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保护人身权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保护人身权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0.2 保护人身权
通过生活观察,了解人身权的意义和内容,增强权利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法律保护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和隐私权,能够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人身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难点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随手分享的班级合影被同学配上夸张文字做成表情包全网传播,或者邻居在楼道安装的摄像头24小时对准你家门口——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对肖像权和隐私权的保护边界。当网络暴力导致抑郁症患者病情加重,施暴者不仅面临道德谴责,更需承担侵害健康权的民事赔偿责任 。
导入新课
思考:法律如何为每个人的尊严与安全编织防护网?
金句来“习”
要坚持依法办事,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
者寸步难行。 ——习近平
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习近平
(1)重要性:①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做法: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内容: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1.人身权
未成年人聚众斗殴致伤案
五名未成年人在洗浴中心因消费纠纷殴打服务员周某,致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法院认定共同侵权行为成立,判决监护人连带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2万余元。执行中采取“一家一策”方式,通过惩戒教育结合,最终实现全额赔偿
案例分享1
超龄劳动者工伤赔偿案
65岁罗某担任保安时因工受伤,法院判决未参保企业需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案件确认超龄劳动者仍享有劳动保护权利,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免除保障义务。
案例分享2
(1)原因:
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2)做法:
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
2.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00后女孩小丽经常在个人社交号上发布生活照或短视频,虽然只有2千多粉丝,但是她开设个人社交号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单纯记录生活,分享快乐。然而,有一天,小丽发现自己的肖像、视频被某化妆品商家擅自盗取用于商品宣传,她找到商家协商时,对方还满不在乎。无奈之下,小丽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思考:小丽应该维权吗?
探究与分享
(1)肖像的含义:
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
(2)法律依据:
①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法律保护肖像权
区分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如公安机关为抓捕罪犯,发布通缉令。
侵犯肖像权
不侵犯肖像权
1.照相馆未经他人同意,私自把他人的相片放在橱窗里。
2.把别人的相片当做投飞镖的靶子。
3.丑化、损毁别人的相片等。
医美、口腔机构非法窃取用户信息。拜博口腔、美莱医美等企业通过
“火眼云”系统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验证码、身份证号等,
并将数据转卖用于下游犯罪。此类行为被曝光后引发行业整改
木马程序控制教培机构计算机 。犯罪团伙制作木马程序,通过入职教培机构员工实施定向投放,非法窃取客户资料等个人信息,导致17家企业信息泄露 。
医保地推团伙骗取公民信息。 犯罪团伙以推广“电子医保卡”名义骗取政府授权文件,诱骗乡镇居民注册并窃取身份信息,批量注册网络账号转卖给诈骗、赌博团伙 。
曝光前女友私密照被行政处罚 。李某因在网络平台散布前女友私密照,侵犯他人隐私并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
案例分享
思考:上述案例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
(1)隐私的含义:
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4.法律保护隐私权
金句来“习”
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习近平
知识拓展
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要求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③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课堂小结
人身权
保护人身权
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法律保护肖像权
法律保护隐私权
练习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刑法的上述规定表明( )
A.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B.法律保护肖像权和隐私权
C.公民人身权是刑法规定的
D.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护权益
A
练习
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②父母与子女间要尊重彼此的隐私
③妈妈依法行使对子女的管教权
④父母无权干涉未成年子女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练习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B.某影楼未经张某夫妇同意,用其婚纱照做广告
C.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某校学生上课的镜头
D.高考的监考人员查验考生的准考证照片
B
练习
扫码点餐成为餐饮业的一种常见做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生日、性别、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存在被过度收集和泄露的风险。对此,消费者的正确态度是( )
A.数字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应该无条件配合
B.法律严格保护隐私权,无须担心信息泄露
C.这些信息对生活影响不大,不用过于敏感
D.技术虽便利生活,但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D
练习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标志线”,下列“标志线”与公民权利相符合的是( )
①马路上的“斑马线”——生命权和健康权
②银行窗口的“一米线”——隐私权
③火车站台的“候车线”——人身自由权
④施工现场的“警戒线”——隐私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A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