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试卷科学试题(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试卷科学试题(全册)

资源简介

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试卷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七上·新昌月考)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2.(2024七上·新昌月考) 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4.(2024七上·新昌月考)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市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5.(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明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6.(2024七上·新昌月考)在一项研究某药疗效的临床试验中,医生把试验者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药物,一组服用安慰剂,观察记录两组试验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安慰剂本身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但在外观上与药物无明显区别。上述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7.(2024七上·新昌月考)中外科学家绘制出目前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明确银河系是一个具有4条旋臂的漩涡星系。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B.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是由众多行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D.俯视看银河系像一个大旋涡
8.(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使用特殊方法对硬币的直径、厚度、体积、周长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不能准确测量的是(  )
A.测硬币的直径
B.测硬币的厚度
C.测硬币的体积
D.测硬币的周长
9.(2024七上·新昌月考)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说出“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的诗词。下列胜出的选手是 (  )
A. B.
C. D.
10.(2024七上·新昌月考)要绘制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用下列哪个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  )
A. B.1:300 000
C.1:30 000 0000 D.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11.(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12.(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敏在野外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肾蕨,它是(  )
A.P B.Q C.R D.S
13.(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14.(2024七上·新昌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15.(2024七上·新昌月考)物体A、B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16.(2024七上·新昌月考)趁着亚运的东风,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而夺冠。
(2)小明同学跑完1000米后,喝了一瓶35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比赛后,小湖同学感到头昏脑胀,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湖的体温为   ℃。
17.(2024七上·新昌月考)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   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3)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变化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____。
A. B.
C. D.
18.(2024七上·新昌月考)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那时,它可能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星体。再经历200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
(1)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的结构由里到外依次为   层、   层、日冕。
(2)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
(3)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有   (写出一点即可)。
19.(2024七上·新昌月考)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分布动植物200余种,是绍兴良好生态环境的一张绿色名片。请回答:
(1)该湿地公园每年四月大量白鹭会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这些白鹭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
(2)小科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有无   这一特征来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野鸭 白鹭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20.(2024七上·新昌月考)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的相关内容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时针方向转动。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点,处在黑夜的是   点。
21.(2024七上·新昌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
(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填“A”或“B”)更精密一些。
(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mL。(选填“A”或“B”)。
22.(2024七上·新昌月考)第十九届亚运会已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新昌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3)地球自乙运行到丙,太阳直射点从   逐渐南移到   。
23.(2024七上·新昌月考)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步骤⑤的目的是   。
(2)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需要先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   (填标号),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   (填标号)。
(3)如果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大量黑色圆圈,可能是步骤   (填标号)操作错误。
24.(2024七上·新昌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通过手机软件记录的健身跑步轨迹和部分数据。
(1)人们可用平均速度表示跑步的快慢,平均速度=,在这次跑步过程中,该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结果保留到0.1)
(2)根据配速数据的单位,写出配速的计算公式   。若某次训练中配速为400s/km,速度为   m/s。
25.(2024七上·新昌月考)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
A. B. C. D. E.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   。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
(3)A步骤中“适量”是指   。
(4)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6.(2024七上·新昌月考)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此小明提了两个猜想,并利用玩具电风扇来进行探究。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证实上述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纸板B固定在支架上,纸板A与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B上的转轴O处,纸板A和轻杆可绕转轴O自由摆动,将电风扇放在左侧正对纸板A。图中s是纸板A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θ是纸板A向右摆动稳定后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越大,说用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
(1)探究猜想一: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s分别等于0.3米、0.5米、0.7米、0.9米,在纸板B上分别标下纸板A稳定时轻轩的位置a、b、c、d,如图乙所示,可知猜想一是   (选“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猜想二:小明同学通过调节电风扇上的风速档位改变扇叶的转速,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   不变。
27.(2024七上·新昌月考)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甲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小球在C点速度为v1,在D点的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3)乙图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字母)。
(4)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且测得AB间距离为5cm,BC间距离为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28.(2024七上·新昌月考)育苗工厂的建立可以让“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在车间内完成。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小黄参观了某花卉公司育苗车间后,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材料器具:锥形瓶4个、清水、恒温箱、绿豆种子若干。
小黄设结实验方案(如图)及预测结果(如表):
装置 数量 条件 温度 时间 预测结果
① 10粒 干燥、充足的空气 25℃ 3天 0粒萌发
② 1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3天 0粒萌发
③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5℃ 3天 10粒萌发
④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 3天 0粒萌发
(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
(2)若要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选择   两组构成对照。
(3)小黄设计的实验中为何每瓶要放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原因是   。
29.(2024七上·新昌月考)如图甲,港珠澳大桥全长55000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00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回答:
(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2)一车队以25m/s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小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解答】选项A: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 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由分析图表可知,鸟类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被破坏。故保护黑脸琵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根据画线部分内容可知,该部分属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步骤。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在太阳处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00亿岁左右 ,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于138亿年前。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它们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并且是室女超星系团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组成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
【解答】A、银河系并不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A不符合题意。
B、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以白矮星为主),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银河系通过缓慢地吞噬周边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断壮大,C不符合题意。
D、俯视看像一个大漩涡,由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A、因为是圆形的硬币直接测量误差会很大,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 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B、一枚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单独测量一枚硬币误差比较大;
C、测量硬币体积用排水法,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硬币的体积;
D、用滚动法测硬币的周长,硬币的周长等于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
【解答】A、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 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故A 正确;
B、一枚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应该一次测量出10枚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 枚硬币的厚度,故B错误;
C、测量硬币体积:排水法,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硬币的体积,故C正确;
D、用滚动法测硬币的周长,硬币的周长等于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A正确;
B、此诗句中提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靠孢子繁殖,B错误;
C、此诗句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靠种子繁殖,C正确;
D、此诗句中提到的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子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题目中,C比例尺最小,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
(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答】蕨类植物(胎生狗脊)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但是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
(2)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解答】A、该点处于西经30°和南纬30°,故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符合题意。
B、该点处于0°经线和0°纬线,故位于东半球和赤道位置,不符合题意。
C、该点处于东经30°和北纬20°,故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不符合题意。
D、该点处于西经10°和南纬40°,故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解答】 据图可知,
①最初B在A的前面5m处,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s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A从第3s开始运动,B从0s开始运动;但从第3s开始,A图线的倾斜程度更大,说明A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也就是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在第5s末,A、B在“10m”处相遇;
④5s内,A通过的距离是10m,B通过的距离是5m,由公式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所以,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B。
16.【答案】(1)m
(2)ml
(3)偏小
(4)37.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铅球项目上,同学投掷出的距离应该按米计算;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按毫升计算;
(3)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据此分析测量的结果变化情况;
(4)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
【解答】 (1)铅球项目上,女生的铅球质量是3kg,小溪同学投掷出12.6m的好成绩而夺冠;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mL,小灵同学运动后,喝了250mL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图中所示温度为37.9℃。
17.【答案】(1)宇宙大爆炸理论
(2)膨胀
(3)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根据题中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的结论分析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3)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A正确;
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B错误;
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1)光球;色球
(2)色球
(3)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紫外线增强/发生磁暴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个炽热的球体,她的表面结构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
(3)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有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19.【答案】(1)恒定;外骨骼
(2)脊椎骨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1)白鹭属于鸟类,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类动物野鸭、白鹭、草鱼、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乙类动物蜜蜂、蚯蚓、虾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他是依据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0.【答案】(1)B;逆
(2)昼夜交替
(3)E;F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拨动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F,处在黑夜的是E,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F。
21.【答案】(1)A
(2)-2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解答】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并且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精确程度高;
(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该温度计的读数为“-23℃”;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该量筒的读数为42mL。
22.【答案】(1)丙;赤道
(2)昼渐短,夜渐长
(3)北回归线;赤道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昼夜平分;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从9月23日到10月8日, 新昌 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渐短,夜渐长。
(3)公转轨道乙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与丙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之间。地球从乙位置运行到丙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正向南移动,逐渐南移到赤道。
23.【答案】(1)③②①④⑤;染色
(2)3;2
(3)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是:一滴、二取、三涂、四盖、五染色、六吸。观图1可知:①表示涂、②表示取、③表示滴、④表示盖、⑤表示染色,图三中1是粗准焦螺旋、2是细准焦螺旋、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遮光器,据此解答
【解答】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故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⑤;⑤步骤的目的是染色;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用3转换器把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再用2细准焦螺旋稍微调节一下就能看清所要观察的物像;
(4)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可能是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
24.【答案】(1)13.3
(2);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从图中找出此次锻炼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配速的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 (1)从图中得出时间t=45min=0.75h
平均速度约为
(2) 根据配速数据的单位,写出配速的计算公式
若某次训练中配速为400s/km,速度为
25.【答案】(1)A
(2)23cm3
(3)既要浸没,且浸没后不超过最大量程
(4)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
C、将铁钉慢慢地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示数为V2;
E、将铁钉和蜡块慢慢的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量筒读数为V3=49mL。
【解答】 (1)测量水的体积是没有用的,故其中不必要读数的步骤是A;
(2)蜡块的体积为 23cm3;
(3)既要浸没,且浸没后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4)由图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200mL=200cm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26.【答案】(1)正确
(2)纸板A自然下垂时到电风扇的距离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的距离,由图乙所示,距离电风扇越近,θ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时控制的变量是距离电风扇的远近;
【解答】 (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的距离,由图乙可知,距离电风扇越近,θ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据此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
(2)探究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时,应控制纸板A自然下垂时到电风扇的距离 不变,通过调节电风扇上的风速挡位改变电风扇的转动速度;
27.【答案】(1)变速
(2)<
(3)C
(4)0.75;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2)根据图像分析。
(3)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据此选择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
(4)利用公式计算小球BC段的平均速度和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解答】 (1)由图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小球做变速运动,且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球在C点速度为v1,在D点的的速度为v2,由图像可知,v1<v2。
(3)A、如图,v-t中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是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v-t中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v-t中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是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如图,v-t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28.【答案】(1)水分
(2)③④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2)③号瓶萌发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③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根据变量的唯一性可形成三组对照试验:①和③、②和③、③和④,变量分别是水、空气、温度,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由题可知3号瓶满足条件应为对照组。其它锥形瓶中种子为实验组。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比较①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②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③和④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
(3)实验过程用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
29.【答案】(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v=得,通过大桥的时间t===0.55h
(2)车队的速度v″=25m/s,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海底隧道的长度s'=6700m,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的变形式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得出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用该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即为车队的长度。
1 / 1浙江省新昌县拔茅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调研试卷科学试题(全册)
1.(2024七上·新昌月考)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量筒读数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B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故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2.(2024七上·新昌月考) 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小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答案】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解答】选项A: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 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4.(2024七上·新昌月考)有专家在温州“树排沙”保护区观测到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表明我市在鸟类保护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如图)判断,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
A.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C.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D.重视树排沙保护区的建设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由分析图表可知,鸟类多样性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被破坏。故保护黑脸琵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明将水果切片时,发现水果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切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上·新昌月考)在一项研究某药疗效的临床试验中,医生把试验者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药物,一组服用安慰剂,观察记录两组试验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安慰剂本身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但在外观上与药物无明显区别。上述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根据画线部分内容可知,该部分属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步骤。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新昌月考)中外科学家绘制出目前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明确银河系是一个具有4条旋臂的漩涡星系。下列关于银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B.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C.银河系是由众多行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D.俯视看银河系像一个大旋涡
【答案】C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在太阳处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00亿岁左右 ,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于138亿年前。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它们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并且是室女超星系团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组成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
【解答】A、银河系并不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A不符合题意。
B、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的中心,B不符合题意。
C、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银河系中央区域多数为老年恒星(以白矮星为主),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和年轻的恒星。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银河系通过缓慢地吞噬周边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断壮大,C不符合题意。
D、俯视看像一个大漩涡,由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间伸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使用特殊方法对硬币的直径、厚度、体积、周长进行测量的实验中,不能准确测量的是(  )
A.测硬币的直径
B.测硬币的厚度
C.测硬币的体积
D.测硬币的周长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A、因为是圆形的硬币直接测量误差会很大,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 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B、一枚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单独测量一枚硬币误差比较大;
C、测量硬币体积用排水法,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硬币的体积;
D、用滚动法测硬币的周长,硬币的周长等于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
【解答】A、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 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故A 正确;
B、一枚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应该一次测量出10枚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 枚硬币的厚度,故B错误;
C、测量硬币体积:排水法,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硬币的体积,故C正确;
D、用滚动法测硬币的周长,硬币的周长等于终点的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2024七上·新昌月考)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说出“能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的诗词。下列胜出的选手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A正确;
B、此诗句中提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靠孢子繁殖,B错误;
C、此诗句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靠种子繁殖,C正确;
D、此诗句中提到的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子繁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新昌月考)要绘制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用下列哪个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  )
A. B.1:300 000
C.1:30 000 0000 D.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题目中,C比例尺最小,所表示的范围最大。
故答案为:C。
11.(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
(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上·新昌月考)小敏在野外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肾蕨,它是(  )
A.P B.Q C.R D.S
【答案】C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或种子的有无,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答】蕨类植物(胎生狗脊)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但是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上·新昌月考)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经度与纬度;经纬网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
(2)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向东增加是东经;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解答】A、该点处于西经30°和南纬30°,故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符合题意。
B、该点处于0°经线和0°纬线,故位于东半球和赤道位置,不符合题意。
C、该点处于东经30°和北纬20°,故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不符合题意。
D、该点处于西经10°和南纬40°,故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上·新昌月考)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水的体积大于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读出示数偏大,而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mL。根据V=V2-V1可知,则加入水的体积小于5mL。
故选A。
15.(2024七上·新昌月考)物体A、B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解答】 据图可知,
①最初B在A的前面5m处,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s时,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A从第3s开始运动,B从0s开始运动;但从第3s开始,A图线的倾斜程度更大,说明A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多,也就是A的速度大于物体B的速度;在第5s末,A、B在“10m”处相遇;
④5s内,A通过的距离是10m,B通过的距离是5m,由公式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所以,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上·新昌月考)趁着亚运的东风,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而夺冠。
(2)小明同学跑完1000米后,喝了一瓶35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比赛后,小湖同学感到头昏脑胀,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湖的体温为   ℃。
【答案】(1)m
(2)ml
(3)偏小
(4)37.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铅球项目上,同学投掷出的距离应该按米计算;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按毫升计算;
(3)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据此分析测量的结果变化情况;
(4)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
【解答】 (1)铅球项目上,女生的铅球质量是3kg,小溪同学投掷出12.6m的好成绩而夺冠;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00mL,小灵同学运动后,喝了250mL的矿泉水来补充水分;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时,若将皮卷尺拉得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其分度值为0.1℃,图中所示温度为37.9℃。
17.(2024七上·新昌月考)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   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3)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变化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____。
A. B.
C. D.
【答案】(1)宇宙大爆炸理论
(2)膨胀
(3)A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根据题中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的结论分析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3)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A正确;
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B错误;
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CD错误。
故答案为:A。
18.(2024七上·新昌月考)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那时,它可能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星体。再经历200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
(1)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的结构由里到外依次为   层、   层、日冕。
(2)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层。
(3)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光球;色球
(2)色球
(3)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紫外线增强/发生磁暴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个炽热的球体,她的表面结构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日珥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
(3)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有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19.(2024七上·新昌月考)绍兴镜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内分布动植物200余种,是绍兴良好生态环境的一张绿色名片。请回答:
(1)该湿地公园每年四月大量白鹭会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这些白鹭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
(2)小科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有无   这一特征来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野鸭 白鹭 草鱼 青蛙
乙 蜜蜂 蚯蚓 虾
【答案】(1)恒定;外骨骼
(2)脊椎骨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1)白鹭属于鸟类,鸟类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甲类动物野鸭、白鹭、草鱼、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乙类动物蜜蜂、蚯蚓、虾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他是依据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0.(2024七上·新昌月考)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的相关内容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时针方向转动。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点,处在黑夜的是   点。
【答案】(1)B;逆
(2)昼夜交替
(3)E;F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拨动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F,处在黑夜的是E,说明两点时间不一样,其中时间早的是F。
21.(2024七上·新昌月考)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
(1)图1中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填“A”或“B”)更精密一些。
(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3中液体的体积是   mL。(选填“A”或“B”)。
【答案】(1)A
(2)-2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解答】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并且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精确程度高;
(2)由图可知,这是零刻度线以下的读数,应该读作“零下”,该温度计的读数为“-23℃”;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该量筒的读数为42mL。
22.(2024七上·新昌月考)第十九届亚运会已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新昌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3)地球自乙运行到丙,太阳直射点从   逐渐南移到   。
【答案】(1)丙;赤道
(2)昼渐短,夜渐长
(3)北回归线;赤道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1)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2023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丙位置。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2)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时间为9月23日前后,昼夜平分;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昼短夜长。从9月23日到10月8日, 新昌 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渐短,夜渐长。
(3)公转轨道乙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与丙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之间。地球从乙位置运行到丙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正向南移动,逐渐南移到赤道。
23.(2024七上·新昌月考)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步骤⑤的目的是   。
(2)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需要先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   (填标号),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   (填标号)。
(3)如果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大量黑色圆圈,可能是步骤   (填标号)操作错误。
【答案】(1)③②①④⑤;染色
(2)3;2
(3)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步骤是:一滴、二取、三涂、四盖、五染色、六吸。观图1可知:①表示涂、②表示取、③表示滴、④表示盖、⑤表示染色,图三中1是粗准焦螺旋、2是细准焦螺旋、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遮光器,据此解答
【解答】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故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⑤;⑤步骤的目的是染色;
(3)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用3转换器把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再用2细准焦螺旋稍微调节一下就能看清所要观察的物像;
(4)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可能是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
24.(2024七上·新昌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通过手机软件记录的健身跑步轨迹和部分数据。
(1)人们可用平均速度表示跑步的快慢,平均速度=,在这次跑步过程中,该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结果保留到0.1)
(2)根据配速数据的单位,写出配速的计算公式   。若某次训练中配速为400s/km,速度为   m/s。
【答案】(1)13.3
(2);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从图中找出此次锻炼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配速的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 (1)从图中得出时间t=45min=0.75h
平均速度约为
(2) 根据配速数据的单位,写出配速的计算公式
若某次训练中配速为400s/km,速度为
25.(2024七上·新昌月考)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
A. B. C. D. E.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   。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   。
(3)A步骤中“适量”是指   。
(4)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1)A
(2)23cm3
(3)既要浸没,且浸没后不超过最大量程
(4)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
C、将铁钉慢慢地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示数为V2;
E、将铁钉和蜡块慢慢的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量筒读数为V3=49mL。
【解答】 (1)测量水的体积是没有用的,故其中不必要读数的步骤是A;
(2)蜡块的体积为 23cm3;
(3)既要浸没,且浸没后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4)由图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200mL=200cm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26.(2024七上·新昌月考)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此小明提了两个猜想,并利用玩具电风扇来进行探究。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证实上述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纸板B固定在支架上,纸板A与轻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B上的转轴O处,纸板A和轻杆可绕转轴O自由摆动,将电风扇放在左侧正对纸板A。图中s是纸板A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θ是纸板A向右摆动稳定后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越大,说用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
(1)探究猜想一: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s分别等于0.3米、0.5米、0.7米、0.9米,在纸板B上分别标下纸板A稳定时轻轩的位置a、b、c、d,如图乙所示,可知猜想一是   (选“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猜想二:小明同学通过调节电风扇上的风速档位改变扇叶的转速,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   不变。
【答案】(1)正确
(2)纸板A自然下垂时到电风扇的距离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的距离,由图乙所示,距离电风扇越近,θ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时控制的变量是距离电风扇的远近;
【解答】 (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的距离,由图乙可知,距离电风扇越近,θ越大,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据此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
(2)探究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时,应控制纸板A自然下垂时到电风扇的距离 不变,通过调节电风扇上的风速挡位改变电风扇的转动速度;
27.(2024七上·新昌月考)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甲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小球在C点速度为v1,在D点的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3)乙图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字母)。
(4)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且测得AB间距离为5cm,BC间距离为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变速
(2)<
(3)C
(4)0.75;0.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2)根据图像分析。
(3)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据此选择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
(4)利用公式计算小球BC段的平均速度和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解答】 (1)由图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小球做变速运动,且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球在C点速度为v1,在D点的的速度为v2,由图像可知,v1<v2。
(3)A、如图,v-t中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是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v-t中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v-t中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是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如图,v-t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28.(2024七上·新昌月考)育苗工厂的建立可以让“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在车间内完成。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小黄参观了某花卉公司育苗车间后,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材料器具:锥形瓶4个、清水、恒温箱、绿豆种子若干。
小黄设结实验方案(如图)及预测结果(如表):
装置 数量 条件 温度 时间 预测结果
① 10粒 干燥、充足的空气 25℃ 3天 0粒萌发
② 10粒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3天 0粒萌发
③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5℃ 3天 10粒萌发
④ 10粒 潮湿、充足的空气 2℃ 3天 0粒萌发
(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
(2)若要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选择   两组构成对照。
(3)小黄设计的实验中为何每瓶要放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原因是   。
【答案】(1)水分
(2)③④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2)③号瓶萌发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③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根据变量的唯一性可形成三组对照试验:①和③、②和③、③和④,变量分别是水、空气、温度,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由题可知3号瓶满足条件应为对照组。其它锥形瓶中种子为实验组。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唯一性。比较①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②和③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比较③和④的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
(3)实验过程用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
29.(2024七上·新昌月考)如图甲,港珠澳大桥全长55000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00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回答:
(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2)一车队以25m/s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
【答案】(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v=得,通过大桥的时间t===0.55h
(2)车队的速度v″=25m/s,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海底隧道的长度s'=6700m,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的变形式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得出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用该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即为车队的长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