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杭州期中)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杭州城标
B.中国政区图
C.原子结构
D.地球仪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杭州城标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
中国政区图、原子结构、地球仪都属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八下·杭州期中)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其中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微观上看,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SO2、NO2、CO都是分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它们都含有氧原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4八下·杭州期中)氖气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如图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氖气的化学式为Ne B.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
C.氖气是由氖分子构成的 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C.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判断;
D.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4八下·杭州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3:6:1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C.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有几种元素;
D.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B.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D错误。
故选B。
5.(2024八下·杭州期中)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多次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待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尾指向地磁南极
B.指南鱼的“N”应标注在鱼尾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和磁感线
D.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
【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当磁体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B.根据“指南鱼鱼尾为南方”分析;
C.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描述磁场分布的并不存在的虚线;
D.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A.根据“ 鱼尾总是指向南方 ”可知,鱼尾指向地理的南极,也就是地磁北极,故A错误;
B.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为南方,则指南鱼尾应标注“S”,故B错误;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并不存在,故C错误;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尾是S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故D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条形磁铁,螺线管中插有铁芯。现开关S拨在触点②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I,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下列操作方法能够实现的是(  )
A.开关S位置不动,将铁芯从螺线管中取出
B.开关S位置不动,将滑片P向a端滑动
C.只将螺线管往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开关S拨到③位置,并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条形磁铁受到的磁力方向,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再利用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铁受到向下的吸引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条形磁铁的重力和吸引力之和。
A.开关S位置不动,将铁芯从螺线管里面拔出,螺线管的磁性减弱;因螺线管和磁铁所对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会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开关S位置不动,滑片P向a端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从而导致了螺线管的磁性减弱,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
C.只将螺线管往上移动一段距离,螺线管的磁极靠近条形磁体,则吸引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C正确;
D.开关拨到③位置,并通过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此时电流不变,螺线管的线圈匝数减小,螺线管的磁性减弱,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关和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④属于同种元素
⑤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④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③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⑤根据电子的质量几乎为零分析。
【解答】①④Fe2+和Fe3+属于同一种元素,则二者质子数相同,故①、④正确;
②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②错误;
③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故③错误;
⑤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电子的质量很小,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①④⑤说法正确。
故选C。
8.(2024八下·杭州期中)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表示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反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甲物质和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分子的种数;
B.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保持不变;
C.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D.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根据模型图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2种分子,共有4种分子,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没有变化,即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根据可知,该物质属于单质,故C错误;
D.根据可知,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2种原子,即甲物质有2种元素组成。根据可知,丙物质的分子中含有3种原子,即丙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9.(2024八下·杭州期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个氧元素
B.: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H2O: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带3个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C.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
D.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解答】A.根据化学式可知,2O表示2个氧原子,故A错误;
B.根据C60可知,它表示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H2O可知,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表示3个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某探究小组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额定电压“36V”的灯泡就会正常发光。下图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判断衔铁的运动方向对灯泡发光情况的影响,然后对各个选项中的电路图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照明电路正常工作时,有电流经过电磁铁,此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消防应急灯所在电路断开,此时消防灯不发光。
当停电后,没有电流经过电磁铁,则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与触点接触,接通两个灯泡所在的电路,且为并联。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图中是小保制作的简单电动机模型,其线圈由漆包线绕成,将线圈一端的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半周,在线圈的下面放置了一块磁体。将其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线圈转动起来了。关于此电动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B.线圈在转动时,始终受到磁场作用力
C.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可改变转动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其中描述的实验过程,确定包含的物理原理和能量转化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经过线圈时,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即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线圈中有一端的漆只刮掉半周,当线圈转到该位置处,由于线圈中无电流,所以不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电动机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会改变线圈受到磁场力的大小,而不会改变受力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一种可以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主要原理是当充电底座通电时,内部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而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即可产生电流,实现充电。该过程包含的工作原理有(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无线充电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再与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过程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充电底座通电时,内部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这和图乙显示的内容相符。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接受磁场,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这和丁图中的内容相符。
故选D。
13.(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小保家配电系统的简化电路图。小保在插座上插上电烤箱时,空气开关1“跳闸”了,而其他空气开关正常,拔掉电烤箱后,合上空气开关1,其他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多次插上电烤箱后总出现之前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烤箱的功率太大或电烤箱插头短路
B.空气开关4可能断路
C.空气开关1“跳闸”后,空气开关2正常,所以照明灯仍能工作
D.空气开关4允许的最大电流可能大于空气开关1允许的最大电流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 空气开关的作用: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时,空气开关会断开电路;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互不影响的,为并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若电烤箱插头出现了短路现象,空气开关4和空气开关1都会跳闸,而实际上只有空气开关1跳闸,故A错误;
B.如果开关4断路,那么接入电烤箱时,整个电路都仍然正常工作,故B错误;
C.空气开关1在干路,当它“跳闸”后,没有电流经过照明灯,所以照明灯不能工作,故C错误;
D.开关1在干路上,开关4在支路上,而4不跳闸,1跳闸,那么可能开关4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大于开关1通过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八下·杭州期中)学习家庭电路相关知识后,小保对设计的如图所示家庭电路及其使用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图中两盏灯泡与其对应控制开关的连接都是正确的
B.电冰箱的插头地线插脚脱落,仍可插入插座P长期使用
C.如果灯泡L2不能正常工作,则插座Q也一定不能正常工作
D.断开开关S2,正确使用验电笔检查灯泡L2两端接线柱,氖管都不会发光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A.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B.三脚插座中的中间孔接地线,可以保证外壳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C.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D.测电笔接触火线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
【解答】A.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开关应控制火线,但是图中S1控制的是零线,故A错误;
B.电冰箱的插头地线插脚脱落,此时地线与用电器的外壳断开,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故B错误;
C.灯泡L2、插座Q是并联的,二者不相互影响,故C错误;
D.图中S2控制的是火线,开关断开,灯L2不带电,若断开开关S2,正确使用验电笔检查灯泡L2两端接线柱,氖管都不会发光,故D正确。
故选D。
15.(2024八下·杭州期中)室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
①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此题给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个平均量M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最小量为M1,最大量为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M1与M2之间,即M1<M<M2。此题中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且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好为50%,则如果含CO(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50%),就一定含N2;而不可能出现SO2与N2、SO2与CO的组合。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找出最小量为M1,最大量为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M1与M2之间。
【解答】解:因为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
题中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所以该气体可能为:可能是SO2;也可以一种大于50%一种小于50%,即CO与N2;也可以是三种气体的混合物;
不可能出现SO2与N2、SO2与CO的组合。
故答案为:D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用化学用语(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表示:
(1)氮气    (2)2个二氧化硫分子   
(3)硫磺    (4)氧化铝   
(5)3个硫酸根离子    (6)4个亚铁离子   
【答案】N2;2SO2;S;Al2O3;3;4Fe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当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时,用元素符号在右下角写数字2表示;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单质用化学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4)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之比,进而得到化学式;
(5)(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氮气的化学式表示为N2;
(2)2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
(3)硫磺是单质硫,表示为S。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x+(-2)y=0,解得:x:y=2:3,则氧化铝表示为Al2O3;
(5)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3;
(6)4个亚铁离子表示为4Fe2+。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分类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有   (均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水银 ⑤冰水混合物 ⑥铜丝
【答案】④⑥;①⑤;①②③⑤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①二氧化碳为纯净物,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②氧气是纯净物,只由氧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单质;
③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
④水银是纯净物,只由汞元素(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金属单质;
⑤冰水混合物其实是同一种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⑥铜丝是纯净物,只由铜元素(金属元素)组成的,属于金属单质。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④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⑤,含有氧元素的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冰水混合物,故填:①②③⑤。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氡
2He 氦
3Li 锂 4Be 铍 5B 硼 6C 碳 7N 氮 80 氧 9F 氟 10Ne 氖
11Na 钠 12Mg 镁 13Al 铝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氩
(1)第11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3)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区别是   不同。
(4)一个水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答案】NaCl;不活泼;质子数;10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两种元素的名字,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原子的个数比,进而得到对应的化学式即可;
(2)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就已经得到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结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出对应原子的中子数,然后相加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1)y=0,解得:x:y=1:1,则其化学式为NaCl;
(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不容易得失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一个水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2-1)×2+(16-8)=10。
19.(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为原子核聚变(原理是让两个原子核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分别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聚变前后的微粒种类不变,各微粒总数也不变。
(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微粒“”所带的电荷类型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答案】①②;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数确定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为同种元素;
(2)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和②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二者的质子数都是1,但是二者中子数不同,因此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②。
(2)根据图片可知,为质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微粒“”是中子,中子不带电。
故选C。
20.(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地球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   (选填“北”或“南”);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的N极指   (选填“上”或“下”);如乙图所示,水平面上放一根条形磁铁,如果将这根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则两部分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北;下;排斥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南极和北极的定义解答;
(2)(3)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1)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则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北;
(2) 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地磁南极)附近,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磁针的N极向下;
(3)将乙图中的条形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这两个新的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接触,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两个磁铁会相互排斥。
2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刚做“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闭合开关后,甲铁钉上方钉帽是   极;实验中甲乙铁钉吸引大头针,小刚发现被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呈   状态(选填“发散”、“聚拢”、“竖直”),原因是大头针被磁化后,   (选填“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答案】S;发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分析解答;
(2)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电磁铁的N极,上端为S极。
(2)大头针被磁化后,大头针远离铁钉的一端磁极相同,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所以下端发散的。
22.(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敏学习了有关电的知识,拿起测试电笔对如图电路中的a、b、c、d进行测试。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
(1)他使用测电笔的正确方法,应是   ;
(2)如果测试结果只有b点不发光,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答案】乙;cb间出现断路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解答;
(2)一般情况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需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乙图正确。
(2)当开关闭合,电灯不发光,用测电笔接触a、c、d三点氖管发光,说明测电笔接触火线,即a、d、c与火线相连,只有b点不发光说明它与火线断开,可以判断cb间出现断路。
23.(2024八下·杭州期中)PQ是一轻质金属棒,用两根细导线吊着悬在蹄形磁铁中间,如图所示,当开关S打到不同的位置时,可研究不同的电磁现象,当开关S打到位置1时,可探究   ,利用该原理我们制造了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当开关S打到位置2时,可探究   。
【答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和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中,前者有电流计,后者有电源,其它部分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1时,此时接通电源,会有电流经过导体,会看到金属棒PQ运动,即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利用该原理我们制造了电动机;
(2)根据图片可知,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2,此时没有电源,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当金属棒PQ做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此时电流计的直针偏转,说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4.(2024八下·杭州期中)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则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均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观察两个化学式,找到它们和 NO2分子的化学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推算出它的质量;
(2)比较两个化学式,计算出一个氧原子的质量,而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的实际质量与质量标准的比值。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N2O3+N2O5=4NO2,
所以1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2)根据题意可知,一个N2O3和一个N2O5分子的差恰好等于2个氧原子的质量,
即2个O原子的质量为(b-a)g,
所以1个O原子的质量为,
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5.(2024八下·杭州期中)在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可能与切割导线的数量有关;
②可能与切割速度有关;
③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导体长度有关;……
(1)根据你的实验观察,再提出一个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先用图甲的装置做实验,然后将两根导体棒并接在ab两点间做同样的实验(如图乙),该实验可验证上述猜想中的   。(填编号)
(3)接着,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继续实验,改变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测出每次实验时电流表偏转示数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速度(cm/s) 1 2 3 4 5 6
电流(mA) 2.0 4.0 5.9 8.1 10.2 11.8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感应电流会随   。
在上一步实验的操作中,为了控制好变量,最好使导体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并且使导体运动区域内的   保持相同。
【答案】磁场的强弱;①;导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磁场强弱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认识进行猜想;
(2)根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流大小随导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感应电流需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才能产生,则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2)根据题意可知,将两根导体棒并接在ab两点间做同样的实验,保持磁场强弱相同,改变导体棒的数量,故该实验可验证猜想①。
(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⑥次实验中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最大,则第⑥次实验产生的感应电流也最大,故可得出结论:在磁场强弱相同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感应电流与速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导体运动区域内的磁场强弱相同,改变导体运动的速度。
26.(2024八下·杭州期中)八年级开展项目化学习——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甲图为小保小组制作好的节能夜跑灯的结构图,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磁体在水管中能自由往返运动。小保小组利用甲图装置可以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
(1)在实验中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相同;   (写出一点);
(2)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线圈匝数 50匝 100匝 150匝 200匝
感应电压 0.18V 0.36V 0.54V 0.72V
(3)为正常使用,小保应将夜跑灯佩带在乙图手臂的哪个部位,并简述理由   。
【答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根据图片可知,前臂B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则为了正常使用应将夜跑灯佩带在乙图手臂B处,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的数量关系;
(3)根据“ 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磁体在水管中能自由往返运动 ”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时,需要控制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相同;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压和线圈匝数的比值相同,那么得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27.(2024八下·杭州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保利用小铁钉、高精准电子测力计、软铁块P等相关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保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3)小保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当从1接线柱改接2接线柱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吸引细铁钉的数量;电子测力计可以精确的测出磁力大小的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的磁场越强,则吸引细铁钉的数量越多;
(2)电子测力计可以准确反映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变化;
(3)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控制电路的电流不变。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实验中小保是根据吸引细铁钉的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电子测力计可以精确的测出磁力大小的变化。
(3)当从1接线柱改接2接线柱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8.(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他将一根导体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导体会受到竖直方向的力,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F的大小,改变电流大小,重复实验,并绘制出图乙。
(1)本实验中为了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需要记录的数据有   ;
(2)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导体的重力大小;在磁场大小不变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当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磁力和导体的重力之和,那么磁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与导体重力之差;
(2)根据乙图中图像的形状分析磁场力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解答】(1)实验中为了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导体的重力大小。
(2)根据乙图可知,导体的材料、长度一定,磁场力随电流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可得出:在磁场大小不变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29.(2024八下·杭州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   。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深入
【答案】电子;②;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其中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内部大多部分为空的,原子核只占很小一部分体积,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这一粒子名称是电子。
(2)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且距离越近的轨迹的变化幅度越大。大多数α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只有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个别的α粒子被弹了回来,故选②。
(3)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善,远没有得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深入,故D正确。
故选ABD。
30.(2024八下·杭州期中)使用燃气灶时,若因意外熄火而未及时关闭燃气会造成的燃气泄漏事故,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能够及时切断未被点燃的燃气,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熄火保护装置的核心元件为热电偶和电磁继电器,热电偶的热感应端由比热很小的材料制成,热感应端被加热时热电偶能产生电压,且温度越高电压越大。下图为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正常燃烧时的示意图,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熄火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答案】(1)燃气灶正常工作时,热电偶热感应端被加热时热电偶能产生电压,磁铁有较大的电流,且磁性较强,把衔铁吸下来,保持燃气管道畅通,给燃气灶供气;
(2)当燃气灶意外熄火后,热电偶感应端温度降低,产生的电压较低,电磁铁电流较小,磁性较弱,衔铁回弹,封住燃气管道,能够及时切断未被点燃的燃气,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对燃气灶正常着火和熄火时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说明电源的变化,确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化,弄清磁场强弱变化,确定衔铁的位置变化即可。
3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保去超市买盐时发现超市供应的食盐除普通碘盐外,还有无碘竹盐、低钠盐和健康平衡盐等,售货员告诉他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现有两种品牌的食盐A和B,主要成分的含量见表:(注:两种食盐仅NaCl中含有钠元素;(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表示每100g食盐中含钠元素质量为35.1g,(以NaCl质量计)80.0g/100g表示每100g食盐中含氯化钠质量为80g)
食盐种类 食盐A 食盐B
主要成分的含量 (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 (以NaCl质量计)80.0g/100g
(1)加碘盐是通过加入KIO3的方法制成的,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比较食盐A和食盐B中NaCl含量高低,其中含量较高的是   (填食盐种类)。
【答案】+5;食盐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用钠元素质量÷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氯化钠在实验A中的质量,然后与食盐B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KIO3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得到:(+1)+ x+(-2)×3=0,解得:x=+5价;
(2)根据题意可知,食盐A中 (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 ,
则食盐A中每100g食盐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因为89.3g>80g,
所以食盐A中NaCl含量较高。
32.(2024八下·杭州期中)清明时节杭州人有包“青团”的习俗,“青团”制作时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x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
(1)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请计算出化学式中的x=   
(3)111克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列式计算)   
【答案】45:8;10;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答: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2)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5Hx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16×2)=45:8;
(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根据相对分钟质量的定义得到:12×15+x+16×2=222,解得:x=10。
33.(2024八下·杭州期中)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多少克水中的氧元素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答案】混合物;设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质量为x的水中氧元素质量相等;解得:x=3.6g,答: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3.6克水中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氧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布洛芬片中含有效成分和 淀粉、蔗糖、糊精等,属于混合物。
34.(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如图)。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1.0 2.0 3.0 4.0 5.0 6.0
光敏电阻R/Ω 36.0 18.0 12.0 9.0 7.2 6.0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
(2)闭合开关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衔铁与   (选填“上方”或“下方”)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4)若要使得光电烟雾探测器可以在更低浓度的烟雾下报警,其他装置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控制电路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4.0;上方;减小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每组数据中光强和光敏电阻的乘积,据此确定二者的数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计算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此时的光照强度;
(3)当烟雾浓度增大时,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确定电流大小变化,弄清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确定衔铁的位置移动即可;
(4)当烟雾浓度更低时,光照强度增大,据此确定总电阻的变化,根据U=IR分析电源电压的大小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强E与光敏电阻R的乘积始终为一定值36,即:RE=36,那么得到:;
(2)当线圈电流为250m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则光敏电阻的阻值;
根据表格可知,当电阻R=9Ω时,光强E=4.0cd。
(3)根据图片可知,当光照减弱时光敏电阻增大,则电流减小,而电磁铁磁性减弱,所以衔铁会在弹簧的作用上弹向上方,与上方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4)当烟雾浓度更低时,光照强度增大,则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那么此时总电阻减小。但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U=IR可知,所以使控制电路电压减小。
1 / 1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下·杭州期中)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杭州城标
B.中国政区图
C.原子结构
D.地球仪
2.(2024八下·杭州期中)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湿地空气质量优良率高,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其中SO2、NO2、CO这三种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气
3.(2024八下·杭州期中)氖气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如图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氖气的化学式为Ne B.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
C.氖气是由氖分子构成的 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
4.(2024八下·杭州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中C、H、S元素质量比为3:6:1
5.(2024八下·杭州期中)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多次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待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尾指向地磁南极
B.指南鱼的“N”应标注在鱼尾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和磁感线
D.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
6.(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条形磁铁,螺线管中插有铁芯。现开关S拨在触点②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I,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下列操作方法能够实现的是(  )
A.开关S位置不动,将铁芯从螺线管中取出
B.开关S位置不动,将滑片P向a端滑动
C.只将螺线管往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开关S拨到③位置,并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7.(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关和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相同
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④属于同种元素
⑤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8.(2024八下·杭州期中)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表示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反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甲物质和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9.(2024八下·杭州期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个氧元素
B.: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H2O: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带3个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某探究小组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额定电压“36V”的灯泡就会正常发光。下图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  )
A.
B.
C.
D.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图中是小保制作的简单电动机模型,其线圈由漆包线绕成,将线圈一端的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半周,在线圈的下面放置了一块磁体。将其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线圈转动起来了。关于此电动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B.线圈在转动时,始终受到磁场作用力
C.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可改变转动方向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是一种可以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主要原理是当充电底座通电时,内部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而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即可产生电流,实现充电。该过程包含的工作原理有(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13.(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小保家配电系统的简化电路图。小保在插座上插上电烤箱时,空气开关1“跳闸”了,而其他空气开关正常,拔掉电烤箱后,合上空气开关1,其他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多次插上电烤箱后总出现之前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烤箱的功率太大或电烤箱插头短路
B.空气开关4可能断路
C.空气开关1“跳闸”后,空气开关2正常,所以照明灯仍能工作
D.空气开关4允许的最大电流可能大于空气开关1允许的最大电流
14.(2024八下·杭州期中)学习家庭电路相关知识后,小保对设计的如图所示家庭电路及其使用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图中两盏灯泡与其对应控制开关的连接都是正确的
B.电冰箱的插头地线插脚脱落,仍可插入插座P长期使用
C.如果灯泡L2不能正常工作,则插座Q也一定不能正常工作
D.断开开关S2,正确使用验电笔检查灯泡L2两端接线柱,氖管都不会发光
15.(2024八下·杭州期中)室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
①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用化学用语(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表示:
(1)氮气    (2)2个二氧化硫分子   
(3)硫磺    (4)氧化铝   
(5)3个硫酸根离子    (6)4个亚铁离子   
17.(2024八下·杭州期中)分类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有   (均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水银 ⑤冰水混合物 ⑥铜丝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氡
2He 氦
3Li 锂 4Be 铍 5B 硼 6C 碳 7N 氮 80 氧 9F 氟 10Ne 氖
11Na 钠 12Mg 镁 13Al 铝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17Cl 氯 18Ar 氩
(1)第11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3)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区别是   不同。
(4)一个水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9.(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为原子核聚变(原理是让两个原子核发生聚合作用,生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分别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聚变前后的微粒种类不变,各微粒总数也不变。
(1)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微粒“”所带的电荷类型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20.(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地球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   (选填“北”或“南”);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的N极指   (选填“上”或“下”);如乙图所示,水平面上放一根条形磁铁,如果将这根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则两部分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2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刚做“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闭合开关后,甲铁钉上方钉帽是   极;实验中甲乙铁钉吸引大头针,小刚发现被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呈   状态(选填“发散”、“聚拢”、“竖直”),原因是大头针被磁化后,   (选填“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2.(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敏学习了有关电的知识,拿起测试电笔对如图电路中的a、b、c、d进行测试。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
(1)他使用测电笔的正确方法,应是   ;
(2)如果测试结果只有b点不发光,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23.(2024八下·杭州期中)PQ是一轻质金属棒,用两根细导线吊着悬在蹄形磁铁中间,如图所示,当开关S打到不同的位置时,可研究不同的电磁现象,当开关S打到位置1时,可探究   ,利用该原理我们制造了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当开关S打到位置2时,可探究   。
24.(2024八下·杭州期中)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则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均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5.(2024八下·杭州期中)在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可能与切割导线的数量有关;
②可能与切割速度有关;
③可能与切割磁感线的导体长度有关;……
(1)根据你的实验观察,再提出一个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先用图甲的装置做实验,然后将两根导体棒并接在ab两点间做同样的实验(如图乙),该实验可验证上述猜想中的   。(填编号)
(3)接着,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继续实验,改变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测出每次实验时电流表偏转示数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速度(cm/s) 1 2 3 4 5 6
电流(mA) 2.0 4.0 5.9 8.1 10.2 11.8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感应电流会随   。
在上一步实验的操作中,为了控制好变量,最好使导体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并且使导体运动区域内的   保持相同。
26.(2024八下·杭州期中)八年级开展项目化学习——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甲图为小保小组制作好的节能夜跑灯的结构图,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磁体在水管中能自由往返运动。小保小组利用甲图装置可以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
(1)在实验中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相同;   (写出一点);
(2)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线圈匝数 50匝 100匝 150匝 200匝
感应电压 0.18V 0.36V 0.54V 0.72V
(3)为正常使用,小保应将夜跑灯佩带在乙图手臂的哪个部位,并简述理由   。
27.(2024八下·杭州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保利用小铁钉、高精准电子测力计、软铁块P等相关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保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3)小保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当从1接线柱改接2接线柱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8.(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实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他将一根导体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导体会受到竖直方向的力,记录相关数据,并计算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F的大小,改变电流大小,重复实验,并绘制出图乙。
(1)本实验中为了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需要记录的数据有   ;
(2)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
29.(2024八下·杭州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   。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深入
30.(2024八下·杭州期中)使用燃气灶时,若因意外熄火而未及时关闭燃气会造成的燃气泄漏事故,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能够及时切断未被点燃的燃气,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熄火保护装置的核心元件为热电偶和电磁继电器,热电偶的热感应端由比热很小的材料制成,热感应端被加热时热电偶能产生电压,且温度越高电压越大。下图为带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正常燃烧时的示意图,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熄火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31.(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保去超市买盐时发现超市供应的食盐除普通碘盐外,还有无碘竹盐、低钠盐和健康平衡盐等,售货员告诉他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现有两种品牌的食盐A和B,主要成分的含量见表:(注:两种食盐仅NaCl中含有钠元素;(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表示每100g食盐中含钠元素质量为35.1g,(以NaCl质量计)80.0g/100g表示每100g食盐中含氯化钠质量为80g)
食盐种类 食盐A 食盐B
主要成分的含量 (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 (以NaCl质量计)80.0g/100g
(1)加碘盐是通过加入KIO3的方法制成的,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比较食盐A和食盐B中NaCl含量高低,其中含量较高的是   (填食盐种类)。
32.(2024八下·杭州期中)清明时节杭州人有包“青团”的习俗,“青团”制作时通常往精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x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
(1)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请计算出化学式中的x=   
(3)111克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列式计算)   
33.(2024八下·杭州期中)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多少克水中的氧元素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34.(2024八下·杭州期中)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如图)。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1.0 2.0 3.0 4.0 5.0 6.0
光敏电阻R/Ω 36.0 18.0 12.0 9.0 7.2 6.0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
(2)闭合开关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衔铁与   (选填“上方”或“下方”)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4)若要使得光电烟雾探测器可以在更低浓度的烟雾下报警,其他装置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控制电路电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杭州城标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
中国政区图、原子结构、地球仪都属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微观上看,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可知,SO2、NO2、CO都是分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它们都含有氧原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C.根据物质构成的知识判断;
D.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则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B.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C.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有几种元素;
D.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B.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的一个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为C3H6S可知,硫化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8:3:16,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A.当磁体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B.根据“指南鱼鱼尾为南方”分析;
C.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的描述磁场分布的并不存在的虚线;
D.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A.根据“ 鱼尾总是指向南方 ”可知,鱼尾指向地理的南极,也就是地磁北极,故A错误;
B.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为南方,则指南鱼尾应标注“S”,故B错误;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并不存在,故C错误;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尾是S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条形磁铁受到的磁力方向,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再利用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时大拇指指向上端,则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铁受到向下的吸引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条形磁铁的重力和吸引力之和。
A.开关S位置不动,将铁芯从螺线管里面拔出,螺线管的磁性减弱;因螺线管和磁铁所对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会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开关S位置不动,滑片P向a端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从而导致了螺线管的磁性减弱,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
C.只将螺线管往上移动一段距离,螺线管的磁极靠近条形磁体,则吸引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故C正确;
D.开关拨到③位置,并通过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此时电流不变,螺线管的线圈匝数减小,螺线管的磁性减弱,造成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减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④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③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⑤根据电子的质量几乎为零分析。
【解答】①④Fe2+和Fe3+属于同一种元素,则二者质子数相同,故①、④正确;
②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②错误;
③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故③错误;
⑤1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电子的质量很小,则Fe2+和Fe3+两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①④⑤说法正确。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确定分子的种数;
B.根据图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保持不变;
C.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D.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根据模型图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2种分子,共有4种分子,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没有变化,即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根据可知,该物质属于单质,故C错误;
D.根据可知,甲物质的分子中含有2种原子,即甲物质有2种元素组成。根据可知,丙物质的分子中含有3种原子,即丙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A.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C.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
D.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在前面写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解答】A.根据化学式可知,2O表示2个氧原子,故A错误;
B.根据C60可知,它表示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H2O可知,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表示3个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判断衔铁的运动方向对灯泡发光情况的影响,然后对各个选项中的电路图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照明电路正常工作时,有电流经过电磁铁,此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消防应急灯所在电路断开,此时消防灯不发光。
当停电后,没有电流经过电磁铁,则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与触点接触,接通两个灯泡所在的电路,且为并联。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其中描述的实验过程,确定包含的物理原理和能量转化即可。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当电流经过线圈时,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即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线圈中有一端的漆只刮掉半周,当线圈转到该位置处,由于线圈中无电流,所以不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B错误;
C.电动机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会改变线圈受到磁场力的大小,而不会改变受力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无线充电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再与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过程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充电底座通电时,内部送电金属线圈产生磁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这和图乙显示的内容相符。带有金属线圈的智能手机靠近该磁场就能接受磁场,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这和丁图中的内容相符。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 空气开关的作用: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时,空气开关会断开电路;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互不影响的,为并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若电烤箱插头出现了短路现象,空气开关4和空气开关1都会跳闸,而实际上只有空气开关1跳闸,故A错误;
B.如果开关4断路,那么接入电烤箱时,整个电路都仍然正常工作,故B错误;
C.空气开关1在干路,当它“跳闸”后,没有电流经过照明灯,所以照明灯不能工作,故C错误;
D.开关1在干路上,开关4在支路上,而4不跳闸,1跳闸,那么可能开关4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大于开关1通过的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A.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B.三脚插座中的中间孔接地线,可以保证外壳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C.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D.测电笔接触火线发光,接触零线时不发光。
【解答】A.为了保证用电安全,开关应控制火线,但是图中S1控制的是零线,故A错误;
B.电冰箱的插头地线插脚脱落,此时地线与用电器的外壳断开,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故B错误;
C.灯泡L2、插座Q是并联的,二者不相互影响,故C错误;
D.图中S2控制的是火线,开关断开,灯L2不带电,若断开开关S2,正确使用验电笔检查灯泡L2两端接线柱,氖管都不会发光,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此题给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个平均量M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最小量为M1,最大量为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M1与M2之间,即M1<M<M2。此题中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且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好为50%,则如果含CO(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50%),就一定含N2;而不可能出现SO2与N2、SO2与CO的组合。推测混合物的组成,可采用平均值法,找出最小量为M1,最大量为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M1与M2之间。
【解答】解:因为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
题中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所以该气体可能为:可能是SO2;也可以一种大于50%一种小于50%,即CO与N2;也可以是三种气体的混合物;
不可能出现SO2与N2、SO2与CO的组合。
故答案为:D
16.【答案】N2;2SO2;S;Al2O3;3;4Fe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当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时,用元素符号在右下角写数字2表示;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单质用化学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4)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之比,进而得到化学式;
(5)(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氮气的化学式表示为N2;
(2)2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
(3)硫磺是单质硫,表示为S。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x+(-2)y=0,解得:x:y=2:3,则氧化铝表示为Al2O3;
(5)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3;
(6)4个亚铁离子表示为4Fe2+。
17.【答案】④⑥;①⑤;①②③⑤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①二氧化碳为纯净物,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②氧气是纯净物,只由氧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单质;
③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
④水银是纯净物,只由汞元素(金属元素)组成,属于金属单质;
⑤冰水混合物其实是同一种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⑥铜丝是纯净物,只由铜元素(金属元素)组成的,属于金属单质。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④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⑤,含有氧元素的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冰水混合物,故填:①②③⑤。
18.【答案】NaCl;不活泼;质子数;10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两种元素的名字,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原子的个数比,进而得到对应的化学式即可;
(2)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就已经得到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结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出对应原子的中子数,然后相加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第11号元素是钠元素,第17号元素是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1)y=0,解得:x:y=1:1,则其化学式为NaCl;
(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不容易得失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一个水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2-1)×2+(16-8)=10。
19.【答案】①②;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数确定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为同种元素;
(2)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和②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二者的质子数都是1,但是二者中子数不同,因此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②。
(2)根据图片可知,为质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微粒“”是中子,中子不带电。
故选C。
20.【答案】北;下;排斥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南极和北极的定义解答;
(2)(3)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1)当小磁针静止下来时,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则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北;
(2) 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地磁南极)附近,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磁针的N极向下;
(3)将乙图中的条形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这两个新的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接触,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两个磁铁会相互排斥。
21.【答案】S;发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分析解答;
(2)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则下端为电磁铁的N极,上端为S极。
(2)大头针被磁化后,大头针远离铁钉的一端磁极相同,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所以下端发散的。
22.【答案】乙;cb间出现断路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解答;
(2)一般情况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发光,接触零线时氖管不发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使用测电笔时,人体必需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故乙图正确。
(2)当开关闭合,电灯不发光,用测电笔接触a、c、d三点氖管发光,说明测电笔接触火线,即a、d、c与火线相连,只有b点不发光说明它与火线断开,可以判断cb间出现断路。
23.【答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和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中,前者有电流计,后者有电源,其它部分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1时,此时接通电源,会有电流经过导体,会看到金属棒PQ运动,即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利用该原理我们制造了电动机;
(2)根据图片可知,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2,此时没有电源,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当金属棒PQ做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此时电流计的直针偏转,说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4.【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观察两个化学式,找到它们和 NO2分子的化学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推算出它的质量;
(2)比较两个化学式,计算出一个氧原子的质量,而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的实际质量与质量标准的比值。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N2O3+N2O5=4NO2,
所以1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2)根据题意可知,一个N2O3和一个N2O5分子的差恰好等于2个氧原子的质量,
即2个O原子的质量为(b-a)g,
所以1个O原子的质量为,
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5.【答案】磁场的强弱;①;导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磁场强弱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认识进行猜想;
(2)根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流大小随导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感应电流需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才能产生,则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
(2)根据题意可知,将两根导体棒并接在ab两点间做同样的实验,保持磁场强弱相同,改变导体棒的数量,故该实验可验证猜想①。
(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⑥次实验中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最大,则第⑥次实验产生的感应电流也最大,故可得出结论:在磁场强弱相同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感应电流与速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导体运动区域内的磁场强弱相同,改变导体运动的速度。
26.【答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根据图片可知,前臂B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则为了正常使用应将夜跑灯佩带在乙图手臂B处,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感应电压大小与线圈匝数、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的数量关系;
(3)根据“ 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磁体在水管中能自由往返运动 ”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时,需要控制磁场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相同;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压和线圈匝数的比值相同,那么得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感应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
27.【答案】吸引细铁钉的数量;电子测力计可以精确的测出磁力大小的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电磁铁的磁场越强,则吸引细铁钉的数量越多;
(2)电子测力计可以准确反映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变化;
(3)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控制电路的电流不变。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实验中小保是根据吸引细铁钉的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电子测力计可以精确的测出磁力大小的变化。
(3)当从1接线柱改接2接线柱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8.【答案】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导体的重力大小;在磁场大小不变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当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磁力和导体的重力之和,那么磁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与导体重力之差;
(2)根据乙图中图像的形状分析磁场力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解答】(1)实验中为了得到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大小,需要记录的数据有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导体的重力大小。
(2)根据乙图可知,导体的材料、长度一定,磁场力随电流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可得出:在磁场大小不变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29.【答案】电子;②;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其中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内部大多部分为空的,原子核只占很小一部分体积,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这一粒子名称是电子。
(2)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且距离越近的轨迹的变化幅度越大。大多数α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只有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个别的α粒子被弹了回来,故选②。
(3)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 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善,远没有得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深入,故D正确。
故选ABD。
30.【答案】(1)燃气灶正常工作时,热电偶热感应端被加热时热电偶能产生电压,磁铁有较大的电流,且磁性较强,把衔铁吸下来,保持燃气管道畅通,给燃气灶供气;
(2)当燃气灶意外熄火后,热电偶感应端温度降低,产生的电压较低,电磁铁电流较小,磁性较弱,衔铁回弹,封住燃气管道,能够及时切断未被点燃的燃气,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对燃气灶正常着火和熄火时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说明电源的变化,确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化,弄清磁场强弱变化,确定衔铁的位置变化即可。
31.【答案】+5;食盐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用钠元素质量÷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氯化钠在实验A中的质量,然后与食盐B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KIO3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得到:(+1)+ x+(-2)×3=0,解得:x=+5价;
(2)根据题意可知,食盐A中 (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 ,
则食盐A中每100g食盐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
因为89.3g>80g,
所以食盐A中NaCl含量较高。
32.【答案】45:8;10;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答: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2)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5HxO2 可知,黄酮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16×2)=45:8;
(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2,根据相对分钟质量的定义得到:12×15+x+16×2=222,解得:x=10。
33.【答案】混合物;设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质量为x的水中氧元素质量相等;解得:x=3.6g,答:20.6克C13H18O2中的氧元素质量与3.6克水中的氧元素质量相等。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据此根据氧元素质量相等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布洛芬片中含有效成分和 淀粉、蔗糖、糊精等,属于混合物。
34.【答案】;4.0;上方;减小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每组数据中光强和光敏电阻的乘积,据此确定二者的数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此时的总电阻,然后根据计算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最后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此时的光照强度;
(3)当烟雾浓度增大时,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确定电流大小变化,弄清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确定衔铁的位置移动即可;
(4)当烟雾浓度更低时,光照强度增大,据此确定总电阻的变化,根据U=IR分析电源电压的大小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强E与光敏电阻R的乘积始终为一定值36,即:RE=36,那么得到:;
(2)当线圈电流为250m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则光敏电阻的阻值;
根据表格可知,当电阻R=9Ω时,光强E=4.0cd。
(3)根据图片可知,当光照减弱时光敏电阻增大,则电流减小,而电磁铁磁性减弱,所以衔铁会在弹簧的作用上弹向上方,与上方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4)当烟雾浓度更低时,光照强度增大,则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那么此时总电阻减小。但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根据U=IR可知,所以使控制电路电压减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