猛玛象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整个过程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这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
(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九下·上城模拟)学习中出现了很多模拟实验,对以下模拟实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模拟地球表面是圆弧形,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B.图②模拟板块的张裂,是地球上山脉隆起的主要原因
C.图③芝麻落到黄豆的空隙中,模拟分子之间有空隙
D.图④黑点模拟星系间的位置关系,以某一星系为参考,其他星系在离它远去
【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A、根据地球的形状进行分析;
B、根据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隙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运动特点分析。
【解答】A、图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地球表面是圆弧形,A正确。
B、图②模拟板块的张裂,是地球上山脉隆起是板块挤压的主要原因,B错误。
C、图③芝麻和黄豆分别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芝麻落到黄豆的空隙中,模拟分子之间有空隙,C正确;
D、图④气球充气,黑点模拟星系间的位置关系,以某一星系为参考,其他星系在离它远去,D正确。
故答案为:B。
9.(2024九下·上城模拟)用过量的白磷进行如图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既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B.燃烧过程中,因为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管内气压增大
C.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继续通空气,白磷会复燃
D.白磷换成红磷,可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A、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和红磷均是可燃物进行分析。
【解答】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同时也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错误;
B、燃烧过程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减小,错误;
C、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继续通空气,白磷的温度仍会着火点以上,白磷会复燃,正确;
D、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白磷换成红磷,其他条件不变,红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
A 除去 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金属活动性差异 加过量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 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C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提纯 NaCl 各成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 降温结晶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密度差异 蒸馏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非氧化性酸);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不包括硝酸与次氯酸,因为有很强的氧化性,变红之后会褪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2)酸呈酸性,在25摄氏度(室温)下,酸的溶液pH值<7 (但室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3)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的活泼金属的单质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Na>Mg>Al>Zn>Fe;产生氢气的多少:Al>Mg>Na>Fe>Zn;(4)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5)跟碱起中和反应,一般生成盐和水(6)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盐+酸=新盐+新酸,要依照复分解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应,常见的有强酸制弱酸、高沸点(不挥发性)酸制低沸点(挥发性)酸、以及某些沉淀不溶于酸等
【解答】A. 除去 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 加过量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A正确;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检验的是氢离子的作用,不是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B错误;
C.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提纯 NaCl ,因为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不大,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C错误;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甲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图乙试管中有20毫升水,由初温60℃加热至90℃,塞子弹起,试管口出现“白气”,( c水=4.2×103J/(kg ℃))。对此过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试管口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
B.水吸收的热量为2520焦
C.塞子弹起时,试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D.图乙塞子弹起时发生的能量转化与图甲中的②冲程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A、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和红磷均是可燃物进行分析。
【解答】A、试管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吸收的热量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塞子弹起时,试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乙塞子弹起时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图甲中的②冲程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量转化不相同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九下·上城模拟)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喜爱骑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行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扁平的车座可以增大臀部所受的压强
C.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骑行速度越大,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由得,扁平的车座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故B错误;
C、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C正确;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不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九下·上城模拟)现需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A.计算:称量硝酸钾5g、量取水100mL
B.称量: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硝酸钾
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装瓶: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判断。
【解答】 A.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100g×5%=5g,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左盘放硝酸钾,右盘放砝码,故B错误;
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九下·上城模拟)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右端分别受到大小为F1和F2的拉力,如图所示: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 F2的拉力作用。弹簧质量忽略不计,以l1、l2表示两个弹簧的伸长量,若l1=l2则(  )
A.F1=F2 B.F1=2F2 C.F1=F2 D.无法比较
【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用大小相同的力向两端拉弹簧,和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相同。
【解答】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可知,相同的弹簧,若l1=l2则伸长量相同,弹簧所受拉力也相同,①中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为F1,②中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为F2,因为两端施加力与一端固定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F1=F2,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4九下·上城模拟)稳定与变化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自然之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与“稳定与变化”观念相符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
B.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C.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笨聪老师)
D.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体温的控制;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其实“跨学科概念”不但在科学学科中有具体体现,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历史等学科中都有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可见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具体在科学学科中,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概念围绕以下四点:物质与能量:奠定学生最基本的世界观,为客观理解自然及自然现象、进而揭示未知世界打下基础。系统与模型:了解与认识复杂问题的方法,通过简化提炼出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并据此进行预测。结构与功能:从因果关系层面,了解现象背后的其原因,结构决定了功能和特性,功能依赖于结构。稳定与变化: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过变化可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 。
【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属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错误;
B. 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属于系统与模型,B错误;
C. 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属于结构与模型,C错误;
D.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属于稳定与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九下·上城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经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在蓝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棕色脂肪组织”属于反射弧中的   (填结构名称)。
【答案】神经元;效应器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感受器:是反射弧的起始部分,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如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是一种感受器,能感受光刺激。
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一般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信息传导到效应器,通常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效应器:是反射弧的最后环节,包括肌肉和腺体等组织,能根据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本题中的棕色脂肪组织能在交感神经作用下产生生理变化,属于效应器。
【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在蓝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至下丘脑,并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抑制棕色脂肪组织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热,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棕色脂肪组织”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17.(2024九下·上城模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段与图二中的生理过程   (填序号)是相对应的。
(2)氧气经过⑤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3)人体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图二中属于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的有   (填序号)。
(4)若器官D为胰脏,则物质b为   。
【答案】①;扩散;②④;胰岛素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消化与吸收
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例如,淀粉在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等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以及胰脂肪酶等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过程: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被运往全身各处供细胞利用。
(2)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而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图一中的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图二中的D胰腺、a胰液进入小肠、b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排出粪便、④排尿、⑤表示氧气的扩散。
【解答】(1)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标准大气压,与图一AB段对应,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①吸气的过程。
(2)氧气经过程⑤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通过②呼气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④是排出尿液的过程,属于排泄;人体消化系统将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作③排遗,不属于排泄。
(4)胰岛散布于D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18.(2024九下·上城模拟)2024年5月8日12时24分,太阳爆发了一次强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耀斑活动强烈时,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色球;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19.(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以铁片为原料进行实验。
(1)他注意到铁片表面有明显锈蚀,请你写出一条金属防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
(2)小金除锈后将足量铁片加入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表示   微粒(填写符号)。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则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答案】在金属表面涂油、涂漆,隔绝氧气和水;;增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不同时接触水和空气即可。
(2)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没有发生改变,可知该微粒为硫酸根离子。
(3)锌的活动性比铁强,能将铁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可知溶液的质量增重,也可以通过比较硫酸亚铁和硫酸锌的质量大小判断溶液质量变化情况。【解答】(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防锈的方法有涂保护层(在金属表面涂油、涂漆,隔绝氧气和水),保持表面洁净干燥(存放于干燥环境,隔绝水分),制成合金(制成合金,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2)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前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增加的离子是亚铁离子,消失的是氢离子,所以“”表示的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3)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由反应关系可知,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增大。
20.(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分析回答:
(1)集气瓶中水除了吸热降温以外,还有   作用。
(2)小金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④(填序号)。
①冷却到室温 ②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④打开止水夹
(3)实验中,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C.装置漏气
【答案】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②③①④;AC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21.(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甲为人低头时颈部杠杆模型,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 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可绕支点O转动。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B处提供的拉力为零(如图甲),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主动提供一定的拉力F1,使头颈部保持平衡。如图乙为某次低头时颈部的杠杆示意图。
(1)如图乙所示,低头时颈部杠杆类型为   杠杆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
(2)结合模型分析,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越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
(3)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肌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
【答案】费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F2和L1一定时,低头的角度越大,L2越大,所需要的拉力F1就越大。;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或不要长时间低头做事,低头时间久了要抬头休息等)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解答】(1)过支点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图示可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颈部杠杆为费力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头的重力F2一定时,低头的角度越大,力臂L2越大,在L1不变时,所需要的拉力F1就越大。
(3)要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可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不要长时间低头做事,低头时间久了要抬头休息等等。
22.(2024九下·上城模拟)“印象西湖”是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和流传千古的美妙传说,都在夜色里绽放。图为“印象西湖”某一实景,湖面“月亮灯笼”在水中倒影的形成原因是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月亮灯笼”与它在水中像的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若“月亮灯笼”以速度0.2m/s向上远离水面,则它在水中的像将以   m/s远离灯笼。
【答案】光的反射;相同;0.4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成的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湖面“月亮灯笼”在水中的倒影,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月亮灯笼”与它在水中像的大小相同。
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若“月亮灯笼”以0.2m/s的速度向上远离水面,以“月亮灯笼”为参照,则像会以0.4 m/s远离灯笼。
23.(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
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置于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甲、乙叶片的颜色情况。
(1)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光照。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答案】排除胚乳中镁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 适量的水, 有光照, 25℃ 适量的水, 黑暗, 25℃
培养时间 2周 2周
观察并记录 叶片的颜色情况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其合成需要多种条件和原料。镁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在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缺少镁元素,叶绿素无法正常合成。
2、对照实验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在该实验中,设置了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的对照,以及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对照。
完全培养基组为对照组,缺镁培养基组为实验组,用于探究镁元素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有光照组为实验组,无光照组为对照组,用于探究光照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对照,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解答】(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实验变量是镁元素,甲组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乙组接种在缺镁培养基上作为实验组,而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镁元素的干扰。
(2)小金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光照。故实验变量为光照,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如种子数相同且适量、温度也适宜,具体设计见下表: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 适量的水, 有光照, 25℃ 适量的水, 黑暗, 25℃
培养时间 2周 2周
观察并记录 叶片的颜色情况
24.(2024九下·上城模拟)某学习小组开展“自制制氧机”的工程实践活动。他们研究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制氧机一般以白色过碳酸钠固体 (2Na2CO3 3H2O2)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加水后瓶内变热,反应仓及加湿仓均有气泡产生。
(1)该小组研究了现有的制氧机结构,用塑料瓶和吸管组装成自制制氧机,请你帮他们将“加湿仓”和“反应仓”填入对应的方块内。   
(2)图中加湿仓内的水除了湿润氧气外,还可以   。
A.降低氧气温度 B.提高氧气产量 C.监测氧气流速
(3)该小组为研究产氧速率与加水量的关系,进行了以下实验:
过碳酸钠用量/g MnO2用量/g 加水量/mL 平均产氧速率/L min-
240 2.5 350 3.6
240 2.5 500 1.8
240 2.5 800 1.2
根据此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小组进一步研究了过碳酸钠存放时间对产生氧气的影响,发现存放三年的药品相较于存放半年的药品,在产氧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更快达到高峰,同时产氧时间明显减少,请你根据结论添加存放三年药品的产氧曲线。   
【答案】左反应仓右加湿仓;AC;当反应物质量相同时, 在350mL-800mL水量范围内,加水量越少,产氧速率越高;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
25.(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为探究木炭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选甲装置如下,B、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反应充分。
【提出问题】炭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建立猜想】猜想一: CO; 猜想二: CO2; 猜想三: CO 和
【装置连接】按照C→   (选填“B→D”或“D→B”)→A 的顺序连接好装置。
【收集证据】
(1)定性判断
①实验中观察到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排除猜想   。
②若猜想二正确,则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定量判断
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表。
  B C D
反应前后的变化量 m1 m2 m3
若猜想三正确, 则理论上m2   m1+m3(选填“<”、“=”或“>”) 。
【答案】D→B;一;3C + 2Fe2O34Fe+3CO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装置连接】根据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应先用装置D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再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来分析解答;
(1)①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2)根据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B、D装置吸收来分析解答。
【解答】【装置连接】浓硫酸能够与一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为避免浓硫酸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C装置后的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浓硫酸,即连接装置的顺序为C→D→B→A,故填D→B。
【收集证据】(1)①实验中观察到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即猜想一错误,可以排除猜想一,故填一。
②若猜想二正确,则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C + 2Fe2O34Fe+3CO2↑。
(2)由图可知,m2是C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m3是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B中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少了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所以m2>m1+m3,故填>。
26.(2024九下·上城模拟)学习能量守恒转化后,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钢球、棉线、塑料支架、定滑轮等器材制作了一辆重力小车,如图所示。使用时转动车轮,不断将棉线绕在长轴的绕线轮上,直至钢球上升到支架的最高点。然后松手,让钢球下落带动长轴转动从而驱动重力小车行驶。
【分析原理】
(1)支架上最高处的定滑轮作用为   。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   。
【装置调试】①调节2个前轮,重力小车能沿直线运动。②将钢球上升到支架的最高点,松手后小车能向前运动,但小车运动距离较短。
【项目改进】
(3)小组为了让重力小车行驶的路程更远,改进小车的方法有   。 (写出两种)
【答案】改变力的方向;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增加钢球重力、减小摩擦、增加支架高度等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从改变机械能的方法入手。
【解答】(1)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支架上最高处的定滑轮作用为改变力的方向。
(2)小球从高处下落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3)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小车的重力势能越大小车移动的越远,改进小车的方法有:增加钢球重力或增加支架高度;要使小车移动的更远,还可以减小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7.(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学特性,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读取并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 4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表示数N 1.0 1.25 2.0 2.5 3.0
电流表示数/A 0.17 0.20 0.30 ▲ 0.37
(1)请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A.灯泡短路 B.灯泡断路
C.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 D.滑动变阻器某处短路
(4)在整理实验数据时,小金发现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它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一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0,若某次实验小灯泡两端电压 U1=1.25V,则实际功率P1与额定功率P0的数值关系为 P0   4P1(选填"<”或“=”或“>”), 请简述原因   。
【答案】;0.85;A;<;根据,小灯泡的电阻R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P随之减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灯泡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2)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4)根据结合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回答。
【解答】(1)根据电路图知道,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用0~3V量程并联到灯泡的两端,如图所示:
(2)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表示第4次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小量程,读数为0.3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P=UI=2.5V×0.34A=0.85W
(3)A、若小灯泡短路,则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
B、若灯泡断路,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测电源电压,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压表有示数,电路为通路,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由得,当电阻不变时,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功率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由于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小灯泡的电阻R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电压减小时,灯丝温度降低,电阻也减小,故当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即P0<4P1。
28.(2024九下·上城模拟)2024 年4月 24 日, 最新《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 2023年全球59各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 亿人面临严重粮食问题。为实现水稻有效增产,并推进绿色农业,我国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与尝试。
图1所示为水稻和玉米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水稻在中午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下降称为“光合午休”。而玉米并不会出现这类现象,原因是玉米中存在抑制“光合午休”的基因。2024年中科院实现了这部分基因解码。
图2为化肥中参杂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为不同种植密度的亩产值差异,种植密度可以控制水稻间通风性、透光性与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种植方式(株/亩) 种植密度 (株/亩) 穗总粒数(粒) 亩产量(千克)
常规种植 11111 148.3 537.8
单行种植 22222 192.8 727.2
双行种植 26667 196.2 806.3
三行种植 28570 187.4 710.7
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并实现水稻有效增产的方法及理由。
【答案】①由图1可知,在8-18h时间内,玉米比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大,玉米有机物积累明显高于水稻,水稻在中午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而玉米并不会出现这类现象,故需改良水稻品种,增加产量。
②由图2可知,通过增加有机肥的参杂,减少化肥使用,既保障植物生长发育所必备的无机盐,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农业。
③由表可知,通过合理密植水稻, 控制水稻间的密度, 控制通风与透光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 提升光合作用强度实现增产, 同时有效控制间距, 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使得农田生态中有机物更多的保留下来。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9.(2024九下·上城模拟)已知烧杯(含水)的重力为8牛,物块A 通过一细绳悬挂于烧杯上方,A 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400cm3。当物体A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 (已知ρ水=1.0g/cm3):请计算:
(1)物体A 受到的浮力大小;
(2)此时台秤的示数是多少?
(3)若剪断细绳,物体A 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答案】(1)物体A 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200×10-6m3=2N
(2)此时台秤的示数为台秤受到的压力
F=F浮+G总=2N+8N=10N
则此时台秤的示数是
(3)若剪断细绳,物体A 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等于总重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先增大,至 A 浸没后保持不变。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知道物体的体积,可求一半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
(2)根据G=mg求出物体A的重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物体A的浮力之和;
(3)若剪断细绳,物体A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
30.(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发现不少商场洗手间为顾客提供干手器(图甲),他也想设计并制作一款干手器供学校使用。
(1)小金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如下电路图(图乙),实现自动化控制。闭合开关S、S1、S2后,干手器感应到手伸入时,感应开关闭合,电动机开始工作。此时电磁铁上端为   极,图中的光敏电阻   (选填“①或②”)符合他的设计要求。
表一干手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电动机额定功率 50W
R1加热功率 950W
延时工作时间 18s
(2)小金发现有些商场为顾客提供擦手纸,他们针对学校洗手间应提供“擦手纸”还是“干手器”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一周平均用纸50包,干手纸进货价为5 元/包;目前我市电费是0.6 元/千瓦时(不考虑峰谷电)。
①已知全校师生均使用热风干手,一周累计10000次,按照小金的设计图及干手器参数表计算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电能?   
②你建议学校洗手间提供“擦手纸”还是“干手器”?结合以上信息给出理由。   
【答案】N;①;;见解析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极,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结合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大小有关分析;
(2)根据W=Pt计算电能;
计算价格,对比分析。
【解答】(1)如图,控制电路电流从电磁铁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此时电磁铁上端为N极;不在感受器伸手时,光照强度较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增大,控制电路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弱,感应开关断开,感受器不工作,因此应选图中的光敏电阻①。
(2) ①干手器工作一次消耗的电能
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电能
②方法一:一周消耗的电费
使用擦手纸
建议选干手器,从经济角度考虑,干手器更便宜。
方法二:计算电费与擦手纸的费用,考虑干手器的设备成本,仍选干手器,也可选择擦手纸。
方法三:根据表格信息,干手器使用需要等待,所以选择擦手纸;合理即可
31.(2024九下·上城模拟)“草木染”是利用天然植物汁液染色,某小组在印染活动中结合纺织印染核心工艺流程,以“探究古代碱煮原理——探索现代酸洗工艺—探寻织物 pH 调节剂”为线索,建构物质转化的知识体系。
酸洗剂 市场价(元/吨) 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元) 选出合适的酸洗剂
30%盐酸 200 2433
98%硫酸 600
(1)【古代碱煮原理】“碱煮”能使布料表面变得光滑。古人将A、B 物质经系列处理后混合煮练布料,如图所示,目的是获得碱性更强的物质进一步处理布料。请写出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 【现代酸洗工艺】“酸洗”能中和布料上残留的碱液,选择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现代碱煮常用烧碱,若碱煮后每千吨布料残留4吨NaOH (不考虑其它杂质), 请通过计算协助小组成员完成表格。   
(3)【织物pH 调节剂】碱煮、酸洗等处理后的织物经过漂白、染色便成了精美的布匹,质检合格即可出厂。质检中的一项是 pH 范围,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织物的 pH 范围如流程⑤所示。
请从下列图像分析,盐酸不适合作为织物 pH 调节剂的原因   。
【答案】Ca(OH)2+K2CO3=CaCO3↓+2KOH;设用98% 硫酸清洗需要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为x,由、可得:x≈3000元>2433元所以用盐酸更合适,填表如下:
酸洗剂 市场价(元/吨) 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元) 选出合适的酸洗剂
30%盐酸 200 2433 盐酸
98% 硫酸 600 3000
;因为 pH为7.5时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为6.1mL, pH下降到4.0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6.4mL,中和过程中pH变化太快不易于控制,容易导致酸超标;与盐酸相比,醋酸的用量范围更广(合理即可)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图像分析。
【解答】(1)灼烧蚌壳生成氧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流程①中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3)分析两种酸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pH-酸体积关系图可知:pH为7.5时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为6.1mL, pH下降到4.0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6.4mL,中和过程中pH变化太快不易于控制,容易导致酸超标;与盐酸相比,醋酸的用量范围更广。
32.(2024九下·上城模拟)资料一:“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时节柳絮满天,一些人因此患上过敏性鼻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健康。氯雷他定(分子式为C22H23ClN2O2, 其式量为382.5)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其颗粒说明书如图1。
资料二:2024年4月17日,话题“氯雷他定”冲上微博热搜,医生提醒:长时间服用建议遵医嘱。小金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药物A(氯雷他定颗粒)与药物B(布地奈德鼻喷剂)均为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探究联合使用药物A和药物B是否能提高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
(1)今年4月 19日正是谷雨时节,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南”或“北”)半球。
(2)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   (选填“过强”或“过弱”)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
(3)从氯雷他定说明书上的标识可知,该药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4)小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若服用两包氯雷他定颗粒,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mg(保留两位小数);若使用鼻喷剂喷鼻后发现嘴巴中出现药味,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共同的器官为   。
A. 咽 B. 喉 C. 食管 D. 气管
(5)若你是一位临床医生,请结合图2给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明开一个合适的处方:   。
【答案】北;过强;非处方药;0.84;A;联合使用氯雷他定颗粒与布地奈德鼻喷剂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进行分析;
(2)根据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分析;
(3)根据非处方药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根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
(5)根据常用药物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解答】(1)今年4月19日正是谷雨时节,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和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之间,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2)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
(3)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从氯雷他定说明书上的OTC标识可知,该药在分类上属于非处方药。
(4)小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若服用两包氯雷他定颗粒,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5)根据图2可知,联合使用药物A和药物B,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最短。所以若我是一位临床医生,给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明开一个合适的处方是联合使用氯雷他定颗粒与布地奈德鼻喷剂。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试题
1.(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霜形成
B.灯泡通电
C.烟花燃放
D.吹制泡泡
2.(2024九下·上城模拟)某学习小组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若乙实验中装置漏气,天平最后不平衡
C.丙实验容器敞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实验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
3.(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中的番红花为《饮膳正要》中记载的植物,其花柱可入药。番红花属于(  )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4.(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实验与探究目的匹配的是(  )
A.测量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
B.验证植物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C.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探究水分是植物生长的条件之一
5.(2024九下·上城模拟)如图一只鸡蛋浸没在水中,下列关于这只鸡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约为5N B.质量约为50g
C.密度约为0.8g/cm3 D.体积50dm3
6.(2024九下·上城模拟)猛犸象是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时期的一种哺乳动物,因气候变暖、食物短缺及人类捕杀等原因导致绝灭。近年科学家发现猛犸象的细胞核并提出采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大致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万年前的猛犸象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B.克隆猛犸象的性状与C亚洲象一样
C.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于 A 猛犸象的细胞核
D.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这属于有性生殖
7.(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8.(2024九下·上城模拟)学习中出现了很多模拟实验,对以下模拟实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①模拟地球表面是圆弧形,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B.图②模拟板块的张裂,是地球上山脉隆起的主要原因
C.图③芝麻落到黄豆的空隙中,模拟分子之间有空隙
D.图④黑点模拟星系间的位置关系,以某一星系为参考,其他星系在离它远去
9.(2024九下·上城模拟)用过量的白磷进行如图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既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B.燃烧过程中,因为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管内气压增大
C.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继续通空气,白磷会复燃
D.白磷换成红磷,可探究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
10.(2024九下·上城模拟)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
A 除去 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金属活动性差异 加过量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 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C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提纯 NaCl 各成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 降温结晶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密度差异 蒸馏
A.A B.B C.C D.D
11.(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甲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图乙试管中有20毫升水,由初温60℃加热至90℃,塞子弹起,试管口出现“白气”,( c水=4.2×103J/(kg ℃))。对此过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试管口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
B.水吸收的热量为2520焦
C.塞子弹起时,试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D.图乙塞子弹起时发生的能量转化与图甲中的②冲程相同
12.(2024九下·上城模拟)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喜爱骑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行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扁平的车座可以增大臀部所受的压强
C.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3.(2024九下·上城模拟)现需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A.计算:称量硝酸钾5g、量取水100mL
B.称量: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硝酸钾
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装瓶: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14.(2024九下·上城模拟)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右端分别受到大小为F1和F2的拉力,如图所示: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 F2的拉力作用。弹簧质量忽略不计,以l1、l2表示两个弹簧的伸长量,若l1=l2则(  )
A.F1=F2 B.F1=2F2 C.F1=F2 D.无法比较
15.(2024九下·上城模拟)稳定与变化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自然之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与“稳定与变化”观念相符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
B.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C.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笨聪老师)
D.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16.(2024九下·上城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经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在蓝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棕色脂肪组织,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棕色脂肪组织”属于反射弧中的   (填结构名称)。
17.(2024九下·上城模拟)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段与图二中的生理过程   (填序号)是相对应的。
(2)氧气经过⑤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3)人体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会产生各种代谢废物,图二中属于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的有   (填序号)。
(4)若器官D为胰脏,则物质b为   。
18.(2024九下·上城模拟)2024年5月8日12时24分,太阳爆发了一次强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耀斑活动强烈时,会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写出一条即可)。
19.(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以铁片为原料进行实验。
(1)他注意到铁片表面有明显锈蚀,请你写出一条金属防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
(2)小金除锈后将足量铁片加入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表示   微粒(填写符号)。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则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0.(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分析回答:
(1)集气瓶中水除了吸热降温以外,还有   作用。
(2)小金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④(填序号)。
①冷却到室温 ②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④打开止水夹
(3)实验中,下列操作会造成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C.装置漏气
21.(2024九下·上城模拟)图甲为人低头时颈部杠杆模型,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 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可绕支点O转动。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B处提供的拉力为零(如图甲),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主动提供一定的拉力F1,使头颈部保持平衡。如图乙为某次低头时颈部的杠杆示意图。
(1)如图乙所示,低头时颈部杠杆类型为   杠杆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
(2)结合模型分析,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越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
(3)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肌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
22.(2024九下·上城模拟)“印象西湖”是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和流传千古的美妙传说,都在夜色里绽放。图为“印象西湖”某一实景,湖面“月亮灯笼”在水中倒影的形成原因是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月亮灯笼”与它在水中像的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 若“月亮灯笼”以速度0.2m/s向上远离水面,则它在水中的像将以   m/s远离灯笼。
23.(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
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置于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甲、乙叶片的颜色情况。
(1)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光照。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24.(2024九下·上城模拟)某学习小组开展“自制制氧机”的工程实践活动。他们研究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制氧机一般以白色过碳酸钠固体 (2Na2CO3 3H2O2)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加水后瓶内变热,反应仓及加湿仓均有气泡产生。
(1)该小组研究了现有的制氧机结构,用塑料瓶和吸管组装成自制制氧机,请你帮他们将“加湿仓”和“反应仓”填入对应的方块内。   
(2)图中加湿仓内的水除了湿润氧气外,还可以   。
A.降低氧气温度 B.提高氧气产量 C.监测氧气流速
(3)该小组为研究产氧速率与加水量的关系,进行了以下实验:
过碳酸钠用量/g MnO2用量/g 加水量/mL 平均产氧速率/L min-
240 2.5 350 3.6
240 2.5 500 1.8
240 2.5 800 1.2
根据此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小组进一步研究了过碳酸钠存放时间对产生氧气的影响,发现存放三年的药品相较于存放半年的药品,在产氧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更快达到高峰,同时产氧时间明显减少,请你根据结论添加存放三年药品的产氧曲线。   
25.(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为探究木炭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选甲装置如下,B、D装置中药品足量,且反应充分。
【提出问题】炭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建立猜想】猜想一: CO; 猜想二: CO2; 猜想三: CO 和
【装置连接】按照C→   (选填“B→D”或“D→B”)→A 的顺序连接好装置。
【收集证据】
(1)定性判断
①实验中观察到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排除猜想   。
②若猜想二正确,则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定量判断
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表。
  B C D
反应前后的变化量 m1 m2 m3
若猜想三正确, 则理论上m2   m1+m3(选填“<”、“=”或“>”) 。
26.(2024九下·上城模拟)学习能量守恒转化后,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钢球、棉线、塑料支架、定滑轮等器材制作了一辆重力小车,如图所示。使用时转动车轮,不断将棉线绕在长轴的绕线轮上,直至钢球上升到支架的最高点。然后松手,让钢球下落带动长轴转动从而驱动重力小车行驶。
【分析原理】
(1)支架上最高处的定滑轮作用为   。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   。
【装置调试】①调节2个前轮,重力小车能沿直线运动。②将钢球上升到支架的最高点,松手后小车能向前运动,但小车运动距离较短。
【项目改进】
(3)小组为了让重力小车行驶的路程更远,改进小车的方法有   。 (写出两种)
27.(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小灯泡的电学特性,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读取并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 4次实验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表示数N 1.0 1.25 2.0 2.5 3.0
电流表示数/A 0.17 0.20 0.30 ▲ 0.37
(1)请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A.灯泡短路 B.灯泡断路
C.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 D.滑动变阻器某处短路
(4)在整理实验数据时,小金发现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它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一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0,若某次实验小灯泡两端电压 U1=1.25V,则实际功率P1与额定功率P0的数值关系为 P0   4P1(选填"<”或“=”或“>”), 请简述原因   。
28.(2024九下·上城模拟)2024 年4月 24 日, 最新《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 2023年全球59各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 亿人面临严重粮食问题。为实现水稻有效增产,并推进绿色农业,我国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与尝试。
图1所示为水稻和玉米一天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水稻在中午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下降称为“光合午休”。而玉米并不会出现这类现象,原因是玉米中存在抑制“光合午休”的基因。2024年中科院实现了这部分基因解码。
图2为化肥中参杂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为不同种植密度的亩产值差异,种植密度可以控制水稻间通风性、透光性与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
种植方式(株/亩) 种植密度 (株/亩) 穗总粒数(粒) 亩产量(千克)
常规种植 11111 148.3 537.8
单行种植 22222 192.8 727.2
双行种植 26667 196.2 806.3
三行种植 28570 187.4 710.7
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推进绿色农业并实现水稻有效增产的方法及理由。
29.(2024九下·上城模拟)已知烧杯(含水)的重力为8牛,物块A 通过一细绳悬挂于烧杯上方,A 的质量为600g,体积为400cm3。当物体A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 (已知ρ水=1.0g/cm3):请计算:
(1)物体A 受到的浮力大小;
(2)此时台秤的示数是多少?
(3)若剪断细绳,物体A 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
30.(2024九下·上城模拟)小金发现不少商场洗手间为顾客提供干手器(图甲),他也想设计并制作一款干手器供学校使用。
(1)小金利用电磁继电器设计了如下电路图(图乙),实现自动化控制。闭合开关S、S1、S2后,干手器感应到手伸入时,感应开关闭合,电动机开始工作。此时电磁铁上端为   极,图中的光敏电阻   (选填“①或②”)符合他的设计要求。
表一干手器参数
额定电压 220V
电动机额定功率 50W
R1加热功率 950W
延时工作时间 18s
(2)小金发现有些商场为顾客提供擦手纸,他们针对学校洗手间应提供“擦手纸”还是“干手器”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一周平均用纸50包,干手纸进货价为5 元/包;目前我市电费是0.6 元/千瓦时(不考虑峰谷电)。
①已知全校师生均使用热风干手,一周累计10000次,按照小金的设计图及干手器参数表计算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电能?   
②你建议学校洗手间提供“擦手纸”还是“干手器”?结合以上信息给出理由。   
31.(2024九下·上城模拟)“草木染”是利用天然植物汁液染色,某小组在印染活动中结合纺织印染核心工艺流程,以“探究古代碱煮原理——探索现代酸洗工艺—探寻织物 pH 调节剂”为线索,建构物质转化的知识体系。
酸洗剂 市场价(元/吨) 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元) 选出合适的酸洗剂
30%盐酸 200 2433
98%硫酸 600
(1)【古代碱煮原理】“碱煮”能使布料表面变得光滑。古人将A、B 物质经系列处理后混合煮练布料,如图所示,目的是获得碱性更强的物质进一步处理布料。请写出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 【现代酸洗工艺】“酸洗”能中和布料上残留的碱液,选择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现代碱煮常用烧碱,若碱煮后每千吨布料残留4吨NaOH (不考虑其它杂质), 请通过计算协助小组成员完成表格。   
(3)【织物pH 调节剂】碱煮、酸洗等处理后的织物经过漂白、染色便成了精美的布匹,质检合格即可出厂。质检中的一项是 pH 范围,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织物的 pH 范围如流程⑤所示。
请从下列图像分析,盐酸不适合作为织物 pH 调节剂的原因   。
32.(2024九下·上城模拟)资料一:“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时节柳絮满天,一些人因此患上过敏性鼻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健康。氯雷他定(分子式为C22H23ClN2O2, 其式量为382.5)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其颗粒说明书如图1。
资料二:2024年4月17日,话题“氯雷他定”冲上微博热搜,医生提醒:长时间服用建议遵医嘱。小金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药物A(氯雷他定颗粒)与药物B(布地奈德鼻喷剂)均为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探究联合使用药物A和药物B是否能提高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
(1)今年4月 19日正是谷雨时节,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南”或“北”)半球。
(2)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   (选填“过强”或“过弱”)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
(3)从氯雷他定说明书上的标识可知,该药在分类上属于   (选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4)小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若服用两包氯雷他定颗粒,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mg(保留两位小数);若使用鼻喷剂喷鼻后发现嘴巴中出现药味,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共同的器官为   。
A. 咽 B. 喉 C. 食管 D. 气管
(5)若你是一位临床医生,请结合图2给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明开一个合适的处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冰霜形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灯泡通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吹制泡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A、甲是酒精和水混合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乙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是密闭容器,反应后质量不变,所以最后天平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丙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丁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增加,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说法错误;
B、乙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漏气,产生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故说法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敞口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错误;
D、丁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A、番红花其花柱可入药,有花,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无花,故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无花,故B不符合题意。
C、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故番红花属于被子植物,故C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如图是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可设置一对照组,放同体积的铁块,比较烧杯内的液面高度;要测量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应把土壤放入试管,加热,观察试管口有无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是探究叶片哪一面气孔数量多,要验证植物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将叶片放在黑暗条件下,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有无二氧化碳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被试管收集,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C符合题意。
D、如图可探究植物根部吸水失水的条件,在浓盐水下,细胞会失水,不能探究水分是植物生长的条件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利用G=mg求一只鸡蛋的重力,鸡蛋在水中下沉,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
(3)鸡蛋在水中下沉,鸡蛋的密度稍大于水的密度;
(4)由F浮=ρ水gV排,可求浮力为0.5N时排开水的体积,而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据此得出鸡蛋的体积。
【解答】A、鸡蛋浸没在水中,浮力约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6m3=0.5N
故A错误。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由G=mg得,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正确;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鸡蛋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g/cm3左右,故C错误;
D、由得,鸡蛋的体积体积
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解析】【分析】克隆技术一般包括获取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将其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开始分裂发育形成胚胎,最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内,让其继续发育直至分娩。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适应性。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克隆技术、扦插、嫁接等。克隆技术没有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所以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A、猛犸象是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时期的一种哺乳动物,属于胎生动物,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A正确。
B、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在克隆的过程中,A猛犸象提供细胞核,所以克隆猛犸象的性状与A猛犸象一样,B错误。
C、克隆猛犸象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于B亚洲象的卵细胞,C错误。
D、克隆猛玛象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整个过程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这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
(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A、根据地球的形状进行分析;
B、根据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隙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运动特点分析。
【解答】A、图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地球表面是圆弧形,A正确。
B、图②模拟板块的张裂,是地球上山脉隆起是板块挤压的主要原因,B错误。
C、图③芝麻和黄豆分别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芝麻落到黄豆的空隙中,模拟分子之间有空隙,C正确;
D、图④气球充气,黑点模拟星系间的位置关系,以某一星系为参考,其他星系在离它远去,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A、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和红磷均是可燃物进行分析。
【解答】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同时也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错误;
B、燃烧过程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减小,错误;
C、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继续通空气,白磷的温度仍会着火点以上,白磷会复燃,正确;
D、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白磷换成红磷,其他条件不变,红磷不燃烧,可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非氧化性酸);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不包括硝酸与次氯酸,因为有很强的氧化性,变红之后会褪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2)酸呈酸性,在25摄氏度(室温)下,酸的溶液pH值<7 (但室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3)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的活泼金属的单质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金属活动性顺序:Na>Mg>Al>Zn>Fe;产生氢气的多少:Al>Mg>Na>Fe>Zn;(4)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5)跟碱起中和反应,一般生成盐和水(6)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盐+酸=新盐+新酸,要依照复分解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应,常见的有强酸制弱酸、高沸点(不挥发性)酸制低沸点(挥发性)酸、以及某些沉淀不溶于酸等
【解答】A. 除去 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 加过量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可以把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A正确;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加碳酸钠溶液, 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检验的是氢离子的作用,不是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B错误;
C. NaCl 中混有少量 KNO3提纯 NaCl ,因为Na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不大,所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C错误;
D.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进行蒸馏,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A、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C、根据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进行分析。
D、根据白磷和红磷均是可燃物进行分析。
【解答】A、试管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吸收的热量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塞子弹起时,试管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转化成塞子的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乙塞子弹起时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图甲中的②冲程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量转化不相同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4)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骑行速度越大,惯性不变,故A错误;
B、由得,扁平的车座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故B错误;
C、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C正确;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不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分析判断。
【解答】 A.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100g×5%=5g,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左盘放硝酸钾,右盘放砝码,故B错误;
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用大小相同的力向两端拉弹簧,和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相同。
【解答】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可知,相同的弹簧,若l1=l2则伸长量相同,弹簧所受拉力也相同,①中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为F1,②中弹簧右端受到的拉力为F2,因为两端施加力与一端固定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F1=F2,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体温的控制;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其实“跨学科概念”不但在科学学科中有具体体现,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历史等学科中都有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可见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具体在科学学科中,跨学科学习的核心概念围绕以下四点:物质与能量:奠定学生最基本的世界观,为客观理解自然及自然现象、进而揭示未知世界打下基础。系统与模型:了解与认识复杂问题的方法,通过简化提炼出系统最本质的特征,并据此进行预测。结构与功能:从因果关系层面,了解现象背后的其原因,结构决定了功能和特性,功能依赖于结构。稳定与变化: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过变化可以寻找事物内在的规律 。
【解答】A.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属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错误;
B. 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属于系统与模型,B错误;
C. 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属于结构与模型,C错误;
D.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属于稳定与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神经元;效应器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感受器:是反射弧的起始部分,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如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是一种感受器,能感受光刺激。
传入神经:负责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一般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信息传导到效应器,通常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效应器:是反射弧的最后环节,包括肌肉和腺体等组织,能根据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做出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本题中的棕色脂肪组织能在交感神经作用下产生生理变化,属于效应器。
【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在蓝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至下丘脑,并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抑制棕色脂肪组织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热,从而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棕色脂肪组织”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17.【答案】①;扩散;②④;胰岛素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消化与吸收
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例如,淀粉在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等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以及胰脂肪酶等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过程: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被运往全身各处供细胞利用。
(2)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而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图一中的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图二中的D胰腺、a胰液进入小肠、b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排出粪便、④排尿、⑤表示氧气的扩散。
【解答】(1)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肺容量)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标准大气压,与图一AB段对应,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①吸气的过程。
(2)氧气经过程⑤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通过②呼气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④是排出尿液的过程,属于排泄;人体消化系统将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作③排遗,不属于排泄。
(4)胰岛散布于D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18.【答案】色球;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19.【答案】在金属表面涂油、涂漆,隔绝氧气和水;;增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不同时接触水和空气即可。
(2)铁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没有发生改变,可知该微粒为硫酸根离子。
(3)锌的活动性比铁强,能将铁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可知溶液的质量增重,也可以通过比较硫酸亚铁和硫酸锌的质量大小判断溶液质量变化情况。【解答】(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铁制品防锈的方法有涂保护层(在金属表面涂油、涂漆,隔绝氧气和水),保持表面洁净干燥(存放于干燥环境,隔绝水分),制成合金(制成合金,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2)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前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增加的离子是亚铁离子,消失的是氢离子,所以“”表示的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3)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由反应关系可知,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增大。
20.【答案】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②③①④;AC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21.【答案】费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F2和L1一定时,低头的角度越大,L2越大,所需要的拉力F1就越大。;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或不要长时间低头做事,低头时间久了要抬头休息等)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解答】(1)过支点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图示可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颈部杠杆为费力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头的重力F2一定时,低头的角度越大,力臂L2越大,在L1不变时,所需要的拉力F1就越大。
(3)要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可尽量减小低头的角度;不要长时间低头做事,低头时间久了要抬头休息等等。
22.【答案】光的反射;相同;0.4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成的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湖面“月亮灯笼”在水中的倒影,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月亮灯笼”与它在水中像的大小相同。
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若“月亮灯笼”以0.2m/s的速度向上远离水面,以“月亮灯笼”为参照,则像会以0.4 m/s远离灯笼。
23.【答案】排除胚乳中镁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 适量的水, 有光照, 25℃ 适量的水, 黑暗, 25℃
培养时间 2周 2周
观察并记录 叶片的颜色情况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1、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其合成需要多种条件和原料。镁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在叶绿素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缺少镁元素,叶绿素无法正常合成。
2、对照实验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在该实验中,设置了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的对照,以及有光照和无光照的对照。
完全培养基组为对照组,缺镁培养基组为实验组,用于探究镁元素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有光照组为实验组,无光照组为对照组,用于探究光照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对照,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解答】(1)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证实“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实验变量是镁元素,甲组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作为对照组,乙组接种在缺镁培养基上作为实验组,而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镁元素的干扰。
(2)小金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光照。故实验变量为光照,其他条件均需相同且适宜,如种子数相同且适量、温度也适宜,具体设计见下表:
A组 B组
小麦种子数 20粒 20粒
培养 适量的水, 有光照, 25℃ 适量的水, 黑暗, 25℃
培养时间 2周 2周
观察并记录 叶片的颜色情况
24.【答案】左反应仓右加湿仓;AC;当反应物质量相同时, 在350mL-800mL水量范围内,加水量越少,产氧速率越高;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
25.【答案】D→B;一;3C + 2Fe2O34Fe+3CO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装置连接】根据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应先用装置D检验生成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再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来分析解答;
(1)①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木炭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2)根据生成一氧化碳不能被B、D装置吸收来分析解答。
【解答】【装置连接】浓硫酸能够与一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为避免浓硫酸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C装置后的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再通过浓硫酸,即连接装置的顺序为C→D→B→A,故填D→B。
【收集证据】(1)①实验中观察到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即猜想一错误,可以排除猜想一,故填一。
②若猜想二正确,则C中发生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C + 2Fe2O34Fe+3CO2↑。
(2)由图可知,m2是C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m3是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B中浓硫酸干燥,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少了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所以m2>m1+m3,故填>。
26.【答案】改变力的方向;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增加钢球重力、减小摩擦、增加支架高度等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从改变机械能的方法入手。
【解答】(1)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支架上最高处的定滑轮作用为改变力的方向。
(2)小球从高处下落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3)钢球能驱动小车行驶的原因是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小车的重力势能越大小车移动的越远,改进小车的方法有:增加钢球重力或增加支架高度;要使小车移动的更远,还可以减小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7.【答案】;0.85;A;<;根据,小灯泡的电阻R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P随之减小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根据灯泡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
(2)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4)根据结合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回答。
【解答】(1)根据电路图知道,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用0~3V量程并联到灯泡的两端,如图所示:
(2)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表示第4次实验小灯泡正常发光,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小量程,读数为0.3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P=UI=2.5V×0.34A=0.85W
(3)A、若小灯泡短路,则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
B、若灯泡断路,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测电源电压,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滑动变阻器某处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压表有示数,电路为通路,电流表有示数,灯泡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由得,当电阻不变时,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功率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由于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小灯泡的电阻R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电压减小时,灯丝温度降低,电阻也减小,故当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即P0<4P1。
28.【答案】①由图1可知,在8-18h时间内,玉米比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大,玉米有机物积累明显高于水稻,水稻在中午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而玉米并不会出现这类现象,故需改良水稻品种,增加产量。
②由图2可知,通过增加有机肥的参杂,减少化肥使用,既保障植物生长发育所必备的无机盐,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农业。
③由表可知,通过合理密植水稻, 控制水稻间的密度, 控制通风与透光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与光照强度, 提升光合作用强度实现增产, 同时有效控制间距, 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使得农田生态中有机物更多的保留下来。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9.【答案】(1)物体A 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200×10-6m3=2N
(2)此时台秤的示数为台秤受到的压力
F=F浮+G总=2N+8N=10N
则此时台秤的示数是
(3)若剪断细绳,物体A 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等于总重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先增大,至 A 浸没后保持不变。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知道物体的体积,可求一半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
(2)根据G=mg求出物体A的重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出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物体A的浮力之和;
(3)若剪断细绳,物体A沉入烧杯底部,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
30.【答案】N;①;;见解析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极,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结合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大小有关分析;
(2)根据W=Pt计算电能;
计算价格,对比分析。
【解答】(1)如图,控制电路电流从电磁铁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此时电磁铁上端为N极;不在感受器伸手时,光照强度较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增大,控制电路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弱,感应开关断开,感受器不工作,因此应选图中的光敏电阻①。
(2) ①干手器工作一次消耗的电能
干手器一周消耗的电能
②方法一:一周消耗的电费
使用擦手纸
建议选干手器,从经济角度考虑,干手器更便宜。
方法二:计算电费与擦手纸的费用,考虑干手器的设备成本,仍选干手器,也可选择擦手纸。
方法三:根据表格信息,干手器使用需要等待,所以选择擦手纸;合理即可
31.【答案】Ca(OH)2+K2CO3=CaCO3↓+2KOH;设用98% 硫酸清洗需要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为x,由、可得:x≈3000元>2433元所以用盐酸更合适,填表如下:
酸洗剂 市场价(元/吨) 每千吨布料的酸洗费用(元) 选出合适的酸洗剂
30%盐酸 200 2433 盐酸
98% 硫酸 600 3000
;因为 pH为7.5时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为6.1mL, pH下降到4.0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6.4mL,中和过程中pH变化太快不易于控制,容易导致酸超标;与盐酸相比,醋酸的用量范围更广(合理即可)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流程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图像分析。
【解答】(1)灼烧蚌壳生成氧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流程①中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3)分析两种酸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pH-酸体积关系图可知:pH为7.5时对应加入盐酸的体积为6.1mL, pH下降到4.0时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6.4mL,中和过程中pH变化太快不易于控制,容易导致酸超标;与盐酸相比,醋酸的用量范围更广。
32.【答案】北;过强;非处方药;0.84;A;联合使用氯雷他定颗粒与布地奈德鼻喷剂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进行分析;
(2)根据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分析;
(3)根据非处方药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该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根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分析;
(5)根据常用药物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解答】(1)今年4月19日正是谷雨时节,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和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之间,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2)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是由于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反应过强而引发的免疫功能失调。
(3)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从氯雷他定说明书上的OTC标识可知,该药在分类上属于非处方药。
(4)小明患有过敏性鼻炎,若服用两包氯雷他定颗粒,其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5)根据图2可知,联合使用药物A和药物B,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最短。所以若我是一位临床医生,给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小明开一个合适的处方是联合使用氯雷他定颗粒与布地奈德鼻喷剂。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