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养蚕》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养蚕》测试提升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养蚕》测试提升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蚕卵的大小如( ),刚产下的蚕卵呈现( )色,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后,颜色会逐渐变( )。
2.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表面有一层坚韧的( ),它不能随着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蚕会出现( )现象。
3. 蚕吐丝结茧时,一般会在茧内蜕皮( )次,变成( )。
4. 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和( )对翅。但蚕蛾的翅已退化,失去了( )能力。
5. 养蚕时,为蚕宝宝提供的桑叶要( ),不能带有( )。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只要温度适宜,蚕卵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孵化。( )
2. 蚕在蜕皮期间,仍然会正常进食。( )
3. 蚕茧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可能会因蚕的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
4. 蚕蛾从蚕茧中钻出后,会立即寻找食物。( )
5. 蚕的生命周期是从蚁蚕开始的。( )
6. 为了让蚕宝宝长得更快,可以给它们喂各种不同的叶子。( )
7. 蚕在吐丝前,身体会变得透明,不再吃桑叶。( )
8. 观察蚕茧时,我们可以将蚕茧剪开,观察里面蚕蛹的变化。( )
9. 所有昆虫都和蚕一样,具有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
10. 蚕蛾交配产卵后,不久就会死亡。(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以下关于蚕卵孵化的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 需要适宜的温度 B. 需要充足的阳光直射 C. 需要一定的湿度
2. 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一共要蜕皮( )次。
A. 3 B. 4 C. 5
3. 蚕吐丝结茧主要是为了( )。
A. 美观 B. 保暖 C. 保护自己度过蛹期
4. 蚕蛾的触角形状是( )。
A. 棒状 B. 羽毛状 C. 丝状
5. 下列哪种情况说明蚕即将吐丝( )。
A. 蚕的身体变得又细又长 B. 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 蚕大量进食桑叶
6. 蚕蛹在蚕茧内大约经过( )天会羽化成蚕蛾。
A. 7 B. 14 C. 21
7. 为了保证蚕卵正常孵化,我们可以将蚕卵放在( )。
A. 冰箱冷藏室 B. 室内温暖的地方 C. 太阳下暴晒
8. 蚕的幼虫在吃桑叶时,主要是用( )咀嚼桑叶。
A. 口器 B. 牙齿 C. 触角
9. 以下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蚕不同的是( )。
A. 蜜蜂 B. 蝗虫 C. 蝴蝶
10. 观察蚕蛹时,发现它的身体上有环节,这说明( )。
A. 蚕蛹是一种环节动物 B. 蚕蛹和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有一定联系 C. 蚕蛹已经死亡
11. 蚕蛾在交配后,( )负责产卵。
A. 雄蚕蛾 B. 雌蚕蛾 C. 雌雄蚕蛾共同
12. 养蚕过程中,发现蚕宝宝行动迟缓,身体萎缩,可能是因为( )。
A. 温度过高 B. 桑叶不新鲜 C. 以上都有可能
13. 蚕茧的主要成分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14. 为了便于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我们可以选择( )的盒子作为养蚕的容器。
A. 透明 B. 不透明 C. 无所谓
15. 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
A. 卵 B. 幼虫 C. 蛹
四、问题城堡(每题 4 分,共 20 分)
1. 请详细描述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
2. 为什么说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请结合其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说明。
3. 在养蚕过程中,如何保证蚕宝宝的健康成长?请列举至少三个方面。
4. 蚕茧在丝绸产业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请阐述其原因。
5. 比较蚕蛾与蝴蝶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异同点。
五、科学探究(8 分)
小明想探究不同食物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1. 将若干只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蚁蚕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三个饲养盒中,标记为 A、B、C。
2. A 组喂桑叶,B 组喂榆树叶,C 组喂莴苣叶。
3. 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包括体长、体重、蜕皮次数等。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 分)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保证环境条件相同?(3 分)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 A 组蚕生长发育良好,B、C 组蚕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亡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 分)
六、拓展长廊(每题 6 分,共 12 分)
1. 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并简要阐述。
2. 除了丝绸,蚕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及解析
一、知识广场
1. 芝麻粒;淡黄;深:蚕卵很小,类似芝麻粒大小,刚产出为淡黄色,之后随着胚胎发育颜色变深,临孵化时呈紫黑色。
2. 外骨骼;蜕皮: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其限制了虫体的生长,所以蚕在生长中会通过蜕皮来摆脱旧的外骨骼,以继续生长。
3. 1;蛹:蚕吐丝结茧后,在茧内会再蜕皮一次,进而变成蛹,完成形态的转变。
4. 三;两;飞行:蚕蛾作为昆虫,具备昆虫的基本特征,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但蚕蛾的翅退化,基本丧失飞行能力。
5. 新鲜;水或农药:新鲜的桑叶能为蚕提供充足营养,而桑叶上若带有水或农药,可能导致蚕生病甚至死亡。
二、判断大厅
1. √:蚕卵孵化的关键在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只要这些条件满足,并非局限于特定季节,任何时候都可能孵化。
2. ×:蚕在蜕皮期间,不吃不动,处于休眠状态,并非正常进食,因为此时它的身体在进行内部和外部结构的调整。
3. √:不同品种的蚕,其蚕茧在形状、大小和颜色上确实会有差异,例如有的蚕茧为椭圆形,有的略长,颜色除常见白色外,还有黄色等。
4. ×:蚕蛾从蚕茧钻出后,口器退化,不再进食,它们生命后期的主要任务是交配和产卵,繁衍后代。
5. ×:蚕的生命周期起始于卵,并非蚁蚕,蚁蚕只是卵孵化后的幼虫形态。
6. ×:蚕虽然在食物匮乏时可能吃其他叶子,但最适宜的食物是桑叶,随意喂其他叶子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病。
7.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桑叶,身体逐渐变得透明,这是其即将吐丝的明显特征,此时它会寻找合适位置开始吐丝结茧。
8. √:为了观察蚕茧内蚕蛹的变化,可将蚕茧剪开,但操作时需小心,尽量不损伤蚕蛹,这样能直观了解蚕蛹在茧内的形态和发育过程。
9.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像蝗虫等昆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只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并非所有昆虫都和蚕一样是完全变态发育。
10. √:蚕蛾交配产卵后,体能消耗殆尽,生命接近尾声,不久就会死亡,完成其生命周期的使命。
三、选择乐园
1. B:蚕卵孵化需要适宜温度和一定湿度,但不能阳光直射,阳光直射可能导致温度过高,破坏蚕卵内部结构,影响孵化。
2. B: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一共要蜕皮 4 次,每次蜕皮后蚕会长大一些,其外骨骼无法适应身体生长时就会蜕皮。
3. C:蚕吐丝结茧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在蛹期免受外界干扰和伤害,为自身发育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
4. B:蚕蛾的触角呈羽毛状,这种形状的触角有助于它们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化学信号,如寻找配偶等。
5. B:蚕即将吐丝时,身体会发黄发亮,不再吃桑叶,而身体又细又长不是即将吐丝的典型特征,大量进食桑叶是蚕正常生长阶段的行为。
6. B:蚕蛹在蚕茧内大约经过 14 天会羽化成蚕蛾,这是蚕发育过程中的大致时间规律,但可能因环境等因素略有差异。
7. B:冰箱冷藏室温度过低,不适宜蚕卵孵化;太阳下暴晒温度过高,会损害蚕卵。室内温暖的地方能提供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条件。
8. A:蚕的幼虫没有牙齿,它主要通过口器咀嚼桑叶来获取食物,触角主要用于感知环境。
9. B:蜜蜂和蝴蝶的发育过程都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与蚕一样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与蚕不同。
10. B:蚕蛹身体有环节,这与蚕幼虫身体结构存在联系,说明蚕在发育过程中虽形态改变,但身体结构有一定的延续性,蚕蛹并非环节动物,且有环节不能说明其死亡。
11. B:蚕蛾交配后,由雌蚕蛾负责产卵,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雄蚕蛾在交配后不久会死亡。
12. C:温度过高可能影响蚕的生理活动,桑叶不新鲜可能导致营养不足或含有有害物质,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蚕宝宝行动迟缓、身体萎缩。
13. A:蚕茧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了蚕丝,是丝绸产业的重要原料。
14. A:选择透明盒子作为养蚕容器,便于直接观察蚕宝宝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行为等变化,更好地了解其生长过程。
15. B:蚕的生命周期中,幼虫阶段经历时间最长,从孵化成蚁蚕到吐丝结茧,需要不断进食桑叶来积累营养,完成生长和发育。
四、问题城堡
1. 答案:蚕的幼虫呈长圆筒形,身体柔软,有环节,头部较小,具有咀嚼式口器用于啃食桑叶。随着不断进食桑叶生长,经过 4 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当蚕发育成熟后,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蜕皮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外表比较坚硬,有环节,头部很小,腹面有一对复眼和触角的雏形,胸部有三对胸足和两对翅的雏形。最后,蚕蛹羽化为蚕蛾,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但翅已退化),腹部肥大。 解析:按蚕从幼虫到成虫经历的幼虫、蛹、成虫阶段,分别描述各阶段形态特征。
2. 答案:蚕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显著。幼虫阶段,蚕以桑叶为食,身体呈长圆筒形,不断生长蜕皮;蛹期,蚕不食不动,形态变为纺锤形,外表坚硬;成虫期,蚕蛾口器退化,不再进食,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且身体结构与幼虫和蛹完全不同。这种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显著变化的发育方式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解析:结合蚕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和习性特点,阐述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
3. 答案: 食物方面:提供新鲜、干净且无农药残留的桑叶,保证蚕能获取充足且安全的营养。桑叶是蚕最适宜的食物,采摘后可适当晾干,去除表面水分后再投喂。
环境方面:保持养蚕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 16 - 25℃,湿度适宜。定期清理蚕沙(粪便)和残叶,防止细菌滋生,为蚕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疾病预防方面:避免在养蚕环境附近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防止蚕中毒。观察蚕的生长状态,若发现有蚕生病,应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解析:从食物、环境和疾病预防三个关键方面说明保证蚕健康成长的措施。
4. 答案:蚕茧在丝绸产业中至关重要。首先,蚕茧是丝绸的直接原料,其主要成分蚕丝具有柔软、光泽好、韧性强等特点,经过缫丝等工艺可加工成各种丝绸制品。其次,蚕茧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丝绸的品质和产量,优质蚕茧能生产出高档丝绸产品。再者,围绕蚕茧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包括蚕茧收购、缫丝、丝绸织造、印染等环节,带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从原料、对丝绸品质产量影响及产业链带动等方面阐述蚕茧在丝绸产业中的作用。
5. 答案
相同点:外形上,蚕蛾和蝴蝶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和两对翅。生活习性上,它们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成虫口器都有所退化,主要任务为交配产卵。
不同点:外形方面,蚕蛾的触角为羽毛状,翅膀短小且退化,颜色较暗淡;蝴蝶触角为棒状,翅膀大且色彩鲜艳,停歇时翅膀多合拢于背部。生活习性方面,蚕蛾多在夜间活动,趋光性较弱;蝴蝶多在白天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解析:分别从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对比蚕蛾与蝴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科学探究
(1)答案:这个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 解析:实验中分别给三组蚕喂不同的食物(桑叶、榆树叶、莴苣叶),以探究不同食物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所以食物种类是变量。
(2)答案:保证环境条件相同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因为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食物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若环境条件不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差异,就无法确定是食物还是环境因素导致蚕生长发育的变化,只有保证除食物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才能准确得出食物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解析: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说明保证环境条件相同对实验准确性的重要性。
(3)答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桑叶是最适合蚕生长发育的食物,榆树叶和莴苣叶等其他食物可能无法满足蚕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会导致蚕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解析:根据实验结果,A 组喂桑叶生长良好,B、C 组喂其他叶子生长不佳,得出关于食物对蚕生长发育影响的结论。
六、拓展长廊
1. 答案:古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在经济方面,促进了中西方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宝等传入中国,推动了双方经济繁荣。在文化方面,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西方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西方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艺术(如绘画、雕塑风格)等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在物种交流上,中国的丝绸技术传播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国,改变了双方的种植结构和生活方式。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纽带,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与融合。 解析:从经济、文化、物种交流等方面阐述古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 答案:除了丝绸,蚕在其他领域还有诸多应用。在医学领域,蚕茧和蚕蛹可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蚕茧可用于治疗便血、尿血等病症,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有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在食品领域,蚕蛹可作为营养丰富的食材,经过烹饪后供人食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