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1分,共10分)
1. 气象站在测量气温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 )内,这是为了( )。
2.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当箭头指向西北时,刮的是( )风。
3. 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 )或( )组成的。
4.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雨划分成( )、( )、( )、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个等级。
5. 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 )、( )、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天气信息。
二、判断大厅(每题2分,共20分)
1.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炊烟的飘动方向来判断风向。( )
2.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可能会带来暴风雨。( )
3. 制作天气日历只需要记录每天的气温就可以了。( )
4. 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中的水可以在任意时间测量。( )
5. 风速越大,风力就越强。( )
6. 气候是指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
7. 不同的天气状况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
8. 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 )
9. 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一般是在日出前后。( )
10.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取天气信息。( )
三、选择乐园(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气和气候是一回事
B. 天气是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C.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 要准确测量风向,应该使用( )。
A. 风向标 B. 风速仪 C. 温度计
3. 当天空中出现大量的( )时,常常预示着要下雨。
A. 卷云 B. 积云 C. 雨层云
4. 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
A. 厘米 B. 毫米 C. 分米
5.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台风 B. 地震 C. 暴雨
6.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出现在( )。
A. 上午11点 B. 下午2点左右 C. 中午12点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下雨天才需要测量降水量
B. 气象站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C. 降水量的测量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8. 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空气的冷热不均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公转
9. 下面描述气候的是( )。
A. 明天大风降温 B. 昆明四季如春 C. 今天多云转晴
10. 制作天气日历需要收集的信息不包括( )。
A. 月相变化 B. 风向 C. 云量
11.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天气变化规律,我们应该( )。
A. 进行长期的天气观测 B. 只观察一天的天气 C. 凭感觉判断天气变化
12. 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方时,此时的风向是( )。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13. 下列动物行为中,能预示即将下雨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蜻蜓低飞 C. 公鸡打鸣
14. 下列关于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云的形状和高度能反映天气的变化
B. 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
C. 不同类型的云形成的原因不同
15. 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测量的气温偏高( )。
A. 把温度计放在通风的地方
B. 把温度计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C. 把温度计放在阴凉的地方
四、问题城堡(每题4分,共20分)
1. 请简要说明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2. 为什么气象站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气温?
3. 请说出三种不同类型云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4. 如何根据风力等级表来判断风的大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5. 天气和气候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五、科学探究(8分)
同学们想要探究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他们收集了当地一个月内每天的云量和降水量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1. 在收集数据时,云量的观测可以通过( )来进行。
A. 肉眼观察 B. 雨量器测量 C. 温度计测量
2. 经过分析数据,同学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降水量( )。
A. 越少 B. 越多 C. 不变
3. 请你帮助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呈现云量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画出图表框架,并标注好横纵坐标)。(3分)
六、拓展长廊(每题6分,共12分)
1. 假如你要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出发前你需要了解哪些天气信息?为什么这些信息对你的活动很重要?
2. 请你尝试解释为什么在高山上气温比山下低。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百叶箱;避免阳光直射和地面辐射的影响,使测量的气温更准确:百叶箱能通风,且遮挡阳光与地面辐射,保证测量气温接近真实大气温度。
2. 吹来;西北:风向标箭头指示风的来向,所以箭头指向西北时刮西北风。
3. 小水滴;小冰晶:云的本质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
4. 小雨;中雨;大雨:这是根据降水量划分降雨等级的常见标准。
5. 日期;气温:天气日历需记录日期用于时间序列整理,气温是重要天气要素。
二、判断大厅
1. √:炊烟飘动方向可指示风向,其飘动方向的反方向即为风向。
2. √:积云向上凸起形成高大云山即积雨云,常带来暴风雨等强对流天气。
3. ×:天气日历需记录多种天气信息,如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等,并非只记录气温。
4. ×:测量降水量需在降水停止后立即测量,保证数据准确,任意时间测量不准确。
5. √:风速是衡量风的快慢,风速越大,风力自然越强。
6.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才是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7. ×:不同天气状况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人们日常生活等都有显著影响。
8.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水蒸气是气态看不见,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才形成云。
9. √:日出前后地面热量散失殆尽,大气获得地面热量最少,气温最低。
10. √:手机天气预报软件整合气象数据,能便捷获取天气信息。
三、选择乐园
1. C:天气是短时间大气状况,多变;气候是长时间大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2. A:风向标专门用于测量风向;风速仪测风速;温度计测气温。
3. C:雨层云通常云底很低,云层厚,常预示要下雨;卷云高度高,通常不会带来降雨;积云晴天常见,一般不马上降雨。
4. B: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用于衡量降水深度。
5. B:台风、暴雨是天气现象;地震是地壳运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属于天气现象。
6. B:下午2点左右地面吸收太阳热量达最大值,地面辐射最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也最多,气温最高。
7. B:气象站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降水各时段都需测量,降水量与生活密切相关,如影响农业灌溉、防洪等。
8. A:空气冷热不均导致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公转对气候形成有影响,但不是风形成主因。
9. B:“昆明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昆明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气候;“明天大风降温”“今天多云转晴”是短时间大气状况,属于天气。
10. A:制作天气日历主要记录气温、云量、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天气要素,月相变化不属于天气信息。
11. A:长期天气观测可总结天气变化规律,仅观察一天或凭感觉无法准确了解规律。
12. A: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来向,箭头指向东方,刮东风。
13. B:蜻蜓低飞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沾水飞不高,蜻蜓为捕食低空飞行,可预示即将下雨;蜘蛛结网一般是正常行为,公鸡打鸣多与生物钟有关,通常不预示下雨。
14. B:并非所有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云发展到一定程度,水汽足够且有凝结条件等才会降水;云的形状和高度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不同类型云形成原因不同。
15. B:阳光直射会使温度计吸收额外太阳辐射热量,导致测量气温偏高;通风、阴凉处测量接近真实气温。
四、问题城堡
1. 答案:
农业生产方面:适宜的天气利于农作物生长,如充足光照和适量降水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分养分;恶劣天气如暴雨、干旱、霜冻等会损害农作物,影响收成。
交通出行方面:大雾天气影响能见度,导致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封闭;暴雨可能引发道路积水,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大风天气可能吹倒广告牌等,威胁行人安全。
日常生活方面:晴天人们适宜户外活动;雨天需携带雨具,影响出行安排;极端寒冷或炎热天气影响人们的衣着和室内取暖、降温需求。
解析:从常见的人类活动领域阐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百叶箱一般为白色,能反射太阳光,减少阳光直射对温度计的影响。同时,百叶箱有百叶窗结构,通风良好,可使箱内空气接近外界大气环境,又避免地面热量直接传导影响温度计,这样测量出的气温能更准确地反映大气的实际温度。
解析:从百叶箱的结构特点和对测量准确性的作用说明原因。
3. 答案: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高度高,通常在5000米以上,由微小冰晶组成。卷云出现通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如果卷云逐渐加厚,可能预示天气将有变化。
积云:像棉花团,通常在2000米左右的低空。晴天时积云孤立分散,若积云迅速向上发展,形成高大积雨云,可能带来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
层云:均匀成层,像雾但不接地,高度较低,一般在2000米以下。层云通常与小雨或毛毛雨天气相关,如果层云加厚,降水可能增强。
解析:分别描述不同云的外观、高度特点及与天气的联系。
4. 答案:风力等级表将风力分为0 - 12级等不同等级。0 - 2级风对生活影响较小,人们可能仅感觉微风拂面,树枝轻轻晃动,基本不影响日常活动;3 - 5级风,树枝摇动,旗帜飘扬,可能影响户外晾晒衣物,对小型户外设施有一定影响;6 - 8级风,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作响,行人行走会感觉阻力较大,可能吹倒不牢固的物品,影响户外作业;8级以上大风为狂风,可能吹倒大树、广告牌,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严重影响交通和人们生活,需采取防护措施。
解析:结合风力等级表不同等级风力特点阐述对生活影响。
5. 答案:天气和气候影响动植物生存繁衍。例如,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许多昆虫开始活动,鸟类开始筑巢繁殖,适宜的气候为它们提供了食物来源和繁殖环境;冬天寒冷,一些动物会冬眠,植物可能落叶进入休眠状态以抵御严寒。又如,连续暴雨天气可能导致土壤积水,影响植物根系呼吸,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蝗虫大发生往往与干旱气候有关,干旱利于蝗虫产卵和孵化,大量蝗虫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解析:从季节变化和极端天气等方面举例说明对动植物影响。
五、科学探究
1. A:云量观测主要通过肉眼观察天空中云的覆盖程度;雨量器测降水量,温度计测气温。
2. B:一般云量越多,水汽越充足,在合适条件下,降水量越多。
3. 答案:横坐标标注“云量(%)”,纵坐标标注“降水量(毫米)”,画出简单的直角坐标系框架。
解析:以云量为自变量,降水量为因变量构建图表框架。
六、拓展长廊
1. 答案:出发前需了解以下天气信息:
气温:知道气温可准备合适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若气温低,需携带保暖衣物;气温高则准备轻薄透气衣物及防暑用品。
降水量:了解是否有降雨及降水量大小,决定是否携带雨具和选择合适活动路线。若降水量大,可能需改变行程,避免前往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域。
风向和风速:大风天气可能影响户外活动安全性,如吹倒树木、引发火灾等。了解风向风速可选择避风区域,合理安排活动。
云层状况:通过观察云的类型和变化,可大致判断天气变化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如出现积雨云可能预示雷阵雨等强对流天气,需及时躲避。
解析:从户外活动安全和准备角度说明各类天气信息的重要性。
2. 答案: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后,再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在高山上,距离地面较远,获得地面辐射的热量相对较少,且高山上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高山上气温比山下低。
解析:从大气热量来源、海拔与热量获取及散失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