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 专题02 声现象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 专题02 声现象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2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2.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B.C.D.
4.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完成。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是出舱活动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D.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5.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6.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他发出不同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弱噪声,防止“扰民”。
7.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声速,可以算出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8.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在月面展开了它所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格外鲜艳。我们能看到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红旗______(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红旗采用了各种高新技术,避免了颜料(固态)在极端高真空、高低温循环等条件下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问题。在月球上,声音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传播。
三、实验题
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见,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10.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 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和依据。
①声速大小跟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5 ℃、15 ℃、20 ℃的______中的速度不同。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是多少?______。
四、计算题
11.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秒?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1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下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oC)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专题02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答案】A
【解析】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强度即响度大,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墙是固体,“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
A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超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最大频率,故AB错误;
C.超声波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电动牙刷能将牙齿上的污垢除去,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B.C.D.
【答案】D
【解析】
声音都在海水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根据公式可知,当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由题知,所以,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今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完成。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是出舱活动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D.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D
【解析】
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5.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答案】 信息 响度
【解析】
[1]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或能量,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方便诊断病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
[2]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说话轻声细语,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强弱即响度。
6.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他发出不同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弱噪声,防止“扰民”。
【答案】 振动 音调 传播途径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琴弦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所以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
[3]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7.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大”或“小”);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声速,可以算出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答案】 大 1360
【解析】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远小于光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2]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到人的距离
8.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在月面展开了它所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格外鲜艳。我们能看到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红旗______(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红旗采用了各种高新技术,避免了颜料(固态)在极端高真空、高低温循环等条件下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问题。在月球上,声音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传播。
【答案】 反射 升华 不可以
【解析】
[1]我们能看到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红旗吸收了其他色光,只反射红色光的原因。
[2]红旗采用了各种高新技术,避免了固态颜料在极端高真空、高低温循环等条件下升华为气态的问题。
[3]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填不可以。
三、实验题
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可见,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答案】 乒乓球弹跳起来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物体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不能 变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于音叉振动不明显,乒乓球可以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4]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说明振动不明显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5][6]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则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7][8]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里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传播效果越来越微弱,听到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小,当把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时,将会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0.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v(m·s-1) 介质 v/( 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和依据。
①声速大小跟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5 ℃、15 ℃、20 ℃的______中的速度不同。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是多少?______。
【答案】 介质种类 传播速度不同 介质温度 水 1531m
【解析】
(1)①[1][2]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逐渐变大,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依据是: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②[3][4]由表中数据知,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分别为、、,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温度有关,依据是: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2)[5]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海水深度为
h==1531m/s×1s=1531m
四、计算题
11.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秒?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答案】(1)1700米;(2)40秒;(3)825米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声音在5s内传播的路程为
(2)根据题意,汽艇的速度为,汽艇走的路程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
(3)汽艇5s通过的路程
根据题意,汽艇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所以汽艇听到鸣笛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米;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40秒;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还有825米。
1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下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气温约为15oC)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答案】(1)见解析;(2)5200m/s;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
【解析】
(1)一般的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传播比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2)由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对照表格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铁材料制成的。
答:(1)见解析;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可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专题02 声现象
一.如何正确认识振动跟声音的关系?
【疑难诠释】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200000Hz)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典例剖析】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被敲击的水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振翅飞行的蝴蝶 D.关闭的收音机
二.日常用语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呢?
【疑难诠释】日常用语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调,也有少部分指响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调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所说的“高”、“低”则是指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了。
【典例剖析】2022年俄乌战争中,基辅城传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
三.如何根据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识别声音的三特性?
【方法技巧】如图所示,同一个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同时也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即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动频率,疏则频率低、音调低,密则频率高、音调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动的振幅,高则振幅大、响度大,低则振幅小、响度小。
另外,音色表现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
【典例剖析】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四.如何控制噪声?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
【典例剖析】大公鸡清晨啼鸣发出嘹亮的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听到鸡叫声,周六睡懒觉的小明赶紧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_______减弱声音(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五.如何利用回声测距?
【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声音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典例剖析】周末,小明爸爸开车带小明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是小明爸爸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明爸爸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小明爸爸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经过4s,汽车向前行驶了60m到B处时,小明听到了汽笛的回声。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帮小明解答一下:
(1)利用回声测距的方法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
(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______?
(3)A处距离山崖还有多远______?(声速是340m/s)
六.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长短 粗细) 松紧(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即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越低。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典例剖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它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同学们讨论,首先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5
D 铜 80 0.76
E 铜 ______ ______
F 铜 100 0.76
G 钢 90 1.05
H 尼龙 90 1.05
I 尼龙 100 1.05
(1)因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发出声音音调高低的影响情况,就必须使另外两个因素______(填“保持不变”或“发生变化”)。这种研究的方法就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是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4)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专题02 声现象
一.如何正确认识振动跟声音的关系?
【疑难诠释】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200000Hz)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典例剖析】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被敲击的水瓶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振翅飞行的蝴蝶 D.关闭的收音机
【答案】D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可知产生声音的物体在振动,被敲击的水瓶、真空罩中的闹钟、振翅飞行的蝴蝶均在振动,能产生声音,关闭的收音机不能振动,则不能产生声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日常用语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呢?
【疑难诠释】日常用语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调,也有少部分指响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调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所说的“高”、“低”则是指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了。
【典例剖析】2022年俄乌战争中,基辅城传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
【答案】B
【解析】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的意思,是指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如何根据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识别声音的三特性?
【方法技巧】如图所示,同一个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同时也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即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动频率,疏则频率低、音调低,密则频率高、音调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动的振幅,高则振幅大、响度大,低则振幅小、响度小。
另外,音色表现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
【典例剖析】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答案】B
【解析】
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四.如何控制噪声?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
【典例剖析】大公鸡清晨啼鸣发出嘹亮的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听到鸡叫声,周六睡懒觉的小明赶紧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_______减弱声音(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答案】 波 人耳处
【解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所以,大公鸡清晨啼鸣发出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对于周末补充睡眠人来说,公鸡鸣啼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五.如何利用回声测距?
【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声音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典例剖析】周末,小明爸爸开车带小明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是小明爸爸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明爸爸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小明爸爸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经过4s,汽车向前行驶了60m到B处时,小明听到了汽笛的回声。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帮小明解答一下:
(1)利用回声测距的方法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
(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______?
(3)A处距离山崖还有多远______?(声速是340m/s)
【答案】 不能 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5m/s 710m
【解析】
解:(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2)由题知,从A到B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为60m,则车速
(3)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而两倍的A到山崖的距离
2s=s车+s声
所以,距离
答:(1)不能,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2)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5m/s;
(3)A处距离山崖还有710m远。
六.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长短 粗细) 松紧(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即弦越短 越细 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越低。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典例剖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它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同学们讨论,首先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5
D 铜 80 0.76
E 铜 ______ ______
F 铜 100 0.76
G 钢 90 1.05
H 尼龙 90 1.05
I 尼龙 100 1.05
(1)因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发出声音音调高低的影响情况,就必须使另外两个因素______(填“保持不变”或“发生变化”)。这种研究的方法就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是A、______、_____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4)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
【答案】 保持不变 控制变量法 D F B C 90 1.05
【解析】
(1)[1][2]根据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多个因素有关,所以探究过程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发出声音音调高低的影响情况,就必须使另外两个因素保持不变。
(2)[3][4]为了验证猜想一,需要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所以应选择A、D、F进行实验。
(3)[5][6]为了验证猜想二,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应选择A、B、C进行实验。
(4)[7][8]要验证猜想三,要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由G、H的数据知,E
的长度应该为90cm,横截面积为1.05mm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