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
美德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中华美德的内容
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难点
中华美德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扶吗?为什么?
2025年2月22日下午,界牌中学三(5)班学生栾林妍、高美琳放学途经一社区小路时,发现顾爷爷因不慎从楼上摔下,额头与手部受伤出血。当时,老人倒在地上,难以起身。两人立即上前搀扶老人至路边,用随身携带的纸巾为其按压止血,并细心清理伤口。确认老人意识清醒后,她们又迅速联系其家属,并陪伴在侧直至家人赶到。
然而,两位学生的善举并未止步于此。当晚,她们因牵挂老人伤势,主动登门探望。期间,发现顾爷爷家中另有隐情:长期卧床的奶奶需人照料,而受伤的顾爷爷只能勉强睡在床旁。更令人揪心的是,厨房锅里的水已烧干,两位老人的晚餐尚未准备。见此情景,栾林妍和高美琳当即挽起袖子,为老人烧水煮饭,整理家务,直至一切安顿妥当才离开。
案例分享
思考:尊老扶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中华传统美德有何重要性?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
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
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裸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探究与分享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大意是,梨看似无主,可以随意摘取,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通过这个反问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即尽管外在环境可能混乱无序,但个人的内心应当保持正直和自律,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这体现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规矩,做事情要符合道义,要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点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
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③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相关链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杭州日报推出“崇德向善——公民道德建设优秀案例”栏目,通过挖掘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的身边故事和亮点举措,呈现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融合的生动实践,探索有时代特征、中国内涵、城市气质的公民道德建设新路径,为杭州争当共同富裕城市范例提供重要精神支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凡人善举”总是倍暖人心。多年来“最美现象”已融入杭州的城市基因。何以擦亮“最美”品牌?近年来,西湖区创新打造美德融合“赛村(春)晚”品牌活动,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在内容、形式、宣传上巧用加减乘法,推动老百姓从“身边美”中发现美、学习美、践行美,放大“最美现象”效应,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案例分享
①“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名词点击
崇德向善是指一种自我追求,其意思是尊崇品德,努力向善,主要内涵是要求人们修养身心,一心向善。崇德向善崇尚修养道德、引导良俗善举,其中道德和善念都是与时俱进的。
屈原沉江
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因力推改革而
遭陷害流放。当楚国都城被攻破时,他怀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悲愤之情,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
每年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
探究与分享
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外有金兵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失地,其“精忠报国”的精神广为流传。后因秦桧等人陷害,以“莫须有”罪名被杀,但他的名字和精神永载史册。
思考:上述案例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什么情怀?
(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②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尽管官位卑微,但从来不敢忘记忧虑国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用典释义
探究与分享
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①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②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课堂小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练习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行为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相符的有( )
①看到他人破坏公物时,及时制止
②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
③看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主动让座
④风景区内随意攀爬,破坏花草树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练习
陆游把“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当作持家之宝;毛泽东以“厉行节俭,勤俭建国”为治国之道;新时代“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是国家的号召。这告诉我们( )
A.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B.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D.要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
练习
回溯历史,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训箴言( )
①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
②倡导节约是最重要的美德
③是祖辈对后人的束缚
④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练习
以模范人物为榜样,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有利于正己修身、拒腐防变。在向榜样学习的同时,还应以不善之举为戒,善于“反求诸己”。为此,我们应该( )
①心存嫉妒,敬而远之
②修身为本,遵守道德
③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④行己有耻,善于自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练习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体现“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这一美德的是( )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D.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A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