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提升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知识广场(每空 2 分,共 30 分)1. 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______,而非生物没有。2. 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3.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平原、丘陵和盆地等。4. 火山喷发是地球______力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地震则主要是由于地壳岩石在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______。6.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______。7. 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______,“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其携带的火星车名称是______。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1. 机器人能运动,会说话,所以它是生物。( )2.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 )3. 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4.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跑到高楼的天台等待救援。( )5.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的形状在不断改变。( )6.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7. 光年是时间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8.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9. 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曾经是海洋。(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随意改变地表形态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20 分)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 钟乳石 B. 珊瑚 C. 生石花2. 在生态系统中,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3. 下列地形地貌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三角洲 B. 褶皱山脉 C. 风蚀城堡4.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室内,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B. 在室外,立刻跑回室内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5. 农历十五的月相是( )A. 新月 B. 满月 C. 上弦月6. 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B.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卫星C. 八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7. 以下哪种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 )A. 火山喷发 B. 台风形成 C. 山脉隆起8. 下列天体中,离地球最近的是( )A. 金星 B. 月球 C. 火星9.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人工养殖 C. 颁布法律法规10.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工具中,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重要帮助的是(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听诊器四、科学探究(共 20 分)1. 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12 分)实验材料:两块同样大小的土壤样本,一块有植被覆盖,一块没有植被覆盖;两个同样大小的水槽;两个同样大小的喷水壶;适量的水。实验步骤:将两块土壤样本分别放入两个水槽中。用喷水壶同时向两块土壤样本喷洒等量的水,模拟降雨。观察并记录两个水槽中流出的水的浑浊程度和水量。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样本所在水槽流出的水较清澈,水量较少;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样本所在水槽流出的水较浑浊,水量较多。(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4 分)(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 分)(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土壤?(至少写出两点,4 分)2. 小明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月相变化情况。请你根据他的记录,回答问题。(8 分)日期:农历初三、初四,月相:蛾眉月;农历初七、初八,月相:上弦月;农历十五,月相:满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相:下弦月;农历二十九、三十,月相:新月。(1)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天?(4 分)(2)月相变化是如何形成的?(4 分)五、拓展长廊(10 分)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未来有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人类基地。假设你是一名科学家,正在设计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方案,请简要阐述你的设计思路,包括基地选址、生存所需的条件(如空气、水、食物等)如何解决等方面。答案及解析一、知识广场1. 答案:生命活动解析: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特征,这是与非生物本质区别。2. 答案:光合;生产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自身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属于生产者。3. 答案:山地;高原解析:这是常见的五种地形地貌类型,是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分类。4. 答案:内力;地壳运动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主要由地壳运动引发,属于内力作用。5. 答案:天然卫星;太阳光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被我们看到。6. 答案:太阳系解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包含众多天体。7. 答案:杨利伟;祝融号解析:杨利伟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天问一号”携带的火星车是祝融号。二、判断大厅1. 答案:×解析: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所以不是生物。2. 答案:√解析:动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获取营养,属于消费者。3. 答案:√解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岩石形成;溶洞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典型地貌。4. 答案:×解析:地震时高楼天台不安全,可能因建筑物倒塌等危险,应躲在室内坚固家具下或室外空旷处。5. 答案:×解析: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变化,导致我们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不同,并非月球形状改变。6. 答案:√解析:木星质量和体积在太阳系行星中最大。7. 答案:×解析: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用于衡量天体间距离。8. 答案:√解析: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提供多种生态服务。9. 答案:√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运动,曾经的海洋地壳抬升形成。10. 答案:×解析:随意改变地表形态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水土流失等诸多不良影响。三、选择乐园1. 答案:C解析:生石花是植物,具有生物特征;钟乳石和珊瑚是碳酸钙等无机物堆积形成或珊瑚虫分泌物等,不是生物。2. 答案:C解析: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自然环境。3. 答案:B解析:褶皱山脉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形成;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外力作用)形成,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外力作用)形成。4. 答案:A解析:地震时室内躲在坚固家具下可保护自己;跑回室内和乘坐电梯都增加危险。5. 答案:B解析:农历十五左右,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为满月。6. 答案:B解析:并非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有卫星,如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7. 答案:B解析:火山喷发和山脉隆起与板块运动有关;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热带气旋,与板块运动无关。8. 答案:B解析:月球是地球卫星,距离地球平均约 38.4 万千米,比金星和火星离地球近。9. 答案:A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就地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10. 答案:B解析:望远镜用于观察遥远天体,为宇宙探索提供重要帮助;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听诊器用于医疗诊断。四、科学探究1. (1)答案:土壤是否有植被覆盖。解析: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就是一块土壤有植被覆盖,一块没有,这就是变量。(2)答案:植物对土壤有保护作用,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流出的水更清澈、水量更少。解析:根据实验现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流出的水更清澈、水量少,说明植被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植树造林、减少过度开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解析: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可保护土壤;减少过度开垦避免破坏土壤结构;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土壤污染和板结。2. (1)答案:大约 29.5 天。解析:从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相变化周期,平均约 29.5 天。(2)答案: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解析:这是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相对位置变化导致我们看到月球被照亮部分不同。五、拓展长廊1. 答案示例:基地选址:选择火星上相对平坦且地质稳定的区域,如一些广阔的平原地区,这样有利于基地建设和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因地形复杂和地质活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考虑靠近水源冰分布区域,方便获取水资源。空气:可以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和转化,获取氧气供人类呼吸。例如利用电解等技术将二氧化碳分解为氧气和碳。水:开采火星地下可能存在的水源冰,将其融化、净化后供生活和生产使用。同时建立水循环系统,对生活污水和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食物:在基地内建立封闭的生态种植系统,利用无土栽培等技术种植适合火星环境的农作物,如一些耐旱、耐低温的蔬菜和粮食作物。还可以考虑养殖一些小型的、易于管理的动物,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来源。2.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火星的实际环境特点和人类生存基本需求进行设计。选址要考虑安全性和资源获取便利性;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关键要素,要依据火星现有条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解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