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1.(2024九下·浙江期中)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以下不是化学爆炸的是(  )
A.烟花爆炸 B.轮胎爆炸
C.面粉爆炸 D.煤气泄露爆炸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烟花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B、 轮胎爆炸只是气体体积变大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爆炸 ,符合题意;
C、 面粉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D、 煤气泄露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九下·浙江期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B.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地球上石油等能源物质生生不息, 取之不竭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球自转;太阳系的组成;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解答】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ABC正确,不符合题意;石油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4年6月22—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这两天地球位置大致处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则2024年6月22—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这两天地球位置大致处于图中的乙处,
故选B。
4.(2024九下·浙江期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的身体形态呈纺锤形是与其飞行相适应
B.人体心脏四腔中心肌最厚实的是右心室, 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C.仙人掌的叶逐渐退化成针状, 茎表面有蜡质, 有利于它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
D.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 这有利于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 A、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与其飞行相适应,不符合题意;
B、人体心脏四腔中心肌最厚实的是左心室,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逐渐退化成针状,茎表面有蜡质,有利于它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这有利于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3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山东发电。以往通常用重水(2H2O)作冷却剂,而第四代核电采用了沸点极低的氦气作冷却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
B.重水分子中氢原子的质子数是2
C.用氦气做冷却剂是因为它的比热比水大
D.氦气分子是He2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的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汽化吸热进行分析;
D.根据氦气属于稀有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A. 根据化学式2H2O 可知,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16=20,故A正确;
B. 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所以重水分子中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故B错误;
C. 用氦气做冷却剂是因为它沸点极低,很容易汽化吸热,故C错误;
D.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6.(2024九下·浙江期中)自嗨锅是一种方便操作、即时食用的自热火锅。加热时只要将发热包放入下层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使水刚好没过发热包即可。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制作发热包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
【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发热包中材料要求遇水剧烈放热,且不会产生有腐蚀性的物质。【解答】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是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作发热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4九下·浙江期中)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 常作行道树, 冬季不落叶, 春季落叶。换叶过程中, 大量嫩绿的新枝和新叶不断抽出。下列关于樟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樟树冬季不落叶, 春季落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樟树的新枝和新叶都是由叶芽发育而来
C.樟树不适应春天温暖的天气, 所以落叶了
D.樟树的蒸腾作用, 对周围环境有降温效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蒸腾作用;芽的发育;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解答】A、香樟树冬天不掉叶,依然是青翠依人,叶的表面好像在上面抹了一层油一样,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樟树冬季不落叶,春季落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叶芽发育成枝条,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樟树的新枝和新叶都是由叶芽发育而来,不符合题意;
C、樟树落叶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符合题意;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果没有参照物, 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是运动的
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B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9.(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是一只水鸟在水面捕鱼时的场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鸟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B.鸟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C.鸟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鸟看到的鱼,比鱼所在的实际位置要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对图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鸟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D.鸟看到的鱼,是鱼身上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D错误;
C.鸟的倒影类似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B。
10.(2024九下·浙江期中)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花的传粉属于自花传粉
B.油菜属于裸子植物
C.油菜花的颜色由基因决定
D.油菜花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1)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的中央细胞,这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双受精。
(2)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解答】A.根据诗句可在,油菜花靠蜜蜂、蝴蝶传粉,属于异花传粉,故A错误;
B.油菜种子有外壳,属于被子植物,故B错误;
C.油菜花的颜色由基因决定,故C正确;
D.油菜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说明油菜花雌蕊的子房中有多个胚珠,故D错误。
故选C。
11.(2024九下·浙江期中)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乙;再加入10克水,得到溶液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5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由于20g>15.8g,所以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克-15.8克=4.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质量,则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乙过程中,溶液由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其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小磁针的作用是判断通电导线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B.如图乙,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棒,可以使磁性大大加强
C.如图丙,该实验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D.如图丁,该实验原理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实验过程,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与各个选项的描述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A.图甲中,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因此小磁针的作用是判断通电导线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乙中,铁棒被通电螺线管磁化后和原来的磁场叠加起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加强,故B正不合题意;
C.图丙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不是探究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故C错误;
D.图丁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2024九下·浙江期中)目前汽车上用的动力装置绝大多数属于内燃机。如图是某汽车的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B.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会带走一部分能量
C.丙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甲丙丁乙
【答案】D
【知识点】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活塞的运行情况和气门的开合确定冲程名称,结合能量转化的折射分析判断。
【解答】A.甲中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中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会带走一部分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中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能量的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即甲丁丙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是电路的一部分且电流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根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①,如图乙;断开开关S,根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②。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S,R0定值电阻短路,只有电阻箱R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阻箱R两端电压。
根据①图可知,U-R图线是正比例函数,根据可知,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断开开关S,定值电阻R0和电阻箱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阻箱R和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
则电压表的示数
又知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R0是定值电阻,
可知U-R图线②
是一次函数关系,且与纵轴交点为(0,U0);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将金、铜、铁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能与盐酸反应………………甲 1b不能与盐酸反应……………2 2a能与硝酸银反应……………乙 2b不能与硝酸银反应…………丙
A.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丙>乙>甲
B.金属丙是铁
C.金属乙是铜
D.金属甲是金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甲能与盐酸反应,乙、丙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乙、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甲>H>乙、丙。
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丙不能,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乙>银>丙。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甲为铁,乙为铜,丙为金。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A错误;
B.金属丙为金,故B错误;
C.金属乙为铜,故C正确;
D.金属甲为铁,故D错误;
故选C。
16.(2024九下·浙江期中)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可以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其中播种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兰花适合培养在松软、透气的培养土中, 这有利于兰花的根进行   作用,防止兰花缺氧烂根死亡。
【答案】有性生殖;呼吸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解答】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因此,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可以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其中播种属于有性生殖。兰花适合培养在松软、透气的培养土中,这有利于兰花的根进行呼吸作用,防止兰花缺氧烂根死亡。
17.(2024九下·浙江期中)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用湿纱布包裹住鱼头和鱼身,如图将鱼头朝左放置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观察到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填“<”“>”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如图,动脉血管为   (填“①”或“②”)
【答案】>;①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2)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根据图片可知,①血管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②血管中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
18.(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出现了日食现象。
(1)在出现日食的当天,下图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2)4月9日当天的月相是   。
【答案】(1)甲
(2)新月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根据日食的形成原理分析;
(2)根据月相和日期的对应关系解答。
【解答】(1)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学,即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故选甲。
(2) 4月9日当天,日食发生时,月球的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朔)。
(1)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即太阳、月球、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正确的位置关系是图中的甲。
(2)日食发生时,月球的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朔)。
19.(2024九下·浙江期中)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引起酸雨现象,1982年6月,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将pH小于5.6的降水定为酸雨。
(1)正常雨水也略显酸性,请用文字说明原因   。
(2)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即形成酸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个即可)。
【答案】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分析;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正常雨水也略显酸性,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2)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24九下·浙江期中)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
(1)过滤得到的固体有   。
(2)加入过量X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答案】氢氧化镁、碳酸钙;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以及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产物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过滤得到的固体滤渣:碳酸钙、氢氧化镁;
(2)过滤后滤液中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需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并转化成氯化钠。
21.(2024九下·浙江期中)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简称碳海绵,它的密度只有0.16mg/cm3,碳海绵的密度为0.16mg/cm3的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1m3的碳海绵的质量是   。
【答案】体积是1cm3的气凝胶的质量是0.16mg;160g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2)根据m=ρV计算碳海绵的质量。
【解答】(1)碳海绵的密度为0.16mg/cm3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cm3的气凝胶的质量是0.16mg。
(2)根据题意可知,体积为1m3的碳海绵的质量为

22.(2024九下·浙江期中)一根轻质杠杆AB,长为1.5m,用细绳系于O点处悬挂起来,在A、B端各挂一个重物,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A=2OB,如图所示。则:
(1)如图所示杠杆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B端物体重30N,则A端物体重   N。
【答案】(1)是
(2)15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杠杆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2)根据图片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量关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O点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L1:L2=OB:OA=1: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解得:F=15N。
(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解得F=15N。
23.(2024九下·浙江期中)某科学小组运用“叶圆片上浮法”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小组用菠菜叶片为材料,避开大的叶脉,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叶圆片。将若干叶圆片置于100mL的塑料注射器中,注入清水,通过反复推拉活塞使叶圆片细胞间隙充满水分而下沉。将已排出气体的叶圆片倒入烧杯,置于黑暗中备用。取小烧杯6只,其中3只小烧杯(杯号为1、3、5)各加20mL饱和CO2的冷开水,另外3只小烧杯(杯号为2、4、6)各加20mL冷开水,然后在每只小烧杯中随机各放入10片备用的叶圆片,分别置于20℃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杯号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 9min叶圆片浮起数
1 高 有 8
2 无 0
3 中 有 6
4 无 0
5 低 有 4
6 无 0
(1)该探究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实验中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
(3)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气泡会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时,叶圆片上浮;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变强(不写一定范围也给分)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越强,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气泡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上浮起来;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解答;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1)该探究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来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 实验中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 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气泡会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时,叶圆片上浮;
(3)分析实验数据,分别比较1和2、3和4、5和6可知,相同光照强度下,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有叶圆片浮起,没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没有叶圆片浮起;比较1、3、5号烧杯,光照强度越高,叶圆片浮起数越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变强。
24.(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
(1)图1实验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中,能够支持小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是   。
【答案】(1)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写出一点得,两点得);调节气压,防止瓶塞弹出(写出一点就得分)
(2)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
根据气压变大气球膨胀,气压变小气球缩小分析。
(2)根据图2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还有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现象。
【解答】(1)图1实验中故出现的现象是: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该实验中,气球可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防止瓶塞弹出;
(2) 图2实验中,能够支持小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是 :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1)图1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故出现的现象是: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可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防止瓶塞弹出;
(2)图2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该实验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故填: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25.(2024九下·浙江期中)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明进行如下实验。(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质量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1)实验时,若A处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则说明碳具有   (填写性质)。
(2)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则说明一定有CO2生成。
(3)用电子天平测得数据记录如表,若还有CO生成,则理论上(m4-m3)   (m1-m2)(填“<”“>”或“=”)
【答案】还原性;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具有还原性;失去氧元素被还原,具有氧化性;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解答;
(3)反应前的质量=剩余物质质量+CO的质量。
【解答】(1)实验时,若A处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说明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被碳元素夺走,即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观察到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一定有CO2生成;
(3)若还有CO生成,则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所以固体减少质量大于B、C装置吸收的气体质量,故(m4-m3)<(m1-m2)。
26.(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探头,探究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相关问题。实验过程中小明通过细线将探头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且探头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
(1)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N;
(2)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橡皮模受到的压强将   (填“变小”“保持不变”或“变大”,下同)。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未触底,实验过程中橡皮膜没有破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
(3)如图戊所示,溢水杯中的液体可能是以下哪几种?______
A.食盐溶液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汽油
【答案】(1)0.38
(2)变大;变大
(3)A;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丙图确定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2)①根据橡皮膜的凹陷判断受到压强大小,
②根据橡皮膜凹陷程度大小判断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3)将丙和戊图比较,判断液体密度大小的变化即可。
【解答】(1)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8mL,
则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2)①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
②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橡皮膜凹陷的更多,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3)根据戊图和丙图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橡皮膜受到压强戊图大于丙图。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戊图中液体的密度大于水,故选AC。
(1)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2)[1]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
[2]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橡皮膜凹陷的更多,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3)根据戊图和丁图可知,橡皮膜受到压强相同时,戊图中的深度小于丁图中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戊图中液体的密度大于水,故选AC。
27.(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利用图甲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
(1)连接电路时应保持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3)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电压、电流数据,图丙是小明作出的小灯泡I-U图像,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欧;
(4)关于小灯泡的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的平方I2的关系,下列图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A. B.
C. D.
【答案】(1)B
(2)0.6
(3)大于
(4)B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电阻的性质解答;
(4)根据P=I2R,结合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判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B端。
(2)如图乙,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小灯泡中的电流为0.2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电阻是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无关,因此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大于0。
(4)根据功率的计算式可知,若灯泡电阻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那么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因灯的电阻随电流变大而变大 ,则电流增大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得更多,所以P与I2的关系图线应向上弯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该保持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B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小灯泡中的电流为0.2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无关,因此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大于0。
(4)根据,若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因灯的电阻随电流变大而变大 ,则电流增大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得更多,所以P与I2的关系图线应向上弯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2024九下·浙江期中)网上传言: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含量远高于自来水。为了验证传言的真实性,某科学小组选取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某品牌桶装水若干桶进行了如下实验。(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规定:每毫升饮用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实验准备】每次实验前用酒精对手以及饮水机与桶装水接口处、冷热水出水口,接水容器和培养皿等相关器材进行消毒。
【实验过程】
实验1:取三个已消毒过的培养皿,分别进行如下取样:新开封直接提取的桶装水、新开封通过饮水机提取的桶装水和市政自来水,然后密封并送入微检室进行分析检测;
实验2:用同样方法对开封三天后的桶装水、饮水机提取的桶装水进行取样检测;
实验3:通过饮水机提取开封三天后的桶装水前,将饮水机调到加热状态,在饮水机加热到最高温度后,从热水口接出水样,待冷却后进行取样检测;
【数据整理】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CFU/mL指的是每毫升检样含有的菌落总数):
检测样品 菌落总数(CFU/mL) 检测样品 菌落总数(CFU/mL)
市政自来水 1 开封三天后桶装水 72
新开封桶装水 0 开封三天后饮水机冷水 910
新开封饮水机冷水 4 开封三天后饮水机热水 0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对相关器材进行消毒的原因是   。
(2)通过对比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导致桶装水细菌滋生的罪魁祸首是桶装水本身还是饮水机内腔?你的证据是:   。
(3)家里也可以使用按压式手动取水器便捷取用桶装水(如图甲),通过不断按压气囊,就可连续不断出水。取水器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A、B是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的阀门。按压气囊时,通过   方式增大气囊内气压,此时AB阀门的开闭状态是   。
【答案】防止相关实验器材上的杂菌影响实验;饮水机内腔;开封3天后饮水机冷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远超过开封3天后桶装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压缩体积;A关闭B打开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器材上的细菌也会对实验测量产生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3)做功的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根据图片分析A、B阀门的开启方向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前对相关器材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消除外界细菌的干扰;
(2)我认为导致桶装水细菌滋生的罪魁祸首是饮水机内腔,理由是: 开封3天后饮水机冷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远超过开封3天后桶装水的细菌菌落总数 。
(3)按压气囊时,用力且移动距离,通过做功方式增大气囊内气压;此时B阀门打开,A阀门关闭。
29.(2024九下·浙江期中)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加宽工程完成后,检测部门在新修路面适当位置钻取了4个圆柱形样本进行质量检测(每个样本底面积100cm2、高25cm)。除了水泥标号、砂石比例等指标都合格外,还要求混凝土的密度标准不得小于2.6×103kg/m3。质量检测员将取回的所有样本称得总质量为30kg。求:
(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是多少?
(2)通过样本分析,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计算分析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是否合格?
【答案】(1)样本的质量为30kg,则所取样本的总重力;
(2)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力F=G=300N,
则对地面的压强为;
(3)该项工程混凝土的密度为

由于,
所以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合格。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样本的重力;
(2)根据计算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计算混凝土的密度,再与密度标准比较即可.
(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
(2)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为
(3)该项工程混凝土的密度为
由于,所以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合格。
30.(2024九下·浙江期中)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货物运送上楼,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求:
(1)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400N,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2)此工人利用该机械最大能拉起质量为多少的货物?
【答案】(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
则绳子1min内移动的距离为s=nh=6m×2=12m,
那么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拉力的功率为。
(2)工人用400N的拉力能提升600N的货物,
根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为;
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则绳末端施加的最大拉力为;
能拉起最大货物的重力为;
最大能拉起质量为。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s=nh计算绳子移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绳子移动的速度,最后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2)已知工人用400N的拉力能提升600N的货物,根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根据工人的重力计算出绳子产生的最大拉力,根据计算能拉起物体的最大质量即可。
(1)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m,则绳子1min内移动的距离为12m,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拉力的功率为
(2)工人用400N的拉力,提升600N的货物,则可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则绳末端施加的最大拉力为
由可得,能拉起最大货物的重力为
最大能拉起质量为
31.(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的电饭锅,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功率为1210W。从铭牌上可知该电饭锅能效等级为三级,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有加热和保温两挡,由开关S调节,其中R1和R2均为发热电阻,且阻值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求:
(1)电阻R1的阻值;
(2)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电饭锅的保温功率,他关闭家里的其它用电器,让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下正常工作,观察在10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30圈。求该电饭锅保温功率;
(3)小明上网查询了解,国家标准中规定电饭锅在该加热功率下正常工作时,三级能效的热效率值范围为81%≤η<86%(热效率是指装置的有效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他用学过的知识对电饭锅进行测试:在加热状态下,将温度为23℃、质量为2.2kg的水加热到100℃,电饭锅正常工作用时700s。已知c水=4.2×103J/(kg ℃),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是否达到三级能效。
【答案】(1)40Ω;(2)60W;(3)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达到三级能效。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电功率;常用电热器
【解析】【分析】(1)先根据判断档位,只有R1工作时为高温档,用的变式求解R1的阻值。
(2)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消耗的电能,再用计算功率。
(3),先计算出加热效率,再和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几级能效。
【解答】(1)由乙图可知R1和R2串联,根据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此时处于加热状态;当S断开时,此时电路中R1和R2同时工作,此时处于保温状态,因此R1的阻值为
(2)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下正常工作,观察在10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30圈,则消耗的电能为
该电饭锅保温功率为
(3)水吸收的热量
加热状态下,电流做的功
加热效率为
由于84%在三级能效的热效率值(电热转化效率)范围之内,故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达到三级能效。
32.(2024九下·浙江期中)为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注射器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面时,白磷马上开始燃烧。
(1)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
(2)如果不计活塞和筒壁之间摩擦,实验过程中,活塞将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会停留在刻度4附近,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白磷在热水上面受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充足;白磷燃烧时放热,管内气压增大,因此活塞向右移动。反应结束后管内温度下降且氧气被消耗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下降,因此活塞向左移动。由于氧气体积占空气约,所以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根据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以及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解答。
【解答】(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燃烧的原因是:白磷在热水上面受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充足;
(2)活塞将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会停留在刻度4附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时放热,管内气压增大,因此活塞向右移动。反应结束后管内温度下降且氧气被消耗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下降,因此活塞向左移动。由于氧气体积占空气约,所以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33.(2024九下·浙江期中)“头孢氨苄”的化学式为C16H17N3O4S),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
(1)头孢氨苄有   种元素组成,头孢氨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经测定,小红因急性扁桃体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假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的形式排出体外,若她将此氮元素完全排尽则相当于排出多少克尿素   ?
【答案】5;347;6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①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有碳、氢、氮、氧、硫5种元素组成;
②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14×3+16×4+32=347;
(2)根据题意可知,排出尿素的质量为。
34.(2024九下·浙江期中)杭州亚运会上使用的甲醇(CH3OH)被称为“零碳”,是全球首次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这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捕捉”后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生产甲醇的步骤如下:
(1)“捕捉”二氧化碳: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
①“反应、分离”中,分离混合物质的方法是   。
②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则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多少吨二氧化碳   ?
【答案】过滤;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设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x=1.375t答: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75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①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②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就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甲醇的质量计算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1)①在“反应、分离”中,碳酸钙为不溶于水的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则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
②根据图片可知, 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
35.(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集作物栽培和鱼养殖为一体的新型鱼菜共生系统,这个系统代表了蔬菜和鱼类之间的共生关系。鱼的粪便为植物提供肥料,蔬菜为鱼净化水质,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其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1)整个鱼菜共生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   。
(2)水培番茄在挂果期,可以适当追加以下哪种肥料   。
A.  B.  C.KCl  D.
(3)细菌是鱼菜共生系统当中的重要成分,作为连接鱼类废物和植物肥料的桥梁,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认为这些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4)硝化细菌发酵产生植物能利用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假设亚硝酸盐是,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   。
(5)你认为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哪些优势?    。
【答案】生态系统;D;分解者;+3;绿色环保(合理即可)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3)根据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解答;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5)可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鱼菜共生系统中有农作物、蔬菜、鱼、人等生物,以及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2)番茄在开花、挂果期间,需要大量的磷肥。
A.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A不合题意;
B.含有氮元素,也是氮肥,故B不合题意;
C. KCl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C不合题意;
D. 富含磷元素,为磷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题意可知,细菌能将鱼类废物分解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肥料,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
(4)亚硝酸盐是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到:(+1)+x+(-2)×2=0,解得:x=+3,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5)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优势是绿色环保,鱼菜共生系统不依赖人工肥料和其他补充剂;从鱼塘收集的粪便和其他废物被用来为农场添加营养,这种类型的耕作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并确保鱼类不受影响。
1 / 1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1.(2024九下·浙江期中)化学爆炸是指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以下不是化学爆炸的是(  )
A.烟花爆炸 B.轮胎爆炸
C.面粉爆炸 D.煤气泄露爆炸
2.(2024九下·浙江期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B.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地球上石油等能源物质生生不息, 取之不竭
3.(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4年6月22—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这两天地球位置大致处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24九下·浙江期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的身体形态呈纺锤形是与其飞行相适应
B.人体心脏四腔中心肌最厚实的是右心室, 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C.仙人掌的叶逐渐退化成针状, 茎表面有蜡质, 有利于它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
D.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 这有利于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3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山东发电。以往通常用重水(2H2O)作冷却剂,而第四代核电采用了沸点极低的氦气作冷却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
B.重水分子中氢原子的质子数是2
C.用氦气做冷却剂是因为它的比热比水大
D.氦气分子是He2
6.(2024九下·浙江期中)自嗨锅是一种方便操作、即时食用的自热火锅。加热时只要将发热包放入下层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使水刚好没过发热包即可。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制作发热包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
7.(2024九下·浙江期中)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 常作行道树, 冬季不落叶, 春季落叶。换叶过程中, 大量嫩绿的新枝和新叶不断抽出。下列关于樟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樟树冬季不落叶, 春季落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樟树的新枝和新叶都是由叶芽发育而来
C.樟树不适应春天温暖的天气, 所以落叶了
D.樟树的蒸腾作用, 对周围环境有降温效果
8.(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果没有参照物, 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是运动的
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是静止的
9.(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是一只水鸟在水面捕鱼时的场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鸟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B.鸟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C.鸟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鸟看到的鱼,比鱼所在的实际位置要深
10.(2024九下·浙江期中)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花的传粉属于自花传粉
B.油菜属于裸子植物
C.油菜花的颜色由基因决定
D.油菜花雌蕊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11.(2024九下·浙江期中)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甲→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其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小磁针的作用是判断通电导线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B.如图乙,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棒,可以使磁性大大加强
C.如图丙,该实验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D.如图丁,该实验原理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13.(2024九下·浙江期中)目前汽车上用的动力装置绝大多数属于内燃机。如图是某汽车的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B.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会带走一部分能量
C.丙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甲丙丁乙
14.(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是电路的一部分且电流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根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①,如图乙;断开开关S,根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②。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②的是(  )
A. B.
C. D.
15.(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将金、铜、铁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能与盐酸反应………………甲 1b不能与盐酸反应……………2 2a能与硝酸银反应……………乙 2b不能与硝酸银反应…………丙
A.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丙>乙>甲
B.金属丙是铁
C.金属乙是铜
D.金属甲是金
16.(2024九下·浙江期中)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 可以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其中播种属于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兰花适合培养在松软、透气的培养土中, 这有利于兰花的根进行   作用,防止兰花缺氧烂根死亡。
17.(2024九下·浙江期中)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将小鱼用湿纱布包裹住鱼头和鱼身,如图将鱼头朝左放置在载物台上,在视野中观察到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填“<”“>”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如图,动脉血管为   (填“①”或“②”)
18.(2024九下·浙江期中)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出现了日食现象。
(1)在出现日食的当天,下图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2)4月9日当天的月相是   。
19.(2024九下·浙江期中)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引起酸雨现象,1982年6月,国际环境会议上正式将pH小于5.6的降水定为酸雨。
(1)正常雨水也略显酸性,请用文字说明原因   。
(2)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即形成酸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个即可)。
20.(2024九下·浙江期中)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图。请分析各步骤的信息作答:
(1)过滤得到的固体有   。
(2)加入过量X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21.(2024九下·浙江期中)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简称碳海绵,它的密度只有0.16mg/cm3,碳海绵的密度为0.16mg/cm3的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1m3的碳海绵的质量是   。
22.(2024九下·浙江期中)一根轻质杠杆AB,长为1.5m,用细绳系于O点处悬挂起来,在A、B端各挂一个重物,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A=2OB,如图所示。则:
(1)如图所示杠杆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B端物体重30N,则A端物体重   N。
23.(2024九下·浙江期中)某科学小组运用“叶圆片上浮法”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小组用菠菜叶片为材料,避开大的叶脉,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叶圆片。将若干叶圆片置于100mL的塑料注射器中,注入清水,通过反复推拉活塞使叶圆片细胞间隙充满水分而下沉。将已排出气体的叶圆片倒入烧杯,置于黑暗中备用。取小烧杯6只,其中3只小烧杯(杯号为1、3、5)各加20mL饱和CO2的冷开水,另外3只小烧杯(杯号为2、4、6)各加20mL冷开水,然后在每只小烧杯中随机各放入10片备用的叶圆片,分别置于20℃的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杯号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 9min叶圆片浮起数
1 高 有 8
2 无 0
3 中 有 6
4 无 0
5 低 有 4
6 无 0
(1)该探究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实验中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
(3)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是小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
(1)图1实验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图2实验中,能够支持小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是   。
25.(2024九下·浙江期中)为探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种类,小明进行如下实验。(B、C装置中药品足量,且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质量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试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溶液) m3 m4
(1)实验时,若A处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则说明碳具有   (填写性质)。
(2)若观察到   (填写现象),则说明一定有CO2生成。
(3)用电子天平测得数据记录如表,若还有CO生成,则理论上(m4-m3)   (m1-m2)(填“<”“>”或“=”)
26.(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探头,探究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相关问题。实验过程中小明通过细线将探头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且探头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
(1)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N;
(2)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橡皮模受到的压强将   (填“变小”“保持不变”或“变大”,下同)。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未触底,实验过程中橡皮膜没有破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
(3)如图戊所示,溢水杯中的液体可能是以下哪几种?______
A.食盐溶液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汽油
27.(2024九下·浙江期中)小明利用图甲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
(1)连接电路时应保持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伏,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3)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电压、电流数据,图丙是小明作出的小灯泡I-U图像,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欧;
(4)关于小灯泡的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的平方I2的关系,下列图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A. B.
C. D.
28.(2024九下·浙江期中)网上传言: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含量远高于自来水。为了验证传言的真实性,某科学小组选取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某品牌桶装水若干桶进行了如下实验。(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规定:每毫升饮用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实验准备】每次实验前用酒精对手以及饮水机与桶装水接口处、冷热水出水口,接水容器和培养皿等相关器材进行消毒。
【实验过程】
实验1:取三个已消毒过的培养皿,分别进行如下取样:新开封直接提取的桶装水、新开封通过饮水机提取的桶装水和市政自来水,然后密封并送入微检室进行分析检测;
实验2:用同样方法对开封三天后的桶装水、饮水机提取的桶装水进行取样检测;
实验3:通过饮水机提取开封三天后的桶装水前,将饮水机调到加热状态,在饮水机加热到最高温度后,从热水口接出水样,待冷却后进行取样检测;
【数据整理】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CFU/mL指的是每毫升检样含有的菌落总数):
检测样品 菌落总数(CFU/mL) 检测样品 菌落总数(CFU/mL)
市政自来水 1 开封三天后桶装水 72
新开封桶装水 0 开封三天后饮水机冷水 910
新开封饮水机冷水 4 开封三天后饮水机热水 0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对相关器材进行消毒的原因是   。
(2)通过对比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导致桶装水细菌滋生的罪魁祸首是桶装水本身还是饮水机内腔?你的证据是:   。
(3)家里也可以使用按压式手动取水器便捷取用桶装水(如图甲),通过不断按压气囊,就可连续不断出水。取水器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A、B是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的阀门。按压气囊时,通过   方式增大气囊内气压,此时AB阀门的开闭状态是   。
29.(2024九下·浙江期中)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加宽工程完成后,检测部门在新修路面适当位置钻取了4个圆柱形样本进行质量检测(每个样本底面积100cm2、高25cm)。除了水泥标号、砂石比例等指标都合格外,还要求混凝土的密度标准不得小于2.6×103kg/m3。质量检测员将取回的所有样本称得总质量为30kg。求:
(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是多少?
(2)通过样本分析,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计算分析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是否合格?
30.(2024九下·浙江期中)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货物运送上楼,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求:
(1)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400N,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2)此工人利用该机械最大能拉起质量为多少的货物?
31.(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的电饭锅,额定电压为220V,加热功率为1210W。从铭牌上可知该电饭锅能效等级为三级,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有加热和保温两挡,由开关S调节,其中R1和R2均为发热电阻,且阻值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求:
(1)电阻R1的阻值;
(2)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电饭锅的保温功率,他关闭家里的其它用电器,让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下正常工作,观察在10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30圈。求该电饭锅保温功率;
(3)小明上网查询了解,国家标准中规定电饭锅在该加热功率下正常工作时,三级能效的热效率值范围为81%≤η<86%(热效率是指装置的有效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他用学过的知识对电饭锅进行测试:在加热状态下,将温度为23℃、质量为2.2kg的水加热到100℃,电饭锅正常工作用时700s。已知c水=4.2×103J/(kg ℃),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是否达到三级能效。
32.(2024九下·浙江期中)为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将注射器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面时,白磷马上开始燃烧。
(1)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
(2)如果不计活塞和筒壁之间摩擦,实验过程中,活塞将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会停留在刻度4附近,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3.(2024九下·浙江期中)“头孢氨苄”的化学式为C16H17N3O4S),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
(1)头孢氨苄有   种元素组成,头孢氨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经测定,小红因急性扁桃体炎连续服用该药一个疗程,共摄入2.8克氮元素。假设所摄取的氮元素均以尿素[CO(NH2)2]的形式排出体外,若她将此氮元素完全排尽则相当于排出多少克尿素   ?
34.(2024九下·浙江期中)杭州亚运会上使用的甲醇(CH3OH)被称为“零碳”,是全球首次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这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捕捉”后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生产甲醇的步骤如下:
(1)“捕捉”二氧化碳: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
①“反应、分离”中,分离混合物质的方法是   。
②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用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则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多少吨二氧化碳   ?
35.(2024九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集作物栽培和鱼养殖为一体的新型鱼菜共生系统,这个系统代表了蔬菜和鱼类之间的共生关系。鱼的粪便为植物提供肥料,蔬菜为鱼净化水质,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其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1)整个鱼菜共生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   。
(2)水培番茄在挂果期,可以适当追加以下哪种肥料   。
A.  B.  C.KCl  D.
(3)细菌是鱼菜共生系统当中的重要成分,作为连接鱼类废物和植物肥料的桥梁,起到了关键作用。你认为这些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
(4)硝化细菌发酵产生植物能利用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假设亚硝酸盐是,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   。
(5)你认为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哪些优势?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烟花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B、 轮胎爆炸只是气体体积变大造成,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爆炸 ,符合题意;
C、 面粉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D、 煤气泄露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球自转;太阳系的组成;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
【解答】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ABC正确,不符合题意;石油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则2024年6月22—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这两天地球位置大致处于图中的乙处,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解答】 A、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与其飞行相适应,不符合题意;
B、人体心脏四腔中心肌最厚实的是左心室,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逐渐退化成针状,茎表面有蜡质,有利于它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这有利于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氢原子的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汽化吸热进行分析;
D.根据氦气属于稀有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A. 根据化学式2H2O 可知,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16=20,故A正确;
B. 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所以重水分子中氢原子的质子数是1,故B错误;
C. 用氦气做冷却剂是因为它沸点极低,很容易汽化吸热,故C错误;
D.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发热包中材料要求遇水剧烈放热,且不会产生有腐蚀性的物质。【解答】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是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但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作发热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蒸腾作用;芽的发育;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解答】A、香樟树冬天不掉叶,依然是青翠依人,叶的表面好像在上面抹了一层油一样,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樟树冬季不落叶,春季落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叶芽发育成枝条,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樟树的新枝和新叶都是由叶芽发育而来,不符合题意;
C、樟树落叶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符合题意;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B正确;
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面为参照物, 卫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人在上升电梯中, 以地面为参照物, 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对图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各个选项对照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鸟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D.鸟看到的鱼,是鱼身上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D错误;
C.鸟的倒影类似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1)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的中央细胞,这就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双受精。
(2)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解答】A.根据诗句可在,油菜花靠蜜蜂、蝴蝶传粉,属于异花传粉,故A错误;
B.油菜种子有外壳,属于被子植物,故B错误;
C.油菜花的颜色由基因决定,故C正确;
D.油菜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说明油菜花雌蕊的子房中有多个胚珠,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再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乙;再加入10克水,得到溶液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克,则20℃时,盛有5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由于20g>15.8g,所以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0℃时,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钾,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克-15.8克=4.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质量,则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甲→乙过程中,溶液由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实验过程,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再与各个选项的描述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A.图甲中,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因此小磁针的作用是判断通电导线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乙中,铁棒被通电螺线管磁化后和原来的磁场叠加起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加强,故B正不合题意;
C.图丙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不是探究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故C错误;
D.图丁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活塞的运行情况和气门的开合确定冲程名称,结合能量转化的折射分析判断。
【解答】A.甲中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中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会带走一部分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中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能量的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这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即甲丁丙乙,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S,R0定值电阻短路,只有电阻箱R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阻箱R两端电压。
根据①图可知,U-R图线是正比例函数,根据可知,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断开开关S,定值电阻R0和电阻箱R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测量电阻箱R和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
则电压表的示数
又知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R0是定值电阻,
可知U-R图线②
是一次函数关系,且与纵轴交点为(0,U0);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甲能与盐酸反应,乙、丙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乙、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甲>H>乙、丙。
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丙不能,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乙>银>丙。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甲为铁,乙为铜,丙为金。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故A错误;
B.金属丙为金,故B错误;
C.金属乙为铜,故C正确;
D.金属甲为铁,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有性生殖;呼吸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解答】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因此,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美称,可以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其中播种属于有性生殖。兰花适合培养在松软、透气的培养土中,这有利于兰花的根进行呼吸作用,防止兰花缺氧烂根死亡。
17.【答案】>;①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2)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
(2)根据图片可知,①血管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②血管中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
18.【答案】(1)甲
(2)新月
【知识点】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根据日食的形成原理分析;
(2)根据月相和日期的对应关系解答。
【解答】(1)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学,即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故选甲。
(2) 4月9日当天,日食发生时,月球的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朔)。
(1)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即太阳、月球、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正确的位置关系是图中的甲。
(2)日食发生时,月球的位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朔)。
19.【答案】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分析;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正常雨水也略显酸性,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2)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答案】氢氧化镁、碳酸钙;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以及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产物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过滤得到的固体滤渣:碳酸钙、氢氧化镁;
(2)过滤后滤液中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需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并转化成氯化钠。
21.【答案】体积是1cm3的气凝胶的质量是0.16mg;160g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密度的物理意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2)根据m=ρV计算碳海绵的质量。
【解答】(1)碳海绵的密度为0.16mg/cm3的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cm3的气凝胶的质量是0.16mg。
(2)根据题意可知,体积为1m3的碳海绵的质量为

22.【答案】(1)是
(2)15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杠杆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2)根据图片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量关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图片可知,O点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L1:L2=OB:OA=1: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解得:F=15N。
(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解得F=15N。
23.【答案】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气泡会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时,叶圆片上浮;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变强(不写一定范围也给分)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越强,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气泡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上浮起来;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解答;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1)该探究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数来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 实验中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 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气泡会附着在叶圆片上使叶圆片受到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叶圆片的重力时,叶圆片上浮;
(3)分析实验数据,分别比较1和2、3和4、5和6可知,相同光照强度下,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有叶圆片浮起,没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没有叶圆片浮起;比较1、3、5号烧杯,光照强度越高,叶圆片浮起数越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变强。
24.【答案】(1)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写出一点得,两点得);调节气压,防止瓶塞弹出(写出一点就得分)
(2)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
根据气压变大气球膨胀,气压变小气球缩小分析。
(2)根据图2说明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还有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现象。
【解答】(1)图1实验中故出现的现象是: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该实验中,气球可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防止瓶塞弹出;
(2) 图2实验中,能够支持小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证据是 :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1)图1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故出现的现象是: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可起到缓冲气压的作用,防止瓶塞弹出;
(2)图2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该实验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故填: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且天平保持平衡。
25.【答案】还原性;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氧元素被氧化,具有还原性;失去氧元素被还原,具有氧化性;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解答;
(3)反应前的质量=剩余物质质量+CO的质量。
【解答】(1)实验时,若A处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红色物质,说明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被碳元素夺走,即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观察到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一定有CO2生成;
(3)若还有CO生成,则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所以固体减少质量大于B、C装置吸收的气体质量,故(m4-m3)<(m1-m2)。
26.【答案】(1)0.38
(2)变大;变大
(3)A;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丙图确定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2)①根据橡皮膜的凹陷判断受到压强大小,
②根据橡皮膜凹陷程度大小判断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分析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3)将丙和戊图比较,判断液体密度大小的变化即可。
【解答】(1)如图丙所示,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8mL,
则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2)①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
②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橡皮膜凹陷的更多,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3)根据戊图和丙图可知,当深度相同时,橡皮膜受到压强戊图大于丙图。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戊图中液体的密度大于水,故选AC。
(1)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
(2)[1]探头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 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
[2]探头从图丙到图丁的过程中,橡皮膜凹陷的更多,则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根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3)根据戊图和丁图可知,橡皮膜受到压强相同时,戊图中的深度小于丁图中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戊图中液体的密度大于水,故选AC。
27.【答案】(1)B
(2)0.6
(3)大于
(4)B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示数,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
(3)根据电阻的性质解答;
(4)根据P=I2R,结合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判断。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B端。
(2)如图乙,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小灯泡中的电流为0.2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电阻是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无关,因此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大于0。
(4)根据功率的计算式可知,若灯泡电阻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那么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因灯的电阻随电流变大而变大 ,则电流增大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得更多,所以P与I2的关系图线应向上弯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该保持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B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小灯泡中的电流为0.2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无关,因此当电压为0伏时,小灯泡的电阻大于0。
(4)根据,若R不变,则P与I2成正比,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因灯的电阻随电流变大而变大 ,则电流增大时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得更多,所以P与I2的关系图线应向上弯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答案】防止相关实验器材上的杂菌影响实验;饮水机内腔;开封3天后饮水机冷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远超过开封3天后桶装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压缩体积;A关闭B打开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器材上的细菌也会对实验测量产生影响;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3)做功的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根据图片分析A、B阀门的开启方向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前对相关器材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消除外界细菌的干扰;
(2)我认为导致桶装水细菌滋生的罪魁祸首是饮水机内腔,理由是: 开封3天后饮水机冷水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远超过开封3天后桶装水的细菌菌落总数 。
(3)按压气囊时,用力且移动距离,通过做功方式增大气囊内气压;此时B阀门打开,A阀门关闭。
29.【答案】(1)样本的质量为30kg,则所取样本的总重力;
(2)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力F=G=300N,
则对地面的压强为;
(3)该项工程混凝土的密度为

由于,
所以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合格。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样本的重力;
(2)根据计算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计算混凝土的密度,再与密度标准比较即可.
(1)所取样本的总重力
(2)浇筑的混凝土对地面的压强为
(3)该项工程混凝土的密度为
由于,所以该项工程混凝土密度标准合格。
30.【答案】(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
则绳子1min内移动的距离为s=nh=6m×2=12m,
那么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拉力的功率为。
(2)工人用400N的拉力能提升600N的货物,
根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为;
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则绳末端施加的最大拉力为;
能拉起最大货物的重力为;
最大能拉起质量为。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根据s=nh计算绳子移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绳子移动的速度,最后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2)已知工人用400N的拉力能提升600N的货物,根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根据工人的重力计算出绳子产生的最大拉力,根据计算能拉起物体的最大质量即可。
(1)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m,则绳子1min内移动的距离为12m,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拉力的功率为
(2)工人用400N的拉力,提升600N的货物,则可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则绳末端施加的最大拉力为
由可得,能拉起最大货物的重力为
最大能拉起质量为
31.【答案】(1)40Ω;(2)60W;(3)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达到三级能效。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电功率;常用电热器
【解析】【分析】(1)先根据判断档位,只有R1工作时为高温档,用的变式求解R1的阻值。
(2)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消耗的电能,再用计算功率。
(3),先计算出加热效率,再和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几级能效。
【解答】(1)由乙图可知R1和R2串联,根据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此时处于加热状态;当S断开时,此时电路中R1和R2同时工作,此时处于保温状态,因此R1的阻值为
(2)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下正常工作,观察在10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30圈,则消耗的电能为
该电饭锅保温功率为
(3)水吸收的热量
加热状态下,电流做的功
加热效率为
由于84%在三级能效的热效率值(电热转化效率)范围之内,故该电饭锅的热效率值达到三级能效。
32.【答案】白磷在热水上面受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充足;白磷燃烧时放热,管内气压增大,因此活塞向右移动。反应结束后管内温度下降且氧气被消耗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下降,因此活塞向左移动。由于氧气体积占空气约,所以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根据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以及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解答。
【解答】(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白磷燃烧的原因是:白磷在热水上面受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且氧气充足;
(2)活塞将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会停留在刻度4附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时放热,管内气压增大,因此活塞向右移动。反应结束后管内温度下降且氧气被消耗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管内气压下降,因此活塞向左移动。由于氧气体积占空气约,所以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33.【答案】5;347;6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①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有碳、氢、氮、氧、硫5种元素组成;
②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14×3+16×4+32=347;
(2)根据题意可知,排出尿素的质量为。
34.【答案】过滤;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设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x=1.375t答:生产1吨甲醇可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75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①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②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就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甲醇的质量计算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1)①在“反应、分离”中,碳酸钙为不溶于水的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则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
②根据图片可知, 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
35.【答案】生态系统;D;分解者;+3;绿色环保(合理即可)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3)根据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解答;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5)可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鱼菜共生系统中有农作物、蔬菜、鱼、人等生物,以及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2)番茄在开花、挂果期间,需要大量的磷肥。
A.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A不合题意;
B.含有氮元素,也是氮肥,故B不合题意;
C. KCl含有钾元素,为钾肥,故C不合题意;
D. 富含磷元素,为磷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题意可知,细菌能将鱼类废物分解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肥料,有益细菌在系统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
(4)亚硝酸盐是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到:(+1)+x+(-2)×2=0,解得:x=+3,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5)鱼菜共生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优势是绿色环保,鱼菜共生系统不依赖人工肥料和其他补充剂;从鱼塘收集的粪便和其他废物被用来为农场添加营养,这种类型的耕作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并确保鱼类不受影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