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 (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 (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
弘扬者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
难点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
导入新课
精神如一条不息的纽带——从"仁者爱人"的伦理根基,到
"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从敦煌飞天的艺术神韵,到故宫红墙
的匠心传承;从《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到"和而不同"的文明对话理念。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基因,不仅
在典籍器物中闪耀,更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生。
让我们共同探寻这份浸润血脉的文明密码,让中华人文
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独特光彩。
当我们回望五千年文明长河,会发现中华人文
探究与分享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回信,让张家与邻居吴家化干戈为玉帛,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六尺巷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并广为流传。六尺巷虽窄,其蕴含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理念却闪耀着恒久的智慧,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
探究与分享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沉浸式戏剧演绎《论语》《史记》等经典,让观众直观感受「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的家国情怀;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人文精神的什么作用?
《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文物拟人化叙事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推动形成守护文明根脉的社会共识 。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探究与分享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内事务时,始终坚持以和平、协调、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他曾经说过:“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合作,不要对抗;我们要相互尊重,不要强加于人。”这种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推动种族和解和民主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平、宽容、理解的方式处理问题。他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只有宽容才能和解。”这种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使得南非成功地实现了从种族隔离到民主和解的转型。
名人故事
中华民族推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向上”是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向善”是崇德守正的价值选择。从古至今,无论是孔子倡导“仁者爱人”,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友善”“和谐”,中华文明始终将向上向善作为精神内核。
当代社会中,从基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到司法裁判中的善意保护,无数行动诠释了“平凡善举聚沙成塔”的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温暖与希望。
思考:你知道哪些关于向上向善的案例?
从历史到当下的精神接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胸怀跨越千年,与当代张桂梅燃灯助学的身影交相辉映。向上向善,既是文明的传承,更是行动的选择。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
传统美德与现代创新的碰撞
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用数字化技术让千年壁画永存,程序员开发公益APP帮助走失儿童回家。向上向善,既需守护文化根脉,也要以创新回应时代之需。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叙事
暴雨中快递员冒死疏通下水道,火灾里路人接力抬车救人……向上向善的基因,藏在普通人挺身而出的瞬间。
案例分享
立已达人,兼善天下。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怎样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知识拓展
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①对自己: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对社会、对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练习
“和为贵”“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和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中学生应当( )
①追求完美、永不犯错,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②团结友善、诚信待人,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③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促进人与社会和谐
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练习
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得到学生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③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④中学生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练习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这表明( )
①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②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③我们要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④我们要向榜样学习,积极进取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A
练习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需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 )
①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
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练习
河南新乡一个小男孩名叫光年,他在电视里看到患癌症的小朋友因做化疗头发全都掉光了,这个小朋友最想要的就是一头长发。光年看到后,决定留长头发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截至2023年5月,光年已经捐出长约35厘米的头发。以下对光年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B.勇担使命,久久为功
C.明辨善恶,懂得自我省察和慎独
D.学习榜样,见贤思齐
A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