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1.(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 研磨花瓣可用研钵进行研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浸取色素,应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浸取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取用白醋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4九上·金华月考)市面上有一款变色眼镜的各部分物质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玻璃镜片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光线较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属于有机物
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生成两种单质,是复分解反应
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根据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分解反应分析;
C、国家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分析;
D、国家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分析。
【解答】A、有机物是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成0价降低;故选项错误;
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九上·金华月考)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盐反应
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酸反应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能与某些盐反应。
故选B。
4.(2024九上·金华月考)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答案】B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4九上·金华月考)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射线
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答案】C
【知识点】核能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核能和利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γ射线,故A错误;
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为可控核裂变,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为核聚变,故B错误;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故C正确;
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6.(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有关课本中各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使用杠杆既能省力,又能省功
B.乙图:这种“ 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因为它必须遵守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C.丙图: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可以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
D.丁图: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只需要控制通电电流相等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A.一切机械都不能省功;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C.核反应堆进行的是核裂变,核聚变目前人类还不能控制;
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解答】 A.一切机械都不省功,杠杆在使用时,省了力就得费距离,省距离就要费力,不能省功,故A错误;
B.“永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可能实现,故B正确;
C.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还不能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故C错误;
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7.(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
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更丰富
C.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①、②、表示体循环中的血管,分别是主动脉、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动脉。
【解答】 A.若A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尿素和无机盐量会减少,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是不存在无机盐,故A错误;
B.若A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故B正确;
C.器官B是肺,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会变成动脉血,故③中流动脉血,血管④中流静脉血,故C错误;
D.肺循环的路线是: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往肺,故D错误。
故选B。
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的
B.甲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否有关
C.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a、c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
D.在相同的通电时间内,d温度计所在烧瓶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A.由焦耳定律可知,瓶中电阻丝发热后放出热量,使瓶内液体温度升高,根据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转换法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应用,主要用来演示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物理量的变化;
B.由甲图可知,两电阻串联,则可知电路中电流一定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两瓶中产生的热量应与电阻有关,故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两电阻在串联和并联时通过的电流大小,再根据焦耳定律判断产生热量的多少。
【解答】 A.当电阻丝通电后,电流产生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从而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因此可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大小可知温度升高的多少,是使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中两电阻串联,则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则可知热量应由电阻有关,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可知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乙两图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不同,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a,c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电源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由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串联使用时各电阻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并联使用时各电阻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Q=I2Rt,得,,可知各电阻并联时产生的热量多;
乙中,两电阻并联时,由可知,电压相等,R1<R2,电阻R1产生的热量多,故c装置产生的热量最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九上·金华月考)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材料)的选用错误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深的小鱼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B.选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D.选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解答】 A.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应该选用尾鳍色素浅的小鱼来进行实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是用燃烧的方法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若被检验者变蓝色,表明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血涂片中的血细胞非常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必须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秒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5焦 B.30焦 C.50焦 D.80焦
【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3N;由图丙知:在2~4s内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图示信息用s=vt算出通过的距离,再用W=fs=Fs即可算出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答】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3N,
由图丙知:在2~4s内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F=3N,
物体移动的距离:s=vt=5m/s×(4-2)s=10m,
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Fs=3N×10m=30J。
故选B。
11.(2024九上·金华月考)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别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NaOH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D 鉴别Na2CO3、BaCl2、NaC1溶液 取样后,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除杂的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CuCl2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引入杂质,故A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的稀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铁,故B错误;
C.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氢氧化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故C错误;
D.取样后,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用圆形磁块将一长方形硬卡纸固定在黑板上,则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纸最容易转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解答】当硬卡纸在黑板上处于平衡状态时,磁块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支点,手施加动力,而卡纸的重力相当于阻力,如下图所示:
当松手后,硬卡片的重力不变,而D中的阻力臂L2最长,则G×L2的乘积最大,则D中的卡片纸最容易转动。
故选D。
13.(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上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B和最低点C,然后摆动到与B点等高的D点后返回。小方从A摆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方在B点和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
C.从A点摆到C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当摆动到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状态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 (1)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其中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高度,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弹性形变量;
(2)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机械能减小;
(3)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答】 A.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机械能减小,所以D点机械能小于B点,故A错误;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做曲线运动,所以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所以从A点到C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C错误;
D.因为小方摆动到D点速度为0,若不受任何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将保持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通过图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给出一个方便计算的特殊数值,例如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可设制取2g氢气,然后分别计算所需镁、铁、稀硫酸、稀盐酸的质量,便可得出答案。
【解答】 设制取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设制取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
需稀硫酸的质量为z; 需稀盐酸的质量为m
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
24 98 2 56 73 2
x z×10% 2g y m×10% 2g
; ;
解之得:x=24g; z=980g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2g),需要镁的质量是24g,而需要铁的质量为56g。而题目中指出是相同质量的金属,假设制取2g氢气,需56g铁,因此镁的质量也是56g故镁有剩余:56g-24g=32g,故A、C正确不合题意;
需要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两种金属分别与两种酸反应,因此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变化不能判断二者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12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标有“100Ω 1A”字样,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灯丝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1/3,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12Ω
B.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是0.24W
C.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11A~0.6A
D.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48Ω
【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求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3)由题意可知,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据此求出电流表的最小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再利用P=UI求出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故A错误;
(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6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0小=R总-RL=20Ω-6Ω=14Ω;
(3)因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
所以,电流表的最小示数,
则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2A~0.6A,故C错误;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I小RL=0.2A×6Ω=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0=U-UL'=12V-1.2V=10.8V,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则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54Ω,故D错误;
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PL小=UL'I小=1.2V×0.2A=0.24W,故B正确。
故选B。
16.(2024九上·金华月考)11月28日金华五中初三年级同学前往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博物馆研学。
(1)上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报告厅中部分同学向前与机器狗握手(图甲)。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   ;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   等营养素;
(3)下午,同学们在省博里看见了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的原型——良渚玉琮(图丙)。小球同学好奇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还是硅酸盐呢?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稀硝酸检验。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   。
【答案】(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无机盐、膳食纤维
(3)硅酸盐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的知识解答;
(3)碳酸盐溶于酸生成气体,而硅酸盐不溶于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3) 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1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某反应流程(图1)与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图2)。请回答:
(1)请写出图1中b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2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反应类型为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答案】(1)
(2)BC;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水、气体和沉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1)根据图1可知,b处发生的反应是NO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Na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故A不合题意;
B.CuSO4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硫酸钠,故B符合题意;
C.NH4NO3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H3气体和硝酸钠,故C符合题意;
D.K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B、C的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根据流程可知,图1中b处发生的反应是NO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Na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B、CuSO4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Cu(OH)2蓝色絮状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题意;
C、NH4NO3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有NH3气体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题意;
D、K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B、C的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8.(2024九上·金华月考)将灯泡L和定值电阻R以图甲方式连在6V的电源上,图乙是L和R的U-I图象,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电压6V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A。
(2)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W。
【答案】(1)0.4
(2)0.8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据此确定图乙中对应的电流即可;
(2)根据P=UI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4A时,灯泡的电压为2V,定值电阻的电压为4V,二者之和恰好为6V,那么符合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那么此时电路电流为0.4A;
(2)灯泡的实际功率P=UI=0.4A×2V=0.8W。
19.(2024九上·金华月考)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2)利于小肠消化功能的特点有:   ( 填序号)
①小肠很长,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③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襞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
【答案】(1)氨基酸
(2)①②③⑤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消耗的知识解答;
(2)根据对小肠消耗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解答。
【解答】(1)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2)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②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
③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④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与消化无关。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 ,有利于加快消耗进度。
则利用小肠消耗功能的是①②③⑤。
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
(1)在   处结构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
(2)在①和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较高的是   。(填序号)
【答案】(1)③
(2)①
【知识点】肾单位模型
【解析】【分析】(1)当血液由肾动脉流经入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除外,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的液体到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原尿流到肾小管,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形成终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2)过滤前血液中的尿素含量肯定大于过滤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
【解答】 (1)原尿存在于肾小囊中,肾小管末端的③集合管内的液体为尿液。
(2)①肾小动脉内的液体是未经过滤的血液,④肾小静脉内是过滤后的血液,尿素含量前者比后者高。
21.(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爱好科学,对身边的用电器特别感兴趣,每个月初都会按时看电能表并记录数据。
(1)12月1日小金看到的电能表如图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11月份用电92度,要节约用电了。那么小金家11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   kW h ;
(2)他想利用家里的电能表测量一下家里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了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炒锅单独工作,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则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为   W。
【答案】(1)1250.4
(2)100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电能表的单位为kW h,注意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据此得出国庆节时电能表的示数;已知九月份用电量,可得出小浦家9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
(2)600r/(kW h表示电路中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600r;
据此得出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电钞锅消耗的电能,根据得出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
【解答】 (1)电能表的单位为kW h,国庆节时电能表的示数为1342.4kW h,九月份用电92度=92kW h,9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1342.4kW h-92kW h=1250.4kW h;
(2)600r/(kW h)表示电路中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600r;
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则消耗的电能,
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
22.(2024九上·金华月考)老师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图 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哪个冲程相同   (填字母)。
(2)图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分,做功冲程一次对外做功约1500焦,则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瓦。
【答案】(1)C
(2)7500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热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根据计算这台汽油机的功率。
【解答】(1)根据图1可知,上升的水蒸气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选C;
(2) 图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分, 则每分钟对外做功次数为:;
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23.(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一把均匀的木尺,长为L,质量为m,在上端钻有一小孔,挂在钉子A上,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现在木尺的另一端B处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的大小逐渐变   ,水平力F做的功为   。
【答案】大;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2)木尺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机械能守恒,故水平力F做的功等于木尺克服重力做功。根据图片确定,木尺重心上升的高度,根据W=Gh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阻力臂变大而动力臂减小,由可知,动力F1变大。
(2)木尺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机械能守恒,故水平力F做的功等于木尺克服重力做功。木尺长为L,在水平作用力F下,向右偏转30°,木尺重心在木尺中间,木尺重心上升的高度为
水平力F做的功为。
24.(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要使BC段像图中这样,则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分数需满足   。
【答案】(1)产生气泡
(2)小于53.8%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图片可知,BC段图像上扬,即加入碳酸钠的溶液质量大于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则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
(2)设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为m,溶质质量分数为a%;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ma% x

解得:;
那么得到:;
解得:。
2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量(单位:千焦)
1 9.58 12.39
2 9.85 13.86
3 9.76 13.86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   ,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   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燃烧
(2)平均
(3)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合理均可)
(4)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选择的物质越容易燃烧,那么它含有的能量就越容易释放出来被水吸收,根据水升高的温度可以测算出它们含有的能量;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注意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4)根据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产物解答。
【解答】(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燃烧,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合理均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6.(2024九上·金华月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仍需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3)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取“变小”)。
(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答案】(1)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0.5
(3)变大
(4)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边下沉往右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于探究;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故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解决;
(3)注意分析动力臂的大小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拉力的变化即可;
(4)在图戊中,杠杆的重心没有从支点经过,那么杠杆的自重会对平衡产生影响,据此分析。
【解答】 (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的重心过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可知,利用图像丙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1m×3N=0.3N m;
故若当l1为0.6m时,;
(3) 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 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变大,因此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2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
[1]【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表一 图二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
(1)【实验过程】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
(2)【反思交流】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   。
[2]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又开展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相应温度的已稀释的唾液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3)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
(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   。
【答案】(1)溶液均显砖红色
(2)不能。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
(3)①④②④③⑤
(4)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胃和小肠中的蛋白酶所消化分解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还原性糖遇到斐林试剂会显砖红色解答;
(2)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应该控制酶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只改变物质的种类,据此分析;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酶也是蛋白质,也会被消耗分解解答。
【解答】 (1)乙中的蔗糖就是还原性糖类,甲中淀粉倍淀粉酶分解生成还原性糖,因此看到的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乙两组具有两个变量,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所以理由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3) 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计实验,实验步骤的设计应为: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液→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胃和小肠中的蛋白酶所消化分解。
28.(2024九上·金华月考)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由可燃冰可得到甲烷。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假设】小金同学:CO2和H2O;小华同学:CO和H2O;小徐同学:CO2、CO和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若观察到A中粉末变蓝以及   ,可推断小徐同学猜想成立。
(4)装置中气球的用途是   。
【答案】(1)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生还是来自澄清石灰
(2)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干扰检验
(3)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固体变黑
(4)收集尾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和石灰水分别能检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3)推断丙同学猜想成立,需证明含有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无水硫酸铜和石灰水分别能检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是因为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物还是来自于澄清石灰水。
(2)实验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干扰燃烧产物的检验。
(3)实验中观察到A中粉末变蓝,说明存在水蒸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C能吸收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
(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装置末端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甲、乙两组同学探究“灯泡亮度与电功率变化的关系”。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两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一个字迹模糊,一个标有“1.5V”字样)、两种规格滑动变阻器(“0~15Ω”、“0~25Ω”),两个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两个、导线若干。
(1)甲组同学按照图1连接电路,图中还缺少2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在图上连接完整。
(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   。
(3)乙组同学选用剩余的器材进行了另一种方法的电路连接,两组同学各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电表示数和灯的亮度都发生变化。当两组同学将各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移到中点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均显示为1.5V,电流表指针均指在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甲组的灯泡比乙组的暗。由此判断,两组同学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是   V;乙组同学此时所测得灯泡的电功率为   W。
【答案】(1)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4;0.5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阻值要调到最大;
(3)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确定甲、乙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利用U=IR分别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从而确定乙组同学所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P=UI即可求出乙组同学所测灯泡的电功率。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因为额定电压为1.5V,所以选择0-3V的量程,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线一上一下,那么实物图如下:
(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 电源电压不变,甲组灯泡暗,则甲组灯泡的实际电压较小,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可知,甲组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较大,则甲组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且滑片均在中点,说明甲组同学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大,故甲组同学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0~25Ω,乙组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0~15Ω;
当滑片在中点时,甲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乙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由于电压表示数均为1.5V,故甲组同学是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乙组同学是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的两端,故乙组同学所测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
则电源电压为:U总=UL+U变=1.5V+2.5V=4V;
所以乙组同学所测灯泡的电功率为:P=ULI=2.5V×0.2A=0.5W。
30.(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是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
(2)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 10 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
【答案】(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
(2)人和车的总重力:G总=(m车+m人)g=(40kg+60kg)×10N/kg=1000N,
车受到的阻力:f=0.08G=0.08×1000N=80N,
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fs=80N×10×103m=8×105J
(3)因为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F=f=80N,
匀速行驶时的车速: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来增大摩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2)根据G=mg求得人和车的总重力,利用f=0.08G求得阻力大小,根据W=fs算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3)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F=f求出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根据P=Fv算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
【解答】 (1)车轮上刻花纹,其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来增大摩擦。
31.(2024九上·金华月考)饮水机其加热水槽部分工作原理电路如右图所示,其中单刀双掷开关S表示一个自动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管。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若饮水机加热时总功率为1100W,而保温时总功率为88W。
(1)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求电阻R2的阻值?
(3)若将水烧开需要5分钟,求这一过程消耗的电能?
【答案】(1)根据P=UI可得,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由图可知,当开关S与B接触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
当开关S与A接触时,只有R1工作,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
由可知,
R1的阻值:;
R1、R2的串联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2的阻值:R2=R-R1=550Ω-44Ω=506Ω。
(3)烧水消耗的电能W=Pt=1100W×300s=3.3×105J。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饮水机加热时的功率,根据P=U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由图可知,当开关S与B接触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可知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的电路连接,根据可求出R1的阻值和R1、R2的串联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2的阻值;
(3)根据W=Pt计算烧水消耗的电能。
3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70.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
请分析计算: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    g。
(2)样品中含铁的质量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0.2
(2)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60 2
x y 0.2g


解得:x=5.6g,y=15.2g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70.6g+5.6g-0.2g=76g;
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的变化量;
(2) 根据氢气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铁的质量,以及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再与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97g-96.8g=0.2g。
33.(2024九上·金华月考)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N/kg)
(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选填“定”或“动”)滑轮。
(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m,若累积拉动100次,拉力共做了多少功?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已知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kJ的能量)
【答案】(1)定
(2)8
(3)由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mg=60kg×10N/kg=600N,
人的拉力做功:W=Fs=600N×0.5m×100=3×104J,
消耗脂肪的质量:。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1)不随物体运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运动的滑轮是定滑轮,根据图示判断滑轮的类型。
(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人拉起的物重应小于人的重力。
(3)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求出人的拉力做的功,然后求出消耗的脂肪。
【解答】 (1)由图示可知,滑轮均静止不动,所有的滑轮都是定滑轮。
(2)人的质量为85kg,人的体重:G=mg=85kg×10N/kg=85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金属块=10kg×10N/kg=100N,

则人最多能拉力其8块金属块。
34.(2024九上·金华月考)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
【答案】(1)一、二
(2)5:1
(3)105.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钙的质量,及一步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由于第三组时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根据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可知氯化钙的质量,第四组比第三组只是多溶解了氯化钙
【解答】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100:44=x:1.1g;
解得:x=2.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3.0g-2.5g)=5:1。
(3)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3.0g÷6=0.5g,所以a=105.0+0.5=105.5。
1 / 1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科学试卷
1.(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
2.(2024九上·金华月考)市面上有一款变色眼镜的各部分物质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玻璃镜片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光线较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属于有机物
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生成两种单质,是复分解反应
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
3.(2024九上·金华月考)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盐反应
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酸反应
4.(2024九上·金华月考)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5.(2024九上·金华月考)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射线
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6.(2024九上·金华月考)下列有关课本中各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使用杠杆既能省力,又能省功
B.乙图:这种“ 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因为它必须遵守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C.丙图: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可以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
D.丁图: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只需要控制通电电流相等
7.(2024九上·金华月考)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
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更丰富
C.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
8.(2024九上·金华月考)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的
B.甲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否有关
C.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a、c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
D.在相同的通电时间内,d温度计所在烧瓶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9.(2024九上·金华月考)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材料)的选用错误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深的小鱼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
B.选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D.选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
1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秒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5焦 B.30焦 C.50焦 D.80焦
11.(2024九上·金华月考)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别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NaOH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D 鉴别Na2CO3、BaCl2、NaC1溶液 取样后,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用圆形磁块将一长方形硬卡纸固定在黑板上,则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纸最容易转动的是(  )
A. B.
C. D.
13.(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上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B和最低点C,然后摆动到与B点等高的D点后返回。小方从A摆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方在B点和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
C.从A点摆到C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当摆动到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
14.(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15.(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12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标有“100Ω 1A”字样,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灯丝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1/3,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12Ω
B.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是0.24W
C.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11A~0.6A
D.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48Ω
16.(2024九上·金华月考)11月28日金华五中初三年级同学前往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博物馆研学。
(1)上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报告厅中部分同学向前与机器狗握手(图甲)。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   ;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   等营养素;
(3)下午,同学们在省博里看见了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的原型——良渚玉琮(图丙)。小球同学好奇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还是硅酸盐呢?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稀硝酸检验。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   。
1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某反应流程(图1)与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图2)。请回答:
(1)请写出图1中b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2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反应类型为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18.(2024九上·金华月考)将灯泡L和定值电阻R以图甲方式连在6V的电源上,图乙是L和R的U-I图象,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电压6V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A。
(2)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W。
19.(2024九上·金华月考)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2)利于小肠消化功能的特点有:   ( 填序号)
①小肠很长,一般有5-6米长;
②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③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襞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
20.(2024九上·金华月考)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
(1)在   处结构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
(2)在①和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较高的是   。(填序号)
21.(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爱好科学,对身边的用电器特别感兴趣,每个月初都会按时看电能表并记录数据。
(1)12月1日小金看到的电能表如图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11月份用电92度,要节约用电了。那么小金家11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   kW h ;
(2)他想利用家里的电能表测量一下家里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了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炒锅单独工作,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则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为   W。
22.(2024九上·金华月考)老师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图 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哪个冲程相同   (填字母)。
(2)图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分,做功冲程一次对外做功约1500焦,则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瓦。
23.(2024九上·金华月考)有一把均匀的木尺,长为L,质量为m,在上端钻有一小孔,挂在钉子A上,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现在木尺的另一端B处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的大小逐渐变   ,水平力F做的功为   。
24.(2024九上·金华月考)在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要使BC段像图中这样,则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分数需满足   。
25.(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量(单位:千焦)
1 9.58 12.39
2 9.85 13.86
3 9.76 13.86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   ,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   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写出一点即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6.(2024九上·金华月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仍需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3)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取“变小”)。
(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27.(2024九上·金华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
[1]【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表一 图二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
(1)【实验过程】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
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
(2)【反思交流】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   。
[2]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又开展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相应温度的已稀释的唾液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3)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
(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   。
28.(2024九上·金华月考)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由可燃冰可得到甲烷。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假设】小金同学:CO2和H2O;小华同学:CO和H2O;小徐同学:CO2、CO和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若观察到A中粉末变蓝以及   ,可推断小徐同学猜想成立。
(4)装置中气球的用途是   。
29.(2024九上·金华月考)甲、乙两组同学探究“灯泡亮度与电功率变化的关系”。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两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一个字迹模糊,一个标有“1.5V”字样)、两种规格滑动变阻器(“0~15Ω”、“0~25Ω”),两个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两个、导线若干。
(1)甲组同学按照图1连接电路,图中还缺少2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在图上连接完整。
(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   。
(3)乙组同学选用剩余的器材进行了另一种方法的电路连接,两组同学各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电表示数和灯的亮度都发生变化。当两组同学将各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移到中点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均显示为1.5V,电流表指针均指在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甲组的灯泡比乙组的暗。由此判断,两组同学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是   V;乙组同学此时所测得灯泡的电功率为   W。
30.(2024九上·金华月考)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是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
(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
(2)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 10 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
31.(2024九上·金华月考)饮水机其加热水槽部分工作原理电路如右图所示,其中单刀双掷开关S表示一个自动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管。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若饮水机加热时总功率为1100W,而保温时总功率为88W。
(1)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求电阻R2的阻值?
(3)若将水烧开需要5分钟,求这一过程消耗的电能?
32.(2024九上·金华月考)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70.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
请分析计算:
(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    g。
(2)样品中含铁的质量是多少?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3.(2024九上·金华月考)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N/kg)
(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选填“定”或“动”)滑轮。
(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m,若累积拉动100次,拉力共做了多少功?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已知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kJ的能量)
34.(2024九上·金华月考)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 研磨花瓣可用研钵进行研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浸取色素,应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浸取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取用白醋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根据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分解反应分析;
C、国家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分析;
D、国家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分析。
【解答】A、有机物是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变成0价降低;故选项错误;
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能与某些盐反应。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核能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核能和利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γ射线,故A错误;
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为可控核裂变,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为核聚变,故B错误;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故C正确;
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A.一切机械都不能省功;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C.核反应堆进行的是核裂变,核聚变目前人类还不能控制;
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解答】 A.一切机械都不省功,杠杆在使用时,省了力就得费距离,省距离就要费力,不能省功,故A错误;
B.“永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可能实现,故B正确;
C.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还不能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故C错误;
D.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①、②、表示体循环中的血管,分别是主动脉、上、下腔静脉;③是肺静脉,④是肺动脉。
【解答】 A.若A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滤过作用,尿素和无机盐量会减少,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不是不存在无机盐,故A错误;
B.若A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较丰富,故B正确;
C.器官B是肺,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会变成动脉血,故③中流动脉血,血管④中流静脉血,故C错误;
D.肺循环的路线是:血管③将动脉血送回左心房,血管④将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往肺,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 A.由焦耳定律可知,瓶中电阻丝发热后放出热量,使瓶内液体温度升高,根据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转换法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应用,主要用来演示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物理量的变化;
B.由甲图可知,两电阻串联,则可知电路中电流一定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两瓶中产生的热量应与电阻有关,故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两电阻在串联和并联时通过的电流大小,再根据焦耳定律判断产生热量的多少。
【解答】 A.当电阻丝通电后,电流产生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从而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因此可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大小可知温度升高的多少,是使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中两电阻串联,则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则可知热量应由电阻有关,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可知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甲、乙两图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不同,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a,c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电源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由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串联使用时各电阻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压,并联使用时各电阻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Q=I2Rt,得,,可知各电阻并联时产生的热量多;
乙中,两电阻并联时,由可知,电压相等,R1<R2,电阻R1产生的热量多,故c装置产生的热量最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解答】 A.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应该选用尾鳍色素浅的小鱼来进行实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是用燃烧的方法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若被检验者变蓝色,表明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血涂片中的血细胞非常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必须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3N;由图丙知:在2~4s内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图示信息用s=vt算出通过的距离,再用W=fs=Fs即可算出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答】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3N,
由图丙知:在2~4s内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F=3N,
物体移动的距离:s=vt=5m/s×(4-2)s=10m,
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Fs=3N×10m=30J。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除杂的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CuCl2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引入杂质,故A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的稀H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铜,但无法分离出铁,故B错误;
C.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氢氧化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故C错误;
D.取样后,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能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解答】当硬卡纸在黑板上处于平衡状态时,磁块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支点,手施加动力,而卡纸的重力相当于阻力,如下图所示:
当松手后,硬卡片的重力不变,而D中的阻力臂L2最长,则G×L2的乘积最大,则D中的卡片纸最容易转动。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状态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 (1)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其中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高度,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弹性形变量;
(2)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机械能减小;
(3)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答】 A.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机械能减小,所以D点机械能小于B点,故A错误;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做曲线运动,所以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有空气阻力做功时,所以从A点到C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C错误;
D.因为小方摆动到D点速度为0,若不受任何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将保持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通过图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给出一个方便计算的特殊数值,例如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可设制取2g氢气,然后分别计算所需镁、铁、稀硫酸、稀盐酸的质量,便可得出答案。
【解答】 设制取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设制取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
需稀硫酸的质量为z; 需稀盐酸的质量为m
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
24 98 2 56 73 2
x z×10% 2g y m×10% 2g
; ;
解之得:x=24g; z=980g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2g),需要镁的质量是24g,而需要铁的质量为56g。而题目中指出是相同质量的金属,假设制取2g氢气,需56g铁,因此镁的质量也是56g故镁有剩余:56g-24g=32g,故A、C正确不合题意;
需要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两种金属分别与两种酸反应,因此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变化不能判断二者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求出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3)由题意可知,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据此求出电流表的最小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再利用P=UI求出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故A错误;
(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6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0小=R总-RL=20Ω-6Ω=14Ω;
(3)因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
所以,电流表的最小示数,
则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2A~0.6A,故C错误;
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L'=I小RL=0.2A×6Ω=1.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0=U-UL'=12V-1.2V=10.8V,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则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54Ω,故D错误;
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PL小=UL'I小=1.2V×0.2A=0.24W,故B正确。
故选B。
16.【答案】(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无机盐、膳食纤维
(3)硅酸盐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的知识解答;
(3)碳酸盐溶于酸生成气体,而硅酸盐不溶于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3) 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17.【答案】(1)
(2)BC;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水、气体和沉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1)根据图1可知,b处发生的反应是NO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Na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故A不合题意;
B.CuSO4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硫酸钠,故B符合题意;
C.NH4NO3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H3气体和硝酸钠,故C符合题意;
D.K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B、C的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根据流程可知,图1中b处发生的反应是NO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和CO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Na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B、CuSO4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Cu(OH)2蓝色絮状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题意;
C、NH4NO3与NaOH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有NH3气体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题意;
D、KNO3与NaOH不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B、C的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8.【答案】(1)0.4
(2)0.8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据此确定图乙中对应的电流即可;
(2)根据P=UI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当电流为0.4A时,灯泡的电压为2V,定值电阻的电压为4V,二者之和恰好为6V,那么符合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那么此时电路电流为0.4A;
(2)灯泡的实际功率P=UI=0.4A×2V=0.8W。
19.【答案】(1)氨基酸
(2)①②③⑤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1)根据食物消耗的知识解答;
(2)根据对小肠消耗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解答。
【解答】(1)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2)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②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
③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④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与消化无关。
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 ,有利于加快消耗进度。
则利用小肠消耗功能的是①②③⑤。
20.【答案】(1)③
(2)①
【知识点】肾单位模型
【解析】【分析】(1)当血液由肾动脉流经入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除外,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的液体到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原尿流到肾小管,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形成终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2)过滤前血液中的尿素含量肯定大于过滤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
【解答】 (1)原尿存在于肾小囊中,肾小管末端的③集合管内的液体为尿液。
(2)①肾小动脉内的液体是未经过滤的血液,④肾小静脉内是过滤后的血液,尿素含量前者比后者高。
21.【答案】(1)1250.4
(2)1000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电能表的单位为kW h,注意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据此得出国庆节时电能表的示数;已知九月份用电量,可得出小浦家9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
(2)600r/(kW h表示电路中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600r;
据此得出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电钞锅消耗的电能,根据得出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
【解答】 (1)电能表的单位为kW h,国庆节时电能表的示数为1342.4kW h,九月份用电92度=92kW h,9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1342.4kW h-92kW h=1250.4kW h;
(2)600r/(kW h)表示电路中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600r;
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则消耗的电能,
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
22.【答案】(1)C
(2)7500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热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根据计算这台汽油机的功率。
【解答】(1)根据图1可知,上升的水蒸气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选C;
(2) 图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分, 则每分钟对外做功次数为:;
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23.【答案】大;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
(2)木尺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机械能守恒,故水平力F做的功等于木尺克服重力做功。根据图片确定,木尺重心上升的高度,根据W=Gh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阻力臂变大而动力臂减小,由可知,动力F1变大。
(2)木尺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机械能守恒,故水平力F做的功等于木尺克服重力做功。木尺长为L,在水平作用力F下,向右偏转30°,木尺重心在木尺中间,木尺重心上升的高度为
水平力F做的功为。
24.【答案】(1)产生气泡
(2)小于53.8%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根据图片可知,BC段图像上扬,即加入碳酸钠的溶液质量大于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则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
(2)设加入碳酸钠的质量为m,溶质质量分数为a%;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ma% x

解得:;
那么得到:;
解得:。
25.【答案】(1)燃烧
(2)平均
(3)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合理均可)
(4)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1)选择的物质越容易燃烧,那么它含有的能量就越容易释放出来被水吸收,根据水升高的温度可以测算出它们含有的能量;
(2)在科学探究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注意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4)根据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产物解答。
【解答】(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燃烧,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合理均可)
(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6.【答案】(1)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0.5
(3)变大
(4)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边下沉往右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于探究;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故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解决;
(3)注意分析动力臂的大小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拉力的变化即可;
(4)在图戊中,杠杆的重心没有从支点经过,那么杠杆的自重会对平衡产生影响,据此分析。
【解答】 (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的重心过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可知,利用图像丙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1m×3N=0.3N m;
故若当l1为0.6m时,;
(3) 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 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变大,因此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27.【答案】(1)溶液均显砖红色
(2)不能。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
(3)①④②④③⑤
(4)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胃和小肠中的蛋白酶所消化分解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还原性糖遇到斐林试剂会显砖红色解答;
(2)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应该控制酶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只改变物质的种类,据此分析;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酶也是蛋白质,也会被消耗分解解答。
【解答】 (1)乙中的蔗糖就是还原性糖类,甲中淀粉倍淀粉酶分解生成还原性糖,因此看到的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乙两组具有两个变量,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所以理由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3) 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计实验,实验步骤的设计应为: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液→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胃和小肠中的蛋白酶所消化分解。
28.【答案】(1)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生还是来自澄清石灰
(2)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干扰检验
(3)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固体变黑
(4)收集尾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和石灰水分别能检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3)推断丙同学猜想成立,需证明含有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无水硫酸铜和石灰水分别能检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是因为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物还是来自于澄清石灰水。
(2)实验中用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干扰燃烧产物的检验。
(3)实验中观察到A中粉末变蓝,说明存在水蒸气,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C能吸收原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存在一氧化碳。
(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装置末端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9.【答案】(1)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4;0.5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阻值要调到最大;
(3)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确定甲、乙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利用U=IR分别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从而确定乙组同学所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P=UI即可求出乙组同学所测灯泡的电功率。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因为额定电压为1.5V,所以选择0-3V的量程,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接线一上一下,那么实物图如下:
(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 电源电压不变,甲组灯泡暗,则甲组灯泡的实际电压较小,根据串联分压的知识可知,甲组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较大,则甲组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且滑片均在中点,说明甲组同学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大,故甲组同学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0~25Ω,乙组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0~15Ω;
当滑片在中点时,甲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乙组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
由于电压表示数均为1.5V,故甲组同学是把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乙组同学是把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的两端,故乙组同学所测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
则电源电压为:U总=UL+U变=1.5V+2.5V=4V;
所以乙组同学所测灯泡的电功率为:P=ULI=2.5V×0.2A=0.5W。
30.【答案】(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
(2)人和车的总重力:G总=(m车+m人)g=(40kg+60kg)×10N/kg=1000N,
车受到的阻力:f=0.08G=0.08×1000N=80N,
匀速行驶10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fs=80N×10×103m=8×105J
(3)因为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F=f=80N,
匀速行驶时的车速: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来增大摩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2)根据G=mg求得人和车的总重力,利用f=0.08G求得阻力大小,根据W=fs算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3)电动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据F=f求出电动车受到的牵引力,根据P=Fv算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
【解答】 (1)车轮上刻花纹,其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来增大摩擦。
31.【答案】(1)根据P=UI可得,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由图可知,当开关S与B接触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
当开关S与A接触时,只有R1工作,电路中总电阻最小,总功率最大,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
由可知,
R1的阻值:;
R1、R2的串联总电阻:,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2的阻值:R2=R-R1=550Ω-44Ω=506Ω。
(3)烧水消耗的电能W=Pt=1100W×300s=3.3×105J。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饮水机加热时的功率,根据P=U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由图可知,当开关S与B接触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可知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的电路连接,根据可求出R1的阻值和R1、R2的串联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R2的阻值;
(3)根据W=Pt计算烧水消耗的电能。
32.【答案】(1)0.2
(2)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60 2
x y 0.2g


解得:x=5.6g,y=15.2g
(3)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70.6g+5.6g-0.2g=76g;
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的变化量;
(2) 根据氢气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铁的质量,以及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再与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97g-96.8g=0.2g。
33.【答案】(1)定
(2)8
(3)由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mg=60kg×10N/kg=600N,
人的拉力做功:W=Fs=600N×0.5m×100=3×104J,
消耗脂肪的质量:。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1)不随物体运动的滑轮是定滑轮,随物体运动的滑轮是定滑轮,根据图示判断滑轮的类型。
(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人拉起的物重应小于人的重力。
(3)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求出人的拉力做的功,然后求出消耗的脂肪。
【解答】 (1)由图示可知,滑轮均静止不动,所有的滑轮都是定滑轮。
(2)人的质量为85kg,人的体重:G=mg=85kg×10N/kg=85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金属块=10kg×10N/kg=100N,

则人最多能拉力其8块金属块。
34.【答案】(1)一、二
(2)5:1
(3)105.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碳酸钙的质量,及一步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由于第三组时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根据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可知氯化钙的质量,第四组比第三组只是多溶解了氯化钙
【解答】 (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100:44=x:1.1g;
解得:x=2.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3.0g-2.5g)=5:1。
(3)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3.0g÷6=0.5g,所以a=105.0+0.5=105.5。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