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 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______,而非生物没有。
2. 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3.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4. 火山喷发是地球______力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地震则主要是由于地壳岩石在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
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______。
6.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______。
7. 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______,“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其携带的火星车名称是______。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机器人能运动,会说话,所以它是生物。( )
2.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 )
3. 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
4.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跑到高楼的天台等待救援。( )
5.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形状在不断改变。( )
6.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
7. 光年是时间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
8.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
9. 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海洋。( )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意改变地表形态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钟乳石 B. 珊瑚 C. 生石花
2. 在生态系统中,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3. 下列地形地貌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三角洲 B. 褶皱山脉 C. 风蚀城堡
4.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室内,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B. 在室外,立刻跑回室内
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
5. 农历十五的月相是( )
A. 新月 B. 满月 C. 上弦月
6. 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B.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卫星
C. 八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
7. 以下哪种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 )
A. 火山喷发 B. 台风形成 C. 山脉隆起
8. 下列天体中,离地球最近的是( )
A. 金星 B. 月球 C. 火星
9.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人工养殖 C. 颁布法律法规
10.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工具中,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重要帮助的是( )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听诊器
四、科学探究(共 20 分)
1. 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12 分)
实验材料:两块同样大小的土壤样本,一块有植被覆盖,一块没有植被覆盖;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槽;两个同样大小的喷水壶;适量的水。
实验步骤:
将两块土壤样本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
用喷水壶同时向两块土壤样本喷洒等量的水,模拟降雨。
观察并记录两个水槽中流出的水的浑浊程度和水量。
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样本所在水槽流出的水较清澈,水量较少;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样本所在水槽流出的水较浑浊,水量较多。
(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4 分)
(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 分)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土壤?(至少写出两点,4 分)
2. 小明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月相变化情况。请你根据他的记录,回答问题。(8 分)
日期:农历初三、初四,月相:蛾眉月;农历初七、初八,月相:上弦月;农历十五,月相:满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相:下弦月;农历二十九、三十,月相:新月。
(1)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天?(4 分)
(2)月相变化是如何形成的?(4 分)
五、拓展长廊(10 分)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未来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人类基地。假设你是一名科学家,正在设计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方案,请简要阐述你的设计思路,包括基地选址、生存所需的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如何解决等方面。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答案:生命活动
解析: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特征,这是与非生物本质区别。
2. 答案:光合;生产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属于生产者。
3. 答案:山地;高原
解析:这是常见的五种地形地貌类型,是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分类。
4. 答案:内力;地壳运动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主要由地壳运动引发,属于内力作用。
5. 答案:天然卫星;太阳光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被我们看到。
6. 答案:太阳系
解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包含众多天体。
7. 答案:杨利伟;祝融号
解析:杨利伟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天问一号”携带的火星车是祝融号。
二、判断大厅
1. 答案:×
解析: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所以不是生物。
2. 答案:√
解析:动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获取营养,属于消费者。
3. 答案:√
解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岩石形成;溶洞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典型地貌。
4. 答案:×
解析:地震时高楼天台不安全,可能因建筑物倒塌等危险,应躲在室内坚固家具下或室外空旷处。
5. 答案:×
解析: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变化,导致我们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不同,并非月球形状改变。
6. 答案:√
解析:木星质量和体积在太阳系行星中最大。
7. 答案:×
解析: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用于衡量天体间距离。
8. 答案:√
解析: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提供多种生态服务。
9. 答案:√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运动,曾经的海洋地壳抬升形成。
10. 答案:×
解析:随意改变地表形态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水土流失等诸多不良影响。
三、选择乐园
1. 答案:C
解析:生石花是植物,具有生物特征;钟乳石和珊瑚是碳酸钙等无机物堆积形成或珊瑚虫分泌物等,不是生物。
2. 答案:C
解析: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自然环境。
3. 答案:B
解析:褶皱山脉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外力作用)形成,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外力作用)形成。
4. 答案:A
解析:地震时室内躲在坚固家具下可保护自己;跑回室内和乘坐电梯都增加危险。
5. 答案:B
解析:农历十五左右,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为满月。
6. 答案:B
解析:并非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有卫星,如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7. 答案:B
解析:火山喷发和山脉隆起与板块运动有关;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热带气旋,与板块运动无关。
8. 答案:B
解析:月球是地球卫星,距离地球平均约 38.4 万千米,比金星和火星离地球近。
9. 答案:A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就地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10. 答案:B
解析:望远镜用于观察遥远天体,为宇宙探索提供重要帮助;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听诊器用于医疗诊断。
四、科学探究
1. (1)答案:土壤是否有植被覆盖。
解析: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一块土壤有植被覆盖,一块没有,这就是变量。
(2)答案:植物对土壤有保护作用,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流出的水更清澈、水量更少。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流出的水更清澈、水量少,说明植被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植树造林、减少过度开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解析: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可保护土壤;减少过度开垦避免破坏土壤结构;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土壤污染和板结。
2. (1)答案:大约 29.5 天。
解析:从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相变化周期,平均约 29.5 天。
(2)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解析:这是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相对位置变化导致我们看到月球被照亮部分不同。
五、拓展长廊
1. 答案示例:
基地选址:选择火星上相对平坦且地质稳定的区域,如一些广阔的平原地区,这样有利于基地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因地形复杂和地质活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考虑靠近水源冰分布区域,方便获取水资源。
空气:可以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转化,获取氧气供人类呼吸。例如利用电解等技术将二氧化碳分解为氧气和碳。
水:开采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的水源冰,将其融化、净化后供生活和生产使用。同时建立水循环系统,对生活污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食物:在基地内建立封闭的生态种植系统,利用无土栽培等技术种植适合火星环境的农作物,如一些耐旱、耐低温的蔬菜和粮食作物。还可以考虑养殖一些小型的、易于管理的动物,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来源。
2.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火星的实际环境特点和人类生存基本需求进行设计。选址要考虑安全性和资源获取便利性;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关键要素,要依据火星现有条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解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