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艺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技艺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食物千变万化,滋味历久弥新”探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理念地位文化长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史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思考:这些名句蕴含着怎样的思想理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作用?P50ABC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蓝色字体)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与分享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点拨:(1)这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尊重、顺应大自然的表现。(2)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探究与分享雨水清明大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2024年全国粮食突破1.4万亿斤,2025要实现粮食连续丰收而努力。惊蛰时节春耕不歇,各地追逐春光,为田野“织彩绸”。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不一样。为什么各地春耕行动不一样呢?选种:考虑土壤、气候、饮食习惯;翻耕: 坚持深耕细耙,创造生长条件;施肥用药:观察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确定时间和用量生长管理:关注田间实况,做好浇水、除草等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情况。按照实际情况分阶段正确处理,踏实付出,毫不懈怠。可否一劳永逸,坐等丰收呢?四川河南黑龙江农业耕作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条件出发,不盲目行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袁隆平思考袁隆平的话体现了何种思想理念?思考:如何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一词语?点拨:“脚踏实地”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办事或做学问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不浮夸。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P52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总结归纳明中华历久弥新思想理念内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依靠实事求是。——习近平结合生活,请你为提高农业工作效率献计献策“化身农业达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内容?经济: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等政治:分封制、中央集权制等文化:考查诗赋、策论、八股科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拓展了解:中国历史上各领域的变革创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高考改革“3+1+2”选科方案——人工智能、无人机、载人航天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③笔记8怎样理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P52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革故鼎新”——《周易》原文:“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释义:革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释义:事物到了窘困穷尽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化,变化之后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才能长久。发现问题笔记区更新学习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新方法。如学习数学多做思维训练、总结题型;英语多听英语广播等,培养语感。主动获取新知识:除课本知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拓展。关注时事科学新闻,了解前沿科技,订阅科普杂志,参加科普讲座。勇于质疑和创新:对知识不盲目接受,敢于提问。如对解题方法思考有无更简便的,对课文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与老师同学探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学习中应如何践行这一思想呢?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些政策?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知识链接①制国有常,利民为本。——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讲述的是只有以民为本才是最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制国”即治理国家,“常”则是不变的原则。这句话的大意是,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原则,即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②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宋·苏轼《荔枝叹》登,丰收。瑞,祥瑞、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不饥不寒,这就是最大的祥瑞。这句话说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就,表现了强烈的民本思想。④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身为君王,一定是先亲近人民百姓,然后人民百姓才能够归附于他。君王一定是先背叛了人民百姓,然后百姓才会背叛他。体现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历史事件参考: ①林则徐为民请命;②晏子智救伤槐女;③管仲九惠之教;④范仲淹曲线赈灾。③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其中。“常”是固定不变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圣人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想法,他们总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老子规劝君王的话,意在告诚统治者,一切决议均应从民意出发。利民惠民、安民富民古语参考【议学小结】(笔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P51-53)思想理念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思维导图本课课堂小结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价值/作用内涵/表现解读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潜移默化影响思维和行为方式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随堂练习1.(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中国传统节日到联合国假日,传承数千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已经引领世界文化B.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所有国家认同C.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扩大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随堂练习2.(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要求我们做到( )A.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B.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对待和处理事情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思维方式D.以诚相待,以信为本B随堂练习3.(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下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①讲仁爱、重民本②守诚信、崇正义③轻情意、重利益④尚和合、求大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