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1.1 法不可违
准确区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并分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违法行为的类别
难点
违法行为的辨别;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隋某某酒后四次从13楼抛掷酒瓶,砸坏楼下车辆并威胁行人安全。法院以高空抛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强调"随手一抛"可能危及生命、触犯刑法。
导入新课
看似“无心之举”实为违法,法律对公共安全的保护无小事。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不可逾越的红线,
无论纠纷、违规还是犯罪,任何漠视规则的行为
终将付出代价。法律的“利剑”始终高悬,警示所有人:规则不容践踏,正义不容挑战,唯有敬畏法律、严
守底线,才能守护公平正义与社会安宁。
1.法律的指引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法律要求做的
没做
法律禁止做的
做了
违法行为
华某、黄某购买含违禁成分(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经检测后起诉商家,法院判决商家退还货款并支付十倍赔偿金(总金额61,710元)。此案体现食品安全法对违法经营的惩罚性赔偿机制
案例分享1
消费者维权案
民事违法行为
案例分享2
虚假财产申报 割
刘某在法院执行中虚假申报财产,并通过离婚转移资产,最终因拒执罪与妻子一同被追究刑事责任。此案警示妨碍司法执行的行政与刑事双重风险
行政违法行为
校园暴力案
高中生小新等人因殴打同学致轻伤一级,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此类案件凸显暴力欺凌的严重法律后果 。
案例分享3
刑事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类别
(1)民事违法行为
肖像权侵权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债务违约
名誉权侵权
邻里纠纷
(2)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投标伪造证件
无证酒后驾驶
(3)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故意杀人
抢劫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制毒、贩毒
加油站放任油气污染 ——北京某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故障后未及时维修,导致油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被生态环境部门罚款6万元 。
探究与分享
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对你有何启示?
篡改监测数据排放污染物——某新能源公司篡改CEMS烟气自动监测数据以逃避监管排放大气污染物,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擅自安装监控侵犯——邻居隐私 王某安装摄像头拍摄到邻居梁某客厅,经法院调解后拆除设备 。
(1)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4.违法行为的后果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相关链接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包括国家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以及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课堂小结
法律的指引作用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行为的后果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练习
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练来,故意高空抛物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漫画中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②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④只是不道德的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练习
下列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有( )
①魏某未按照规定停放车辆,被交警罚款200元
②小陈编造谣言诋毁同事,法院判决小陈向同事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停止侵害
③李某因诈骗数额巨大,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8万元
④照相馆未经小王允许就使用其照片进行宣传,小王得知后到法院起诉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D
练习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
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
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练习
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相对应的是( )
D
选项 案例 违法类别
A 柴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判有期徒刑八年 民事违法行为
B 刘某过年期间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警方给予其行政拘留5日 刑事违法行为
C 出版社未经钱某同意发表其作品,被判赔偿钱某损失2000元 刑事违法行为
D 赵某看演唱会时,起哄、打闹并向场内投掷饮料瓶,公安机关给予其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